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列宁的人本思想初探

更新时间:2009-03-28

列宁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构成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厚理论基础。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大背景下,列宁主要致力于解决如何进行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实现俄国人民的解放以及革命胜利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似乎对人的关注略显不够。但实际上,人的问题并没有游离在列宁的视野之外。笔者通过阅读列宁的一系列文献,深刻感受到列宁主义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找到了俄国人民解放的现实之路,探索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俄国人民的发展之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由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俄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主题。在世界范围内,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本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严重对抗,这种对抗发展到极致,最终导致了1914年帝国主义国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当时的俄国成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人民解放的前沿阵地。

数字出版是数字内容产业的着力点之一。重庆市积极谋划数字出版发展战略,未来3年要建成5个数字内容产业基地。重庆的数字出版已突破“技术+出版”的模式,初步形成了“出版+服务”和“内容+服务”的商业模式,拓展了数字出版业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网络出版服务商业模式,而服务又反向作用于出版和内容的创新,形成基于市场需求的创新动力,与政策的推动力,形成推进重庆数字出版业发展新动能。

列宁之所以能够找到解放俄国人民的现实道路,是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不断发展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正如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所说:“他的心对全体劳动者、对全体被压迫者充满了热爱……因为这种感情是他从英勇的俄国革命运动的遗产中得到的。这种感情使他热烈地、满怀激情地去探求下述问题的答案:能使劳动者获得解放的道路应该是怎样的?对自己的问题的答案,他是从马克思那里得到的。他不是以一个书呆子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他是以一个对亟待解决的难题寻找答案的人的态度对待马克思的。他在马克思那里找到了答案。”[1]列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批判歪曲和诋毁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拨正了俄国革命的航标,最终找出了一条依靠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通过工农联盟,用暴力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解放人民的现实道路。列宁通过批判俄国民粹派的错误思想,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找到了解放人民的阶级力量,并提出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列宁批判了经济派醉心于经济斗争和工人阶级运动的自发论,阐明了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任务和革命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人从抽象的人道主义出发,盲目、片面地谴责革命和暴力,列宁对此也给予了批判。他指出,为了实现和平、平等、自由,为了真正实现人类的解放,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列宁还指出:“对于无产阶级来说,这就是为了保证无产阶级的统治的政权,即为实现社会主义变革的无产阶级专政。”[2]这样列宁就真正解决了革命手段和革命道路的问题。

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俄国的革命条件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曾经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很高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生,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才能取得胜利的结论。列宁并没有囿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设想,而是根据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深入研究帝国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将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为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现了俄国人民的解放。特别是“十月革命”后,列宁针对苏汉诺夫等人对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攻击,进行了回应和批判,更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列宁指出,俄国只是把历史顺序颠倒了一下,没有像欧洲国家那样,先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然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义,而是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大力发展生产力,然后实现社会主义。列宁的这一理论为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对于世界人民的解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俄国尽管受到各种反动势力的威胁和干扰,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始终没有放松过。列宁提出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认为人民群众是生机勃勃社会主义的创立者。列宁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在革命时期是这样,在和平建设时期更是这样。列宁曾经指出:“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3]96列宁认为,单纯依靠共产党员,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需要依靠犹如广袤大海的人民群众之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把广大人民群众当成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通过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收集61例单发或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男性30例,女性31例,最小年龄36岁,最高年龄85岁,平均年龄69.2岁,发病时间最短75分钟,最长2个月,临床症状以一侧肢体乏力、头昏眩晕、言语不清为主。

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根据永康用水总量2.2647亿m3的控制要求,市发改、环保部门对未按规定进行水资源论证、未取得取水许可的建设项目不予立项和批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区域,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区域,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列入淘汰目录,或产品不符合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的取水项目,不予批准。同时,加强地下取水管理,严格地下水取水审批,封填废弃机井230口。

列宁经过与错误思想的多次交锋,经过艰辛的探索,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找到了政治上解放人民的现实道路。由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人民群众掌握了政权,这就为从根本上解放人民、实现人民的权利、发展人民的各种能力、保护人民的各种利益奠定了基础。因此,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政治上解放人民是列宁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

列宁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各项活动都要为人民群众着想,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列宁提出了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要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这充分体现了列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照顾人民群众利益的人本思想。在集体淹没个人的时代,在重集体、轻个人价值导向主导一切的年代,列宁旗帜鲜明地提出个人利益的问题,并且要求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这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那个时代,这个问题虽然没有真正解决,但已经为此问题的解决开启了正确的航向。

