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立法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又称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是利用视频图像设备、技术,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场所、部位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传输、显示、存储和处理的系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在很多国家得到了运用,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公共安全维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关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争议始终存在,争议主要有: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行为的法律属性;公共场所、部位的个人隐私维护;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信息收集和使用的合法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私人义务承担等。我国关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专项性立法以地方政府规章形式出现,没有法律、行政法规。本文主要以我国关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专项性立法为研究的蓝本 以我国现有的关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地方政府规章,2015年5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个部委办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为研究蓝本。因有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地方政府规章的规定,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本文没有对不同地方政府规章予以区分,作整体性论述。 ,并参考部分国家的学术研究与立法、司法实践,探寻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立法中的若干问题,以期对我国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立法提供一定参考。

一、国际视野下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立法

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任务艰巨,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治理是必然的选择。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既是运用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科技活动,也是公共安全治理的手段。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则表明其应纳入法治轨道,以实现对其规范和约束。从世界范围来看,以立法的方式实现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行为的规制,是不同国家的共同选择。基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活动的内容、方式的特定性,对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立法模式,一般采取的立法体例是通过公共安全单行法及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相关联的法予以规定。

随车一起来接迟羽的还有老太太。七哥扶着迟羽走在前面,老太太凑到我的耳边,喜滋滋地说:“总算踏实过日子了,我死都瞑目啦。”她脸上的皱纹写满了由衷安心的笑容,那是一个母亲最为知足的表情。

在公共安全场所及部位的单行立法中,部分国家和地区将公共视频监控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置于管理体系中予以规定。如美国《2015年进入机场安全控制改进法》(Airport Access Control Security Improvement Act of 2015)将公共视频监控(Surveillance video)作为行政主体行使公共安全职责的技术手段;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愉景湾隧道及连接道路规例》要求相关公司提供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以及该系统与特区运输署紧急事故交通协同中心的闭路电视监控设备连接;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规定,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应当确定本单位的治安保卫重要部位,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对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此类从公共安全利益维护立场出发,运用公共视频监控技术手段在内的现代技术实现行政目的,对可能由此而引发的私人利益受到侵犯没有或者较少提及。

而与公安全视频监控立法相关联的立法,如对私人隐私、信息利益等维护,需要通过政府信息公开、个人隐私保护等法律,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等政府信息收集和处理行为与公民个人隐私等利益在法律规范中予以调整。如美国制订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有《信息自由法》、《隐私法》、《阳光下的政府法》等[1];英国制定了《数据保护法》、《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施办法》;德国为了防止信息处理对“个人隐私”的侵害,制订了《防止个人资料处理滥用法》[2]。以上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实践表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立法需要相关立法配套,以实现公权力实施与私权利维护兼顾。

二、我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立法现状

(一)专项性立法与关联性立法并存

我国对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立法的路径主要有:一是专项性立法,直接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或公共安全视频图像的名称立法,如《安徽省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等 据不完全统计,经查询北大法律信息网,我国关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地方政府规章已有15部。 。二是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相关的立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平衡,主要是公共安全管理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兼顾,因此规制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行为的立法,从广义上还包括对个人信息安全、个人人身自由的维护的立法,这方面的立法主要有:《宪法》、《民法总则》、《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邮政法》、《网络安全法》、《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刑法》、《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九》、《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三是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有关联的司法解释,主要有:《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规章规定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建设和管理的主体。从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由政府组织负责建设、管理;另一类主体是非政府的主体建设与管理。在非公物上,即在私人所有物上,以规章的形式强制性设定公共安全视频建设和管理义务,存在公法上的公物法原理和私法上的物权法相冲突的问题。

需求情况:农业秋季用肥已经结束,且尚未进入冬季备肥阶段,农业需求欠佳。复合肥企业开工率继续下滑,原料消耗减弱;受氯化钾报价较高影响,下游经销商采购较为谨慎,多以观望为主。

规章中涉及了对私人权益的维护,但是不够充分。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中,私人权益应包括个人自由、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利益等。而现有的专项性立法中,对受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影响的私人权益如何维护表述不够充分,应在法规范中充分规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信息收集和使用的实体要求和程序要求,以求在实现公益的同时,兼顾私益保障。

