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经验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 言

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的重要空间载体,通过推动城市化进程能汇聚资本、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等具有一定竞争力、但发展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的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是依托黄金水道并以城市群为主体的经济新支撑带,横跨东中西三大地区,其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4.77%,是我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布局。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在工业化快速推进、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势必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成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6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4.8%,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双轮驱动下,城市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专业化、集聚化的特征,而作为其中间投入的支撑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关联度高,为制造业提供知识投入和智力支持,其集聚化发展趋势也逐渐明显。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和就业量增长较快的部门,具有强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知识、高技术等特征使得其集聚将会大大提高城市的知识发展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是一种突破城市发展中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瓶颈的必然选择。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发展优势产业和建设特色城市,从而提高城市群竞争能力,增强中心城市的协调带动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二、文献综述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一种体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全产业价值链的现代服务业的集群(秦远建等,2006)。其形成动因可以划分为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内在动因包括学习创新等,外在动因包括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等(刘军跃等,2014)。因为信息交流数字化和信息传递网络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倾向于在大都市聚集,主要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集聚发展(路红艳,2008)。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有不同的模式,比如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分布模式可分为依附于现代制造业周边的综合化集聚、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圈层式专业化集聚和特定产业集群中配套的体系化集聚等三种(但斌等,2008)。在实现机制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以中间投入规模经济和产业关联效应为基础的市场外部性、以及以技术和知识溢出为基础的技术外部性两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王琢卓等,2012;韩峰等,2014),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高技术的产生,从而促进经济增长(Aslesen和Isaksen,2007)。

实证研究表明,尽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但是不同行业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商务业与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而信息业有较弱的负向溢出效应(刘丽萍,2013)。从集聚效应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突出(吉亚辉等,2015)。而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侯淑霞等,2014),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需要鼓励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而经济规模较小的城市应避免盲目追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张浩然,2015;张萃,2016)。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美国弱、作用速度慢,但长期效应显著(曾丽华等,2017)。需要指出的是,也有学者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发展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魏峰等,2007);服务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和专业化优势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出现逆转,服务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谷永芬等,2013)。

达瑞矿业(PT Dairi Prima Mineral)是布密资源的全资子公司,其主要资产是印尼达瑞铅锌矿。股权交割完成后,中色股份持有达瑞矿业51%的股份。

虽然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我国的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而大多数文献侧重于研究少数省市或者单个区域,忽视了城市群作为一个有机空间体系,其处于不同层次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且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发展路径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将横跨东、中、西三大地区的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城市群的特点,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各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实现条件,从而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三、理论与计量模型

(一)理论分析框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外溢、技术的进步,从而改善要素质量,促进经济增长。而新增长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将知识、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式中。因此,利用新增长理论的原理来解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恰当的。

罗默是新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通过构建罗默模型,提出除了资本和劳动两个基本要素之外,知识或发明属于技术进步因素,进而也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罗默模型是一个扩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包含使用人力资本与既有知识存量生产新知识的研究与开发部门;使用研发部门开发的知识和储蓄的产品,来生产最终产品部门生产需要的耐久品的中间品生产部门;运用劳动、人力资本等可利用的耐久品来生产最终产品以供被消费、或被储蓄,以用于生产新的耐久资本品的最终产品部门。其基本形式如式(1)所示:

 

式(1)中,Y、HKY、LAB、x、xi分别代表最终产品、人力资本、劳动力投入、物质资本和第 i种资本品投入;α、β、(1-α-β)分别表示人力资本、劳动力投入和第i种资本品的弹性系数。

如果i被看成连续变量,式(1)又可以转化为积分形式:

在调查中,学生可能面对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甚至没有想到的新鲜事件,这无疑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打破他们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单调重复,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真的有东西可写,有东西想写。

 

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LQ):区位商可以测度一个城市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衡量城市产业的集聚程度。其计算过程如式(6)所示:

