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对于各地和各高校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明确部署。辽宁省于2014年5月首次在全省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申报”工作,由此可见,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势在必行[1]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开的。随着我党对于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也经历了不断的调整。从最初的创新与创业概念融合研究,到后来开始结合院校、课程、专业等对实践探索进一步拓展深化[2]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届全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2.3%(当年就业率为91.4%),几乎无法提及“以创业促就业”的设想。

医学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高校教育理念滞后、方式单一;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监管不力等因素,制约了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导致了医学生创业数量少,且创业成活率低。

一、构建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大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体系,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高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来完成。它不是对少数有创业想法人员的“吃小灶”,而是要贯穿于整个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通识教育,以培养学生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以机遇和条件为保障,最终将创新创业的效力转化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地区竞争力的推动,这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1.一个目标——以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培养四创人才为目标。对学生实行学制内不断线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有机地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融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以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创意、善创新、能创造、勇创业的实用型医学技术人才。

积极构建“一个目标、两大基地、三个条件、四化教育、五大保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见图 1)

二、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构建思路

引入独一无二的文化主题特色,结合不同区域文化特色打造实体经济,是目前传统实体经济防御电商冲击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像我们现在身边出现的主题餐厅、主题图书馆,都是吸引顾客到实体店消费的因素。

第二,选聘各类人才,建立“三师”与“三士”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按照“知识多、能力强、素质高、一专多能”的目标,采取“引进、培养、外聘”等措施,致力于建立一支以“三士”(博士、硕士、学士)为核心、以“三师”(教师、主任医师/实验师、技师) 为骨干的,“三士”与“三师”相融合的“双师双能型”、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构建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之中,以创新研究推动创业实践、以创业实践支撑创新研究,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在未来工作中有长足的发展。

  

图1 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构建思路

3.三个条件——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师资队伍和实践训练环境。第一,引入企业文化,构建融入企业文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环境。引入企业文化,构建“校园文化”与“社区医疗文化”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校社文化”环境,把学生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建成“项目真实、产品研发、学习训练、竞赛实战”等适宜师生成长发展的校社文化环境。

2.两大基地——“校社联合”创建学校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两大创业孵化基地。一方面,利用学校医学实验室建立创业模拟工作坊。从执照申请、商业注册、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切实体验;同时在医疗仪器的设计与应用、医学治疗技术与3D技术结合、新技术的发明与专利申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迪与思考,鼓励学生想法大胆、创意新奇、营造在创新中创业、在创业中创新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创建校企联合创新创业研究中心,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联合,追踪市场前沿、推进科研创新,主动开辟和引领市场需求。开展“校社联合”,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校外创业实践孵化基地,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对将来自己的职业特点、职业走向有清楚的认识,初步对个人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进行预判和评估,使学生对创业体验延伸到医疗第一线,真切体验创业的艰辛与收获。

统计学理论认为交通流分布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函数,但是本范例通过厦门港2016年的数据分析后认为,实际上船舶航迹分布不是典型的正态分布函数,因此,应先进行交通流分布函数的拟合,选择最为接近的分布函数。函数的选择影响建模后的运行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距,函数越接近实际数据的分布增加,建模的差距就越小,计算结果也就越接近实际情况。

第三,结合学校实际,建设“创新创业训练”与“医学项目实战”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点,构建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训练与医学基础实验、医学专业实训、医疗特色项目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平台。

4.四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创新创业考核学分化、创新创业评价制度化、创新创业能力资格化。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依据实行创业课程打底、创业书籍补充、创业讲堂引领、专业课程渗透等原则,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鼓励教师和学生自由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树立知识型创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观;重视专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知识成果的转化,激发教师和学生科研创新的热情;强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沿性和引领性,严格评估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二是创新创业考核学分化。教育部明确要求:“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3]创业教育既不是“补充教育”,也不是“精英教育”,应该是渗透于各个专业、各个学科的通识教育。创新创业课程要打通学科门类壁垒制度,可以允许不同专业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进行选修,使得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进行更多思维碰撞、想法交流与创业创新合作。三是创新创业评价制度化。[4]建立多维度的创新创业反馈评价体系,包括对学校层面的创业规划、实施条件、监督保障;教师层面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背景、科研能力;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效果;以及来自社会、家长、患者、舆论导向等创业环境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做出实训评估。四是创新创业能力资格化。[5]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保障,创业是创新的结果和载体。实行创新与创业职业证书制度,既符合医生持证上岗的职业要求,又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创业研究,为步入医疗岗位后的角色转换奠定基础。以医学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为例:康复医师需执证上岗,学生在校外创业实训的同时,可以将其能力和技术进行考核,结合表现及患者反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开具实践工作证明,凭借工作证明,学生有资格在毕业后当年就申报康复治疗师资格证的相关考试,这有利于学生快速上岗、快速角色转换,同时也回避了刚参加工作不满一年,就业单位不予开具实践证明、无法当年参加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的尴尬。[6]

1.3.4 凝血功能指标检测 同1.3.3的方法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凝固法测定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时间(TT)等。

5.五大保障——组织保障、监管保障、资金保障、人员保障、场地保障。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团,聘请专业领域专家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组建实行专业化、专职化,对教师的考评实行系统化、规范化。[7]建立健全完善的奖励激励政策,出台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管监督机制,真正地把创新创业成果有效地管理起来。确保每年设有大创专项经费投入,对确有成效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在职称和晋级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

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高校的“独舞”,口号化的呐喊或者象征性理论传授式,根本无法实现医学创业的发生与发展,它既需要学校内部教育系统的完善,更需要国家、地方、高校、企业等外部创业相关系统的支持。只有多方合力,才能将教育的凝聚力转化为医学生创新创业的爆发力,才能将创新创业的联动力转化为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和为民服务的强大推动力。

从此,我不再搭理婆婆,她来我家,我立即进书房;她叫我们去吃饭,我让廖仲独自去;在小区里碰到,我绕道走。

【参考文献】

[1]朱克敌,张小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改革顶层设计实施框架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6,(2):11-17.

[2]董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5/s3265/201512/t20151208_223786.html,2016-1-8.

[4]尹良成.论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J].出国与就业,2011,(7):16-19.

[5]赵传刚,黄勇.创新实训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1):7-9.

[6]林数,刘毅,茅荣锋.“四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10):28-31.

[7]刘景宏.关于高校创业教育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5):24-25.

 
夏爽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