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更新时间:2009-03-2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正确而系统地回答新时代重大课题而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历史性飞跃,是指导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这一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实践基础,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及其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并自觉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3年是无锡金利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的关键之年,省级院士工作站、水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研究院及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等筹建工作有序进行,为公司科技高层次快速发展打下了组织基础。展望2014年,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金利达公司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生态环境工程领域上下求索,竭尽全力,为祖国基础建设献计献策,作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实践基础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重大思想理论的产生都是回答时代重大课题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思想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回答不同时代重大课题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站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来发展史上,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初期,无产阶级反抗资本残酷剥削与压迫的斗争还处于自发阶段,在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中产生了从“乌托邦”“太阳城”,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尖锐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提出了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美好前景,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渊源。但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找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体力量和正确道路,因而只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

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相当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的时代,为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迫切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在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是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为国际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提供了科学的指南。

大数据将人与物、物与物关联,新技术则给内容提供更优势的供给,运用AR(Augmented Reality )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传统的方言传播转化为参与式传播与沉浸式传播,用户以方言文化作为共同属性出发,建立共有社交情景,在人与信息之间进行价值转换,直至形成关系闭环。因此,结合大数据和以AR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可分析得出方言传播机制渐进层次(见图1),为方言传播拓展新维度、提出新范式提供有效依据。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爆发的战争,造成了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时代课题,已提到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面前。列宁深刻分析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可以在一国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并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进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以来,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世界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历史课题。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苏联的实际,建立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快速实现了工业化,战胜了德国法西斯的大规模侵略,捍卫了世界和平,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发展。虽然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没能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后期逐渐僵化腐朽,以致最后失败,但也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经验教训。

试验采用反应时间法,用移液枪或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取0.3 mL透明液体受试物直接滴加在尿囊膜上,尽量覆盖CAM表面并开始计时,观察膜反应情况并记录作用5 min内每种毒性效应出现的时间。刺激性分类:IS<1,无刺激性;1≤IS<5,轻刺激性;5≤IS<9,中度刺激性;IS≥10,强刺激性/腐蚀性。

面对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负众望,开拓进取,上任伊始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大目标,提出正风肃纪的“八项规定”,强调改革没有完成时,其后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作出全面部署,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1]我国的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及综合国力均进入了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终于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开始实现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课题申报过程时间较为紧张,科研人员主要精力放在课题目标、研究方向及研究路径的编写上,对于经费预算编制,则是“拍脑袋,凑凑数”。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认识到要完成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因此,我们党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可贵的物质基础;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实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又经历了严重曲折,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但也为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时代主题的转变和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如何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紧迫历史任务。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不断破除阻碍发展的落后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导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开始富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量的积累引起了质的变化,开始进入了新的时代,我国的发展已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已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全局性的历史性的变化,需要对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和大政方针作出重大的调整。新的时代也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既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要谋划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的党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但党还面临着“四大考验”,存在“四大危险”。新的时代面临的国际局势更加复杂多变,世界多极化在不断推进,但单极霸权主义仍然存在;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发展,但反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文化多样化在不断发展,但文化霸权主义仍然存在;社会信息化在深入发展,但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全球治理体系迫切需要变革,但阻碍变革的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局势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更加严峻。新的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种种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要回答和解决一个重大课题: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愉悦、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启读练知结”这一课堂模式,切实转变观念,大胆放手,才能交给学生一把钥匙去积极尝试,开启知识之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而应循循善诱。要使课堂有好的氛围,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爱好出勤奋,爱好出天才。所以教师要善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好、中、差学生互相搭配,鼓励在小组内或小组间展开讨论,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老师对学生要多点信任、期待和鼓励,多点评价肯定,以激发心理愉悦,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近百年来苦苦求索民族复兴道路的先进的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他们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武器,进而建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出发,认识到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首先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浴血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巨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导和带领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一百多年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任务,终结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制度。

实现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既全面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党艰辛探索、奋力开辟、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历史经验,又着重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新鲜经验,同时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和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作了科学系统的回答,“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1]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从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导。

