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基于江西的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决策部署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三农”工作总抓手,全新开启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1]。普遍认为,农业现代化主要由科学技术体系、农业产业体系、微观经营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四轮驱动。但目前,这些体系已经或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科学技术体系已经从以前重视机械化、电气化、水利技术和化学技术,转变为更加注重生物技术、温室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农业产业体系已经从以前重视产量和产出效率,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及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微观经营体系已经从以前重视集体经营和个人经营的选择,转变为更加注重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与个体经营融合;政策法规体系已经从以前重视政策的灵活性,转变为更加注重法律的严密性[2]。这些变化对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也意味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优势和挑战发生了改变[3]。特别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首要任务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发展从以拼资源消耗、拼农业生产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的集约型经营模式转变。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江西为例,着眼探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新路径,以其为江西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PANSS评分为(90.11±5.82)分,对照组PANSS评分为(89.82±5.7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5,P=0.830>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为(42.08±3.11)分,对照组PANSS评分为(50.82±3.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2,P=0.000<0.05)。

江西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

从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看,虽然大都和农业资源禀赋关联很大,但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4]。特别是一些国家通过完善农业法律和政策体系,维护市场秩序和保证公平交易;通过制定农业法案为制订农业科研和编制相应财政预算提供依据;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实施休耕和农作物保障计划稳定农业生产;通过制定土地集中政策促进农场规模化经营;通过专业化政策促进农业分工;通过完善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政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持;通过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降低农民投资风险;通过制订化肥农药施用标准保障食品质量和环境安全,等等。江西作为一个典型农业省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借鉴这些经验,需要立足省情,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不断探索实现弯道超车的新路径。

1.传统农业改造实现了颠覆性革命[4]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农业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利用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以自给自足为主。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农业的经济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了一大步,农业投入和产出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由此带来农业生产力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资本替代劳动,机械力替代人力、畜力。资本化经营首先进入畜牧业、园艺(果蔬)业,专业化、规模化不断扩大,并逐步向粮食等种植业扩展。

经营主体多样化,农村商业、科技、机械、技艺等兼营种养业的农户与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的经营主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生产储运加工基地化、专业化、品牌化、产销直接对接的产业运行方式初步形成。农业内涵已由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延伸到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成为一个围绕着农业生产的产业群体。相应,农业的田间劳动大为减少,农业科教、农用工业、农业服务等岗位的就业量扩大。从田间到餐桌的生产、收储、加工等各个环节分工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农业的功能由生产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延伸,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遍地开花。

2.主要农产品供需两端趋于“紧平衡” 江西是一个农业人口多、农村地域大、农业比重相对较高的省份,粮、猪、油、菜、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江西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一是粮食增产不增收。2017年,江西粮食产量达到213亿千克,总产连续7年稳定在210亿千克以上,但每公顷粮食产量仅为5 798.5千克,低于湖南(6 073.1千克)、湖北(6 053.1千克)、河南(5 909.2千克),与东部地区的浙江、江苏相比,也相对较低。稻谷单产连续多年在6 000千克/公顷,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困难大。二是“稻强米弱”现状仍未改善。在外来优质大米的冲击下,加上江西本省大米加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品牌意识不强,江西大米走出去难度越来越大,在大米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在省内市场占有份额也不足60%。三是“菜篮子”增速放缓。近年来,肉类、禽蛋、蔬菜、水果、干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均稳定增长,但增速逐步在放缓。2017年,肉类总产量360万吨,增速比2014年下降3.1个百分点;蔬菜产量和水产品总量分别为1 650万吨、281.4万吨,同比均有所增长,但与2015年比,增速有所下降。四是农产品竞争处于劣势。尽管江西农产品数量有所增长,但由于消费结构逐步调整,传统的农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以致江西整体竞争力与周边省份相比,仍有不少差距。2016年,江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 827亿元,远低于江苏的3 987.9亿元、湖北的3 417.42亿元、安徽的2 456.7亿元,而且增幅也低于上述各省。蔬菜、水果、茶业等高经济作物所占农业种植比例偏低,不但调出较少,甚至连省内供应都不足。比如蔬菜,江西省内供应率只有46%,而周边各省或农业大省均超过60%。

