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中生职业生涯选择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也就是说,高速变革、多元文化价值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个人的选择能力。选择能力是现代人的核心素养,而职业生涯选择能力是众多选择能力之一。职业生涯的选择贯穿人的一生,关乎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一个人只有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才会在职业生涯中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激发前进的动力,最大化地实现个人价值。因此,职业生涯选择能力的培养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培养高中生选择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心理机制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实行高考改革试点方案。新高考改革是推动普通高中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转变,其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促进其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让学生更早的理性思考人生。新高考改革要求尊重学生选择权,让学生可选择;增加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有选择;提升学生选择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因此,高中生要提前对自己未来职业进行选择,这就要求普通高中必须重视培养高中生科学的选择能力及适应将来社会与职业变化的能力[1],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在选择性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不仅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2]。因此,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意识及选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西蒙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决策问题,提出了行为决策理论。西蒙认为,决策是对行动目标与手段的探索、判断、评价,直至最后选择的过程。[3]一个人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及选择职业生涯的过程恰是这一理论的体现。首先,高中生要了解自己个性及特长,充分挖掘自我潜能,对职业理想进行探索;其次,高中生要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做出相应的判断;再次,高中生要了解社会动态,了解职业特点与职业要求,并做出正确评价;最后,高中生形成职业选择意识,并对自己职业生涯做出合理选择。

二、新高考制度中的选择元素分析

新高考制度打破了传统高考“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的理念,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新高考实行文理不分科,尤其是为横跨不同学习范畴的科目组合提供了选择空间。文理科目兼修,有助于消除文理分科带来的二元化弊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整体性得到保障,自身素质也将得到多元化的发展[4]。3+3科目组合,旨在扩大学生的考试选择权、科目选择权、课程选择权、学校选择权和专业选择权,这是新高考改革最受瞩目、最突出的亮点,也是培养创新人才,重视学生个性与兴趣发展的时代选择。

(一)选择科目

与以往的高考政策最大的不同是新高考政策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取消了文理分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发展取向和未来人生规划自主选择部分科目。[5]高考总成绩由数学、语文、外语三个科目加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的成绩组成,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在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生物6个学科中进行选择。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而浙江省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从理论上讲,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以往3+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高考模式下学生选择受限,只能2选1。新高考政策避免了过早分科,使学生选择范围更广,灵活度更高,不但适应了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够大力挖掘学生个人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要选对科目,这将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影响到读什么样的大学,影响到未来的人生走向。怎么选科目,这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特长、专业方向及生涯规划,还要符合高校招生专业招生要求。

新高考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有些科目考试也从一次考试变成多次考试,可以说英语科目发生的变化最大。《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考试时间和考试次数。参加两次考试的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浙江省更进一步,7选3的选考3门也可以考两次,因此浙江省有4门科目考两次。这些举措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对学生的多元发展极为有利,学生可以有侧重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将选考科目的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二)选择课程

职业选择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平衡个人特质和社会因素的匹配能力,认识自我需求和人生愿景的自省能力,设计初次择业和职业发展的规划能力,参与求职实践和获取心仪岗位的展示能力,融入职业生活和争取职业升迁的发展力等[8]。职业选择能力是发现职业、获取职业和发展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新高考制度最基本立足点是多元文化下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学生必须对所学内容、所选学科等做出有效选择,这些就需要学生对自我和未来的生涯发展有科学明确的认知。新高考政策充分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权,无论是选科、选课、选考、选学校还是选专业,都是为未来选择职业做准备。那么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培养高中生科学的职业生涯选择能力呢?

(三)选择考试

(2)表现在基于RFID的电子标签技术的创新与深入研发。利用其识别率高、准确率高等优势,对其畜牧产品进行精确识别。从市场角度分析,在确保畜牧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畜牧产品进行精准定位,通过电子标签的信息读取与原有产品信息参数进行对接,判断两者信息是否一致,进而使产品生产信息不会因人为操作出现误差。

(四)选择学校

新高考背景下,选考科目倒逼高中生提前进行专业选择。打个比方,某考生的职业理想是当一名机械工程师,那么他在填报大学专业时肯定是要选择物理这个专业以及有这个专业的学校。在锁定心仪报考学校后,他需要了解,这所学校对这个专业在选考科目上的要求是物理,所以最后,他的选考科目之一便是物理。选择专业不仅需要从个人兴趣、个人能力出发、关于专业本身也有值得考量的因素,比如专业的课程内容、就业前景等等。尤其新高考下,专业和选考科目联系紧密。实行新高考改革之后,作为改革试点的浙江和上海两地的高考志愿填报、录取发生了改变:上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录取,学生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可以填报4个专业,总共可以填96个专业;浙江省实行分三段填报志愿,每一段所在学生可以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需要学生有非常明确的专业兴趣,对大学和专业都十分了解,同时大学各专业有自己的办学特色。相对来说,院校专业组志愿,既满足3+3科目组合的需要,又能考虑到学校的专业特色。

(五)选择专业

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也是多地高考改革方案的一个亮点。浙江省把所有录取批次都取消,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填报本科和高职志愿。上海在2016年时,就取消了一本、二本录取批次的区别。取消录取批次,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不再按照批次、按照“身份”来选择学校,而要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新高考背景下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让高校更科学、公平地选拔人才,能力相同相近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出身、收入、地域、种族和性别,都有同等的升学机会。