“我就记仇怎么啦?我以前好心管你,劝你,但你从来都听不进去,只会气我,还骂我……除非有一天,你能超过我,再来跟我谈和好的事吧。否则你什么都不要跟我说,我最讨厌没出息的人了。”张绍凡絮絮叨叨,把深埋在心里的积怨都宣泄出来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出了系统回答,并对党和国家发展的各方面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下面着重谈谈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概括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8个明确”[2]内容的理解。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正确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明确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是革命的对象。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因此把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党认识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把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作为主要任务。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没有坚持这种认识,而是又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主要矛盾,最终导致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认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总任务也即总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需要完成的事关全局发展的历史任务。明确了总任务才能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力量,共同奋斗。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总任务和总目标,需要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面对贫穷落后的现状和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3]后又具体提出到20世纪末,分两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个“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指引着新中国建立后近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面对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提出了解决温饱、达到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后,党的十六大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到2020年的总任务。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任务指引和激励着全国人民努力在改革开放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中,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明确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并具体作出了到2020年、2035、2050年三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使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了清晰的路线图,实现了新时代总任务思想的重大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后,还提出了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这一思想的基本方略,其内容涵盖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等14个方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关于主要矛盾和发展目的的新思想

首先,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在众多社会矛盾中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但社会主要矛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如何正确研判社会主要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正确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首要问题。

1. 关于新时代总任务的新思想

(1)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综上所述,丙酸制剂和丁酸制剂对2~3月龄湖羊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都没有显著影响,而丁酸制剂能够提高瘤胃发酵的氨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含量,表明丁酸制剂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的生长。

其次,明确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解决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这里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问题,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资本主义的根本不同。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资本的增值,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现实中存在的生产过剩、环境污染、收入分配失衡、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等等现象,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偏离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所导致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应该为谁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是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一战略设计,具体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新发展理念,是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3. 关于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的新思想

首先以书育德是书法教学的核心价值。任何一种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书法是我国古代历代名家为我们后人留下的珍贵财富。“在书法教育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以字育德、以字正人、以字启智、以字益美、以字健身,书法育人的目的。”其次培养审美能力是书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初中恰好青春萌芽时期特有的脆弱和敏感。此时利用书法的学习让孩子们养成坐得下、坐得住、坐得稳的良好学习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可以说是静心学习、育德育人的良好学习手段。最后文化理解与传承是书法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

首先,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认识,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在改革开放之初,针对生产力落后的状况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体布局。之后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重经济建设、轻思想文化建设的错误倾向,因此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在实践中我们党又认识到,不管是搞物质文明建设还是搞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因此逐步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1世纪初,突然爆发的“非典”疫情,凸显了我国社会建设方面的短板,因此加强了社会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在总结过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并针对长期粗放发展方式造成的生态恶化状况,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进一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并在实践中围绕“五位一体”不断拓展新的视野、新的内涵,实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上的理论创新。

其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从破解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发,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既包含战略目标,又包含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到2020年必须实现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的政治保证。“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的内容以前都讲过,但把“四个全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针对性的战略布局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同时,“四个全面”的内涵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拓展的,就第一个全面来说,2020年以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成为新的战略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战略原则,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开了全新的战略视野。

再次,强调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方向。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实践中,始终有一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发展方向的问题。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世纪80年代,苏联也搞改革,但由于没有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结果走了一条改旗易帜的邪路,造成了苏共下台、苏联解体、经济倒退、人民受难的悲惨结局。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也一直存在着否认党的领导、否认社会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种种错误思潮,妄图把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引向邪路,但我们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围绕“四个自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实现了新时代发展方向理论的重大创新。这一理论使我们方向更明,信心更强,干劲更足,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4. 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新思想

对改革总目标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就改革的目标来说,提出要破除僵化的缺乏生机活力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及其他方面的体制。首先围绕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及其他方面改革的目标也进行了探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更需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理论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总结以往改革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这一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根本方向上的实现路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时在总目标的统领下,明确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及各方面改革的具体目标,我们就可以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方向的指引下,去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借鉴人类文明中的一切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如果说,过去我们的改革主要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那么现在的改革,虽然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已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可以指导我们更加注重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目标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指导我们更加自觉地从全局看问题,使我们提出的各项重大改革举措符合全局需要,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指导我们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从国家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进行整体部署,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势和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5. 关于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新思想