3.现代农业发展动能转换加快 随着农业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一二三产业不断整合融合发展、各种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出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正逐步取代传统农业发展方式[5]。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明显。到2017年,江西已培植初具规模的农业产业集群75个,培育了正邦集团、双胞胎集团等超百亿领军企业,打造了金农米业、万年贡米等一批超十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基础好、活力强、潜力大、成长快的企业。2017年底,江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5 149亿元、同比增长9.1%。二是农业科技应用更加广泛。目前,江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8%,杂交水稻制种面积1.62万公顷,水稻良种、生猪良种、柑橘良种、水产良种覆盖率均超过9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1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16%。特别是探索推广了一批稻渔综合种同时,顺养模式,建成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33万公顷,单位面积(u=667 m2)均增效1 000元以上。三是农业业态不断创新。近年来,江西大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信丰县)1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南昌县凤凰沟、高安市巴夫洛)2个;认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59个,建设面积16.08万公顷。新增千亿级产业1个(水产产业)、总数达4个(粮食产业、畜牧产业、果蔬产业、水产产业)。目前,已培育各类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企业4 810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10亿元。应现代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7年,江西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3 500亿元,其中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超200亿元,较上年翻了一番,预计到2020年,江西省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达1 000亿元。

[1] 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R]/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影响农民增收的主因正在发生改变 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增长,农民增收也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和新变化。一是农民增收稳定但增速放缓。江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5 789元增长到2017年的13 242元,同比增长9.1%,仍然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多元,而且增速开始放缓,从两位数变成了个位数。二是传统增收渠道空间越来越小。一方面,农民可支配收入中来源于农业的收入不断下降,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2017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从2013年41.37%下降到2016年的39.82%。另一方面,由于整体经济形势下滑,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工资性收入增长接近天花板,虽然仍然保持增长,但增速正在放缓。三是经营性收入中的二三产业收入比重不断提升。随着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入,资源要素流动空间不断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民参与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农业新型业态机会大大增加,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带动农民显著增收。2017年,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二三产业收入比重达39.6%,比2013年提升了近6个百分点。

2.走产业融合之路 一是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档扩区。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向园区集中、先进农业生产要素加速向园区集聚,重点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创建一批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示范市场,完善一批示范服务组织,创建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二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开展强龙集群提升行动,培育、扶持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到“新三板”挂牌。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鼓励龙头企业对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生产基地,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打造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三是加快产品流通转型升级。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期货交易等新型流通业态。

6.支持“三农”政策需要优化调整 受国际形势和政策的多方面影响,江西“三农”政策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财政手段支持农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窄。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地方财政增收压力正逐步增大。2012—2016年,江西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0.1%、18.1%、16.1%和15.1%,2017年同比增长9%,增速放缓明显。同时,农业补贴规模已遭遇WTO“黄箱”政策的“天花板”限制,享受国家大规模农业补贴的空间变窄。加上城乡投资效率仍然较大,农村要素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净流出的趋势没有改变。二是精准式补贴将成趋势。随着小农经营逐渐萎缩,农业规模经营成为主力军的大背景下,江西逐渐改变向龙头企业严重倾斜和向小农普惠式实放的农业补巾政策导向,加大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补贴,在保持原有普惠式农业直接补贴力度不变的情况下,针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精准式间接补贴将不断强化。三是“绿箱”支持政策将逐步扩大。当前,我国一些重要农产品的补贴已达到或超过“黄箱”政策标准,继续发挥作用的空间十分有限。为保持农业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国将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园,调整和改进“黄箱”支持政策。

