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组合港研究综述①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言

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关系国家运力的交通命脉,资源优化整合、港口协同发展也是破解当前国际水运低迷的有效举措。此次十九大报告中提及的“自由贸易港区”、“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高频热词都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港口建设发展,这无疑为我国港口整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当前,中国港口大而不强,数量多、经济效益差,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致使港口吞吐能力过剩、无序竞争、重复投入、缺乏协调合作等问题一直被诟病,加之近年来国际航运市场长期处于低迷态势,全球进出口贸易呈现低速缓慢增长,港口整合重组势在必行。

借助十九大契机,区域港口重组再提速,放眼全国,多个省份明显加快了港口整合速度,且已推出相关政策,全国港口“整合潮”在今年集中爆发,比如广东省积极打造“9+2” 模式,江苏省推出“一市一港一集团”模式,湖南省组建“一湖四水”模式,辽宁省加快形成“一核、一轴、两翼”总体布局等,多省份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步伐,努力实现港口经营主体一体化,形成了广州——东莞组合港、津冀组合港、大连——营口——锦州组合港等一批发展势头强劲的港口组合,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港口重组效应带来的巨大吸引力。

组合港是第四代港口的衍生产物,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且研究较多,内容和方法更具先进性,而国内起步较晚,组合港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大陆地区研究更是比较落后,但是组合港研究仍是国内学者研究的主流方向,我们应该看到组合港发展给我国港口发展带来的深层次变化。组合港问题之所以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组合港是第四代港口的内涵和主要衍生产物,其研究是港口资源整合、港口布局规划、航道水域资源共享的重要理论依据;第二,纵观全球港口建设和发展,港口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经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一直是港航界面临的难题和挑战;第三,组合港研究是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开展多元化经营、推动港口一体化发展、实现航运经济复苏的基础和保障;第四,对组合港深层次的研究将会使港口发展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必将引领第五代港口变革。因此,有必要开展对我国组合港研究的系统综述。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从组合港发展模式、竞争与合作机制、资源整合和管理机制三方面对国内外组合港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评述,从多维角度论证发展组合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对组合港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组合港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步骤5 使用PI算子依次判断各栖息地,随机产生Kim,Kim∈{1,2,3},若rand<λj,Kim成立,则该栖息地选为迁入栖息地;依次判断各栖息地,随机产生Kem,Kem∈{1,2,3},若rand<μj,Kem成立,则该栖息地选为迁出栖息地;依次判断迁出栖息地的若rand

一、组合港发展模式研究

(一)组合港发展模式

组合港发展模式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在基础理论方面,国内学者研究普遍较多,我国最早在1997年开始试点组合港战略,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组建上海组合港,发展20年来,长三角地区港口、航运、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港口资源整合方面,上海组合港也走在了我国前沿。该方向研究具体可归纳为3个方面:1.组合港合作模式及合作路径研究;2.组合港发展模式适应性研究;3.组合港发展模式设想。

首先,王诺[1]等通过阐述组合港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总结出组合港分为政府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种模式及紧密型、松散型、竞合型三种形式;王宪明[2]叙述了日本东京湾港口群是国家主导下紧密合作模式;赵健[3]叙述了纽约—新泽西组合港采用政府主导下的“地主模式”;高林[4]叙述了欧洲港口群的欧洲海港组织(ESPO);张建华[5]叙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应该采用政企合作模式。

本模块是根据水泥企业的仓储特点而设计,专门为水泥企业服务的。软件根据仓储基本数据可以查询、分析库存,帮助管理员对库存物件的各项数据进行详尽、全面地控制和管理,随时掌握动态库存量,维护库存信息的准确性,帮助会计对库存进行核算,同时可以降低库存,控制库存成本,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积压或短缺,加快物件周转速度,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王燕茹告诉重案组37号,自己与黄宇是男女朋友关系,交往7年,一直说要结婚。但她被黄宇殴打后报警才发现,黄宇是已婚状态。

  

图1 组合港产生影响因素机理

(二)研究评述

1.组合港发展模式一直是港口界、航运界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已有研究大多局限于组合港的合理性分析、组合港的设想以及宏观政策领域等定性层面,结论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有待考量,应尝试结合定量分析从系统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2.国内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某一点的分析上,研究内容缺乏全面性,港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合港概念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组合港的发展模式涉及政府、市场、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腹地经济等多个子系统,已有研究结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有待证明。

(二)从组合港发展现状角度来看,我国自1997年开始建设上海组合港,发展20年来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干支衔接、功能协调的区域港口体系,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也是港口组合带来的显著效应,同时也在实践中检验了建设组合港的合理性。

