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更新时间:2009-03-28

目前对医学的定义不单纯是一门自然科学,亦非社会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属性共兼的综合性科学。追溯医学起源发现,医学首先应是“仁术”,然后才是技艺与科学的结合,医学的发展蕴涵着人文精神的滋养和培育,医学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撑就不能称之为医学。医学是以不断积累的临床医疗活动为基础开展而来,在此期间由于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模式逐渐形成为纯粹的生物医学模式。然而现阶段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仅仅纯粹的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传统的医学模式限制了医学发展的同时也缺少了医学人文精神之精髓。因此传统医学模式开始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型,这是医学的一种理性回归。

一、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文精神本质的介绍

医学与医学人文的发展史相辅相成,医学发展将受益于医学人文精神的提升,而医学人文内涵也会随之丰满。随着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学者对医学疾病的深入认识和了解并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就。在20世纪中期时,我国医学体系产生很大变化,将焦点更多放在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体现更多人性化服务,更多意识到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因素对人内在的影响,意识到人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与社会、环境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单位。而医学从传统的将精力放在单纯治病救人上逐渐转变为把患者作为有情感、思维的存在,并将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在医学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人文性也逐渐在医学中体现出来,医学教育建设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不可分割的。

9.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错乱。多元文化使学生价值观形成多元化,在面对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时,统一的标准难以形成,引起在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错乱。

中子辐照晶体管时,在小电流注入条件下,中子辐射对晶体管的直流增益影响显著,此时直流增益随中子辐照注量的变化关系为

医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庞大的系统,该系统有两个特点:一是医学自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需要医学专业人员不断对疾病系统研究、思考、钻研,不断积累经验和掌握疾病的病理特点,探寻对疾病最佳治疗方法,保障患者机体生物系统正常运转,延长患者生命。二是医学的人文性特点。医学包含对人、社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存在的情绪、发展等,人文内涵就是以为人服务为中心,不断提升品质。

二、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

首先在医学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对现代医学完善发展有促进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强化和深化的医学人文性为医学技术的可持续向前推进起到保障作用,完善的医学人文精神使得医学对疾病痛楚的认知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继而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也更加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医疗活动也更深入人心。然而医学对人类治疗的价值不言而喻,现实生活中仍存在许多医学人文精神缺乏的不良现象,如医患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医师职业道德下降、过度医疗检测等。而有效的改善上述不良现象,更多的还是要从教育中引进人文精神的培养,从医学教育开始就培育学生的医德和爱心。

三、目前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薄弱

加强医院学校人文课程建设,改变以往更多倾向于专业课、自然类课程的错误趋势,就目前医学院校来看,医学生的专业课程是比较满,学业任务也比较重,这是所有医学院的特点之一,因此许多院校本着为学生减负的思想,尽量减少人文类课程的开设,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该课程的开展,主观上也就造成了学生思想的不重视,觉得该课程可有可无,导致人文类课程开设的意义被遗忘掉。因此加强医学生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首先加强和规范医学院校人文类课程的开设是十分关键的,人文类课程的正常开设是提高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之一。

(二)医学教育人文缺失

“全员意味着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在医学院校不只是人文教师的任务,而是所有教育者的责任。”医学院校为专科类学校,该课程教学和实践均是紧密围绕医学的课题进行,因此医学的专业课程也是医药卫生类课程。但是在实际的医学专业课程中也不能将其与人文类教育内容截然分开,而实际上,医学类课程的教育中也通常蕴涵着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播,如中医讲究医者治病救人需讲究仁心、仁术以及救死扶伤的精神等。虽然与人文类课程相比关于对人文精神的传播不是那么直接,但是往往是专业课程中那种渗透着的人文精神对医学生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和深刻,更能引起医学生的共鸣。加强对医学专业课程中医学人文精神的渗透是对专业教师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对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更需要在无形中完成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任务。这就需要在选择医学专业课程教师时本着对学生专业课程高度负责的态度,并兼之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使命。

