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体会

更新时间:2009-03-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1]33-34又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37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特别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指导。当下要求高校按十九大精神的要求加以落实,把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好,以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牢牢坚守马克思主义学科意识形态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1]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明高等教育发展也进入新时代,其新时代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责任就是“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内在要求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这是高校在当下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载体,是党和国家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阵地。中国特色的高校并不同于西方国家高校,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和意识形态属性,其重要标志是加强党的领导,并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要求我国高校在新时代的“双一流”建设中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社会主义国家高校政治优势明显,即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因而使我国高校不同于西方高校。苏共之所以发生亡党亡国的剧变,与苏联高校一段时间内两个优势被丧失无法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有关。特别在斯大林时期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及戈尔巴乔夫不断弱化、淡化、虚化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全套用西方国家办高校的思路,严重削弱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知苏共亡党亡国的深层原因,多次强调高校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思政工作和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搞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宣传。

中国特色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这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根本任务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这个学科建设必须坚持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学科既具有学术属性、知识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这是中国特色高校的政治优势、政治强势,是不同于西方高校的本质特色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7这决定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科建设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政治定位。

按照家乡的“习俗”,在结婚之前,男女双方的家长都会不约而同的找一个“靠谱”的算命先生排一排新人的生辰八字。不过说起算命先生的这一行业,可算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了,经过多年的徘徊与打磨,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定的“行规”,譬如说新婚算命的生辰八字,一般都往好方向算,倘若真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也能通过“人工合婚”的方法扭转乾坤,也算是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双一流”建设作为高校发展任务提出来,实则是确立了高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责任。目前在“双一流”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四个自信”,而有的高校缺少文化自信、教育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存在脱离国情,忘记中国特色并崇洋媚外的问题和思路,盲目搬用西方相关学科的概念术语和理论成果,采取西方国家办学标准,走西方国家的高校教育道路。我们高校决策者和广大教师必须学好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特别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战斗意识、斗争意识,敢于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错误观点进行斗争,特别对其错误观点和错误理念,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挑战敢于亮剑,有强烈战斗意识,有理有据地进行抵制与批判,理直气壮地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这些科学理论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办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并使之成为高校的优良学科、特长学科,由此进入大学生头脑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彰显中国特色的“双一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双一流”。

坚守阵地必批驳反马克思主义错误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十八大以来思想文化建设成就时指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1]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只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有力地带动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出版一大批有影响力、有说服力、有理论深度的专著和论文,也出现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名师和大家。比如,《人民日报》2017年9月15日报道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题目《“信马”才能真“姓马”》,陈先达教授的体会是“讲坛不能变成论坛,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课堂。”遗憾的是像这样的“姓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大师我国还是太少。这说明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现状,与党的十九大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高校必须在“双一流”建设中采取措施有力解决这些问题,打造一流的马克思主义学科。

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的科学方法,解决我国现实难题的方法论原则,要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素质,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因而要找准、认清存在的问题。目前,有的高校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不够重视,特别是有些理工科强的高校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摆不上位置、资金投入不够、教师缺少也不给予解决,外出调研、开会等不同等待遇,导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上存在失语、失控、甚至边缘化问题,个别高校教师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活的灵魂,忘记理论联系实际学风,脱离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鲜活实践进行研究,仅进行空对空的研究,闭守书斋,远离火热的实际和火热的大学生生活,坐而论道,既很难形成符合现实改革开放实际并对大学生起到解疑释惑研究成果,还得不到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可。有的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搞纯粹的理性思辨、单一考证及抽象逻辑演绎,方式老化、旧化,授课内容陈旧、脱离当下网络技术的实际,内容枯燥乏味,使大学生昏昏如睡、教学质量不断下滑,课堂摆弄手机,引不起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兴趣,教学手段落后,脱离网络技术现状导致大学生反感,失去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积极作用,在思想上、认知上排斥自然起不到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把“立德”与“树人”联系起来,并作为中国特色高校根本任务,完全符合我国高校是意识形态独特战线的特性。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地位、功能是其他方面、其他部门无法代替的。高校的独特性在于它,既生产思想又消费思想,既生产舆论又消费舆论,既生产文化又消费文化,更主要的是高校每时每刻都在生产有思想、有理论、有文化的人。所以,一旦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意识形态工作在导向上、在办学方向和立场上出了问题其后果十分严重。苏联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错位,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国高校立德树人,并作为高校根本任务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这内在要求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强化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领导下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

当满载速度为12knots、满载状态时,育明轮在艏倾和较大的艉倾下都会使船舶的静水阻力增加,在一定的艉倾状态下可以降低船舶阻力,当吃水差为-0.2米时,船舶的阻力最小,相比于平吃水时阻力可减少4.79%。