1.由于投资包括人力资本和知识方面,资本的积累包括物质资本的增长、人力资本的开发、知识的积累。所以储蓄增加必将促进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储蓄率可以增加公共储蓄并鼓励私人储蓄,负的政府公共储蓄会挤出私人投资,增加债务负担,通常是由市场竞争机制决定的,表明了市场环境的自由状况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过程控制”课程在自动化专业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中既有自动控制的基础理论,又有电厂实际系统的具体控制。理论是基础,电厂控制是应用。所以要建立各部分的思维导图,还要注意知识的关联性。

2.实现一国长期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技术进步来不断提高要素生产力,这是新增长理论模型的内在前提。由于人力资本即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因而人力资本的最终形式实质上就是技术进步从而使得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把人当作企业第一资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人民,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启发人的觉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实践活动。早在1955年,毛泽东就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0多年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传家宝,也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

(二)计量模型设定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引起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效应,使得该区域经济形成集聚优势,生产竞争力提高,因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也是技术进步的一种体现。因此,根据上文的分析,考虑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潜在要素,借鉴罗默模型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将式(2)改写成式(3):

本试验采用中讯微公司的PMLAB 3D-DIC非接触光学测量系统[18],如图3(a)所示。将喷涂散斑后的紧凑拉伸试样安装好,调整光源亮度以使视场中试样受光充分且不过曝光,将试验机载荷通道信号接入光学测量系统,试验前使用标准3mm点阵校正板对测量系统进行标定。

 

式(3)中,A 为常数,LQ、SCI、LAB、KAP、INF、GOV 分别表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科技水平、劳动力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信息化水平和市场环境;α1和α2分别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科技水平的弹性系数,反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技术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且α121;ρ1、ρ2和ρ3分别为固定资产投资、信息化水平和市场环境的弹性系数,反映物质资本、信息基础设施和政府公共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且ρ123=1-α-β。

为了便于模型要素的观察和统计并考虑不同区域和时间的因素后,进一步改写为式(4):

既往的专职辅导员大多为非医学专业毕业,在医学生学习指导方面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而且对医学专业的形势变化缺乏与时俱进的深入认识与分析;而授课教师虽然均为医学专业教师,但授课时间短,很难与学生有充分的交流,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目前,担任兼职班主任的教师多数为具备硕士或以上学位的教学科研一线教师,专业知识广博,较辅导员有更深厚的专业背景,能够解决学生在专业课上的一些疑问及难题。同时能利用教师与班主任的双重身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成效,在师生互动中及时从学生身上得到信息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相长的共赢局面。

综上所述,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本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复杂地质环境中施工时难度再次增大,加之区域内地下水过于丰富,对工程提出了更多挑战。文章围绕隧洞洞室开挖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方法,从而提升了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在安全条件下进行,对于复杂软岩地层施工具有积极意义。

 

式(4)中,λ1、λ2、λ3、λ4、λ5、λ6为相应的弹性系数。

为了使模型变为线性回归模型,并减弱模型中数据的异方差性,对式(4)两边取对数得到如下线性模型式(5),成为本文最终要估计的计量模型:

 

式(5)中,下标i代表城市,t代表年份,λ0为回归常数,ε是随机干扰项,表示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

四、数据与变量说明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采用2003-2015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即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所覆盖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分别包含26个、28个和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年6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到长三角城市群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015年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到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襄阳、宜昌、荆州、荆门、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衡阳、娄底、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宜春、萍乡、上饶、抚州、吉安。2016年4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到成渝城市群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重庆、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雅安、资阳。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采用相对稳定的全市统计口径。

(二)变量介绍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现代物流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服务业(金融业)、高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商务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本文的主旨是考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被解释变量为城市GDP,以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

①王宁主编,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训诂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19页。

有关变量和测度的说明:

