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试论因水平而教的课堂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求解

更新时间:2009-03-28

因水平而教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创新,它使所有学生均有机会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在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下,小学语文正面临学习任务超额超标、学习目标多元多样、学习主体个性各异的难题,需要教师有充分认识教育对象的水平与能力,按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教学任务和目标,优化学习过程,方可实现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效能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因水平而教的核心理念

因水平而教是指根据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而进行差别化教学,按照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以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因水平而教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革新,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其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按学生的水平进行分层教学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之人〔1〕。按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差异,即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能力、兴趣、气质等方面各有不同。即使同一个班级、相同年龄阶段、相同性别的学生,其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水平也会千差万别,因而教师不能按“大一统”的模式进行教学。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受中国大一统的文化影响,教师必须根据课程计划按统一时间、统一进度上课,将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要求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掌握统一的知识文化,将千万个学生培养成一个模样,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冲破传统“大一统”思想的束缚,按照学生的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按照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分层制定教学计划、分层推进教学进度、分层布置学习任务,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愉快地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课堂里的不同学习策略的学生时,不断调整面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策略,将教学策略的外驱力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不仅有利于优等生能学有所获,而且有利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成长。

(二)为不同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良好的教学应该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

从教学的基本环节来讲,要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首先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之上,对学情进行深入了解:掌握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已有语文知识储备、家庭教育背景等;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水平,包括智力发展差异、人格发展差异、学习策略差异;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特殊特征,包括学生的初始知识技能,原有的认知图式、态度、感情倾向等。然后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类型化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方式化同样类型学生的学习方法、平衡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长短处,设计讲授与讨论并重、自习与汇报交叉的授课方式,灵活调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针对个别情况设计分层化、个别化的教学策略,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有机衔接,有效创设“最近发展区”,充分发展学生的潜在水平。

(一)确定目标。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4-6人组合成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

小班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组织策略,体现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思想,是因水平而教的重要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小班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核心策略,是教改的主旋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落实小班教学策略,需要建立三管齐下的机制。第一,优化班级设置。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视野关注范围一般不会超过 25 个学生〔5〕。因此,国家层面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班级规模,为义务教育学校配备足额教师。第二,规范教学管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敦促学校严格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控制学生规模,防止学生因择校而造成大规模班级的涌现;学校要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开设教学班级,尽可能控制大规模班级的出现。第三,激活教学活动。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要充分运用小班教学的优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差异,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性和主动性,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和发展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2.2 孕产妇健康素养合格率 600份调查问卷评分显示,分值≥60分者503例,合格率83.83%(503/600),69分以下者97例,即不合格率16.17%(97/600)。

()使每个学生均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论指出,当一个人面对一项挑战性工作时是否主动全力以赴,取决于他对自我效能的评估〔3〕。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学有所得,不断更新自我认知、知识技能、心理发展,以获得自我需要的满足,取得自我效能评估的提升,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在学习之后都能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因水平而教的根本目标。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根据心中“一条线”——每位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去辨别这节课的有效性。根据这样的方式,教师固然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却让课堂沦为教与学的单面发展,课堂少了活力与灵气,学生少了动力与生气。诚然,每一堂小学语文课都有其基本统一的教学目标。但在明确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因学生水平而教,指导学生据自身水平而学,多面发展教与学,让课堂成为有梯度的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里有收获有所得,提高了自我效能感,也加大了学习兴趣和动机,既使学优生在自我认知度和心理成熟度高的基础上优化知识技能,接过教师手中的火把,燎原心中的征途,又使学困生在不断强化自我认知、固化知识技能、深化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满足成长需要,汲取教师这汩泉中自我实现需要的水源,可谓一举两得的美事。

二、因水平而教的实践难题

2.2.1 微丸8 h漂浮率的测定 取微丸适量,置于900 mL 0.1 mol/L盐酸溶液中,于旋涡混合器上持续转动,温度控制在(37±0.5)℃,转速75 r/min。在第8 h时观察其漂浮情况,按下列公式计算8 h漂浮率:微丸8 h漂浮率(%)=漂浮微丸质量/微丸总质量×100%。

华觉明:创新是传统工艺保护、发展、振兴的必由之路。传统工艺的能动性决定了它总是创新求变的。长远来看,只有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传统工艺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取向。创新是传统工艺振兴的内在要求。

(一)班额过大,分层困难

另一方面,在大班教学过程中,拥有良好家庭教育的人数少。即使在中心城区,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拥有不同教育背景情况也是普遍现象,而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学生少之又少则更为普遍,这对教师的分层教学也提出挑战。小学阶段,拥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在语言表达、阅读方法、学习习惯、课堂讨论中都占有明显的优势,比较容易融入语文课堂,学得既轻松又高效,能够较好地走在教学的前面,实现潜能的开发,而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则相形见绌。分层教学时,如果把拥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实行强强联合,则不利于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的发展;如果把前者和后者组合在一起,推行优生带动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教师又担心“朱墨相近,墨大于朱”。教师分层教学左右为难,因水平而教实施艰难。

一方面,班级总体人数偏多,给教师根据认知、人格、心理等因素进行分层教学增加了困难。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简单根据几种因素分类并不能确切地把握每位学生的特点。同时,班级人数中男女比例不均衡也给教师分层加大难度。男生多的班级,语文课堂里思维开阔、气氛活跃,能带动女生学习的同时也压制了女生们的发展;女生多的班级,语文课堂里情感丰富、品位细腻,帮助男生表情达意的同时也让男生产生自我感悟的惰性。

我国人口基数大,延续几十年的大班制教学仍是现今小学课堂里的主要班级制度。根据教育部的划分标准,班额 56人以上为大班额。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教育蓝皮书指出,我国内地中小学大班额现象仍普遍存在,超过50%,中西部地区的超大班额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小学到高中,我国大班额、超大班额逐步增多〔4〕。班级规模过大,教师要将学生按不同的水平进行分层并依据分层进行教学比较困难。