2.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行为的定性缺失

16个批次紫荆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不同批次紫荆叶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存在明显差别;总体上看,其质量浓度越高,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强,但其质量浓度与酶活性抑制率不呈线性相关性。

能源现况定位:广东一次能源生产量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能源消费总量位于全国前列,能源自给率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在国内领先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非化石燃料消费占比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两倍;用能成本高,位于全国前列。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立法必须考虑尊重基本人权,应平衡执法机构监控的公益与私人信息维护的私益。例如在美国的法治实践中,电子监控与个人隐私维护之间关系被置于宪法第4条修正案之下讨论,人民的人身、住所、文件及财物的安全,不受无理之搜索和拘捕的权利。此权利与执法机构的执法权之间协调应遵循,执法的合宪性、合法性优于执法的效率性,并应引入比例原则来探讨执法的正当性。日本《信息公开法》规定,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对外交、防卫、侦查方面的信息予以特别保护,并适当地保护法人和个人的正当权益[9]。在日本的司法实践中,最高法院通过解释宪法实现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著名判例是1969年的“京都府学联案件”。在该案终审判决中,日本最高法院指出:警察权等国家权力在运用时,应当保护个人私生活上的自由。作为个人私生活的一部分,个人享有未经其许可不被拍摄其容貌、姿态的自由。警察无正当理由而拍摄个人容貌等的行为违反宪法[10]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活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涉及设施规划、建设、使用以及监控信息收集与使用的监管。规章对这些方面的规范不充分,且缺失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的约束,没有引入比例性原则等原则和制度。

1) 光电开关输出的信号需要通过开发板上的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因此需编写ADC驱动程序,ADC设备在Linux中可以看做是简单的字符设备,也可以当做是一混杂设备(misc设备),系统中当做misc设备来实现ADC的驱动[7]。

4.私人义务设定不当

我国现行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专项性立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法规范层次低

秀容月明对皇上说,梨友共带了八万人马,你只让我带两千秀容兵,再把驻守桂州的军士算上,也不过一万七千人,太少了。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是一种包括信息收集、保存、使用、删除等行为在内的综合性行为,是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行政主体为了履行法定职责,需要收集与职责相关的信息。行政主体收集信息的方式,可以是依法要求行政相对人填写有关表格或报告,也可以进行实地检查、突出检查或采取其他方式展开。由于信息收集必然涉及商业信息、个人隐私等,对政府的信息收集行为需要一定的立法控制。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也是信息收集与处理的一种方式,是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对行政相对人的“柔性的而又广泛存在”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是履行公共安全的行政职责,因此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所获得的信息是政府信息,从总体上而言,应受到政府信息法律规制。

我国以规章形式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立法,尚没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进行专项性立法,规章立法层次较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涉及个人信息安全、人身自由等事项,而此类事项有关公民基本权利,不宜以规章形式进行立法。

规章没有界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行为的法律属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是一种独立的行政行为,还是一种附属性的行政行为,或是一种阶段性的行政活动,在规章中没有明示或默示的指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行为是立法中的核心概念,只有科学界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行为的法律属性,才能合理架构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规制的原则和制度。

三、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法规范载体

我国关于对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立法模式的选择与其他国家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强调以专门性的规章立法实现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进行统一立法。

丁主任擦了擦眼泪,对着甲洛洛:张大爷,你是知道我的,当初为了救我父亲的命,我不得不接受她家的帮助,可她家从来都只把我当成一条狗,一条供潘美丽驱使的狗。甲洛洛叹息了一声:过不下去就别过了,人生一辈子,苦点累点可以扛着,但一个大男人不能活得没了尊严。丁主任感激地看着甲洛洛:张大爷,今后就叫我小丁吧,这院坝里,我最敬重的就是你,也就你最了解我,最可怜我了,我心里一直记着呢!

