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解析日本平安时代“十二单衣”及其情境表达

更新时间:2016-07-05

“十二单衣”是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服饰的代表,层叠多、色目多且图案精美是其独树一帜的服饰风格特点[1]。与此同时,其服饰感观与社会制度、文化氛围的密切关联,逐渐形成了具有隐喻内涵的日本服饰美学,也为之后日本艺术风格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十二单衣”的意义,其一在于通过了解日本平安时代服饰,可从比较的角度分析中国唐代服饰,以及唐代服饰对日本服饰文化的辐射作用,为研究中国服饰历史开辟新的研究点;其二则因日本平安时代服饰的社会属性以及“十二单衣”的自身结构,衍生出服饰情境表达的深层文化。文中以“十二单衣”为载体,分析女性与社会的关系、服饰与女性审美的关系、服饰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从而探寻“十二单衣”的服饰情境表达。

1 日本平安时代十二单衣的特征

从历史维度进行服饰文化的比较,在公元9世纪至10世纪之间,中国(唐代)与日本(平安时代)在服饰文化发展上形成十分微妙的关系。一方面,9世纪早期,日本服饰仍按照唐代服饰的总体样式进行学习、仿造。从这一时期的日本绘画以及文献记载中可见中国服饰文化对日本服饰尤其是女性服饰的影响,表现为宽大的袍衫以及服饰上的团花图案。而到了9世纪末期,日本断绝了与中国的官方交流,迫使日本服饰在政治影响下,发展出自己的风格。正是在此节点,日本服饰开始逐渐形成鲜明的审美特征,“十二单衣”的服饰形态至此逐步形成。

“十二单衣”多层次覆盖结构从视觉上吞没了女性的身体,也改变了日本女性对于服饰审美的追求以及吸引异性的方式。穿着者通过服饰细节与周围环境(尤其以家具为主)的交错,为异性带来暧昧且模糊的感官触动,形成了长久以来日本服饰艺术中忽隐忽现的审美情趣。与此同时,由于贵族女性迷恋衣着、竞相攀比,促使服饰在颜色搭配、廓形变化、图案组合上形成一套新的标准,之后的女性都以此作为个人形象设计的参考。综上所述,平安时代女性服饰表达了一种特殊历史时期下的感官之美,同时体现出女性外观审美与社会结构间的矛盾与融合。

1.1 层叠

日本平安时代“十二单衣”流传下来的实物几乎没有,但通过当时的文学记载,如《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以及同时期的绘画作品,都间接反映出平安时代女性服饰的层叠之美。

从以上实验可看出,无论是在中小规模网络仿真领域见长的NS2,还是在大规模网络仿真领域表现卓越的OPNET,对于复杂的AODV协议都能做到全面而精确的仿真,当然对于其他的网络协议也同样能够做到。而它们都用到了DEDS理论的精华,像建模中的排队论,仿真分析中的摄动分析法,以及数据统计中的概率分布、数学期望和方差、曲线拟合、似然比等。由此表明,DEDS理论无论是在中小规模还是在大规模网络仿真领域都有非常普遍的应用,因此,它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同时这也为它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试验粉煤灰混凝土的细骨料为细度模数为2.4的中细河沙,其表观密度为2 600 kg/m3;粗骨料为最大粒径20 mm的砾石,其表观密度为2 700 kg/m3;水泥为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所用的拌合水以及养护水均采用杭州当地自来水,密度取为1 000 kg/m3;粉煤灰(FA)和水泥的化学组分如表1所示。

本次会议以专家工作站启动为契机,落实了多方的合作协同,基本形成了“公司+大学+科研院所+当地农业管理部门”的四位一体的合作新模式,为推动生产基地提质增效、当地蔬菜产业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鲁西水溶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也充分体现了鲁西为农服务的宗旨。

图1 “十二单衣”的层叠感官 Fig.1 Cascading the senses of "twelve separates"

通过服装历史中的现象解析“十二单衣”,诠释人类社会服饰发展中的共同点与规律,进一步阐释中国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的紧密联系,说明了在历史上服饰文化的跨民族传播性。对“十二单衣”情境表达的分析,逐渐显现出服饰的每一个部分都与社会、艺术、政治等方面有着十分密切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延展了服装学科的哲学思维与社会属性,该研究方向为当今服饰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启发。

1.2 色目

2.3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对修改,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图2 “十二单衣”中的多重色目 Fig.2 Multiple color orders of "twelve separates"