三、以新高考制度推行为载体,培养高中生职业生涯选择能力

传统的固定班级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容易被忽视,学生也没有选择老师的余地,学生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新高考背景下,我国原有的行政班教学难以适应选考科目制,已经不能满足新高考制度所倡导的学习理念,这就迫使学校推行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选课走班学习势在必行[6]。新高考背景下教学班的组建是建立在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科目和任课教师的基础上的,教学班的形成是以学生的选择为依托,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任课教师。这样,学生能够选择喜欢的、与自己的学习风格相符的教师[7]。这也是学生选择权的体现,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同行政班相比,在教学班组建的过程中学生更能够发挥主动性和选择权。可见,走班教学的实施是落实学生选择的重要途径,能最大化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通过走班教学,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课程学习选择空间,既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满足学生学习策略的多元诉求。

(一)高中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

作为高中生除了刻苦学习考试科目之外,也要对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进行分析,了解社会动态和职业需求状况,思考自己职业生涯方向和人生发展目标,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才能更好地激发潜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孜孜不倦地努力。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会帮助高中生尽早对人生有一个规划,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学习目的也能更加明确,在未来的专业选择、职业选择时不会盲目跟风和随波逐流。这也是心理学理论中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的具体体现。

(二)发挥家庭教育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

除了铜矿和铅矿外,西周燕国境内亦有锡矿存在。燕山南北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着地质上著名的“锡燕辽成矿带”,是北方地区最大的锡矿产地。现有的发现已证实该成矿带的锡早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就得到开发[6]169。而这便是西周燕国锡矿来源地之一。另据“商及西周疆域内锡矿历史产地表”统计,位于西周燕国境内的锡矿有北京的幽州、河北的迁安、滦州[7]425。可见西周燕国亦有较为丰富的锡矿资源。

家长需将眼光放长远,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这说明教师和父母都是孩子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家长要转变固有应试教育的思想,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学习,了解社会对职业的需求,不能单独再用分数来定夺孩子的学习能力。此外,家长还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职业观、尽早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及选择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父母的职业生涯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观念,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个性与特长,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不能凡事都承揽包办,而应该让孩子真正树立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学会对职业生涯进行自主选择。此外,家长要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将孩子的兴趣转化为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与选择能力。

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指肿瘤患者化疗时使用了具有神经毒性的化学药物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它是多种化疗药物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1]。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紫杉类、长春碱类及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等[2]。CIPN是一些化疗药物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严重时可能导致化疗中断或更改方案,进而影响疗效甚至增加癌症的死亡率。研究表明年龄、性别、剂量、合并基础疾病等可能是CIPN的影响因素[3]。

(三)普通高中强化职业生涯教育

为更好地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生涯选择能力,普通高中要搭建职业生涯教育平台,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组织推广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开展生涯规划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9]。学校还应该加大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支持力度,把职业生涯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此外,普通高中还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生涯教育的师资队伍。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素质直接影响着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质量。因此,建议普通高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职业生涯师资队伍建设。第一,普通高中应该引进更多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师,如聘请专业能力较强的专家到本校任职等[10]。第二,学校应该制定培训计划,对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等兼职教师进行系统地培训,并进行考核和评定,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在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不断提高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第三,学校定期组织职业生涯探讨交流会,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科教师进入到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中来。通过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师们可以吸取一些经验和方法,并把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第四,学校加大经费投入,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教师,为生涯教育教师团队提供经费保障。普通高中应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生涯课程是生涯教育的核心,生涯教育同样需要以学校课程作为主要载体。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国家政策、就业市场变化、新高考改革及服务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常规必修课程和多元化的选修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同时也鼓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发职业生涯校本课程。生涯课程内容应形式多样,内容具体。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的优势,学会客观地认识社会,更好获得相关知识和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职业生涯选择意识,提升职业选择能力。

上述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行政处置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资源优势,整合公安、司法、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力量,使非法集资犯罪涉案财物的查询、冻结、扣押、评估、拍卖、追缴等程序运行更加便捷、有效。该模式的缺陷在于,缺乏债权人参与程序,对涉案财物没有明确界定,允许法院、检察院参加部际联席会议导致行政权、审判权和监督权相混淆。司法处置模式彰显了司法的强制性和严肃性,其缺陷在于: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涉及人数多、金额大、范围广,法院执行部门的权力和人力有限,很难独自完成涉案财物处置工作。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建议构建以司法机关处置为主、“防非组”予以协助的非法集资犯罪涉案财物处置模式。

(四)普通高中建立多方合作的生涯规划辅导机制

普通高中要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建立多方合作的生涯规划辅导机制。让学生深入到实践当中体验职业,让职业生涯选择更贴近实际。第一,学校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系,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深入实践。学生通过职业体验,深入了解职业及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关知识,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建设高校专业探索基地,有效利用高校的专业资源对高中生专业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并进行职业规划[11]。第三,定期开展系列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主题活动。邀请知名学者、行业带头人、专业人士、杰出家长代表等,定期来校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系列活动,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与职业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快捷有效地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可见,学校、家庭、高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的生涯规划辅导机制让高中生有机会深入了解职业、体验职业,从而有效提升高中生职业生涯选择能力,帮助高中生选择最适合的职业。

参考文献:

[1]岳樱泽.基于终身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16(5):85-94.

[2]陈宁军.论学生选择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1999(6):20-22.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20.

[4]刘茂祥.走班学习的组织形式与运行管理[J].教育评论,2003(3):59-61.

[5]李军靠,丁一鑫,赵丹.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6-30.

[6]梁宁莹.基于学生选择的普通高中走班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7]冯帮,骆明丹.关于分层走班教学管理问题的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2017(2):48-55.

[8]蒋直平,陈晚云.职业选择能力: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必修课[J].大学教育科学,2015(5):122-127.

[9]刘刚.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探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10]陈云红,叶向东.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福建教育,2016(30):24-25.

[11]李飞鸿.师范院校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水平及其提升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7(4):84-95.

雷海燕,董文军
《当代教育论坛》 2018年第03期
《当代教育论坛》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