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就把进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提出了由革命斗争到经济建设的工作重心转移思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6]381。这一思想,实际上是列宁在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解放以后,试图尽快发展生产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解放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尽管列宁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出现过挫折和失误,但列宁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善于总结经验,勇于改正错误,实行新经济政策,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为其他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也是列宁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李咏说他自己是“宅男”,可以一个月不出家门,这个一点儿不假。他的人生志向特简单,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所以他除了工作,但凡还有点儿时间和精力,就全用在了家庭建设上。

可见,列宁是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依靠力量,坚持建设为了人民,建设依靠人民,让人民群众来检验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成败,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式,这充分体现了列宁的人本思想。

开展文化革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十月革命”以前,俄国人民的文化水平极端低下,文盲和半文盲占绝大多数,这种落后的文化状况直接影响了“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阻碍了广大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的维护和实现。鉴于这种情况,列宁提出开展文化革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体现了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刻关怀以及其深远的历史眼光和长远的政治谋略。

在帮助农民、满足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列宁认为应当消除城乡对立。消除城乡对立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列宁指出:“我们把消灭城乡对立当作我们的理想。”[14]“我们就会让人们看到我们有能力转而执行长期建设任务,有能力把整个俄国转到最高技术的基础上,消除城乡对立,坚决彻底地消除农村的落后、涣散和愚昧状态,铲除至今还使农村限于保守、落后和受压迫状态的主要根源。”[15]尽管当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等原因,并不能真正地消除城乡对立,这也是列宁把其称为“理想”的原因。在举步维艰的苏维埃早期,列宁并没有因为繁重的社会主义建设任务而忘记消除城乡对立的目标,而且重提这一问题,深刻体现了列宁对广大农民的深切人文关怀。在当时的条件下,重新提出和强调这一问题可能比解决这一问题更为重要,更值得关注,这对于今天我们统筹城乡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大力帮助农民,满足农民利益,消除城乡对立。他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大力帮助农民。”[11]198农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农民的贫困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不一致的。“因为原来那种贫困不堪的农民经济如果不加改变,就谈不上巩固地建立社会主义社会。”[12]衡量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程度在一定意义上要看广大农民生活的改善程度。因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列宁提出:“目前工农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农民生活和农民经济的改善。”[13]24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的严重后果,促使列宁进行反思,使他认识到改善农民生活的必要性。列宁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要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困难局面,首先要满足农民的需要。列宁指出,“我们应当满足农民的要求”,“要从农民的要求中寻找”[13]53,满足农民是问题的答案。因此,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满足了农民的要求和利益。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找到了我们花很大力量所建立的新经济同农民的结合”[3]74,要“采取尽量多的措施来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13]23。在当时的俄国,列宁能够认识到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提升他们的发展境界,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后来苏联的工业化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这是值得认真吸取的教训。

列宁还非常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列宁反复论述在新条件下使用愿意为苏维埃政权服务的科学技术专家的必要性。他认为,应该把资本主义所积累的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经验和知识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才能“架设起从资本主义旧社会通往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桥梁”[9]。因此,列宁告诫共产党员:“应该学会尊重科学,应该摒弃门外汉和官僚主义者的‘共产党员的’狂妄自大。”[10]此外,列宁认为进行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要批判地继承和接受全人类的文化宝库,坚决批评对文化遗产持虚无主义态度的人。

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大力帮助农民消除城乡对立

列宁立足当时的时代,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历史使命出发,针对当时俄国农民的贫困和糟糕的生活状况,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大力帮助农民、消除城乡对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观点,这是列宁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深刻体现了列宁对广大农民生活状况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密切关注,它对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提升农民的发展境界、消除城乡发展的不对等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把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看成是与发展经济密切相关的最迫切任务之一,认为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政治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列宁指出:“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8]列宁还进一步指出,仅仅识字还不够,还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要改进经营管理、发展经济、改善国家状况,要利用苏维埃法律同贪污受贿、拖拉作风和官僚主义做斗争,这一切都需要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列宁认为,有了完全合作化的条件,苏维埃俄国才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站稳脚跟;但是没有整个的文化革命,要实现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列宁不仅重视农民的教育问题,也非常注重共产党员文化水平的提高。因为当时俄国比较突出的矛盾是大多数共产党员文化水平很低,不会管理。列宁告诫全党,要不怕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要公开承认自己的素养不够、本领不大。

列宁曾经对蔡特金说:“自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来,文化革命最重要的条件已经有了,那便是群众的觉醒,群众对文化的企求。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创造的、同时又创造着这个制度的新人正在成长。”[7]因此,列宁指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要使广大劳动群众真正参加管理,要克服官僚主义,要真正实现工农平等,就必须开展文化革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由此可见,列宁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到了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生活的疾苦,并且把帮助和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放在国家建设的全局来通盘考虑,希望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基础上,最终达到消除城乡差别的目的,这充分体现了列宁的人本思想。