“十二单衣”的颜色构成受到社会等级、季节气候、社交场合与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等级方面早期受中国服饰礼教的影响,日本服饰中紫、赤以及青色仅三品以上贵族所用,而平民阶层的女性则为从外至内由浅至深的服饰色彩搭配。通过“色彩并置”的方法,服饰色彩产生了具有转瞬即逝感的自然具象色目,例如:从白色半透明纱渐变至红色丝绢所形成的“红梅”效果,或是淡紫色与白色面料叠加下所形成的“樱”色,另外,还有柳、林道以及麦尘等自然景色的色目,是平安时代女性服饰隐现美感的颜色表达。

1.3 图案

探究“十二单衣”的情境表达,需从历史文化情境、性别意识以及审美意象3个角度完成。历史文化情境即是“十二单衣”在日本平安时代所处的社会审美地位以及相应的审美作用;性别意识是指透过对“十二单衣”的分析,探究日本平安时代女性对于自身美以及外界对于女性美的认知;审美意象是指通过浅层次的着装形象以及深层次的美学情境,解读“十二单衣”所蕴含的审美情境。

在层层单衣堆叠下,图案之间形成了艺术化、形象化的搭配方式。通常最外层以团花图案为主,再通过递进层次设计条纹、碎花、几何图形等,以此形成以自然生长形态为参照的图案搭配方式。同时,由于单衣长度不一,穿着女子往往会选择自己心仪的图案装饰在最长单衣的边缘,以此达到吸引异性的作用。

2十二单衣的情境表达

除了由多种颜色的层叠构成之外,独具民族性的图案刺绣装饰也是“十二单衣”的重要特征。通过研究诸多现存“十二单衣”的文献,不难发现在其图案的表现方面,既有参照中国唐代纹样,也有日本民族特有图案纹样。早期日本平安时代服饰受中国服饰影响较深,“十二单衣”最外层的唐衣以及里面每一层的衫基本形制都取自中国。纹样也是如此,除工艺使用刺绣的方式之外,内容上也使用鸟纹、菱形纹、团纹、牡丹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样式。后期像龟甲、海浪、星叶草等颇具日本民族特色的图案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日本服装中的重要纹饰组成部分。

2.1十二单衣在历史文化情境中的表达

服饰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标签,历史的痕迹。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一个时代的服饰往往就是这个时代文化的缩影,小到配饰细节、大到服装的整体造型,都体现了社会、国家制度,以及习俗、文化、礼教等。在平安时代,“十二单衣”蕴含着繁多的深层意义。

缺陷检测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总体结构包括光照单元、运动控制单元、图像采集单元、图像处理单元。光照单元用于提供合适的照明光线以保障金属餐具图像的清晰度;运动控制单元通过移动工作台,使采集的图像包含整个待测金属餐具;图像采集单元实现待测金属餐具的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单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处理和人工神经网络,其中数字图像处理部分主要对待测金属餐具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出缺陷特征量。人工神经网络的功能是对大量不同样本的特征量进行学习训练,检测出存在缺陷的目标对象[7]。

从历史角度,服饰扮演的角色一方面反映服装自身美与穿着者的情感表达,另一方面来自社会对于着装者的看法或是被要求的装扮形象,在女性群体中体现尤为强烈[2]。15世纪西方由于“黑死病”的爆发,死亡率大幅度提高,导致人口负增长。因此,在当时的欧洲,生育能力被看作是女性最为重要的身体特质,所以许多女性会有意在袍服内塞一些填充物,形成一种怀孕的假象,这种形象在凡·艾克的名作《阿诺菲尼的婚礼》中可以见到。而在20世纪初期由于一战阴霾,很多女性的服饰开始从华丽的“维多利亚时代”装饰风格转向简洁的服饰风格,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女性服装的重量比男性服装轻。

中国服饰发展史中,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魏晋时期由于常年战乱,“营妓”在军队中流行,此时男性的审美观完全来自于妓女们竞相富丽的装扮。宫中的贵妇们也将打扮自己当作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女性重视装扮的潮流自下而上的发展起来。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的爆发导致严肃的政治氛围笼罩社会,人们的着装被看作是个人政治立场的体现,许多女性被厚重且单调的“列宁装”覆盖住了身体,失去了展现女性身材美的权利。

