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不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治疗更年期子宫脱垂疗效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盆腔脏器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于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受到损伤,其张力降低、支持功能减弱而导致盆腔内器官移位的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1]。本研究对更年期子宫脱垂患者采用不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治疗,分析对比不同频率电刺激治疗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盆底康复中心收治的73例子宫脱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A组19例,B组18例,C组18例,D组18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病例入选标准:POP-Q分度[2]诊断子宫脱垂为Ⅰ度或Ⅱ度,年龄45-60岁。剔除标准: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依从性差者。脱落标准:患者从首次治疗开始6个月内未按照疗程完成全部治疗。

1.2 研究方法 4组均由专职康复师于治疗前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其年龄、体重指数、产次、分娩方式等。于治疗开始前、疗程结束时分别测定患者盆底肌肌力、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和POP-Q分度。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治疗仪,对所有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包括生物反馈和不同频率电刺激治疗。4组电刺激频率分别为10Hz、30Hz、50Hz、70Hz。 每次康复治疗时间为 30min,1周 2次,15次为1个疗程。

概率论课程紧密联系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开设实验课的可行性,受到参考文献[5]和[6]中递进式教学方法的启发,本文希望通过对概率轮课程中实验课的设计,来辅助理论教学,将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易于理解的内容。学生通过简单易学的数学软件,自己设置参数并完成实验,从而深刻领会概率论的基本思想,逐步提高实践能力。

为加强对入海水道工程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度汛,必须进一步提高巡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对巡查人员要定期集中培训和监督指导,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并定期对巡查工作进行考核。通过培训和考核,进一步规范巡查记录活动,提高巡查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提高巡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管理能力,确保工程安全运行,确保入海水道沿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3 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比较 4组患者治疗前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F=1.89,P=0.14;F=0.77,P=0.51);治疗后各组Ⅰ类、Ⅱ类盆底肌力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后不同组之间Ⅰ类肌纤维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6,P=0.00),治疗后不同组之间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6,P=0.11),详见表 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配对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4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产次和分娩方式、治疗前POP-Q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子宫脱垂是中老年妇女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4],患者常自感阴道口脱出肿块,伴腰部疼痛、下腹坠胀等多种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等。该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及时、有效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来,低频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轻中度子宫脱垂应用广泛,研究报道有效率可达60%-70%[5]。本研究结果显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轻中度子宫脱垂总有效率为肌力和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均优于治疗前(P<0.05),表明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子宫脱垂解剖复位和65.75%,与国内研究结果相似。治疗后各组患者Ⅰ类、Ⅱ类盆底肌盆底肌肉功能恢复。

1.3 疗效判定标准 子宫脱垂程度采用POP-Q分度法诊断,治疗后分度转为0度为治愈,分度较治疗前降低为显效,分度无变化为无效。盆底肌肌力采用GRRUG法进行评级[3],分为0-5级。

羔羊肉营养丰富,品质上乘,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其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受到生产者和市场的广泛重视。特别是肉羊业发达国家,羔羊肉生产己发展成为专门产业,在向企业化、专业化生产和经营格局发展[11]。近年来,青海省为缓解草场退化,重视种羊选育,开始推行羔羊经济,收益甚好,羔羊育肥出栏逐渐引起科技人员和农牧民的重视,以育肥出栏带动加工销售的羔羊产业化悄然兴起。多家龙头企业开始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羔羊肉。

2.4 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最大肌电位比较 4组患者治疗前的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P=0.93);治疗后不同组之间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5,P=0.12);但治疗后各组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见表 3。

3 讨论

2.2 患者治疗后POP-Q分度 治疗全部结束后,4组患者子宫脱垂POP-Q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B 组(30Hz)有效率最高,A 组(10Hz)有效率次之,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后POP-Q分度评价比较[n(%)]

  

分组 例数A(10 Hz)B(30 Hz)C(50 Hz)D(70 Hz)19 18 18 18治愈 显效 无效 有效率(%) χ2值 P值5(26.32)12(66.67)7(38.89)1(5.56)10(52.63)4(22.22)2(11.11)7(38.89)4(21.05)2(11.11)9(50.00)10(55.56)78.94 88.88 50.00 44.44 23.66 0.00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比较(x±s)