目前,全党都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说,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学术氛围、思想舆论大环境总体积极向上向善的,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讲话后有了全方位的重大的改变,对思政课、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创造了许多难得的机遇和条件。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采取积极办法加以解决。如,国际上敌对势力加大了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渗透,现在国外有的人披着学者外衣,打着学术交流的旗号,大搞意识形态侵蚀与渗透,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鼓吹一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消极腐朽价值观输入我国高校,冲击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大肆贩卖西方的新自由主义谬论,鼓吹经济金融化、金融政治化、民主空壳化、文化虚无化,还大肆传播“普世价值”、“三权分立”、“多党制”,还有西方宪政民主和历史虚无主义等观点,这些错误理论和错误观点,在我国一些高校都有一定程度负面和消极影响,冲击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教学。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改项目、农业水价改革等工程的实施,渠系不同程度进行新建或改建,渠道的完好率、水的利用率都有所提高,渠道水位流量曲线也发生变化,现今沿用过去的未改建的测流资料,水量有一定的误差,造成测水量水的结果和实际有误差。

我国由于在一段时间内党的建设和管党治党宽松软,使有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定位不明确,对政治导向坚守不够,甚至一度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忘记或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意识形态属性,仅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单一的知识加以传授,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学科意识形态属性。还有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大大压缩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课,大上特上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课,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课弱化、虚化及边缘化,还有少数高校教师和工作人员以“价值无涉”、“价值中立”等为理由,教吹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虚化矮化弱化马克思主义学科政治性质、意识形态属性,使思政课有时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影响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及意识形态作用,严重削弱了思政课的正效应,干扰了党对高校的领导,冲击了当下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掌握,阻碍了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所以,我们要在“双一流”建设实践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守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

理论联系实际提升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1]34这既阐释了坚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政治方向极端重要性和特殊性,又明确了以责任制的方式抓好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抓好中国特色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高校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独特的前沿阵地和独特战场。特别在当下网络条件下,国内外有什么思想思潮出现,甚至是某些细微变化,都要传导到校园进入大学生的课堂和生活之中,并对校园文化、大学生生活及“三观”塑造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的渗透和侵蚀也往往从高校开始,或以高校为突破口,或以高校为场所,或以大学生为俘虏的对象,更多的是以高校及大学生为争夺对象。所以,要求我们高校的党组织和广大教师必须有坚定的阵地意识,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工作,抓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

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学科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属性,就必须大力抵制与批判反马克思主义错误观点。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讲话中强调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十九大报告中又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这些论述使我们认识到,高校不是游离于社会的象牙塔和真空地带,是西方敌对势力向我们侵蚀的重要场所,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激烈交锋的重要战场和前沿阵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各种错误观点、甚至腐朽落后意识形态斗争一线战场和前沿前哨,高校的思想高地,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我们不去占领,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错误观点必然会钻这个空子,乘虚而入,与我们党和国家争夺当代大学生,妄想成为其在中国的代理人。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政治理论向大学生进行灌输,以解决好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以坚持高校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目前,必须抓好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使大学生切实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由此转化为大学生的“德”,由“立德”转化为“树人”,这是由中国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意识形态属性所决定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要加快制定廉政立法进程,研究制定反腐败方面的专门法律,修订和完善《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制度。

②流速分布多样性。治理工程实施后水流应具有多种不同流速分布区,以满足不同水生生物或者同一水生生物的不同成长阶段对水流流速的不同需求;治理工程实施后原有水生生物能较快适应新的流速分布条件;应设置跌水或者深潭结构来满足水流结构多样性条件。

2016年12月7-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双一流”建设实践已有力证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和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活的灵魂,并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和对现实解释力,改造社会和现实的能动力,解决大学生思想困惑的感召力,指导大学生前行的激励,才能得到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在当前的条件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要以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学和理论研究中强化理论武装,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推进,特别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密切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以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质量。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和思政课老师要敢于面对和回答新时代的新问题,敢于面对与解答大学生关注的疑难问题,以理论解疑释惑的影响力应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人生、就业、恋爱等问题,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提高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质量,使高校切实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马克思主义学科起到助推和支持作用。

教育部党组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完成了新中国思政课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毯式”的大调研,搞清了许多情况,了解了许多问题,对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加强思政课教学有极大指导意义和价值。从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来说,一个重要启示要求教师必须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如前文所引用陈先达老师所说:“信马”才能真“姓马”,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课教师。这要求高校要派教师出去培训,集中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教师自身也要苦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宣言》“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刘少奇也说“从这本书,我了解共产党干什么的。”邓小平说,“我的入门教师是《共产党宣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和思政课教师必须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眼下就必须细读苦读精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专著,从中掌握原装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以打牢教师的基本功。

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还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在课堂马克思主义教学中有不可逾越的底线,即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向大学生讲清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使大学生在认知基础上产生认同,在认同基础上转化为理想信念、信仰,在信念、信仰的基础上自觉践行,并铸牢大学生的“德”,确保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和思政课政治正确方向,坚守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上的主导权和领导权,切实发挥理论武装和价值观引领的积极作用,真正使高校成为落实十九大精神和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和主战场。

[   ]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祝福恩,许爽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