通过参照中、西服饰史中的案例,不难发现日本平安时代“十二单衣”在历史文化情境中也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大众评价因素。首先,女性着装的主导权不在女性,而是掌握在贵族男性手中,穿着的要求与标准并不是女性设定,而是由男性左右;其次,女性服装层叠之下,图案与颜色搭配的根本目的在于取悦男性。因层叠衣服掩盖了女性体态曲线特征,女性无法以性别特点来吸引异性,于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服饰来换取异性认可,同时影响了大众男性的审美。此外,在平安时代女性合理搭配、设计自己的服饰会被认定为一种良好学识、修养的体现[3]。在人们看来,别出心裁的衣裾或是图案是一名优秀女性的象征,这种判断来自于大众社会。

2.2十二单衣中性别角色在社会结构情境的表现

比较之下,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服饰图案、颜色甚至服装形制与中国唐代女性服饰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在细节表现以及整体的美学意境表达上却有着巨大区别,各具韵味。服饰上层层堆叠、覆盖是日本平安时代文化中深幽意境的最好诠释,同时服饰中自然景色的色目以及代表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纹样,正是日本民族美学中对自然世界崇敬与认可地表达[8-9]

平安时代“十二单衣”在社会结构中的性别特征较为矛盾。一方面,服饰抑制了女性性别中的生理表达;另一个方面,“十二单衣”却让女性在服饰上需要更加强烈地表达性别的本质与渴望异性认可的欲望。无论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宽大袍服边缘,还是通过服装与室内隔断(如屏风、帘子、隔扇等)以及光源所形成的暧昧情景,女性都将性别中的鲜明情感赋予服饰与周围环境之中,成为了平安时代女性的审美追求。

如上所知,“缝中窥看”成为了平安时代男性对于女性外貌认知的审美形式,同时这种方式造成了女性的边缘化社会定位。“十二单衣”加深了女性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感,但又激发了男性对于女性美的好奇,形成日本平安时代女性着装的朦胧之美,以及男性具有“偷窥”意味的审美习惯。

2.3十二单衣审美意象表达

通过“比较艺术学”中的“形态研究方法”,进行唐中后期与平安时代女性服饰特征的异同比较,总结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服饰的审美意象表达,以形成“十二单衣”情境表达的理论支撑。

其中,Yit表示被解释变量,分别反映企业的总税负率和销售利润率;core表示“营改增”政策;lnbou表示外购商品及劳务;brb表示营业毛利率;dra表示资产负债率;lnsize表示企业规模;εit表示误差项。

唐中后期与日本平安时代在时间节点上相交。从文化角度分析,日本奈良时代审美受初唐影响颇深。在服饰上,无论是面料、颜色、技艺还是服装的廓形、穿着方式,都是由中国不断渗透到日本的[4]。随着日本进入平安时代,社会的物质基础、文化氛围发生了很大改变,女性服饰风格逐渐趋于保守、含蓄,而此时唐中后期女装则更为大胆、艳丽,突出女性较高的社会地位与丰富的审美情感。

2.3.1 着装形象的比较 唐中后期和日本平安时期的女性着装形象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由于唐代中期形成了盛世局面,社会风气的极度开化以及对外文化的大交流,使得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无论是贵族女性还是平民女性都具备着相对公平的审美追求,受社会制度以及礼教的约束较少。因此大胆着装并尝试特立独行的装扮成为了该时期唐代女性的主要着装形象,具有代表性的为“袒胸襦裙”与“女着男装”等[5]

而在日本平安时代,由于贵族对于奢华服饰的较大心理需求,以至于女性成为了展示服装的载体。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女性身穿的华丽服饰并不符合自身主动的审美追求,更多是为了迎合贵族们的审美情趣。女性的身材被宽大、厚重的袍服覆盖,女性服饰也从展现体态美的角度转移到服装表面的精心设计。

2.3.2 美学情境的比较 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比较,唐代中后期崇尚的美学思想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强调通过具象事物的外观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在唐代中后期盛行的山水画、建筑、人物陶塑以及服饰都将这一美学主题进行了诠释与升华。尤其服饰艺术在开放的社会氛围中,融入了外来民族文化、宗教元素,最终形成色彩浓艳、配饰华丽的奢华服饰风格。

而在平安时代,日本美学开始呈现出宗教的神秘感与本土文化。一方面受到中唐时期流行的天台宗与密教影响,日本开始信奉山岳佛教,即把寺院建在深山丛林,以出世静修,此种信仰的传播开始影响上层社会的审美意识,趋于简单、保守的审美方式逐渐形成[6]。另一方面,由于平安时代日本文化在努力摆脱中国痕迹,树立日本形象成为当时主要的文化发展方向,因此事物的禁忌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主题,并在诸多方面有所呈现。例如,禁忌祭祀时的开设酒宴、歌舞表演,司法上对神亵渎的惩罚条例以及服饰上的感官禁忌[7]