遇到电路故障时,我们一定要先用诊断读取系统故障码及相关数据流,并正确理解故障码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再根据故障码信息"顺藤摸瓜",仔细检测和测量相关线路。只有这样,才能快速且准确地诊断出故障根源。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们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和推进依法治国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党的八大提出逐步系统地制定完备的法律的任务。但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方针。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还比较严重的情况,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这不仅实现了法治理论的创新,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新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一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的法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治,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二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要立足当代中国的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的法治理论为指导,全面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古今中外法治理论中的有益成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实践中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 关于新时代强军目标的新思想

如何适应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始终是我们党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国防军的思想。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了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的总目标。江泽民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人民军队建设总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历史大势,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明确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全面总结人民军队90年来建设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1]。并根据这一强军目标构建了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强军布局,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新时代强军思想的重大创新,为新时代的人民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的强军思想抓住了“听党指挥”这个强军的灵魂,提出了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绝对领导地位,有力地回答了国内外一些人不断鼓吹的所谓“军队国家化”“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的错误论调;抓住了“能打胜仗”这个强军的核心,强调“能战方能止战”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的新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战略,制定了强军兴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军队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抓住了“作风优良”这个强军的坚强保证,强调作风优良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提出了一系列从严治军、依法治军的理论和制度,把军队的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以作风的根本好转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保证。为确保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看,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1]它与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其它理论成果之间,是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这一论断明确了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体现了我国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形势,我国提出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致力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威胁和霸权,维护世界和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科学判断时代主题的变化,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确立“真正不结盟”的外交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冷战结束后,面对“一霸多强”的复杂国际关系,我国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积极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全面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国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阐述中国关于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提出中国解决全球治理重要议题的新方案新举措,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抱负和担当,从而实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与实践的新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要求各个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都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同舟共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自中华文明中的“天下为公”“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思想智慧,反映了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利益深度融合、共同应对诸多全球化问题的客观要求,超越了西方“国强必霸”、赢者通吃的零和思维和霸权逻辑,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心愿,因而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可。我们相信,坚持这种先进的外交思想和发展理念,必将激励世界各国人民奋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也必将通过不断解决当代世界面临的许多重大的全球性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8.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思想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经验,把党的建设作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的形势下的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以及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我们党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艰巨任务,面对党内严重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和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更加重视党的建设,强调打铁需要自身硬,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举措,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置于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之中,并发挥其决定性作用,实现了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新时代的党建理论创新首先在于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当代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历史性飞跃,深刻阐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有力地回答了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些人鼓吹西方多党制,否认、质疑乃至抹黑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种种谬论;为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

党建理论创新还在于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新时代党建的根本原则、指导方针、总体布局、基本要求和基本目标,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了根本的遵循。

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新时代的总任务,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既明确了历史使命和前进方向又明确了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这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自1840年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永恒主题,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具体体现。这个新时代的总任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的本色初衷和使命担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总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应该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完全统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侧重于理论与思想的要求;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义基本方略则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侧重于方针和策略的实践要求。[2]两者彼此依存、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理论特色。从整体上看,新时代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二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贯穿于新时代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的始终;三是体现了围绕新时代、新矛盾、新使命、新目标来推进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对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意义。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7.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思想

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指导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站立了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对不同阶段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又富了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面临着新的矛盾、新的使命、新的目标,迫切需要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的历史站位、宏阔视野、战略眼光,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实践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最新最鲜活的内容。

2.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从实践意义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无数志士仁人为民族复兴所进行的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所以最终失败,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的面貌就开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当机立断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创造性地推动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不仅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积累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很快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进而达到了总体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地推向了21世纪。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沿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发展,经济总量成功地达到了世界第二,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充实,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民主制度建设全面加强,法治体系日臻完善,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度推进,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新步伐,“一国两制”方针全面准确贯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全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成效卓著。这些全方位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和深层次历史性变革的实现,表明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有力地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

