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浅论新时期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更新时间:2009-03-28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人文教育对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这一举措显得尤为必要。总体来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1 绘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结局的ROC曲线 (见图1),可以得到最佳界值分别为10.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结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37%、90.14%。

一、人文教育对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从中国历史来看,“人文”来源于《周易·贲》“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其中的“人文”是指人类社会制度和各种文化现象,可以引申为真善美;“精神”指神志,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心理状态等。从西方历史来分析,“人文”这一词汇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人的本性,主张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和谐与现实的幸福。在初中德育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因素,可以引导学生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塑造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促进中西方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和谐发展。此外,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无形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大环境下,教育教学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具有思想觉悟高和品德修养好的人才。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是大势所趋,在德育教育中的运用人文教育因素不仅符合当代德育工作的发展需要,而且有利于初中生对德育理论的实际践行。

二、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人文教育因素的原则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因素,教师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这是教师开展初中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对当代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教师可以结合人文主义的历史,借助西方文学作品来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凝聚力与文化价值,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崇高的品德意识。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适当延伸教学空间,充分渗透人文教育因素,引导学生运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和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初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树立学生的民主观念。西方“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的关系密不可分,对此,教师应该延伸西方文学作品阅读范围,让学生认识“文艺复兴前三杰”,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如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彼得拉克·《诗集》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等,以此促进课内外教育的互补。教师可以利用固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西方文学作品,从而有效扩展学生的人文知识视野,塑造学生的励志精神。在讲解《神曲》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地告诉学生:但丁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充满人文主义思想曙光的诗集《神曲》,在该作品中,他集中表达了自己执着追求真理的思想。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诵《神曲》中的经典诗歌,例如《洁白的玫瑰》《对贝雅特丽齐的感谢》《最大的圣者》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人性美,而且可以创建良好的学习气氛,打造民主、和谐、平等、灵活的德育文化课堂。

1.知行统一原则

意,即意志。它“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主要表现为“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并“积极要求改变现实行动的心理过程。”[13]目的明确,且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是意识的特征。构建“校园贷”法律教育引导机制,增强学生法律意识,需要与社会紧密联系,通过学以致用的社会实践活动,明确学习目的,通过考核评价总结经验,激发成功的欲望。教师要努力帮助高职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他们的实践活动之中,成为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理想信念。

2.正面教育原则

正面教育的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因素的过程中,不能坚持以往教育工作中的强硬态度,而是要坚持人本主义理念,转向以说服教育为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疏导和正面教育。

3.集体教育原则

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对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同样适用。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平等看待学生。同时,也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要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以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如何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因素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集体教育原则要求教师在德育教育活动中,运用人文教育理念的同时,要以学生集体为依托,通过对全体学生的德育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知行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在德育中运用人文教育因素的过程中,不能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还要力图使理论教学上升到实践的高度,促进学生对德育理论的践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品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培养成言行一致的人。

新闻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时间上来看,新闻学还很年轻。但是作为普遍存在的新闻传播活动却早已开始。从最初的口头新闻一直到如今的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新闻,新闻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美学也有着同样的命运。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专著《美学》第一卷的出版,使“美学”这一名称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从此,美学也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可以说美学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人类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历史却十分古老。从考古发现的洞穴壁画到古希腊哲人的思辨再到现如今各种实用美学的兴起,不得不说美学既古老而又年轻。

2.注重树立崇高的榜样

在初中德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因素,教师不仅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到言传身教,还要重视榜样的力量,着重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行的熏陶,从而主动严格要求自己并注重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注意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品行,并善于寻找学生中的思想闪光点和品德行为典范。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挖掘能被学生接受和效仿的先进事例,进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例如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早期人文主义作品《十日谈》。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5到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分析和讲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论述其中的人文主义色彩与美德,并组织学生对比分析《十日谈》《神曲》和《哈姆雷特》的异同点,以加深学生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意识。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多为大型工程,工程量大是此类工程项目的普遍特征,其中,需要应用众多原材料,施工工序相对复杂、施工强度也相对较大。此种施工条件下,为保证施工质量,需要项目承建单位能够进行施工技术的谨慎选择,强化施工技术管理,以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3.加强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初中生对外界的认识尚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体验也无法做到全面和深入。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依靠德育理论知识和人文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是要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进行德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些德育事例和德育要闻进行话题的合作讨论和自主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要在灵活把握德育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日常德育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德育故事或具体鲜明的生活德育案例。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德育课程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能够实现德育知识的迁移。例如在解读“反骑士文学”《堂吉诃德》时,教师让学生分析主人公堂吉诃德和桑乔的优点与缺点,思索应该如何在生活中实现人文主义,指导学生继承“主持正义”的优秀品德。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高尚品德,教师应该立足于德育教育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模范,并不断加强德育教育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努力践行人文主义理念,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价值。

参考文献

[1]贺海龙.谈人文主义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7(04).

[2]李萍.人文主义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马耀孔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0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