女性与男性有着较为明显的外观差异,具体表现在着装方面。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男性的阳刚之美、女性的阴柔之美一直被视为普遍的服饰呈现与审美要求,因此“十二单衣”无论是在服装的整体效果,还是颜色、图案、廓形等细节内容,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处境以及认知。

层叠即指平安时代女性服饰由多件单衣依次穿着所形成的堆叠之感。通常由唐衣、裳、上衣、打衣、袿(五衣)和单衣等基本形式组成,如层次分明的雕塑一般,“十二单衣”的层叠感官如图1所示。由于穿着者往往对“十二单衣”颜色、图案进行精心搭配,使其呈现出色彩斑斓、图案丰富的视觉效果,在平安时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风格。

3 结语

形成服饰层叠效果的原因有两点:首先,这是一种平安时代盛世的具象表达。在平安时代由于前期嵯峨等朝的改革、田堵制的出现以及社会职业的多样化发展,形成日本平安时代一时富足、稳定的状态,贵族阶层奢华之风得到了物质上的支持。同时,为摆脱中国的影响,日本开始研发纺织与染色技术,促使平安时代开启了丝绸产业的黄金时代。在此基础上,女性的层叠服装成为平安时代辉煌丝绸产业的表象,女性不是着装形象的主体,而成为展示华丽丝绸质感、纹样的“活体模特”,此种方式满足了当时贵族阶级的审美欲望及其对财富彰显的目的。其次,女性自身审美的转变。平安时代之前,日本女性的审美态度与当时中国唐代女性十分接近,即以展现女性身材、姿态为目的,服装只有衬托体态美的作用。但在平安时代中后期,由于服装轮廓改变,宽大的服装外形把女性身材完全掩盖,迫使女性为了迎合异性审美以及实现自我美穿起了多件单衣,并对单衣间的颜色搭配、整体效果以及袖子边缘的图案都进行了精心设计,至此出现了以“十二单衣”为代表的层叠女装,这种另类般的遮掩服饰审美就此诞生。

“十二单衣”从概念上分析,不是指结构上有十二件单衣,而是通过“十二”这个略数突出其较多的衣饰数量。实际传统的“十二单衣”由10~25件单衣组成,并且因为层叠方式,服饰上的色目就愈发突显出层次感与意境感(见图2)。

山地带地表由于受风化作用等作用,纵横向变化大,为给静校正提供准确的资料,以达到严密控制低速带的目的,一般采用初至折射法,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地面检波点距0.5~1.0m,12~24道接收,激发点在接收道的两端,采用雷管爆炸激发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FOGG M.时尚通史[M].陈磊,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②水雨情发布系统:进入水雨情发布系统后,地图上分布着本地雨量站站址点,标有站名,站名点边标有降雨量数据,打开站点可看到降雨过程柱状图。地图下方列有本地雨量站分时段雨量统计值,可了解本地分时段降雨情况。

[2] KAISER S B.服装社会心理学[M].李宏伟,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3] 曹媛.日本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以《源氏物语》中服装描写为例分析平安时代日本人的审美思想[J].美与时代,2011(4):111-113.

CAO Yuan.The origin of Japanese ancient costume aesthetic thought—take the clothing description in the Yuanshi Wuyu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Japanese people's aesthetic thoughts in Heian times[J].Beauty and Times,2011(4):111-113. (in Chinese)

[4] 刘明利.日本传统文化中唐文化的烙印[D].济南:山东大学,2009:04.

[5]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1:12.

综上所述,在我国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可以充分反映现阶段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发展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这一基础上,作为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在确保经济方面的投入符合建设需求之外,还应在政策以及技术研发方面予以有效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工程施工提供保障。

2016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要求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消费者自由选择、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能源市场体系,重塑能源监管体系和持续提升监管效能。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5号),要求改革油气管网运营机制,分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干线管道独立,实现管输和销售分离;完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油气干线管道、省内和省际管网均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等等。这一系列的部署都体现了监管与市场并重的改革思路。

[6] 王海燕.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与信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7] 紫式部.源氏物语[M]丰子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6.

[8] 清少纳吉.枕草子[M].林文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

[9] 卢坦.中国清朝旗袍与日本江户小袖比较研究[J].日本研究,2011(1):123-128.

LU Tan.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eongsam in Qing Dynasty and small sleeve of Japanese Edo[J]. Japan Studies,2011(1):123-128.(in Chinese)

苏文灏
《服装学报》 2018年第02期
《服装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