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更为艰巨的历史任务,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社会的决胜期,这是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完成这个目标还有不少难关要过,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攻坚战,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正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决胜、决战、攻坚,都需要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2020年以后,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这一宏伟的目标,更加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更加需要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共同奋斗,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正确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会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团结全体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3. 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意义。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是息息相通的。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也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仅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而且有着崇高的世界情怀,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不仅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而且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1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54±3.79)个月。影像学结果和髋关节功能都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患者主观感受及满意度较高。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3.14±6.17)分,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为(86.93±4.06)分。SF-36评分标准转化分别为躯体健康(90.13±1.16)分,躯体角色功能(86.87±4.13)分,躯体疼痛(88.24±9.96)分,社会功能(83.10±6.13) 分、情绪角色功能 (82.48±21.25)分、心理健康(81.79±7.46)分、精力(77.55±10.22)分,总体健康(95.07±6.34)分。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已使我国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稳定解决,正在从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盼,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不平衡表现为以贫富差距拉大为标志的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不平衡等等;发展不充分表现为我们在很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际出发,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的新的科学判断:“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从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现在讲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原来着重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现在着重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也对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世界社会主义作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一项伟大事业始终是在战胜各种艰难曲折中不断向前推进的。20世纪上半叶,随着苏联和其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迎来了一个令世界人民欢欣鼓舞、前所未有的高潮。但随着20世纪末叶的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了低潮。西方学者福山认为,共产主义的最后一幕已经演完了,自由民主制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政治理念,将会成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失败论、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大中国并没有出现许多西方人所预想的失败、崩溃,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巨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也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这就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告了西方“历史终结论”的破产,鼓舞了世界人民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的信心,彻底扭转了世界社会主义低潮运行的状态,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从低潮走向复兴提供了中国智慧和强大动力。

迟恒去小店买了包三十几块一包的“红塔山”,拆开点燃抽了口,纯,真烟,这种价的烟,在市里不熟的店子买,冷不丁就给你来包赝品。到尾砂库东头下游坝底后,迟恒结帐让司机回了。河床似的、延伸很远的平地,上面只种菜,没有建房,溃坝的话,砂流会顺着河床冲跑,但河床两旁都是房屋,地势比河床高不了多少,如果大溃坝,从一百多米高处倾泻而下的砂桨流势能极大,一旦成扇型展开,这些民房极有可能会被砂流冲埋。外省一个地方尾砂矿溃坝,一次淹死下游267个人。河滩左侧有条很长的渠,不像新修的,流出的水清澈,砂库的积水、渗水一部分从这里导出。菜地长出的菜绿绿的挺好看。

(2)开辟了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总在鼓吹“西方中心论”,把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作为唯一正确的道路,并强行向其他国家推广,导致了一些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一些国家陷入了动乱和战乱,西方发达国家自身也因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而中国则坚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全方位的历史性的成就,并为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描绘了宏伟蓝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国家现代化的新道路,宣告了“西方中心论”的彻底破产,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信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思想启迪。

(3)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是在西方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形成的,总体上有利于维护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推行霸权逻辑、损人利己的治理方案已难通行。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已刻不容缓。然而,在全球性议题面前,一些国家或犹豫退缩,或事不关己、漠不关心,有的还搞孤立主义,反对多边主义。在围绕全球治理方向和途径提出的各种方案中,有的仍抱有传统的零和博弈的思维,已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在重大外交场合阐述中国关于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重要思想,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提供了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中国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改变了过去由少数国家和地区垄断发展和治理话语权的旧格局,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时代发展变化的丰富内涵,回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风”和“凤”在读音上只是声调不同,在字形上只相差了一笔。凤是鸟,有风,凤才能飞翔,因此,凤是离不开风的。

[   ]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2).

[2]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7-11-10(8).

这座博物馆小巧精致,通过丰富的展品向人们展示了厕所的发展历史、厕所文化的方方面面以及厕所技术的革新等内容。

[3]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0.

 
吴兆雪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