  

注:*表示治疗后的Ⅰ类肌纤维肌力组与组间比较,P<0.05。

 

分组 治疗前Ⅰ类A(10 Hz)B(30 Hz)C(50 Hz)D(70 Hz)1.40±0.08 1.46±0.19 1.28±0.41 1.50±0.36治疗后3.48±0.38*3.23±0.37*2.45±0.35*2.71±0.24*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Ⅱ类-26.98-22.64-39.19-9.05 0.00 0.00 0.00 0.00 1.71±0.53 1.51±0.33 1.59±0.46 1.71±0.55 2.76±0.40 3.05±0.41 3.20±0.52 2.98±0.79-21.91-45.94-7.08-18.24 0.00 0.00 0.00 0.00

 

表3 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最大肌电位比较(x±s)

  

分组A(10 Hz)B(30 Hz)C(50 Hz)D(70 Hz)治疗前5.91±2.98 6.48±2.32 6.32±2.49 6.14±3.05治疗后 t值 P值13.48±3.67 12.91±2.86 15.08±2.44 13.17±2.35-6.82-34.87-16.04-7.67 0.00 0.00 0.00 0.00

盆底整体支持功能取决于盆底肌肉的肌力、静息状态的张力和盆底筋膜的完整性。盆底肌肉纤维分为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Ⅰ类肌纤维属于盆腹腔支持系统,特点为强直收缩,收缩时间长且持久,不易疲劳,Ⅱ类肌纤维属于盆腹腔运动系统,特点为阶段性收缩,快速短暂,易疲劳。处于静息状态时主要是Ⅰ类肌纤维在持续收缩,维持盆底器官的正常解剖位置。因此,当Ⅰ类肌纤维损伤严重时,临床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为主[6]。由于子宫脱垂是一个慢性损伤过程,在脱垂发生之前,盆底电生理功能已经发生功能障碍变化,此时盆底肌最大肌电位、盆底肌肌力均存在不同程度下降。尤其当Ⅰ类肌纤维肌力下降至2级以下,最大肌电位明显下降时,不同程度的脏器脱垂随之出现。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由调研问卷收集整理而得。农户样本的抽样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取调查人员深入农户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综合运用自由回答、两项回答、多项选择、赋值评价等方法,在被调查农户作答后,收回问卷并完成数据的采集。本次调查于2018年2—3月份进行,共向河南省18个地市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40份,有效问卷403份。

电刺激是一种较早应用于临床的恢复盆底肌肉损伤的方法。原理是通过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损伤的盆底肌肉做有节律的收缩使之得到被动锻炼,进而增加肌力。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电刺激频率对子宫脱垂解剖复位疗效存在差异(P<0.05),30Hz电刺激组有效率最高(88.88%),其次为10Hz组(78.94%);另外,不同电刺激频率对Ⅰ类肌纤维肌力改善程度存在差异 (P<0.05),10Hz组患者肌力改善最显著,其次为30Hz组。由此可见,较低频率电刺激(10-30Hz)对轻中度子宫脱垂的治疗效果优于较高频率电刺激(50-70Hz),符合Ⅰ类肌纤维适宜电刺激频率在8-33Hz之间的肌电生理学特征。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电刺激是一种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安全无损伤、极具前景的轻中度子宫脱垂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应针对患者肌纤维受损情况制定电刺激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兰,郎景和,魏丽惠,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18-126.

[2]邹敏芸,杨云华,舒俊俊,等.经阴道宫骶韧带高位悬吊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 [J].江西医药,2013,48(9):772-774.

[3]吕岚,赖慧超,邱胜凤,等.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6,51(8):803-805.

[4]孙秀云,邵继宏,孙连华,等.腹腔镜腹直肌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50例分析 [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 (11):1038-1039.

[5]廖惠璇,李淑玲,钟玲.54例盆底康复治疗对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227-228.

[6]苏园园,韩燕华,李丹彦.女性盆底功能及盆底肌功能评估方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4):310-313.

 
付楚慧,张倩平,刘淮
《江西医药》 2018年第03期
《江西医药》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