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做好大型工程项目的人才培养工作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人才强企”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和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培养一支结构化、素质高、全面、综合性强的人才队伍是施工企业做强做优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大型工程项目、重难点项目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战场,更应发挥其优势,有计划地培养和储备好后备干部。笔者以港珠澳大桥为例,就如何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加快人才培养进行探讨。

这个李洪是一名文学青年与业余新闻工作者,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打听人的隐私,以前在本市文联下属文学杂志发表过一首小诗,后来又迷上写新闻,因为火车站是新闻高发地,所以他也有许多消息向一些新闻媒体报料,因此也认识了几个本地新闻媒体的记者——比如江城快报的记者边峰就是。这会儿,他正眉飞色舞地谈论这条新闻,说:“这是我哥们边峰写的,这家伙的新闻敏感还是很强的……喂,我说话你们在不在听啊?”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集桥、岛、隧于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作为一项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无论是规模、科技含量、技术难度,还是战略意义,都称得上是世界级的。岛隧项目作为整个港珠澳大桥的重中之重,项目部充分利用了这一平台,有计划地锻炼人才、培养人才、储备好后备干部。

一、促进人才成长的有利条件

1.高素质人才与先进设备的投入

岛隧项目拥有雄厚的资源,包括优秀的技术团队、高端的设备、先进的技术。这是一个巨大平台,为员工在专业上的发挥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员工可以利用这个项目与专家交流,与世界一流的技术团队讨论。项目引进了国内外一流的设备:有世界级模板制造专家德国PERI公司设计、振华重工制造的自动液压模板成套设备,法国VSL设计的管节支撑和同步顶推设备,日本制造的钢筋加工设备和发电机组,德国利勃海尔混凝土输送与布料设备。众多的国际元素、行业内顶端配置在这个超级工厂汇集,并由最好的设备人才进行使用和维护,以满足港珠澳大桥隧道沉管的高要求。

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早期康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在治疗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从而降低患者的伤残率。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其早期康复效果的综合评估分析,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做相关报道。

2.大规模、技术复杂的工程使管理人员面临巨大挑战

2014年12月,日本电力开发公司(J-Power)向规制委提交大间1号机组安全升级申请。拟实施的措施包括海啸应对措施、电力供应保障措施、堆芯余热排出措施以及严重事故响应措施。根据最初的计划,这些措施将在2020年年底之前完成。

3.高标准、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需适应

(2)将农民工的培训纳入项目的培训体系。“四航局农民工业余学校二公司分校港珠澳大桥岛隧培训站”于2012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并制定了培训方案和学员守则,定期开办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班。对农民工的培训极大地提升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延伸了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稳定了农民工队伍。此外,项目总部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启了员工学历提升班;引进外部管理咨询顾问公司,开展工厂标准化实施专业培训;指导各工区开展职工夜校培训活动。员工自主学习形成“我与岛隧共成长”读书活动,请外部优秀培训师到项目部开展培训,并安排员工到优秀企业参观学习。

4.多方合作,需协调的关系接口复杂

港珠澳大桥项目除了自身存在的有利于人才培养条件外,岛隧工程项目部还积极借鉴、学习相关单位的优秀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加快人才的成长速度

港珠澳大桥粤港澳三地共建共管,各地标准规范不统一,管理理念存在差异。岛隧工程所采用的是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具有“设计施工联动、施工驱动设计”,编制设计、施工一体化计划,设计、施工交流互动等特点。中交岛隧项目管辖下还设有6个工区,众多单位参与其中,属于“大集团军”作战,项目建设过程需要与总部、业主、政府、监理等协调沟通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这也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挑战。

港珠澳大桥采用的是桥、岛、隧组合方案,这种组合规模绝无仅有,技术标准高,涉及的专业广,设计和施工难度大。这种规模大、建设条件复杂的工程,即使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公司,在建设过程中也要小心谨慎,更何况几乎没有经验可循。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就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这就要求施工管理技术人员有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和突破精神。

1.适应项目特点,创新体系

(1)工程项目部初始就对内部培训进行了有益探索,实施讲坛式培训。培训老师主要是公司取证内训师和项目部技术管理骨干。既重视员工的技术、管理的提升,又注重提高员工职业素养、身心健康的相关课程。这种讲坛式培训已经成为项目全体员工在技术与管理、工作与生活上相互学习和讨论的平台,成为提升员工素质和丰富员工生活的有效途径。

内部提升机制的优势:一是员工拥有共同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易于文化的传承,有利于降低工作中的内部交易成本;二是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人才流失率;三是使优秀人才能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如果优秀人才长期不用或不被重用,即使素质再高,最后也会落后于他人。同样,优秀的人才在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但长期不能提升到高一层次岗位工作,得不到更深层次的锻炼,其能力水平也很难得到进一步提高,会很大程度地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所以,优秀人才及时得到使用非常重要,是加快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港珠澳大桥要满足120年的使用寿命,并可抗击八级地震,这意味着工程项目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风险,管理上不能有半点疏忽。在管理方面,岛隧项目一直积极探索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制定了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44项。为了强化执行力,项目编制了《关键工序施工控制项目表》,设置了156个控制点、284个奖罚项,同时引进了源于日本的“6S”管理标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并根据实际情况将“节约”的理念融入“6S”,将其升级为“7S”。

