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针灸对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更新时间:2009-03-28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管内或茎乳孔外面神经病变导致的周围性神经疾病,以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可见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等症状〔1〕。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经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后可缓解面部血管痉挛、改善局部微循环、保持面部肌肉兴奋性。中医学理论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归纳于“口僻”之范畴,与脉络空虚有关,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导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本研究旨在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与针灸对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与针灸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各20例。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9~77岁,平均(49.0±14.2)岁;病程2周~2个月,平均(1.1±0.6)个月;面瘫部位:左侧11例、右侧9例;H-B分级:Ⅱ级8例、Ⅲ级9例、Ⅳ级3例。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32~75岁,平均(47.5±13.9)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5.7±2.5)个月;面瘫部位:左侧11例、右侧9例;H-B分级: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侧、病程、H-B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神经病学》〔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2)患者H-B分级:Ⅱ级~Ⅳ级;(3)患者年龄范围19~79岁;(4)病程2周以上,单侧面神经麻痹;(5)治疗前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1)脑出血病史;(2)颅内肿瘤;(3)颅脑创伤及手术病史;(4)腮腺炎、腮腺肿瘤及其他颌面部肿瘤疾病;(5)面肌痉挛;(6)参与本研究前已经接受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取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于颞浅动脉旁注射。(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取穴阳白、鱼腰、颧髎、颊车、地仓、翳风、风池、太阳、百会、迎香、下关、水沟、承浆等。患侧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其余穴位垂直进针。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瞬目反射检测结果、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丹麦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瞬目反射检测,室温20~25 ℃,令患者平卧于检查床,微闭双眼。将记录电极置于眼轮匝肌下缘瞳孔正下方,参考电极对称置于鼻骨两侧,刺激电极置于眶上孔处。选择时限为0.2 ms的方波脉冲电流分别刺激双侧的眶上神经,频率0.5 Hz,电流8~30 mA。刺激患侧时记录同侧的波形。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新产业生物有限公司MAGLUM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分级变化,Ⅰ级为正常,Ⅱ级为轻度功能障碍、Ⅲ级为中度功能障碍、Ⅳ级为重度功能障碍、Ⅴ级为完全麻痹。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M、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瞬目反射检测结果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瞬目反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1潜伏期、R2潜伏期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R2’潜伏期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

1 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时间组别IgGIgAIgM治疗前观察组17.8±3.05.77±1.394.30±0.98对照组18.2±2.95.89±1.514.11±1.33t0.4290.2610.514P0.6710.7950.61治疗后观察组12.0±2.73.20±0.861.86±0.45对照组14.8±2.33.94±0.982.70±0.78t3.533.2244.172P0.0010.003<0.001

2 两组患者瞬目反射检测结果比较

  

时间组别R1潜伏期R2潜伏期R2’潜伏期治疗前观察组13.4±1.938.6±3.932.6±2.2对照组13.0±2.138.1±3.533.1±2.6t0.6320.4270.657P0.5310.6720.515治疗后观察组9.5±0.932.9±2.038.0±3.9对照组10.7±1.234.6±2.335.5±3.4t3.5782.4942.161P0.0010.0170.037

2.3 两组治疗后H-B分级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Ⅰ级占70.00%、Ⅱ级占30.00%,对照组Ⅰ级占35.00%、Ⅱ级占55.00%、Ⅲ级占10.00%,两组H-B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口干,对照组有6例出现口干,但是均未影响正常治疗过程。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病毒感染、局部神经的供血血管痉挛导致的面神经组织炎症、水肿受压、缺血缺氧,从而造成面神经髓鞘脱失、轴突变性和免疫功能的紊乱有关〔3〕。面神经麻痹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功能及美观,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目前西医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以抗炎、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由于面神经麻痹的发生机制主要为面部神经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因此临床上常将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应用于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在改善面部微循环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中医学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卒口僻”“口僻”“吊线风”“口眼歪斜”等范畴,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侵入有关,使面部气血不畅、脉络阻滞、经筋失养而致口眼歪斜。针灸疗法是中医特色外治法,由于面神经麻痹病在手足阳明、手太阳之经,本研究中的针刺治疗取阳白穴以疏调面部经气;鱼腰可疏风通络;颧髎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太阳为经外奇穴,具有舒风通络之功效。下关、颊车、地仓均为足阳明胃经腧穴;阳白透鱼腰与面神经颞支中的额支走行一致,地仓透颊车与手足阳明经循行路线一致,透刺可起到局部刺激效果〔4〕。观察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与针灸治疗后,H-B分级优于单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者,提示针灸治疗更有助于减轻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部肌肉和神经功能障碍,促进病情转归。这是由于针刺可广泛刺激面神经颅外段分布区,改善神经营养和代谢,并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力,更有利于病损的面神经功能恢复。

(1)一定要根据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确定管道配件的承压,配件承压不能过高,否则配件费用会成倍增大;若配件承压低于系统的工作压力,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瞬目反射测定是临床用以估价面神经、三叉神经、延髓和脑桥功能的常用方法。瞬目反射包含即早发反应R1和迟发反应R2两部分。对面神经状态的评估而言,R1比R2更直接可靠〔5〕。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与针灸治疗后,R1潜伏期、R2潜伏期时间低于单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者,R2’潜伏期时间显著长于单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与针灸对面神经的改善效果更好。这与针刺治疗可提高面部神经兴奋性有关。

多数学者认同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异常应答与面神经麻痹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控制神经炎症反应程度,对病情的转归有益〔6〕。本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与针灸治疗后,血清IgA、IgM、IgG水平显著低于单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者,表明针刺刺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也可能是其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作用机制之一。

本研究还发现,治疗期间两组仅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口干症状,但是均未影响正常治疗过程,说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与针灸对面神经麻痹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综上,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针灸可调节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免疫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且安全性较好。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深化国企改革、国有经济不断壮大的40年。截至今年10月底,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含国有独资、控股、参股)资产总额21543.72亿元,同比增长11.69%,净资产5 9 0 0.2 7亿元,同比增长19.04%;今年1月至10月,累计实现收入5576.98亿元,同比增长0.85%,实现利润117.28亿元,同比增长9.25%。其中,省属企业非重化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61.79%。

参考文献

〔1〕 厉婷,沈东辉,吴秀娟,等.后天性双侧面神经麻痹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7):661.

〔2〕 吴江 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8-119.

〔3〕 戴晓蓉,王继华,陈杰,等.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指标〔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1):20.

〔4〕 陈琪,卢瑞丽,许誉皎.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21(19):63.

〔5〕 刘柯,王宇华.脑心通胶囊配合中药离子导入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52例〔J〕.陕西中医,2015,36(2):192.

〔6〕 LEITEDA S P,GONCALVES S V,RIZZATO P J,et al.Bilateral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and mastoid infiltration as symptoms of relaps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J〕.Eur Ann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Dis,2015,132(1):41.

(收稿日期:2018-01-11; 修回日期:2018-03-20)

 
梁文章,梁勇,黄经河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