 

表1 全国主要沿海省份组合港布局方案

  

省份 主要组合港 格局 总体方案上海 上海组合港 “一体两翼”以上海为中心,浙江和江苏为两翼广东 广州—东莞港组合港 “9+2模式”以珠江三角港口群为主体、粤东和粤西港口群为两翼,对接港澳、联通西江、服务泛珠江三角地区浙江 宁波—舟山组合港“一体两翼多联”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以浙江东南和浙北环杭州湾港口为两翼联动发展义乌国际无水港和7个内河港口辽宁 大连—营口—锦州港组合港“一核、一轴、两翼”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翼和黄海翼天津、河北 津冀组合港 “一核两翼”以天津港为核心,以河北港口(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为两翼

3.在港口竞合研究中,现有文献研究的大都是组合港竞合机制、策略、效果、可行性,并未研究哪些港口适合竞争,哪些港口更适合合作,这在组合港竞合研究中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黑洞”。

二、组合港竞争与合作机制研究

(一)竞合策略与博弈模型

国内外已有研究关于组合港竞合策略与博弈模型的研究尚未达成普遍的共识。其中,王芳[14]运用博弈论完全信息下的博弈模型分析和公共地悲剧模型,分析了大连——营口两港构建组合港的必要性和模式选择,并利用豪泰林价格竞争模型对组合港的组合策略进行分析,同时缑自国[15]进一步运用博弈论指出了辽宁沿海港口群资源整合的模式及建议;范洋[16]等建立黄海地区港口自然资源博弈模型以及市场竞争博弈模型,提出成立“黄海港口群”的建议;顾骏[17]利用博弈论中的动态序贯决策博弈模型,分析组合港内部成员港区之间的策略博弈,使得组合港的整体效益最好;叶大鲁[18]等研究了不同关系港口间的博弈;Cui[19]等运用博弈论的方法,评估了私人港口和国有港口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合作机制,并得出政府激励、港口管理者设置、环境问题等在港口合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Zhang[20]等构建两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铁路运输服务的引入是如何影响港口竞争的,并延伸出引入铁路运输服务在现有的多元化运输服务下的港口竞争模式中发挥的作用。

(二)竞合效果与系统动力学模型

在组合港竞合机制方面还有一些模型理论被学者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陈淼[26]、罗芳[27]运用产业集聚、聚集经济学、港口经济学、政府管制与市场失灵等理论分别探索了环渤海港口群和长三角港口群的竞争和合作问题;席燕[28]运用合作对策论构建了港口组合效应模型;佟继英[29]从竞合机制层面提出了京津冀港口群发展策略;赵旭[30]研究了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港口合作机制;而在国外研究中,Twrdy[31]选取1990~2013年集装箱吞吐量为基础数据,运用LVM模型分析了港口之间的竞合关系,并提出港口之间寻求合作能够更好的平衡竞争,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Song[32]等以南安普敦和利物浦港口为例,提出一个静态成本模型来检验港口的相对性竞争力,并从运输链的成本角度来分析港口组合的效益问题 ;JEON[33]等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研究组合港口之间竞争趋势,并得出随着港口竞争概念的不断扩大,港口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竞争力转变为混合竞争与合作;Yuen[34]等基于港口成本和港口位置两个因素,船公司、货代和托运人三个组别,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评估中国大陆、香港和其他亚洲的港口竞争力。

(三)竞合机制与其它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因其切合性、简便性、反馈性、中长期预测性而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组合港竞合效果方面,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崔英会[21]、俞海宏[22]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分别对河北组合港以及长三角港口群形成后的效果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席燕[23]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出苏州组合港2020年港口发展及岸线资源利用趋势;颜薇娜[24]、张新洁[25]分别对长三角港口群效率及荆州港资源整合效果进行研究。

(四)研究评述

组合港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国内研究较多,且以定性分析为主。其中,王逸[35]提出了从组合港物流供应链角度对组合港物流资源进行整合的思路;曹忠喜[36]以上海组合港为例提出整合港口资源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组合港的优势;庄佩君[37]以宁波、舟山两港为研究对象,运用运输学、港口经济学、区域发展等理论,提出了两港资源整合规划及运作模式;王柏玲[38]等分析了我国港口资源整合的困境及对策;Guo[39]等以东北地区港口为例,将港口视为外部交通枢纽,研究了漏斗形港口资源整合与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合理的港口布局格局能有效刺激港口资源整合进程。