以规章的方式来解决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事项,不符合《立法法》等规定。《立法法》对规章的立法权限的规定,一是执行上位法的规定,另一是调整属于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没有上位法的明确规定,公共安全监控视频的地方政府规章不能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但是现行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规章,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产生了实质影响,设定了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如设定住宅小区、停车场,旅馆公共视频监控建设与管理义务。因此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进行立法,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相关立法。

从科技发展、规制的系统性及立法资源整合的角度分析,除了可以对公共安全视频进行专项立法,也应该系统地研究现代监控技术对行政相对人的影响,并做统一的制度安排,可以在制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立法之外,制定统一性的科技监控立法。在此综合立法中,可以将包括公共安全视频在内的科技监控手段统一立法,规定监控原则、监控主体、监控的内容与程序、监控的救济和监控的责任等。

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行为的法律属性

我国现行立法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法律属性缺乏规定,这影响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立法的正当性和科学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行为,是一种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对公共场所、部位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可以将这种实时监控的信息予以保存。其法律属性具有多重属性,兼具弱强度的非特定对象的行政检查行为和对公共场所安全信息实时收集行为与处理的属性。

(一)针对非特定对象的弱强度行政检查行为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是一种对公共场所监控的行为,类似于实时的行政检查行为,是基于保障公共安全的目的,对公共场所的人和物的实时观察、分析,并针对公共场所的现场情形,采取相应措施。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是准行政检查行为,其特殊性在于:一是在行为作用对象上,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是对存在于或是出现在公共场所、部位的监控,是一种普遍的监控,而不是对特定人的监控。而行政检查可以分为非特定对象行政检查和特定对象的行政检查,前者如统计调查;后者主要是针对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进行的,如行政主体发现相对人有依法应当给与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可以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检查。因此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是一种类似于非特定对象的行政检查行为。二是在行为强度上,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是一种表象上的观察,是对存在于公共场所部分的人和物的外在状况的观察,是一种基于视频感知所获的信息分析,其对公共场所部分安全性的判断停留在视觉、听觉的表象认知的范畴。这种认知仅是以在视频中呈现的表象,而一般意义上的行政检查的强度要大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如海关执法部门依法可以检查进出境运输工具,是对行政相对人的相关情况较为全面和较为深入地了解和掌握。

(二)侧重实时性公共安全信息收集和处理行为

5.私人权益保障不充分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主体类型有:第一类主体为法定的履行公共安全职能的行政主体,如承担公共交通安全的公安、交通部门;第二类主体,与公共场所、部分的安全性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立法者规定了与公共安全关联性强的特定行业从业者公法上的义务,公共安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义务,如建立和实施公共安全视频信息资料安全管理制度 《安徽省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第17条。 。两类主体的公法上的权力(权利)与责任(义务)的配置是不同的。第一类主体是行政主体,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中行使管理者、监督者及重要公共场所、部分的规划者、建设者的职责;而第二类主体,不是行政主体,而是承担公法上的义务,接受第一类主体的监督管理,辅助第一类主体实现公共安全维护。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立法中,第二类主体主要的义务是按照法规范及第一类行政主体的要求,对公共安全信息收集和处理,如旅馆经营主体的义务设定。

由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对行政相对人的实际影响要弱于一般性行政检查,法律对于行政检查的程序与实体性的要求,并不完全适用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而从政府信息角度探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性质,其特殊性在于实时信息收集和处理以及信息获取的强制性(只要出于公共场所,行政相对人的信息被强制获取)。因此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法律属性具有一定的行政检查行为与政府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属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弱强度行政检查和侧重实时性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行为,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法律规制强度要弱于对一般性的行政检查规制强度,同时应引入政府信息的相关制度规范,以实现对其有效和全面的规制。

五、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规划和建设

我国地方政府规章仅是规定公共安全视频建设的规划主体和职权,而规划涉及的因素、程序、救济等规定存在缺失。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地方政府规章对公共视频监控规划和建设授权过于广泛,必然导致行政主体行政裁量权的滥用。

现代国家的行政规划,其功能是多方面的,既要实现经济合理性和合法性,又要实现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增进。行政规划应以个人的尊严、基本人权、民主法治等为制定规划的指针,兼顾科学性和技术性[3]

