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缄默知识视角下教师深度学习的理性审思

更新时间:2009-03-28

迄今为止,对于深度学习展开研究的学者与日俱增,对于深度学习的概念、学习方法、实践及实证领域都有相关研究,从而使深度学习广泛地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之中,可见深度学习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进步中时代的创新,深度学习的浪潮不断涌现,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引导者等多重身份的扮演,进入缄默知识的视角,教师如何将缄默知识中的经验、思想精髓转化为课堂中可以呈现给学生的显性知识?教师如何提升专业知识与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拓展、知识的再创新逐渐走进深度学习的探索领域之中?由此开始探寻教师深度学习的价值意义所在,寻找教师深度学习的实现路径成为当下值得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教师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一)教师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这个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大(跟浅相对)。深层一词在词典中解释有两个意思: ①较深的层次;②深入的,更进一步的〔1〕。 “深度学习”的内涵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或事物中所要涉足的不同领域知识进行资料来源的收集、整理以及进行大脑思维的加工重组筛选的逐渐深度学习的过程。深层学习也是深度学习,正如黎加厚教授提出的,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能够融入原有认知水平,并能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2〕。缄默知识“是一种不能进行清晰反思与陈述的知识,曾有人对此形象地描述为海面下深不可知的缄默知识构成了人类知识的总和”〔3〕。缄默知识存留在人的大脑思想里,融入了我们的生命之中,很难用具体的符号、文字或图形表示;而与之相对的是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易于理解与识别,如:数字、语言、教材内容或图解等。综合上述,在此研究基础之上尝试提出“教师深度学习的内涵”是教师能够将缄默知识中的隐性知识(包括个人经验、思想、生活感悟等)通过资料查询、样本分析、网络媒介等多种方式或方法进行思维认知的加工、批判、重组从而进行知识再建构、创造新知的学习过程。

疗效标准及结果:所根据的是MMSE。病人医治前后的分数值的差和病人医治前的积分值的比值。大于0.2说明病情很大的好转,小于0.2则是有了好转,小于0.12的病情没有变化。如果是负数那么病人的病情没有变好反而是变坏了。

(二)教师深度学习的现状分析

从早期国外对于深度学习的教育思想萌芽来探索,首先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思想理念中反对灌输故步自封的思想教条主义,支持学生进行自由的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思维锻炼以及一种敏锐的批判精神。其次,1956年“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教学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六个由浅入深的层次”〔4〕,由此逐渐开启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一词,是由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者Ference Marton等人提出的。”〔5〕 随后,“1988年Ramsden、1997年Entwistle和1999年Biggs等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对深度学习进行了阐述”〔6〕。以上学者对于深度学习本质的认识以及学习方法的选择为日后深度学习提供了理论根基与借鉴意义,深度学习无论在实践或实证研究方面还是在不同学科的研究中都得以推广开来,使深度学习成为人们心中所追求的学习思潮。

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将深度学习的思想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教育思想之中,例如:《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宋朝朱熹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等教育思想。可见,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习者广博的学识、内省、反思、质疑以及批判思维的锻炼。随着深度学习的教学思想的不断渗入,在1997年“马贞如就已经提出了精读课教学,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深度学习方法、加深理解材料、内容、背景等”〔7〕,注重学习者的培养方法与思考的理解程度。随后深度学习理论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不少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例如:“何玲、黎加厚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孙银黎的《对深度学习的认识》等”〔8〕。此时对待深度学习的认识更加清晰、系统和深入,加大了对深度学习的关注力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外和国内无论是在深度学习本质的认识,还是基于不同方法、角度以及学科等研究的热潮幅度在大大提升,提出了对于学习者深度学习的要求,如知识的理解、内容材料的分析、逻辑思维的判断、立足实践对知识进行再建构从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个人观点,进行知识的创新过程,通过实践将缄默知识中的生活或学习经验、看待问题的态度或疑惑等通过深度学习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显性知识等。教师作为学习者中的一员,在对深度学习研究中注重对学习者的多重要求亦是对教师的要求,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9〕,只有教师自己先进行深度学习才能够更好地教导学生,从而使师生达到共同深度学习的最高境界追求。