新增长理论认为一国总资本边际报酬不变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当经济资本存量增长时,不仅包括对物质资本的投资,也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如提高教育水平、改进医疗条件等。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够开发劳动者潜在的技能,提高劳动生产力,带动资本生产力的提高。而一国投资还应包括对知识的投资,如增加企业和政府的研究和开发费用等,从而提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知识是非竞争性的,具有外部溢出效应,这种效应不仅会使知识资本自身收益递增,也会提高物质资本和劳动等其他要素的生产力。因此,运用罗默模型来估计经济增长模型需要考虑到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潜在因素:

 

式(6)中,LQij表示城市i行业j的区位商,sij、sj分别表示城市i和全国所有城市在行业j的就业人数;xi、x分别表示城市i和全国所有城市在所有行业的总就业人数。如果LQij大于1,说明城市i的行业j的集聚程度高;若LQij小于1,则相反。

2.科技水平(SCI):用政府对科学技术的人均支出反映城市科技水平的高低。

3.劳动力投入(LAB):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之和表示。

3.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关系到一国的生产力水平,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能为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联系提供便利,并较快的了解市场需求并拓宽销售渠道,节约信息传递成本,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

4.固定资产投资(KAP):用年末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表示。

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化水平高,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象出现较早、发展水平较高。其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有利于上、下游企业进行联系,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并使得有关技术、市场方面的知识与信息开始集聚,促进技术、知识的溢出,有利于企业进行创新,促进经济增长;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化总体水平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较低,许多省市还处于大力促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的阶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规模较小,需求尚且不高。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长三角城市群弱,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业化发展进程较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的潜力很大。成渝城市群处于我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化水平不高,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较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基础不牢固。因此,成渝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促进作用特别小。

6.政府作用(GOV):用扣除科研和教育支出后的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

五、实证结果与经验分析

 

表1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结果

  

注:括号内为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

 

?

(一)实证结果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如表1所示,分别给出了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结果,并进行了Hausman检验,以便于对比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两种方法的显著性差异。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Hausman检验P值结果均为0.0000,说明强烈拒绝随机效应模型,接受固定效应模型。而且,三大城市群的固定效应模型的Within-R2均大于随机效应模型,说明固定效应模型的拟合优度更好。

相关部门应该多关注农村的体育教学,并根据农村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予以帮助和支持,并对体育场地的设施和体育器材进行调查,在体育设施以及器材不足的学校给予经费的补充,让学校能够增添运动器材。要改变农村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农村中学当中开展“校园足球”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当中的压力,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等[4]。

(二)经验分析

首先,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商在固定效应模型中的弹性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1388、0.0271、-0.0086,说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由东往西减弱,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强的促进作用,但长三角城市群的促进作用较长江中游城市群明显,而成渝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非常弱。其原因可能在于: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中间投入型产业,是多种行业的统称,简单可分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而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服务业适合在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基础的地区集聚。在经济高度发达、工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形成集聚将十分有利于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较快、承接制造业转移的地区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给其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其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明显;而在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的必要经济基础和机制尚未成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畸形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特别弱。

5.信息化水平(INF):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占城市总人口数的比重衡量。

2.3 不同肥料增效剂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叶面积指数(LAI)是反映植物群体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与最终产量高低密切相关。由表2可知,处理间抽丝期玉米叶面积指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施用氮肥处理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施用肥料增效剂的处理叶面积指数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在3.521~4.584,以处理⑨最高,其次为处理⑩。施用肥料增效剂可以使玉米植株获得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从而更好地吸收光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其次,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科技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1027、0.0885、0.1002,且十分显著,说明科技水平的提高对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这是因为三大城市群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科技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集聚,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改善和解决工业化发展的瓶颈。

再次,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劳动力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3377、0.0612、0.2263,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903、0.5801、0.4485,且都十分显著,说明劳动力就业水平和资本投入是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因素,不管城市经济的发达程度如何,都需要促进就业并吸引投资。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劳动力就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其他两个城市群都弱,而人均固定资本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其他两个城市群都强。这是因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正大力发展的区域,其经济发展主要以政府投资带动,但其地理位置处于内陆地区且与东南沿海发达的地区邻近,外来劳动力较少且本地人才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失严重;而成渝城市群虽处于西部地区,但相对于西部其他地区来说相对发达,吸引外来劳动力较多。