7.绿色生态农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一是绿色生态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年高,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再加上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使得我国未来生态农产品市场非常广阔、潜力巨大。2016年,全国绿色食品销售额超4 000亿元,而且增幅还在加大。二是绿色生态农业成为江西农业的新亮点。2017年,江西“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4 712个,其中绿色食品583个、有机农产品1 707个。累计制修订省级以上农业标准330项,建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面积426.8万公顷,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11个、省级绿色有机示范县25个,全省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预计到2020年,绿色生态农产品总量将占所有农产品总量的80%以上。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日益增大。当前农业发展仍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水资源过度开发、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低、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不完善、生物农药应用比例低、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同时,农业病虫害防治过度依赖农药,农产品产地遭受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因此,江西要追求农业的生态修复、食品安全等综合功能,最有效的路径就是向生态环保农业转变,真正让那些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还能增加农民收入的生态农业成为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江西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形势日益严峻 近年来,由于耕地补偿标准低、农村金融缺失、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廉等因素,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资源要素的“虹吸”效应更加凸显,农业生产的兼业化、副业化、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使“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2017年江西农民工总量超过1 200万人,比2013年增加增长1.3%;其中,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55.2%。这个数量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大部分没种过地、不会种地、也不愿意回乡种地。二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江西50岁以上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31.96%,并且比例在逐步加大。现在留在农村种地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被称为“386199”部队。三是农村劳动人口素质偏低。江西农村劳动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重仅为14.0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38.79%。这些情况导致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农业机械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接受和使用能力不足。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后续乏人问题将严重影响现代农业发展。

3.农村各项改革的纵深推进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目前,江西已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制度逐步建立,集体资产股权化改革向前迈进,承包地、宅基地退出机制逐步推进,将使阻碍土地流转和城乡要素对流的制度因素被打破,从而为土地流转迎来新的活力,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农村改革使农民的土地、房屋、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等农民财产权利在农村集体内部得到较为清晰的固化,将大大夯实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基础,为农民增收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潜力。

3.走开放发展之路 一是积极引进先进成果。积极引进国内外农业先进的发展理念、人才技术、资金和大企业、大集团,找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注重引进境外农业优质种质资源,引进农业前沿高新技术和农业装备,引进农业科技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二是实施招大引强工程。以产业规划为引领,积极做好项目设计,国内重点对接长珠闽,境外重点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加强与境内外重要商(协)会的联系,建立招商合作机制,积极稳妥运用“互联网+”招商,推动农业招商向招商选资、招商引智升级。三是扩大农业走出去规模。支持省内优势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结合旅游推介和体育赛事等组织开展类似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文化节活动,推动省内农业企业积极参加南宁、昆明、上海等展会展示展销。充分发挥江西绿色、生态优势,鼓励和支持省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发挥江西海外农业投资联盟平台优势,推动农业优势产能和技术转移,打造江西农业国际品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挖掘合作潜力、开拓新兴市场、建立营销网络,推动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双边或多边现代农业产业化合作新机制。

2.走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大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力度,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全面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三区”规划,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草地畜牧业,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减少农业内源性污染,普及和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使用技术、生物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和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应用技术,大力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行动,严控污染源的排放和农业投入品的乱施滥用,试点开展耕地休耕制度。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全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安全追溯机制,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示范基地建设,确保纳入追溯的产品去向可追踪、问题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加快形成“乡速测、县定量、市监督、省预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格局。

4.农业经营“高风险”“强惯性”局面仍未扭转 农业生产经营主要来自四个方面[6]。一是自然风险。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趋于严重,加上农业特质装备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农业自然风险日趋凸显。据统计,江西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左右,其中,农作物经济损失占到近三分之二。二是市场风险。由于近年来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掌握市场规律的能力不强,导致农产品经 “卖难”现象时有发生。江西的农业加工企业虽然多,但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弱。据统计,江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总数865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0家,远低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只有6家,超30亿元的只有3家,超50亿元的没有一家,山东超50亿元6家,超100亿元3家[7]。三是产品质量风险。由于当前农业病虫害防治过度依赖农药,农产品产地遭受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在社会关注度不断增强、消费水平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四是土地流转风险。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被干预、被流转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工商资本经营不善“一走了之”现象仍然在发生。工商资本长时间、大规模直接租赁土地对农民的挤出效应明显,经营不善的风险可能最后转嫁给农民。部分工商资本把农村土地作为资源争夺的对象,如果控制不好,也将给农民长期利益保护形成巨大挑战。由于当前江西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不高,财力有限,投入水平与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还存在一些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尤其是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与二元制的运行惯性同步共振,利益格局的刚性制约与传统观念的相互叠加,长期形成的“城市中心”思想观念和价格取向等惯性思维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人才等要素不断向工业和城镇集聚,农业农村发展“失血”现象比较严重。

