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持续推进节能降耗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年来,山东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总书记提出的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要求,围绕“思想上坚定不移、工作上坚持不懈、节奏上均衡持续”的节能总基调,明确重心、勇于创新,强化措施、紧抓落实,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推进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好发展,节能工作也取得积极成效。据初步核算,2017年,全省万元GDP能耗降低6.94%,创2006年以来最大降幅,比全国多降3.2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年度降低3.66%的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进度目标的66.99%,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对山东省近年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深入梳理,总结提炼了一些经验和问题,并结合当前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提出进一步的应对举措。

1 成功经验和亮点

1.1 以完善机制体制为引领,形成资源高效利用新格局

一是建立组织体系。全省各市均设立了节能管理单位,形成了上下统一的管理构架,工作畅通、科学规范,步调一致、统筹推进。二是加强政策规范。省政府出台《山东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等12个单位制定《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各市“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节能工作重心和任务。三是强化责任考核。定期发布各市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加强预警调控。山东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对市级政府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考核通报,将考核结果作为市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目标责任考核、绩效考核、任职考察、换届考察的重要内容。四是实施奖励制度。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节能奖励办法》,省政府每年对在节能管理和服务、节能科研和推广应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推进绿色体系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取得显著节能成绩的单位及成果给予物质奖励,调动节能创造性和积极性。

1.2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构建绿色发展新业态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据测算,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万元GDP能耗降低约1个百分点。严格落实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壮大服务业。201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7:45.3:48.0,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二一”现代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二是优化能源结构。着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扩大利用省外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能源供给和消费质量明显提升。从生产看,绿色能源比重达到10.5%,为改革开放以来生产结构最优水平;从消费看,煤炭消费比重为70.4%,同比降低近5个百分点,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比重首次超过50%,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三是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倒逼转型升级,加快转调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二五”以来,我省累计1553户企业淘汰了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国家下达任务的3倍多。2017年6月29日,济钢启动生产线停产工作,7月8日全部关闭停产。截止2017年底,钢铁行业共化解过剩产能粗钢797万吨、生铁445万吨,关停电解铝违法违规产能322.25万吨,淘汰落后煤电机组166.65万千瓦。

1.3 以重点节能工程为突破,提升节能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清洁高效利用传统能源,深度开发利用绿色能源,为节能降耗与大气污染防治协同联动找准了发力点和突破口。截止目前,共建成项目3549个,年可节约标煤10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674万吨。其中,建成高效环保锅炉206台、9860蒸吨,可节约标煤3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25万吨,锅炉热效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污染物达到超低排放;建成太阳能工业热利用项目573个,日产热水3.6万吨,年可节约标煤5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3.4万吨,项目运行后可替代原有燃煤锅炉。二是实施“爱心阳光工程”。学校、医院、敬老院分布着大量燃煤小锅炉,能耗高、污染重,重点支持教育、医疗、养老敬老机构建设太阳能集热系统。截止目前,共建成示范项目2224个,日产热水8.97万吨,年可节约标煤1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78万吨,绝大多数项目已全部淘汰原有燃煤锅炉,有效改善了师生、医患、老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对能源供应提供新的保障。三是实施能效提升工程。在电机、配电变压器、绿色照明等领域开展能效提升计划,大力推广应用高效电机、变压器和LED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力争通过能效提升工程,能够实现同比口径下照明节能30%以上,重点领域照明综合节电率达40%以上,形成年节电能力10亿千瓦时;高效配电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达到23%,推广高效配电变压器4000万千伏安,年节约标准煤21万吨。

1.4 以重点单位管理为重心,提高企业节能内生动力

一是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重点用能单位实行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对未完成目标的列入社会征信系统,强化企业节能责任和意识。二是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推广建设。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印发《山东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促进互联网与节能工作深度融合,通过能耗大数据分析,做好能源宏观分析和战略规划。用能单位通过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推动用能单位能量梯级利用,提高工业生产和能耗效率。三是开展能源审计活动。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等8个单位印发《山东省能源审计管理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遴选资质齐全、经验丰富、服务优质的第三方机构,对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进行能源审计,帮助用能单位查找薄弱点和问题点,找准挖潜点和整改点,制定提升点和突破点。2017年,组织对焦化、炼化、有色等行业200家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共提出节能技改措施626项,可带动投资159.28亿元、实现节能量241.2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59.44万吨。四是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等11个单位印发《山东省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提高标准,形成推动终端用能产品和用能单位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截止目前,在太阳能、电机、配电变压器、绿色照明等终端产品领域遴选了18个能效“领跑者”,开展能效对标达标,引导用能单位开展应用先进适用节能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五是开展节能量交易。成立了全国首个集节能量、碳排放、排污权于一体的交易平台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出台了《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监管办法》;组织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用能单位与完成的进行交易,截止目前,共组织了31家用能单位自愿开展了节能量交易。