手中握着一颗玻璃球让人感觉很舒服,透过玻璃球看去,物体是上下颠倒的,里面有一个微缩天地。我们拍照时用的是标准尺寸的Lensball,我们发现这个非常好用,也有其他更便宜的替代品。

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

列宁充分相信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认为广大群众参加国家管理是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之一,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要有主人翁意识。列宁在《告人民书》中写道:“劳动者同志们!请记住……你们的苏维埃从现在起就是国家政权机关,即拥有全权的决策机关。”[4]62 “劳动群众除了对自己,不应对任何人抱希望……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力量,应该使人民中一切觉醒了的和能够创造的力量,参加到我们现有的和今后由劳动人民群众建立的组织中来。”[4]110列宁认为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对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非常必要。他指出:“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4]281列宁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主义竞赛作为吸收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形式之一。列宁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1919年,喀山铁路分局的共产党积极分子发起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全国掀起了共产主义义务劳动的高潮。列宁对这一行动高度评价,认为它反映了工人阶级自觉自愿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社会主义的经济生活条件的首创精神,是比推翻资产阶级更具有决定意义的变革和开端。列宁更重视工农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他强调指出,必须使人人都懂得俄国是属于他们的,只有工农群众才能够以自己的活动和自己严格的劳动纪律来改造旧的经济生活条件,实现伟大的经济计划。为了发挥劳动人民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性,列宁多次强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宣传的重要性。他指出:“只有从社会主义实现时起,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才会开始出现迅速的、真正的、确实是群众性的即有大多数居民参加然后有全体居民参加的前进运动。”[5]列宁还强调由广大人民群众来检验社会主义道路及建设成果。他指出:“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6]399

1903年,列宁在《告贫苦农民》一文中就指出:“共同劳动的成果不应该归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6]381随后,列宁又提出无产阶级文艺要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指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而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16]这里虽然只是讲无产阶级文艺的立场问题,但是具有普遍意义,从根本上说是无产阶级的根本立场问题,即为谁服务的问题。因此,苏维埃政权在制定方针、政策和任务方面从来都是从人民群众出发、为群众利益着想的。在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列宁就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他指出:“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国家里,第一个任务就是成就劳动者,全人类的首要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如果他们能够活下去,我们就能成就一切,恢复一切。”[11]346“我们既是民主政府,就不能漠视下层人民群众的决定。”[4]20列宁还进一步指出:“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现在人民、全体劳动群众,对他们最重要的是切实帮助他们摆脱赤贫和饥饿,使他们看到情况确有改善。”[3]109这充分体现了列宁对广大人民个人利益的关注。列宁在实践经验上得出结论:“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都建立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17]582,建设社会主义“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17]570。当然,列宁提出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从目的上来说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有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性的作用。因此,列宁谈到社会主义生产的内在动力时,指出“同个人利益结合,能够提高生产” [17]570。1921年,在列宁的指导下,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关于工人的物质奖励》的法令,对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试行实物奖励,企业可以拥有实物奖励特别基金。列宁还提出要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专家。列宁在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并没有因为经济建设而忽略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列宁不仅没有忽略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还明确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与人民群众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问题,这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他明确提出了国民经济建设的价值导向是人民群众个人利益的维护,这深刻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深切关怀。

列宁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论断,而是立足于俄国具体国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取得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与此同时,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并在新的时代主题和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解放了俄国人民,开启了俄国劳动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建立后,列宁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对怎样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利益,怎样更好地实现俄国人民的当家作主,怎样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民主等政治权利,怎样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思想体现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新探索和新发展。

列宁人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的解放提供了新的“参照物”和榜样;第二,俄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制度样式”;第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主要是通过俄国这一“中转站”传入中国;第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基本制度都是“以俄为师”、以“苏联模式”为基本参照系而建立的。因此,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贡献必然有形或无形地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产生影响、发生作用。列宁的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基础;深刻分析列宁的人本思想,有利于从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价值理念。对列宁人本思想的深刻阐释,对深化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促进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的福祉、为人民谋幸福、提升人的发展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由图2可知,液固质量比低不利于铁的溶出。液固质量比较高时,溶出浆液黏度小,流动性较好,传质阻力小,有利于硫酸铁盐的溶出。液固比低时,随着溶液中铁盐浓度的升高,溶液中传质扩散较慢,因此不利于铁盐的溶出。

参考文献

[1] 蔡特金.回忆列宁: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40.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95-96.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蔡特金﹒回忆列宁: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6.

[8]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0.

[9]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9.

[10]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50.

[1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60.

[1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32.

[1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8.

[1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6.

[1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张富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