缄默知识视角:教师深度学习的价值

本文以磨盘山水库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遥感水体指数法和矢量化法获取研究区的水体信息,该结果可为库区水资源管理、应急监测和防洪减灾提供一定科学依据。通过对比发现,遥感水体指数法不仅能够快捷迅速的获取水库的水体信息数据,且更能体现出遥感技术在水库面积监测、水质监测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性。此外,该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可为今后准确提取水库水域面积拓展新的技术空间,更能够提高水库的水资源监测和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为数字水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有利于拓宽教师视界,丰厚知识底蕴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曾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10〕教师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积累了大量的缄默知识,怎样把大量积累的缄默知识这种非言语知识清晰地用准确的符号、数字或言语知识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与追问的话题。教师需要在掌握大量缄默知识为基础的前提之下进行深度学习。一方面,教师具有自己的学科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之上有效地探寻隐藏在学科知识中未发现的新知,有利于激励教师的学习动力,产生学习兴趣,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例如:在课前用心备课,准备好教学用具,规划好教学过程、提问环节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的创设,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反复斟酌、思量的过程,逐渐跨入到深度学习的良好开端。另一方面,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发掘知识中的新奇与奥秘,有利于教师从不同学科之中探寻知识,例如:在讲授语文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涉及历史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讲解文中历史人物背景,方便了解历史时期以此推断文章中作者主要抒发的情怀,在学科知识之间的转化联合,有利于拓宽教师的视野,丰厚教师的知识底蕴,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将教师的缄默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之中,在探寻深度学习的道路中寻找学习的新领域,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思维敏锐度,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快速心房纤颤是心脏急症,快速心房纤颤如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血流的动力学异常导致心功能下降,增加患者病情,增加住院率及死亡率,和肽素是前精氨酸加压素的羧基肽,克服了精氨酸加压素在临床检测方面的劣势,结果稳定、灵敏度高且保存时间长,最近国内外在临床心衰、心肌梗死中进行了大量研究。本研究对快速房颤患者并结合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液中和肽素水平与房颤快速房颤心衰的相关性。

缄默知识视角:教师深度学习的原则

以缄默知识作为教师深度学习的理论与经验根基,不仅有利于教师对缄默知识的开发、重组与应用,而且还有利于教师思想境界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深度学习时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教师,第一种是资历深厚的老教师。有的老教师以自己资历、经验等因素为借口不愿意去深度学习,有的老教师处于高年龄段,存在着些许职业倦怠,不愿意再重新为课件注入新的元素,重新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教学处于浅显的知识教学之中。这些老教师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没有过多思维的创新与知识的构造,将缄默知识存留在自己的思想之中,不再寻找方法、数据或是资料将其有效地转化成言语知识。第二种是新手型教师,他们在上岗前虽有热情,但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甚至有的不知道如何合理地规划,找不到前行的方向。此两种情况都存在着教师深度学习自主性的缺失,所以教师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进行规划,做好每一天每一节课的规划,时刻提醒自己,擅于将缄默知识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知识再现,例如: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结合,经验与实践的双向联合等,都有利于教师自主性的探寻,正如石中英教授所说,“一种有目的的实践行为背后就有一套系统知识基础的存在”〔12〕。简言之,教师要将隐性的缄默知识转化,并且通过深度学习在大脑中进行思维的建构、知识的收存、提取与替换,不断进行更新与整合,使自主深度学习的历程得以延续。