江西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新机遇

1.四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优化农业农村发展宏观环境 2010年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和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四大国家战略在江西进一步实施。同时,江西还提出了现代农业强省目标,出台了《江西省现代农业强省建设规划(2015—2025)》。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如果农业基础不牢固,不仅会影响自身发展,还会影响全国发展大局。同时,当前江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既面临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粮食增产难度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等挑战和问题。因此,四大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将进一步统筹农业现代化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任务,为加快实现现代农业强省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2.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的深化将加速三大产业融合 当前,新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互联网思维全面渗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方兴未艾,一二三产业界限日趋模糊。顺应碰上产业演进的根本趋势,产业转移不断深化,价值升级和载体升级不断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新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不断涌现,尤其是由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模式的革命性发展,众筹等新业态已渗透到农业等传统领域,农业商业模式变革日新月异。由于这些以信息革命和信息产业支撑的新业态、新模式,不像传统产业那样需要较为完备的基础,也没有太多的地域限制,所以将为传统的农业发展地区提供千载难逢的契机。如果能抓住这一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就能抢占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强省的先机和制高点。

2.农业经营“高成本”“低效益”矛盾加剧发展 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生产经营所需物化投入、农产品跨区域流通费用的不断攀升,以及以前几乎忽略不计的人工和土地费用的不断上涨,带来整个农业生产成本的大幅度增长。虽然劳动力成本和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助推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但它同时也会以提升机会成本的方式,造成农业耕、播、收等生产服务成本的上升,比如,水稻插秧、茶叶采摘,每天200元的高价都很难找到人;有的土地租金折算为15 000元/公顷,比土地收益还高;耕种收每亩由过去十多元的提高到今天的100多元。而农产品主要投入品的上涨,更是直接抬高了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种粮补贴、农产品价格上涨等给配额那个开票来的收入增长,从而造成农民农业收益减少或增产不增收。而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同时,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天花板”却进入了一个不断下压的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的低迷,造成了原料价格的低迷。而低迷的原料价格,进而又促使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农产品需求是固定的,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必然会导致进口持续增加,进而挤压同类农产品价格上升的空间。正是在成本与价格的双重挤压下,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持续低下。长期下去,就会严重挫伤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甚至会发生农业少人问津、重要农产品市场拱手让人的情况。

4.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将进一步加速江西农业发展步伐 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任务目标。这既是正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的必然选择和全面部署,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反映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定位的再认识和对乡村价值的重视,重点是更好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使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让城镇化发展和村镇化发展更加协调,能够实现更多的资源双向流动,形成更好的城乡良性互动,促使农村跟城市一样美好,推动城乡同步迈向现代化。所以,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是立体式的、全方位的重大发展战略,是从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角,把“三农”工作放在了与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三农”发展谋划了新蓝图,给“三农”工作带来了新课题,也必将为农业农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新机遇。

江西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新选择

()坚持需求与供给结合明晰转型升级方向

1.走结构优化之路 一是稳粮提质。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重点建设一批水稻生产优势县。二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巩固发展赣南脐橙、南丰蜜桔、井冈蜜柚、早熟梨、马家柚、葡萄、猕猴桃等,新建一批标准化、专业化程度 较高的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大力发展油料产业、中药材产业和林下经济作物。三是推动养殖业优化升级。巩固提升生猪产业,做大做强家禽产业,成为全国优质水禽养殖与屠宰加工的重要基地;加快发展草食家畜,重点打造赣中、赣中南牛产业带和赣西北肉牛产业带,培植特色渔业,重点培植十大特色水产品。四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创建一批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县,加快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园区,遴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打造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圈,环湖、环山休闲农业区,沿高速公路、铁路风光带和沿江农耕文化带,形成“一圈二区三带”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实现“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