目前,学界对于什么是“具身认知”还没有清晰的概念,Lawrence Shapiro(2007)等认为“具身认知”尚不能称之为“理论”,只能是“研究纲领(research programme)”[2]。但是,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具身认知”已从不同角度累积形成了以下核心观点。

1.5 以绿色服务体系为保障,推动绿色转型升级发展

一是推广绿色技术。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发布了七批重大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推广目录,召开2017年山东省及京津冀周边地区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对接会,推介先进高效节能锅炉、大气污染防治装备技术173项,达成合作意向220余项。二是推动绿色制造。印发《山东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78家单位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其中绿色工厂26家,绿色产品48种,绿色园区2家,绿色供应链2家,入选数量占全国的18%。在全国率先制定绿色评价地方标准,13项标准获得立项。三是发展绿色金融。10个重点信贷项目入围工信部、国家开发银行《2017年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重点项目推荐目录》,可拉动节能技改投资29.04亿元。利用世亚行资金支持了37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获得贷款1.86亿美元,可拉动节能技改投入21.48亿元。成立2亿元规模的省节能投资引导基金,实施股权投资项目7个,可带动社会投资3.98亿元。召开全省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银企对接暨绿色金融政策宣讲会,推介节能环保产业项目291个,融资需求177.8亿元,发放贷款160亿元,贷款满足率达90%。

1.6 以循环经济发展为途径,促进资源永久持续利用

一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颁布了《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开展了循环经济“三个十”评选活动(十件大事、十大年度人物和十大创新成果),在工业、农业、再生资源等领域,总结凝练了25个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二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保厅制定《山东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对强制性、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程序、范围、内容等作出明确规定。2017年,325家重点企业共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415个,163家企业通过了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三是全面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全省规模以上再制造企业达到38家,其中13家列入国家再制造试点单位,再制造产品涉及汽车零部件、机床、矿山机械等100余种。2017年,再制造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利税4.2亿元;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6.45%,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7 以节能监督检查为抓手,依法查处违法用能行为

围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拓展“工业绿动力”实施范围,在面上,实现从试点城市向全域面上推开拓展,从燃煤锅炉改造向建材、煤化工、焦化等重点用煤行业拓展,从太阳能工业热利用向太阳能光电应用和空气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领域拓展。在点上,重点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高效环保锅炉改造、“太阳能+”多能互补热利用、绿色照明改造工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物质能推广应用工程,实现农林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煤改电”“煤改气”提供有力补充,改善生活环境;围绕海洋强国建设,实施太阳能海水淡化综合利用工程,将淡水、盐化工、储热、发电、养殖等产业有效结合,占据新能源及海洋产业价值链高端;围绕节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开展智慧节能示范工程,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和预警分析能力,提升用能单位节能精细化管理水平。

山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大,年耗能3.87亿吨标准煤,居全国首位。能耗强度较高,万元GDP能耗为0.5吨标准煤左右,远高于广东、浙江和江苏等省。

2 问题分析

各市两级分化现象比较突出,济南、淄博、泰安、德州等市远超节能进度目标,东营、临沂等市未达到进度要求。在统筹节能与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1 能耗大省现状仍未改变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把脱贫攻坚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及时做好因各种原因返贫致困职工的帮扶救助,为广大职工提供具有工会特点的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观大势、谋大事、懂全局、管本行,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更好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发扬改革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出实招、下功夫,确保完成“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推动全省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2.2 工作进展不均衡不充分

近年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牢牢把握“一个定位、三个提升”(以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工作标准、精神境界),强力推动节能降耗,大力推进能效提升,工作思路进一步拓宽,重点工程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进一步活跃,节能环保产业进一步壮大,节能监察水平进一步提升,节能氛围进一步浓厚,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新旧动能转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节能工作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提升节能基础管理方面还有较大的潜力。

2.3 节能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本文从歌词的语言出发,通过两首典型“中国风”歌曲歌词修辞格运用的分析,试探究修辞格的不同运用给“中国风”歌曲带来的效果。试着通过对同一类型歌词修辞格运用的研究,来探索“中国风”歌曲对修辞格态度的异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效果对歌曲的影响。