(二)钻研性原则

教师的教学已不再简单依存于教材和书本知识内容了,而是需要教师为教材增添新的内容,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的知识。如何将自己的缄默知识经验转化?如何将知识基于学生现存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清晰地呈现出来?如何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讲解中的逻辑关系清楚地用言语讲述?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钻研式的探索。教师不仅仅是讲授知识,其背后隐藏着更大的责任使命,需要教师自己去发掘探寻,对待教师专业知识的钻研,这部分知识并不是浮于表面含义、原理、内容,而是需要教师能够积极钻研其知识背后的内容,深度地学习挖掘缄默知识中的价值,使其不再失去它应有的关注度。任何领域的知识都需要通过经验的积累、思维的考量、数据的分析、资料的整理、知识的再建构等,在此过程中不怕反复对知识再建构再重组,愿意为之付出一万小时以上的精力,不断进行深度学习,是有可能成为行业中的专家的。倘若头脑中只有缄默知识经验而不去钻研深度学习,那也只是存在于大脑意识中的经验而已。总之,钻研性原则是教师进行深度学习的动力所在,不断地将缄默知识构建成易于言语表达的知识。

(三)多元性原则

在缄默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深度学习,其深度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单一的简单层面上的资料堆积, 不是将有效的和无效的知识杂糅在一起,不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德国哲学家赖欣巴哈(H.Reichenbach)指出:“一切知识都是概率性知识,只能以假定的意义被确定。”〔13〕如何进行知识的甄别评选呢?教师需要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之上去拓宽研究领域,寻找思路,采取多元化的角度分析、对多元化的学科知识进行融合、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去证明。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能够在反复的知识建构中不丧失信心,另一方面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熟练轻松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学会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寻找思路的方法,将深度学习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缄默知识与深度学习之间需要教师反复地与之磨合,最终达成共识。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多元的方式与技能,能灵活地面对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难题。总之,教师首先要对自己具有严格的要求,将缄默知识中的精髓穿插到课堂教学之中得以阐释,采用多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从而促进教师自发生成的教学投入感。

谢清森接受采访时说道,公司这些年遇到的痛点中,感受最深的是进行项目申报的过程,也遇到过一些问题,项目很好但总是批复过程有些漫长,比如,正在筹建的中军卫士创业大学和中军卫士职业培训学院,我们已经拿到了办学许可证,手续也都办全了,现在遇到了批地办学的难题,迟迟申请不到办学用地。

缄默知识视角:教师深度学习的实现路径

在缄默知识视角下教师深度学习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缄默知识与教学反思相结合

教师的经验积累、思想感悟等多来源于缄默知识,它是一种无法用准确的言语所表述的,存留在大脑神经系统中的记忆层面的知识。教师想要不断提升自己,进入深度学习,就必须从根源抓起、从缄默知识开始。第一,教师要将大脑存留的记忆区中的缄默知识激活,唤醒其存在的价值。缄默知识对于教师进行深入思考提供经验来源,教师要经常运用缄默知识,要让缄默知识成为推动大脑思维运转的助推器。第二,运用缄默知识与教师日常教学反思相结合,推动深度学习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堂课所出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总结、反思,例如: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很透彻地在讲述内容、梳理知识点、理清思路了,为何每个班级中总会有一些学生听不懂、跟不上进度呢?这其中原因之一便是教师已有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积累的缄默知识未转化为显性知识,导致学生理解不了教师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总结课堂中的经验,以及在讲解知识中怎样对涉及的问题进行解释,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如何将缄默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知识,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的反思,反思便是一种对思维的加工、对学生认知的加工以及对缄默知识如何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再加工。教师的每日教学、对缄默知识与教学反思的结合便是进入深度学习的良好开端,能不断触发教师的思维敏感度,感受学生心中所想,察觉课堂教学中的细微之处,进而教师能够在思维创设层面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合理的教学方法、清晰准确的易于理解的解答讲述。总而言之,深度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知识、分析理解教材内容还要对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进行了解,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问题的思考状况、回答问题的积极态度以及答错或没回答上问题后学生的心理情绪的变化等,这些都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的范畴,同时也是教师在缄默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度学习的研究范畴。

(二)立足教学实践,进行知识再建构

“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对客观实际的反映。”〔14〕缄默知识也是如此,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去验证缄默知识的可行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重新重组再建构的认知过程。