2.系统动力学模型均是站在组合港发展的影响因素上进行研究,选取不够完整,且影响因素之间缺乏相互促进和制约,组合港发展因素大致包括政府对港口的投资,投资对港口吞吐能力的贡献,吞吐短缺对经济的阻碍,吞吐对港口投资的影响,腹地经济对港口吞吐能力的影响等。

3.在组合港发展模式上国外研究成果相对不多,但是研究点相对集中,主要放在港口组合的限制因素以及驱动要素上,能够从本质上揭示港口组合的发展模式,但基本上也是定性分析,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港口环境和外界因素,需进一步将外界客观条件与内在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定性定量刻画,以科学合理的刻画港口组合的发展模式。

“江小白”定位于时下热爱生活的文艺青年代表,将“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作为其品牌口号,推崇怎么简单怎么来,怎么年轻怎么来,怎么时尚怎么来。年轻的团队打造的青春小酒,充分尊重80后、90后这一新生消费主力的个性,满足其情感心理诉求,它不只是一款白酒,更代表了一群人。

三、资源整合和管理机制与组合港关联性研究

资源和管理机制能否顺利整合是组合港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内容,整合的效果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组合港的发展,已有研究成果也大致从这两方面概述。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资源整合对港口组合的影响

1.已有研究在组合港竞合效果、策略和机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大多都是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运用博弈和系统动力学等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是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模型本身还不够完善,模型中相关参数的精确度仍需提高,文献中相关结论的精确度有待考量。

(二)管理机制对港口组合的影响

管理体制方面的研究国外研究较多。理论研究层面,朱龙剑[40]提出适合宁波—舟山组合港的新型管理体制的设想、目标和对策;Tseng[41]等深入分析了台湾港口重组后如何最大程度上平衡众多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并设想出研究指导衡量港口治理的政策;Debrie[42]等研究了中小型港口在港口组合和治理中面临的挑战,通过审查加拿大和法国的分权政策,突出了公共管理在港口治理中的巨大作用;Notteboom[43]等研究了港口治理中对制度环境、治理结构、地主供应链和腹地策略的路径依赖;Wang[44]等以渤海湾港口为例,研究发展组合港口可减少海运成本,提高铁路和海运联运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时间;Chen[45]等分析了港口资产在港口组合中的作用以及对港口治理结构和港口管理的影响。

实证层面,Langen[46]等把港口当局看作港口开发公司,阐述了荷兰港口的治理改革,并得出PDC模型是最合适的治理港口发展模式;Villa[47]以墨西哥港口为研究对象,将港口改革重点放在扩大海滨地区的处理能力以及陆地基础设施上,并得出多式联运高效运输网络模式可以有效增加港口竞争力;Panayides[48]等以塞浦路斯的主要港口利马索尔港为参考,分析了港口重组和管理问题,提出在地主模式下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权威机构;Caldeirinha[49]等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观察172个样本分析了港口管理、港口战略和港口政策对港口组合的影响;Debrie[50]等以法国港口治理经历的两次改革为例,探讨了港口重组后产生的规模效应以及港口效率问题,并就区域性港口的分散和主要港口地主模式的普遍化进行了分析。

(三)研究评述

1.已有的组合港资源整合方面的探讨基本存在于定性研究层面,且研究方式单一,仅仅把资源整合当成是港口组合的先决条件之一,未考虑将港口资源与其它宏观作用机理进行因果联系的研究。

2.管理机制在港口重组中是很重要的内在因素,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这也是国外学者重点研究的问题,取得的成果也比较丰富,但已有的研究基本上是以此为跳板,缺少与港口重组关联性程度研究。

四、我国大力发展组合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从国家宏观政策角度来看,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海运强国”、“多式联运”等倡议和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国港口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机遇,港口行业也要主动对接并积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发展,这也为组合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定义6: 反向匹配度是问题词集与记录词集的匹配程度,它是从记录词集的角度计算匹配度。设记录词集中的特征项的个数为ND,记录词集D的匹配度用PD表示,问题词集与记录词集相匹配的特征项的数目用“N”表示。反向匹配度计算公式为

(三)从组合港内在作用机理角度来看,发展组合港能够优化港口布局和功能分工,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完善港口疏运体系,促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组合港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是实现“双赢的”必经之路。