3 对策措施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英语口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设置英语口语测试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检测、语音实验室以及移动app结合的方式,切实促进学生们的英语口语学习和检测,让英语口语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还能够渗透生活中,进而提高英语口语的学习效用,同时也希望本文的阐述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启发,促进行业的发展。

3.1 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组织领导体系

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巩固加强节能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节能主管部门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密切部门配合,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深化政府各部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积极发挥行业协会、节能咨询服务机构的桥梁作用,促进节能工作有序开展。健全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盲目决策、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等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实行终身追责。

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企业不注重质的提高,节能管理较为薄弱,节能减排约束作用偏弱,均衡持续推进节能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但正是这样,菲律宾海边的海鲜对于中国游客来说是真正的“平靓正”,手臂一样长的濑尿虾才100元左右(在当地可是天价了),而且新鲜无比,做法也简单,味道原汁原味到不得了。

3.2 强化工作重心,拓展“工业绿动力”内涵

一是加强监察队伍建设。加强定向培训,缺什么、补什么,哪里弱、补哪里;加强实操能力训练,定期组织应知应会竞赛和专业技能比武;加强结对帮扶,以强带弱,以弱促强,推动执法人员练好“内功”。二是实施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下发《关于开展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的通知》,对397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电机、工业锅炉生产使用企业进行监察,约占全国的1/10。三是开展专项监察。对310家电解铝、合成氨、轮胎等行业开展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情况日常监察;对30家2016年违规企业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察,实施“回头看”。2017年,全省共实施监察1423家(次),下达节能监察建议书569份,整改通知书136份,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10家单位实施节能行政处罚,查处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3682(台)套。

3.3 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节能保障措施

强化财税支持,加大节能专项资金投入,加强统筹安排,重点对节能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突出的节能技术、产品、装备进行推广,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创新节能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发挥省级节能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技术改造支持力度。落实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购置使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推进绿色融资,充分利用世亚行资金,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扩大绿色信贷项目范围,建立绿色信贷标识体系,优先为节能项目提供融资、保理、担保、优惠利率贷款、增加授信额度等服务。完善投融资政策,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行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3.4 强化标准规范,加强节能监察执法

制定修订地方能耗限额标准中的能效限定值,制定一批工业绿动力地方标准、太阳能团体标准、绿色照明系列标准,逐步将能效“领跑者”标准上升为地方强制性标准,提高节能市场准入门槛。建立能评与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相结合机制,把好源头控制关。加强节能监察机制建设,加大县(市、区)节能监察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分专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监察执法能力。强化省、市、县联合执法和跨区域执法,定期对淘汰落后产能设备、执行能耗限额标准、开展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落实能评制度以及能效标识开展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大直接查办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3.5 强化示范带动,深入发展循环经济

研究制定《山东省关于加快全省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全省培育10个创新能力强、品牌价值高的再制造骨干企业,推动全省再制造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加快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实施清洁生产“123”工程(培育10家服务机构、推广20技术装备、创建30家示范企业),促进清洁生产产业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抓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做好资源综合利用。贯彻落实《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山东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促进污染治理。

3.6 强化舆论引导,加大节能宣传教育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期刊、报纸等大众传媒,以及召开新闻发布会、表彰会、推介会等形式宣传绿色发展新理念。举办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开展节能减排知识竞赛、公益广告创意大赛等活动,倡导全社会形成节能、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民节能意识。组织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关停办公区空调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减少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和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等,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形成全社会节能新风尚。举办好第十三届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暨展览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3.7 强化内功修炼,持续改进工作作风

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成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狠抓作风建设,塑造重品行、守纪律、敢担当、有作为的节能文化,形成上下信任、左右信任、组织与组织信任的生动局面,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强、业务精、敢作为、作风正的节能干部队伍。

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是衡量干热岩生热能力的重要参数。岩石放射性生热率(A)是指单位体积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在单位时间内由衰变所释放的能量,单位为μW/m2。本文采用Rybach(1976)根据修正过的天然放射性核参数提出的计算公式估算生热率: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Z].鲁政发〔2017〕15号.

[2] 山东省节能奖励办法[Z]. 鲁政办字〔2018〕6号.

[3] 山东省能源审计管理办法[Z]. 鲁经信资〔2016〕417号.

[4] 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三五”规划[Z]. 鲁经信资〔2016〕564号.

[5] 山东省深入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Z].鲁经信资〔2017〕364号.

[6] 山东省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Z].鲁经信资〔2015〕470号.

[7]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Z].发改能源〔2017〕2100号 .

 
王玉刚,张成泉
《科学与管理》 2018年第02期
《科学与管理》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