从上述的含义与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深度学习是一种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唯有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在缄默知识的视角下来探寻教师深度学习中所蕴藏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3〕孙露.缄默知识视角下的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5(7):93-97.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踏上学习数学之路的开始,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给未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基础。数学的发展历史悠久,从阿拉伯数字产生到后来的各种定律公式都是前人不断探索的结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加深学生对数学世界的理解;二是需要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主动寻找规律,清楚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三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找到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

约好一起去郊游。下楼时,一杭已经等在那里,他迎上来要帮雪萤背包,雪萤脸上的肌肉跳了一下,说:“也没带什么东西,挺轻的,我自己背就行了。”一杭也不勉强,毕竟他身上还背着两个人的干粮。

第二,教师团体作战而非一人单打独斗。教师要擅于与同事、专家学者、领导以及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共同讨论、推断、分析,发挥缄默知识的价值所在,推动深度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不要小瞧学生的力量,学生的思维程度有时是可以高于成人的,他们的思维更加敏锐、想法更加新奇,只有建立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教师的缄默知识不仅要自己理解、提升自己的思维程度与知识建构而进行深度学习,其最终目的是要将所学习的成果、如何进行深度学习的步骤方法讲授给学生,使学生也学会深度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的介入推动深度学习的探索

网络信息时代,大量的新鲜的资讯信息都可尽收囊中,教师要借助网络信息这个大平台,进行深度学习的探索旅程。

〔6〕〔8〕胡丹.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2,3.

第三,要将网络信息平台作为教师的辅助工具,不可过度依赖。网络信息的时空性、新颖性都深深吸引着教师去追溯探寻,教师要树立思维独立的意识,倘若教师过于依赖,则成了网络信息平台的工具,不利于深度学习个人思维逻辑的建立。总之,教师在使用网络信息平台的时候要进行自己思维的判断,结合以往积累的缄默知识经验进行有效推断,甄别知识的真伪程度,是否具有科学依据,从而真正实现教师借助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深度学习。

第二,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创造新知。如果说缄默知识能够提供给教师经验之谈,那么网络信息平台就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些经验之谈的推动器,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教师在搜集、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在网络信息平台中收获启发,在深入探索中创造新知,再将新知与以往的缄默知识相结合从而引发不同思考的灵感,实现网络信息平台深度学习的真正价值意义。

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快速对知识进行建构和再建构的深度加工,能够使教师在深度学习中受益,同时也使教师在积累缄默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将其知识有效输出,在输出中不断反思,钻研其可行性、效度与信度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内容体系,正如“斯腾豪斯所描述的好教师,能够独立进行专业判断”〔11〕。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独立思维判断的能力,可以在缄默知识的驱动力之下甄别出鱼龙混杂的显性知识,从而挑选出利于自身教学应用的具有价值的宝贵知识,剔除低俗、虚假的知识。教师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高速运转、快速地甄选与识别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判断能力,在教学中成为学生们心中学习的榜样,有利于学习的良性循环,不断激发自身进行深度学习。另一方面,教师思维敏锐度的训练过程有利于进行教学反思,使得教师在每一天每一节课中都具有擅于发现的眼睛,灵敏的智慧,捕捉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课下查阅资料、询问同行或专家,进行自我知识更新,为教学注入富有内涵的知识素养,完善教师知识素养的成长,渐渐向专业型、成熟型教师迈进。在缄默知识的视角下教师的深度学习就像是航行在大海中的船,不断找寻航线的方向,为到达目的地准确地搜索与定位。唯有教师把舵的方向正确才能够指引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将有利于教师在深度学习中增加知识的储备,能力得以提升,在日益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能够不迷失方向,砥砺前行,积极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从而使教师自身的价值不断增长。

第一,教师要利用网络信息,创设优质的教学环境,“网络汇聚,形成集体智慧聚变的节点,不再是静态的知识仓库而是开放的流动的、连接智慧认知网络与个性化发展的空间。”〔15〕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搜寻相关内容以及如何为教学情境增添色彩的方法,例如:教学环境中的新奇的教具、多彩的PPT展示、内容讲解具有趣味性等能够吸引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进行深度学习的途径。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将缄默知识这种静态知识呈现为动态知识展示在课件中,分享给学生,在课堂交流中进行知识的建构,不断进行输出与输入的双向深度学习过程,是教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入深度学习能力的展现、活力的释放、智慧的结晶、深度思考的锻炼。