为了检索与全球矩心矩张量解类似的矩张量(以下简称标准矩张量),我们反演低频域中的区域记录以增强点源特征。将得到的矩张量与全球矩心矩张量解做了对比。对于每个事件,根据它们的频率成分对应的事件的震级,我们对记录进行带通滤波时使用了不同的频率范围(表1)。假设震源是在全球矩心矩张量矩心的位置,我们反演了全部地震记录图(包括体波和面波)。

在程序方面,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建设规划程序,应遵循行政规划程序的基本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拟定程序和确定程序。行政规划的拟定程序一般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行政规划目标的确定。根据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二是行政规划方案的草拟。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完成,由行政主体的规划机构与人员拟定,或是以委托的方式由第三方拟定。三是行政规划方案的论证。而行政规划的确定程序一般包括以下环节:行政规划确定的申请;行政规划的公布与听证;行政规划的争议的解决及行政规划的确定[4]。此外,还包括行政规划的变更和废除程序,即已确定的规划在完成前须变更的,应重新进行规划确定程序。若规划变更不是重大的实质性的变更,并且没有涉及其他主体的利益,或经与规划相关的利害关系人同意,则可以免除新的确定程序[5]。已确定的规划,因法定的事由被终止实施时,确定规划机关废止规划,在做出此决定前,确定规划机关应听取拟定规划主体的意见。而行政规划的法律救济,包括请求撤销行政规划、请求执行行政规划、请求采取过渡措施或补救措施[6]。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建设规划的程序的法治化,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规划裁量权的规制起到核心的作用。

六、私人建设和管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义务

现今的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基本上三个部分组成:影像采集部分、信号传输部分、显示与记录部分。通过以上技术系统,公共视频监控系统的工作人员可以近距离、实时、不间断地对公共场所的安全进行监控[7]。地方政府规章规定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建设和管理的主体,从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城市道路的重要路段、重要交通路口、城市主要出入口和大型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由政府组织负责建设、管理。二是除第一类以外的应当建设的公共场所和区域的建设和管理,如旅馆、公共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大厅、通道、出入口等重要部位等的建设与管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由政府负责;(2)由该场所或者区域的所有权人与使用人、经营权人约定责任主体;没有约定的,由所有权人负责。然而在非公物上,即在私人所有物上,强制性设定建设和管理义务不仅违反了公法上的公物法原理,也违背物权法的规定。

首先在私人拥有的物上设立此义务,与公物法的原理相悖。例如要求私人在其所有的旅馆设置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私人旅馆非国家所有,在此场所所有私人建设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也非国家所有,而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需要承担公物功能,这不符合公物法的基本原理。所谓公物,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目的而直接提供于公共用或者公用的有体物。其特征:(1)公物是由行政主体提供的物。由私人提供给公共之用的物并不因其供于公共之用而成为公物。不是公物便不能适用公物法的基本原理,不得对私物以更多的公法上的限制,它就应该能与其他民法上的物一样受民法的调整。(2)公物是行政主体拥有支配权的物。作为行政手段的公物,它应该能够达到行政上的目的或者完成行政上的义务,所以,要求行政主体拥有对该物的支配权。(3)公物是直接提供于公共用或者公用的物[8]。从以上的原理分析,如果要求私人承担建设和管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义务,已超出了物的所有者所应承担的合理义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不仅是服务于物的所有者,更是直接服务于公共利益。国家可以指引私人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在私人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之后,由国家对私人建设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进行征收和征用,在国家取得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支配权之后,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可以作为公物,依法承担公用职能。

其次,从立法权的配置分析。依据我国《立法法》第8条和第9条的规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必须以法律规定。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做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制定行政法规。而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强制设立私人建设和管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义务,不符合《立法法》的规定。