其次,范荣[6]等、秦海波[7]等、潘澍[8]等、郑又新[9]等分别对“芜马合”组合港、江苏沿海港口群(连云港、盐城港、南通港)、辽宁省港口群(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广西北部湾(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的组合模式及合作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应该分别采用“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建设模式”、“港口横向+纵向+区域多维战略联盟发展模式”、“差异化协调发展模式”,其中对广西北部湾三港组合港方案,又提出了“合作模式”、“建立同一品牌防城港”、“北部湾广西港务集团”三种组合方案。此外,卢松[10]等从组建目标、原则、模式等角度探讨辽宁省组合港的组建模式应该是政府协调下企业主导的综合型模式;乔均[11]等通过比较分析单一港和组合港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提出打造“南京组合港”的构想。Song[12]等深入分析了港口的发展以及治理领域的变动,得出韩国港口治理类型应以政府为主导,交易模式应为海运主导的结论;Brooks[13]考察了加拿大港口改革的第三次浪潮,探索了当前港口形势和政策,分析了港口治理原则,并考虑了港口改革发展的可能性。

(1)观测时间的确定。首先对大瓶充装工序的动作单元进行划分,共分为4个动作单元,对每个动作单元进行10次测时,求得每个单元的用时如表1所示。

五、结论和展望

在航运经济持续低迷、国家宏观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围绕组合港发展模式、竞争与合作机制、资源整合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港口、航运、物流、管理等相关领域理论,港口整合应该是一种需求和配置的整合,我们应该看到,只要抓住机遇,共谋发展就能真正实现组合港1+1>2的效果。由于组合港发展国内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基于作者对相关参考文献的综述以及对该领域的了解,对组合港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一)运用系统学的思想,将组合港看作是一个整体发展系统,研究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哪些港口适宜组合成为可能发展的方向之一:组合港虽然突破地域行政区划的限制,形成了新的发展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资源配置,但是缺少对港口组合有效性和合理性的论证,尤其是从长期发展来看,多个港口之间进行重组是否能发挥效益最大化还值得我们深究,这在组合港发展层面还是一块空白。因此,港口不能盲目进行重组,组合港发展也不是随波逐流,探讨哪些港口之间适合重组形成组合港也是以后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将为组合港向好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在交际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口语交际的应对能力及交流的和谐、文明程度。下面是我在网络上看到的两道口语交际试题:

(二)区域垄断性组合港内生发展动力研究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组合港形成以后必然会带来新的竞争格局,这种竞争格局既包括外部竞争力又包括内部竞争力,组合港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内部竞争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外部竞争力。从短期效应来看,组合港形成以后,由于功能相对单一、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必然会提高港口的装卸和经营效率,而从长期发展来看,正是由于功能单一,导致其专一性的加强,最终必然会带来区域垄断性问题,由于组合港内部长期缺乏创新机制,导致其内部竞争力的下降,进而影响到外部竞争力,这也给组合港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研究区域垄断性组合港内生发展动力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三)大数据下对组合港发展进行预测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多是研究的组合港的组合模式以及组合之后的效应分析,但组合港发展不是一时兴起,它是在当下国内、国际双重环境的激励下应运而生的,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规划,所以对组合港发展进行合理的预测研究将为其发展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为决策者提供理性的借鉴,更好的服务于组合港发展。因此,大数据下对组合港发展进行预测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诺,刘晓东,谢春晓.组合港形式研究[J].水运工程,2007(8): 28-32.

[2] 王宪明.日本东京湾港口群的发展研究及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1): 99-102.

[3] 赵健.纽约港务局的成立及其港口区域的开发(1921-1962)[D].上海:华东师范大,2013.

[4] 高林.国外港口群合作的启示[J].中国水运,2007(9): 26-27.

[5] 张建华.广州香港深圳港口合作竞争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0.

[6] 范荣,张廷龙.“芜马合”组合港合作模式研究[J].港口经济,2017(2): 15-19.

[7] 秦海波,姚东瑞,孟力强等.建立战略联盟构筑江苏沿海现代组合港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28(11):67-73.

[8] 潘澍,柴志刚.辽宁省港口群的组合与发展战略研究[J].北方交通,2008(6): 208-210.

[9] 郑又新,张庆年.广西三港建设组合港方案[J].水运管理,2006,28(11): 20-22.

[10] 卢松,耿殿贺,隋丽伟.辽宁省组合港的组建模式选择[J].中国港口,2010(1): 16-17.

[11] 乔均,施建军.打造南京组合港,促进都市圈产业整合与发展[J].江淮论坛,2011(3): 20-26+73.

[12] Song D W,Lee S W.Port governance in Korea: Revisited[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Management,2017(22):110-128.