(二)任务过重,执行困难

小学语文课堂里的教学任务不单是一篇课文,还包括学科层面的课程任务、大纲任务、课时任务,学生层面的具体针对学生的任务,还有特色办学的理念任务,如果学校有语文教研活动,相关的教研任务也得包含。这些任务互相交叉、繁杂过重,据不同水平使得学生分层而教,学习的任务却难以分配厘清。教师尚不能对学习的任务进行透彻的认识解读,可想而知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抓不住主要矛盾,难免剑走偏锋,因水平而教失去意义。以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人教版)为例,教学大纲给出的建议是一篇精读课文2-3课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课时一般在3-4课时,这还不包括课文配套的必要练习和讲解。即使能够进行比较合理的分层,每位任课教师既要解决繁重的课程教学任务,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有心按学生的层次进行差异化教学,最后呈现出的语文课堂,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仍大行其道。

因水平而教倡导分层教学,为不同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促进每个学生在课堂里获得“自我效能感”。这不仅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超越,也是现代教学策略的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参考,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必然遇到诸多难题。

(三)时间有限,操作困难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整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个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针对传统小学语文课堂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学生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形,需要构建新型的课堂互动模式。其一,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弱化以教师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生互动”和“生师互动”,让教师走下神坛,做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参与人、裁判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合作,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深度参与的机会。其二,把传统课堂中展示教师魅力为主的互动,转化为主打展示学生魅力值的课堂。小学语文是一个展示教师魅力和学生魅力的课堂,教师要设计灵活多样的魅力课堂,既用自身的魅力去激活学生的魅力,又用高魅力值的学生去激发低魅力值的学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不同的魅力,缓解课堂的“审美疲劳”。其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自创题库和学习资源等途径,打造诸如类似“月芽阅读”的APP的交互学习平台,打破传统以课本为主要学习资料的学习方式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建构新型的“人机互动”模式,为不同智力水平、心理水平、技能水平的学生提供更多知识获取的通道。

三、因水平而教的实现策略

(一)倡导小班教学

其次,要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策略,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新课改提出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改变学习观念——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转向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优势互补〔2〕。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和师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自主自发自觉学习的力度,加大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充分地去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做学生学习的梯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意引导,学生主动向“最近发展区”靠近,不断挖掘发展自身潜能,更增加其学习的自信。

(二)压缩教学任务

良好的教学能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要达到良好的因水平而教的效果,教师需要改变“为任务而教”的理念,将学生置于发展的中心,为每个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创造“最近发展区”。基于此,衡量一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不是教师教得有多精彩和教学任务完成得有多圆满,而是学生学得有多出色。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学科层面任务、学生层面任务、理念任务、教研任务都揉成面对学生方面的促进学生发展任务。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有轻重缓急,分清主次,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与任务,解决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譬如,在某小学的一次“神话课文怎么教”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以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普罗米修斯》为例,教学任务从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耗时两小时的实验教学,到最终以一个主要问题“读了本文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哪里,为什么”着手,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入挖掘学生看法,讨论神话故事,同时逐步在学生自己的表达中渗透其他需要完成的任务。最终,参与教研的教师明确了神话课文教学教法,而不同水平学生也随着问题的不断延伸去发掘自身的思考和进步。这样一个持续两个月的教研活动,把教学任务单一化、深入化,目标达成全面化深刻化,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里实现了复杂的因水平分层而教学,学生在课堂也是有不同程度的学有所得,或者有“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者有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三)改变互动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课程性质,这也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这一性质宗旨。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师生互动、作业布置等形式体现因水平而教,兼顾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每堂课只有40-45分钟,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只能以点带面,那些在课堂上学习不积极主动的学生,往往被忽略。以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人教版)为例,需要学生个人感悟的记叙文占课文总量的很大比例,课后有类似“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的提问和交流题目。这种类型的题目在课后习题中展示出来,其实就是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引导学生去领悟。像这种有指向性同时又内涵宽泛开放的题目,学生表达的时候是形式多样、侧重点不一。有的学生侧重道理的领悟,有的学生擅长情感的感受,还有的学生喜欢从课文关键字词句中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对其他同学的表达进行反驳。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去因水平而引导、评价、鼓励,但要做到让每位学生去领悟而后表达,同时也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发展,教师面向大班制课堂的因水平而教,在45分钟左右的语文课堂里实在难以施展开来。

参考文献

〔1〕 张凯宣.素质教育,德育为先〔J〕.考试周刊,2013(11):182-183.

〔2〕 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24-28.

〔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44.

〔4〕 2011年教育蓝皮书:中小学大班额普遍〔EB/OL〕.(2012-03-01)〔2017-08-10〕http://edu. sina.com.cn/ l/2012-03-01/1033212821.shtml.

其中,b0为临界截面周长;d为板的有效截面高度;Jc为临界截面的类似极惯性矩;My为板柱间的不平衡力矩;V为剪力;vu为临界截面名义剪应力;vn为外力作用下的最大剪应力 ;x为临界截面上任意点的坐标;γ为考虑临界剪切假定的有截面偏心弯矩的板柱间剪力传递系数,方柱取0.4。φ为强度折减系数,取1.0。

〔5〕 吴永军.简论小班化教学规程——兼谈小班化教学与大班教学的区别〔J〕.教育发展研究,2015(Z2):77-82.

配电网30°相角差线路不停电转供的混合顺控方法及试点验证//张亮,章坚民,金乃正,杨才明,孙维真,罗刚//(2):128

 
张继平,赵欢
《教育导刊》 2018年第05期
《教育导刊》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