因此,如果在私人之物上设定及设定私人建设和管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义务超出了特定行业从业者应当承担的特定义务,必然侵犯了私人主体的权益。如要求旅馆建立值班监看、运行维护、安全检查、信息资料安全管理等制度,否则将受到处罚。在立法中,如果要求私人主体承担更多的公共利益维护的义务,可以采取行政合同或是行政给付的制度来实现公共利益维护与私利益的尊重的协调。例如,通过行政合同要求私人主体依法承担行政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也可以对于小规模的从业者,以一定程度的行政补偿来促进其承担更多的公共安全义务。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展开了新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进程。在数十年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精彩纷呈、百舸争流的服务品牌实践中,如何认知服务品牌的文化内涵、如何理解服务品牌所体现的时代逻辑、如何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品牌的创意与生动实践、如何揭示服务品牌内在的规律与方法、如何直面服务品牌建设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在新时代推进服务品牌进一步转型升级并实现与时俱进的再出发,这些都是我们应当思考并予以回答的问题。

七、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私益保护

3.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规划与建设的规范不足

2.明确EPC业务定位。建筑企业需结合长期发展战略、主营业务范围、实际能力,研判市场EPC模式发展情况,明确EPC业务板块定位与发展方向,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及战略方针,为业务获取打下基础。

在此竞赛项目中,视频率先给出活动情境说明:本活动为大班幼儿美术命题画教育活动片段,因而活动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为保障私人权益不受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行为侵扰,应在公共视频监控立法中确定相应的原则和制度,主要有:(1)必要性原则。应根据必要性原则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进行衡量,对于私人的信息收集应以必要的、最小限度为原则,不应超过公益需要而收集私人的信息。根据必要性的原则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进行斟酌,确定收集信息范围,并对所收集信息进行综合考虑,确定需要保存的信息。(2)目的拘束原则。从横向关系分析,行政机关相互间利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信息,限定于法律允许的场合,而从纵向的行政机关关系而言,上级行政机关只能在法定的监督行使权行使的范围内取得信息,因此这种信息交流与获得应当有“相当的理由”。(3)个人信息自我保障制度。规章中仅规定行政机关利用公共安全监控视频收集的信息,而对于私人申请使用和处置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所收集涉及自身的个人信息没有规定,应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个人可以对自身信息自我保障制度。(4)信息管理的全程管理制度。规章中确定了信息管理守密义务和信息安全义务,但是对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信息公开以及废弃缺乏系统性的规定,应建立信息全程管理制度,而不仅局限于信息收集和利用,应包括信息开示和信息废弃,以保护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相对人的信息[11]。以行政过程论的视角,确立以上原则和制度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个人信息利益的保障。

八、结 语

当今时代可以称为电子监控时代,国家公权力基于所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及面临公共管理事务的艰巨性,需要运用各种现代科技,包括电子监控手段进行对社会的管控。在此情形下,个人的信息安全性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不能因为公权力主体在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善”的一面,就可以忽视可能存在“恶”的一面。因此包括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规划的事项必须具有合宪性和合法性,以使我们在面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时不用担心私人权益受损。因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事项涉及私人的基本权利、公共安全等利益,必须由法律规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建设和管理,规章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一步细化,从而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法治化,达成公共利益维护与私人权益保障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张千帆,赵娟,黄建军.比较行政法—体系、制度与过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490-514.

政府可以重点支持品牌出口企业,对品牌出口企业在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企业自主创新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也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政府可以建立出口品牌专项基金,鼓励扶持品牌建设。政府还可以通过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制度,规范品牌竞争秩序,加强品牌保护,防范品牌风险。

[2]赵源.关于公共视频监控系统与公民隐私权问题立法对策研究[J].中国安,,2008(5):101.

[3]杨建顺.计划行政的本质特征与政府职能定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3):124.

[4]周佑勇,王青斌.论行政规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01-103.

[5]欧元军.行政规划变更与利害关系人权益的维护[J].法律适用,2008(5):82.

[6]黄学贤.我国行政计划立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5):9.

[7]黄海鹏.公共视频监控系统的行政法规制[D].广州:广州商学院,2010:3.

[8]杨建顺.行政法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15-116.

[9]陈根发.信息自由的保护与限制[J].北方法学,2011(4):64.

[10]张军.论宪法隐私权的法理基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94.

[11]杨建顺.行政调查和行政信息管理的研究路径[C]比较行政视野中的行政调查和行政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比较行政法研究所,2017:9-12.

 
欧元军
《科技与法律》 2018年第02期
《科技与法律》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