四、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精神的培育

(一)在思想上重视医疗人文精神的培育。

在医学生的教育上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等重要,强化人文精神的培育。首先在改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对医学人文精神的主管意识的形成,在主观上重视该方面的教育,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去加强,否则就会出现主观上不重视,客观上重视的矛盾处境,对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有害无利。首先学校可加强对人文社科科研经费投入,将人文学科课程放在学科建设课程中的重要位置,引进高层次的人文社科教师,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和训练,充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教师首先需重视起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这门科学,改变人文精神为边缘学科的陈旧观念,以及对教学任务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重新重视对医学生人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注重对医学生教学的方式,作好人文精神的传播。医学生需做到端正学习态度,纠正以往错误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人文精神的培育,将自己培育成专业知识过硬、操作技能突出、人文知识和精神高尚的专才、全才。

(二)在人文课程中培养医学人文精神。

众所周知,医学的主体是医学生,医学的仁性最终是医生自我道德修养的体现。医学生需要培育更高的职业情操、丰富的职业情感及人情味。作为一个合格的医学生不仅限于高超的医疗技术,更需要的是一颗仁爱之心。目前,临床医学生需摒弃传统观念,不仅要继承祖国医学的治病精华,更是需要继承其高尚的精神内涵“医乃仁术”,不仅仅限于对西方高科技医学理论的掌握,更要吸取西方的医学人文精神,否则再高超的医师也只能称作为技师。

(三)在医药学课程中渗透医学人文精神。

当前我国医疗环境较为复杂,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日益紧张,而许多医疗工作者被批评为医德水平欠缺,医生职业也一度被认为是失去操守最为严重的职业之一,饱受争议。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疗环境的恶化并非是一日形成的,这与医学教育长期将重点更多放在“重智力、轻道德”、“重专业,轻人文”方面等有重要关系。医学的发展需要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而市场经济的进步也离不开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改变传统医学模式,将医学的设置不仅限于治病救人,更需要达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共同完好状态。因此,新时代对医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湛的诊疗技术是基础,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健全的人文精神包装才是时代医疗的需要,才是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必经之路。总之,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医学界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结语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发生改变,对现阶段的医疗服务不再仅仅限于解除身体疾患,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跟随时代脚步,不断学习以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而目前来看,从根本上摒除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对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得医学生全面发展是推进医学发展的关键之举,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在传统教育下出现的专业型人才,不能很好适应临床工作的弊端。

对于常规慕课形式转化普及私播课,需要设定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门槛,如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学历要求、学习时间保障等,并对课程收取一定的学习费用,从而达到限制学习人数的目的,也可以保证学习质量,使得大多数学习者能够完成课程学习。

缺乏人文精神的医学教育不能称之为高等医学教育,它是不完整的,更好地将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文精神整合才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当然对人文教育的理解不能仅仅限于对课堂文化知识、法律及伦理等内容的理解,这是狭义的,也不能广义的认为人文教育就是传承优秀文化、改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和谐氛围、尊重教师的学风以及临床医生的职业态度、医疗行为等,应该在上述基础上将所有医学人文素养贯穿于临床医疗活动中,尤其是需要重视将医学人文知识的转化通过临床实践终极平台体现出来,需要在医学院校中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在教学、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等方面体现出来,使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文精神更好地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加适应当前医疗环境的发展,适应医学技术的进步,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因此,为促进医学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医学教育中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进行重点强化,在临床治病救人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医学教育真正回归到人的轨道中,将培养医德高尚、医学技术精湛的全才作为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茹艺.浅析医学教育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4,(34):232.

[2]连晓洁.人文关怀视角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研究[D].辽宁:辽宁医学院,2014.

[3]贾颜.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12).

[4]孙宏亮,姜兰姝,宫福清,等.青年医生培养中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及措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6):797-799.

[5]王明茜.我眼中的临床医学—谈医学的人文精神[J].医药.2016,(1):211-212.

[6]姜柏生,陈洁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路径的质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35(7A):76-78.

[7]胡平仁.卫生法学的逻辑起点与人文关怀[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8]黄小林,梅妍,张文,等.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J].中国医学人文,2015,1(6):15-16.

 
李丽丽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