(4)人工智能系统:自动驾驶汽车要实现在复杂的环境或不断变化的道路上行驶,需要很强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这些要求对人类本身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更何况是机器。所以解决这种不确定就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去深度学习。通过人类的实例,模拟各种现场情况,让人工智能自主学习并自行判断后做出正确选择。通过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汽车能理解和使用检测到的动态对象图,同时多任务的学习使系统能识别道路标志线、汽车以及行人,训练结果优于三个子系统独立执行。汽车人工智能不仅仅可以判断一个物体,它同时还可以看到该物体相关的事物及运动模式。

最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信息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034、0.0198、0.0585,说明信息化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企业之间、企业与外界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速度与频次,有利于加快知识、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动,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市场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625、-0.3457、-0.1131,且都十分显著,表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政府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作用最大的原因在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政府管制范围过大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政府放松管制反而能促进经济增长。而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处于经济发达阶段,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了防止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是有必要的。成渝城市群经济基础较薄弱,政府对其经济发展的引导比较重要。

六、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本文基于新增长理论的罗默模型,采用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就整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依据城市经济发达的程度和工业化水平的高低而有所差异。经济较发达且工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很明显;经济发展程度和工业化处于中等水平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明显;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且工业化水平不高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的必要经济基础和机制尚未成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弱,甚至没有产生促进作用。

(二)政策建议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城市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我国正处于向服务经济大步迈进的新阶段,必须利用市场和政府双重手段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合理和良性发展。

第一,考虑城市群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不应片面强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高、服务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在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城市群,应该促进有关加工贸易制造业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城市群,应促进有关资源性行业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第二,关注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功能差异,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布局。东部地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需加强高技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便满足其市场需求。而东部地区城市群的周边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适合重点促进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满足其发展工业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需求。

第三,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水平。政府需要给从事高技术开发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优惠和保护,对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活动提供补贴,并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针对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创新出绿色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四,适当提高市场环境自由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过多的干预会影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除涉及到完善信息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生产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应该让市场进行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秦远建,江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10):35-37.

[2]刘军跃,王敏,李军锋,王伟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综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7):34-39.

[3]路红艳.基于产业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财贸经济,2008(6):108-112.

[4]但斌,张乐乐,钱文华.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性集聚分布模式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软科学,2008(3):5-8.

[5]王琢卓,韩峰.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2(6):84-89.

[6]韩峰,王琢卓,阳立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J].产业经济研究,2014(2):1-10.

[7]刘丽萍.基于空间模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6):91-99.

[8]吉亚辉,甘丽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5(7):46-53.

[9]侯淑霞,王雪瑞.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内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联立模型的经验研究[J].财经论丛,2014(5):3-8.

[10]张浩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绩效——基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视角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5(5):67-77.

[11]张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国城市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基于城市等级体系视角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6(6):61-69.

[12]曾丽华,王健.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中美两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7(2):85-93.

[13]魏锋,曹中.我国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7(2):56-69.

[14]谷永芬,洪娟.城市群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以长三角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4):43-47.

[15]席强敏,陈曦,李国平.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潜能与空间分布——基于面板工具模型的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16(1):1-9.

[16]金晓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生产率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5(6):32-41.

[17]席强敏,陈曦,李国平.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研究——以工业效率提升为导向[J].中国工业经济,2015(2):18-30.

[18]韩峰,洪联英,文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进城市化了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31(12):3-21.

[19]柳坤,申玉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功能空间格局及分形特征[J].地理研究,2014,33(11):2082-2094.

[22]盛龙,陆根尧.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3(5):115-129.

[21]王琢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14.

[22]邱灵,方创琳.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11):76-80.

[23]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

[24]Aslesen H.W.,Isaksen A.New Perspectives on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 and Innovation[J].Growth and Change,2007(3):335-361.

 
张志彬,朱晴艳
《经济视角》 2018年第01期
《经济视角》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