3.农业经营“资源红线”“环境黄线”制约更加明显 一方面,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等化学合成物质使用呈现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尽管对农业生产能力提升起到了极大作用,但由于不合理使用或过度使用,不但形成了对化肥、农药等高投入的依赖,而且带来资源的高消耗和高污染。2016年,江西每万元农业产值中农用化肥使用量为0.125吨,高于全国平均每万元农业产值中农用化肥使用量0.016吨,分别比湖南、浙江、江苏高0.039吨、0.06吨和0.029吨。均农药使用量约8.25千克/公顷,而利用率仅为35%左右。随着大棚蔬菜兴起,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呈上升趋势,每年有数万吨塑料薄膜残留于土壤中。这些未被利用的化肥、农药和残留农膜,造成对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的污染。江西虽然是水资源丰富的省份,但农业有效灌溉率却偏低,仅为35.9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7个百分点,更是远低于安徽、浙江、江苏等周边省份的有效灌溉率。显然,农业资源趋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制约,使得江西农业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在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开辟了世界市场,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样一来,在制造业上取得优势,就有可能彻底打破旧有狭隘、封闭的生产和生存状态,成为现实文明的“主人”。也正因为资本主义强大的生产力和世界市场机制,让整个世界按照“资本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新文明。在此过程中,资产阶级完成了“创始者”的神话,成为“世界历史”的改写者。

上林苑作为汉代京都著名皇家苑囿,其方幅广狭、周遭界限在当时显然周知、并无疑义。扬雄《羽猎赋》、张衡《西京赋》等作品均已言之凿凿,记载关中地理的《三辅黄图》关于这一点也记载明晰。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为什么要把上林苑的四界范围写得不可捉摸。我们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司马相如《上林赋》彰显帝王声威的创作目的与上林苑地理范围格局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

()坚持虚拟与实业结合提升产业发展动能

1.走智慧农业之路 全面实施数字乡村战略,重点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3S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及管理服务领域应用。大力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攻关,建设农业物联网技术、测试、资源管理、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农业“123+N”建设,继续完善12316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推进“12316”信息服务平台向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延伸。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建设益农信息社,推进江西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大型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全面建成覆盖全省所有乡镇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和快递物流网络,打造全省网上农产品交易市场[6]

2.走规模经营之路 一是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收益权试点,有条件地开展有偿退出权、继承权试点,慎重开展抵押权、担保权试点。加快建设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拓展市、县、乡范围内的农村产权交易工作。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农民的合作与联合、开展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发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作用,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形市场,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自主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或委托发包方、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三是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带头人培训,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着力构建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体系,实行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训,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坚持融合与整合结合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1.走品牌整合之路 挖掘一批老字号农产品品牌,加大老字号品牌的推介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大做强一批产业优势品牌,发展涵盖粮油、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优势产业的主导品牌,使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整合扶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精心培育“四绿一红”茶叶品牌,努力打造“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品牌,加快建设“鄱阳湖”水产品牌,积极提升赣南脐橙、南丰蜜桔、猕猴桃、广丰马家柚、井冈蜜柚等赣果品牌,着力打造白莲、百合、黄菊、葛根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切换到自动运行模式后,触摸屏自动进入运行模式画面,在触摸屏上按下启动按钮,集热系统和制冷系统分别运行。运行模式界面如图4所示。

综上所述,以上我们由《诗经·唐风》考察了晋国文化。 是这种文化造成了晋国的强大。 这种文化的稳定、厚重为人们所赞颂,而其保守、木讷也为人们所揶揄。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我们还要知道,“晋国天下莫强焉”,而在卫鞅入秦之后,晋国逐渐走向衰弱,但又以另一种方式作用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司马迁在《史记·张仪列传》中言:“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8]2304 这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而且,这种研究和探索,必将对我们现在进行的事业产生积极的作用。