[13] Brooks M R.A new direction or stay the course? Canada's port-specific challenges resulting from the port reform program of the 1990s[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2016.

[14] 王芳.大连港与营口港构建组合港分析[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

[15] 缑自国.辽宁沿海港口群发展规模及资源整合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16] 范洋,高田义,乔晗.基于博弈模型的港口群内竞争合作研究——以黄海地区为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35(4): 955-964.

[17] 顾骏,陈一梅.组合模式下港口内部动态序贯决策博弈分析[J].网络财富,2009(11): 248-249.

[18] 叶大鲁,王磊.不同关系港口间的博弈[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7,38(2): 29-32.

[19] Cui H,Notteboom T. Modelling emission control taxes in port areas and port privatization levels in por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sub-game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 Environment,2017(56): 110-128.

[20] Zhang Q,Wang W,Peng Y,et al.Impact of rail transport services on port competition based on a spatial duopoly model[J].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2017(148): 113-130.

[21] 崔英会.河北省组合港建设综合评价与系统仿真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22] 俞海宏,刘南.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长三角港口群效率模型研究[J].中国航海,2012,35(1): 98-104.

[23] 席燕.基于系统动力学机制的组合港发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5): 1289-1294.

[24] 颜薇娜.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的长三角区域港口协调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25] 张新洁.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港口资源整合效果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26] 陈淼.港口群内港口竞争与合作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7.

[27] 罗芳.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8] 席燕.基于合作对策论的港口组合效应模型[J].水运工程,2008(3): 43-46.

[29] 佟继英.基于竞合机制的京津冀港口群发展[J].开放导报,2016(5): 108-112.

[30] 赵旭,王晓伟,周巧琳.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的港口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2): 5-14.

[31] Twrdy E,Batista M.Modeling of container throughput in Northern Adriatic ports over the period 1990–2013[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6(52):131-142.

[32] Song D P,Lyons A,Li D,et al.Modeling port competition from a transport chain perspective[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 Transportation Review,2016(87): 75-96.

[33] Jeon J W,Wang Y,Yeo G T.SNA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Research Trend of International Port Competition[J].Asian Journal of Shipping & Logistics,2016,32(3): 165-172.

[34] Yuen C L A,Zhang A,Cheung W.Port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users' perspective: An analysis of major container ports in China and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2012,35(1): 34-40.

[35] 王逸.组合港平台下的物流资源整合战略初探[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29(6): 44-45.

[36] 曹忠喜.实现港口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以上海组合港为例[J].港口经济, 2005(1): 7-8.

[37] 庄佩君.宁波舟山两港组合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4.

[38] 王柏玲,李慧,许欣.我国港口资源整合的困境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7(4): 64-69.

[39] Liquan Guo,Dong Yang,Zhong zhen Yang.Port integration method in multi-port regions (MPRs) based on the maximal social welfare of the external transport system[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2017.

[40] 朱龙剑.基于综合竞争力的宁波—舟山组合港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41] Tseng P H,Pilcher N.Port governance in Taiwan:How hypocrisy helps meet aspirations of change[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2016.

[42] Debrie J,Gouvernal E,Slack B.Port devolution revisited: the case of regional ports and the role of lower tier government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7,15(6): 455-464.

[43] Notteboom T,Langen P D,Jacobs W.Institutional plasticity and path dependence in seaports: interactions between institutions,

port governance reforms and port authority routine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3,27(2): 26-35.

[44] Wang G W Y,Zeng Q,Li K,et al.Port connectivity in a logistic network: The case of Bohai Bay,China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 Transportation Review,2016(95): 341-354.

[45] Chen S L,Pateman H,Sakalayen Q.The latest trend in Australian port privatisation: Drivers,processes and impacts[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2016.

[46] Langen P W D,Lugt L M V D.Institutional reforms of port authorities in the Netherlands; the establishment of port development companies[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2017(22):108-113.

[47] Villa J C.Port reform in Mexico: 1993–2015[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2016(22):232-238.

[48] Panayides P M,Lambertides N,Andreou C.Reforming public port authorities through multiple concession agreements: The case of Cyprus[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2016.

[49] Caldeirinha V,Felício J A,Cunha S F D.Government policies and Portuguese port governance in the period from 2005 to 2015 [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2016.

[50] Debrie J,Lacoste R,Magnan M.From national reforms to local compromises: The evolution of France's model for port management,2004–2015[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2017(22): 114-122.

 
张宝清,盛进路
《交通财会》 2018年第05期
《交通财会》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