()多角度多学科多领域探寻:感知真知深知

教师进行深度学习需要从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多学科的摄取知识范围,多领域探寻从而到达感知—真知—深知的过程,正如孔子曾提出“由博返约”〔16〕的道理,拥有广博的学识才能够为教师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缄默知识的经验总结,在教师已有的缄默知识视野之下再进行知识深度学习。首先,教师要在具体的问题中进行深度学习。只有聚焦在具体问题之上才能够系统地分析、综合归纳。聚焦的问题点只是教师对待问题的一种思维上的感知而已,现阶段仍然处于浅表性学习阶段,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思维分析与设想中寻找新出处。其次,教师要擅于利用多学科的结合,构建强大的知识体系。知识的构成分成不同学科体系,而在这些学科之中又包含着知识之间庞大的相关联的系统,在不同学科体系中去搜集自己想要找寻的信息资源,利用不同学科知识的体系寻找问题的来龙去脉,达到快速理解的进程。最后,教师要学会涉足不同领域范畴,如哲学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等。前者可以使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强,而后者可以让教师具有清晰的思考方向,从而在这些不同领域中发现各领域对待问题研究的范畴与深广度。教师要以缄默知识中蕴藏的经验、情境想法为基础,要以深度学习为出发点,去涉足多角度、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范围,在探寻深度学习的道路中发现从感知—真知寻求到深层次的知识,达到从内到外的真正理解的“深知”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20-1121.

〔2〕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5):29-30.

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曾以研究会的名义提交了意见,包括基本费用减除标准、综合所得问题,最高边际税率问题,以及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条件、程序,以及如何生效等。

第一,教师主动学习而非被动为之。前者是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验证知识的真伪以及缄默知识如何转化,在此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难题:例如要搜集大量的资料,需要对知识资料进行反复的挑选整理,罗列出对自己有价值的资料等,而后者存在于一些教师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教学大纲的内容以及为了完成教材中的实践部分而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学习过程。在这样的教学环境的实践中,教师的内心投入力度、情感付出、思维的运转速度以及搜集材料的多少等都与深度学习相关。一些教师投入力度不够,而使得缄默知识不能够挖掘出来真实应用到教学实践、课堂中,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是浅层的学习过程,无法到达深度学习的高度,致使这部分教师深度学习的兴趣不高,烦于复杂的实践验证、知识再建构的罗列、梳理、反思的学习过程。

〔4〕 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78-80.

b.H型钢桁架结构安装:第一个滑移单元安装就位后及时加设揽风绳,进行校正,临时固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个滑移单元、第……个滑移单元的安装,在H型钢桁架单元安装完毕后,及时进行连续横梁的安装。

〔5〕 Marton F,Saljo R.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learning: outcome and proces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6(46):4-11.

我刚想放弃,突然想起那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于是我又做了一次尝试,真是天助我也,这次竟然成功了。接下来,我又跟着妈妈在泳池里学习打水……

〔7〕马贞如.运用阅读理论提高精读课教学效果〔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3):89-91.

〔9〕任瑜.PCK理论域下ESP教师专业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8):121-125.

〔10〕靳玉乐.对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21.

这样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不仅是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复杂化工过程系统集成与优化方向研究团队在研究领域创造的佳绩,同时也是团队在推动石化行业向智能化转型方面的出色表现。

〔11〕(英)霍普金斯.教师课堂研究指南(第三版)〔M〕.杨晓琼,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6.

〔1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1-239.

〔13〕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M〕.伯尼,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1:195.

〔14〕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Ⅱ〔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1169.

〔15〕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

〔16〕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8.

 
鲁雅迪
《教育导刊》 2018年第05期
《教育导刊》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