2.创新新员工培训模式,传承“传帮带教”模式

(1)工作要求高标准。在管理上,项目部一直采用高标准、精细化的管理。工作标准高,使得员工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把工作做好。在一定限度内,标准越高,对人才的培养程度就越深,成长越快。如果能较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并相应地布置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完成的工作,充分发挥潜能,就可以推动其达到新的高度,促进其科学成长。

3.完善内部提升机制,拓宽优秀人才展示平台

我校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工作,组织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配备一名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作为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跟踪指导,具体设计教学、科研、进修、学术交流等相关计划,对授课质量进行达标评估,形成一套完整的“传帮带”机制。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则着重采取吸纳参与重要学术活动、重大项目研究,资助脱产国内外访学和科研项目资金等方式予以重点培养和扶持。此外,鼓励和支持中青年入选“广西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参加“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为中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4.潜移默化的督促机制,促进人才科学成长

落实导师带徒制度是促进新员工成长成才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挑选好的指导老师,制定好见习生的培养计划,才能体现出“导师带徒”的效果。在见习生培养安排上,项目部编制了详细的“导师带徒”安排计划,组织“导师带徒”结对会、“导师带徒”交流会等活动,逐步把“导师带徒”工作引向深入。项目领导班子和老员工对见习生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绝大多数见习生都能从开始对工地生活的不适应到逐步适应。项目部加强对见习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利用召开员工座谈会、职工大会等途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同时,注重见习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见习生逐步成长为能干、能说、能写的综合型人才。

(2)在更高难度的岗位及相对饱和的工作中促其成长。真正的才干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工程项目规模大、工期紧,要求每位员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特殊环境能锻炼出特殊人才,风平浪静很难训练出好水手。要善于把有潜力的员工放到难度高相对复杂的岗位上去,在实践中增长其才干。同样,一个人如果长期在不饱和的状态下工作,能力就会萎缩,思维变得迟钝。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意赋予其相对饱和的工作,甚至特殊时期赋予较大负荷的工作,从中提高其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

5.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促进员工能力持续提升

项目部以开展各类劳动竞赛为契机,通过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等方式在日常施工生产中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同时通过争创“青年岗位能手”和实施“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及“青年安全示范岗”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打造出一支作风过硬、技术高超、最具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数学情感教育是一个新型的教学内容,是数学老师们在过去很少接触的内容,因此对于老师们而言比较有难度.所以,在推行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老师因为教学功利心的影响,不愿意将有限的课时分配给情感教育.也有很多学生在老师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中不配合,数学情感教育遇冷.甚至有些老师在进行数学情感教育时内容过于宽泛,从而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远.总而言之,数学情感教育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老师们进行不断的探索.

6.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以往的职业生涯发展仅有单一的行政职能通道,员工在专业技术方面的提升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激励,不利于企业整体技术实力的增强。基于这种情况,项目部围绕公司实施的“敏行”项目薪酬体系,结合项目实际为员工搭建了一条科学的职业发展通道,与原有行政职能通道共同形成员工的“H”型发展。无论员工在管理还是专业技术上成绩突出,都能获得待遇的提高或职位的晋升,进而有效优化人才队伍。

三、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1.做到与时俱进,优化管理模式

大型工程项目一般工期较长,基于这种长工期项目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要求高的特点,容易导致人的状态下滑和动力不足。如何进一步调动管理人员、工人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是项目部必须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同样,更新改进培训课程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对技术、管理进行针对性、创新性的培训。全新的技术知识、管理理念是激励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主要动力,如果不进一步开发、挖掘新的课程、与时俱进,培训是很难再达到理想效果的。

2.全面整合项目资源,充分借助外部资源

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由中交集团下属6个单位参建,且每个参建单位的技术优势和文化特点不尽相同,大家聚在一起建设工程,不仅要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其特长,也要把各自的特长在此共享、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对共同成长无疑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未来,大型项目“多军团”参建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大型项目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各参建单位之间的交流、共享,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应给予高度重视。

四、结语

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纪工程,全球瞩目。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这个项目中不仅要通过学习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难题,还要带出一批国际一流的大型工程桥梁、沉管隧道施工管理技术人才,更要打造品牌管理团队,形成特大型项目的人才资源与储备。大型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因此,重视和加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导、激励他们在施工、技术、设计、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人才兴企、科技兴业的远大目标。

 
□ 陈丹钿 唐三波
《交通企业管理》 2018年第03期
《交通企业管理》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