()坚持创新与开放结合放大产业发展视野

1.走科技创新之路 一是加大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条件能力建设,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加快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重点领域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拓宽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转让渠道,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建立配套的科技人才流动、激励制度。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围绕水稻、生猪、家禽、果蔬等产业,筛选和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动植物优良新品种,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机械化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应用,加快资源节约型农机发展和设施农业与节水农业技术装备,推进农机装备更新换代,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耕作制度和不同作物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区[5]

2.走多元服务之路 大力培育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生产经营性组织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提供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方式的综合配套服务。开展农业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创建,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大力发展“公共服务机构+专业服务公司+农户”“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等服务模式,积极搭建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有效机制,积极推进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以奖代补、贷款担保、招投标等方式,支持具有一定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可量化、易监管、受益广的农业公益性服务。

9月22日这天,郭恒信又一次来到阿不都海力·肉孜的家中,因为明天就是少数民族“过大年”的日子,他提前到连队困难户家中和少数民族同胞欢欢喜喜地过个年。

招聘办公室设在二楼,主考官把应试者集中在一间会议室里,告诉大家,应聘装修工的等下去做现场考试,应聘管理人员的到经理办公室分别面试。应聘装修工的被带走了,就剩下三名管理人员应试者坐在那,一个一个被叫到经理室面试,竹韵是最后一个被叫进去的。

参考文献

4.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提档加速 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纷纷进企入厂,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农业连续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稳定收入的愿望日益强烈。同时,一些有经济眼光的人才纷纷到农村做产业文章,先后组建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土地迅速向其积聚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一是流转形式呈现多样化。目前,江西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有代种经营、出租经营、转包经营、互换经营、入股经营、托管经营式。流转期限有长期流转、季节性流转,短期流转。在一些现化农业示范园区主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民,龙头企业+基地+农民、村委会+种养大户+农民等形式。二是流转主体呈现多元化。刚开始以农户之间流转为主,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一批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到其中。加上近年来实体经济不景气,很多外来资本也参与到下乡租地包地开发,规模化经营农产品当中。三是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截止2017年,江西农地流转率达到40.5%,农业服务综合托管率为18.4%。土地流转率的提高,带动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累计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42万户、家庭农场3.82万个、省级龙头企业865家、新型职业农民11万人以上。四是土地流转抬升了土地价格。目前,在适度规模流转中,流转3.33~6.66公顷的比例最大、增速最快,从而导致流转价格不断攀升。从对种植庭农场的调查看,土地租金占经营总成本的比重高达46.8%。

实践证明在场头废地中采用统一质量的扦插苗、统一的肥料、统一的修剪、统一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采用不同的株行距、不同的水位管理,研究出苗木的不同生长量,得出在废场头只要科学合理地扦插管理,也能生长出优质苗木。

[2] 黄祖辉,徐旭初,蒋文华.中国“三农”问题:分析框架、现实研判和解决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9(7):4-11.

[3]潘家恩,温铁军.三个“百年”:中国乡村建设的脉络与展开[J].开放时代,2016(4):126-145.

[4]陈锡文.我国的农村改革与发展[J].领导科学论坛,2017(6):3-15.

原来,两栖飞机在水面上滑行时,要想改变水中航向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而配备四台发动机的“鲲龙”AG-600想要在水里灵活转弯,只需要改变一侧发动机的推力即可轻松实现。同时,多台发动机的设计还可以提高它在风急浪高恶劣环境下起飞或者降落时的安全系数。

[5]黄季焜.中国农业的过去和未来[J].管理世界,2004(3):95-104.

经30天长时间验证测试,系统各模块工作正常,设备能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无数据丢失报错情况;无线模块室内传输距离远、穿透性强,是普通Wifi信号的4~5倍;网页、微信客户端能实时读取传感器信号,同时也能通过发送命令控制开关热水器、净化器、照明设备等;Xbee无线通讯模块具有自组网功能,能实现多个模块同时工作并进行数据传输,设备扩展性好.

[6]蒋和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7]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程晖,陈勋洪,赵隽劼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