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非对称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决策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应用、在线视频、网络游戏和智能手机等的出现,对互联网的需求日益增多,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提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7 年 6 月,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 7.51 亿人,占全球网民总数的1/5;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虽然中国互联网发展速度较快,但网速仍有待提升。2016年中国的互联网总带宽为4 012 G,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互联网带宽仍然不足,直接影响到互联网市场的互联质量。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努力把中国建设成网络强国,而互联网骨干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对网络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问题是一项极其切合国家发展需要的现实问题。

输水管道防腐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隔离法,采用非金属材料(环氧煤沥青、水泥砂浆)涂抹在管道表面;另一种是电化学保护法(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输水管道工程考虑盐渍土和杂散电流干扰的腐蚀环境,综合采用这两种方法,对抑制管道腐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自1994年互联网在中国出现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及电信业的多次改革与重组,目前中国互联网市场上有 7家骨干网(2015年11月,中国移动出资318亿元收购中国铁通,互联网市场由原来的8家骨干网变为现在的7家),分别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教育网、科技网、经贸网、长城网。由于互联网的核心资源和国际出口主要配置给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者在骨干网市场一直占据垄断地位,素有“南电信,北联通”一说。居于垄断地位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没有动力改善其与其他中小骨干网的互联互通,严重影响了骨干网市场的互联质量和互联效率;同时,这种区域性垄断结构使得骨干网互联互通矛盾突出,阻碍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的行为隐蔽。如何优化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的网间互联质量, 提高骨干网之间的互联效率, 增加社会福利, 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2 相关文献综述

由于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要求各网络必须在物理上实现互联互通[1]。然而当骨干网的网络规模存在差异时,互联各方的互联激励是不一样的,从而提供的互联质量也不相同。Cremer等[2]认为,影响骨干网互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网间互联的需求扩大效应和质量差异效应:对于规模较大的骨干网来说,网间互联产生的需求扩大效应为正,质量差异效应为负,并且质量差异效应大于需求扩张效应,所以通常规模较大的骨干网倾向于降低互联质量(当不存在互联成本时,通常会拒绝互联互通);对于规模较小的骨干网来说,两种效应都为正,所以倾向于提高互联质量。Economides[3]则认为,当参与竞争的骨干网数量足够多时,Cremer等[2]得到的结论不成立,原因是只要其他骨干网能够提供转接互联服务,规模较小的骨干网可以通过多宿(multi-homing)行为使得规模较大的骨干网采取降低互联质量的行为变得无利可图。

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方式也影响着骨干网的互联质量[4]。国际上,骨干网常采用的互联方式有直联(peering)和转接(transit)互联。直联分为公共直联和私有直联。公共直联是指多个网络通过国家建立的公共交换点(network access point,NAP)进行互联;私有直联是指两个网络提供商彼此平等的连接,而且一个网络的流量不能通过另一个网络而访问到第三个网络中去。转接互联是指一个网络提供商同意代表另一个网络提供商将其流量穿透给第三方。Gorman等[1]认为直联的互联方式更能保证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Norton[5]以成本作为决策依据研究了网络服务提供商(ISP)选择直联与转接互联对网络互联质量的影响问题,发现随着ISP之间流量交换的增加,直联下的单位流量成本比转接互联下的单位流量成本下降得更快,此时,选择直联更能保证网络互联质量。Jahn等[6]研究得出当骨干网的网络规模存在差异时,可采取不同的互联方式来提高骨干网的网间互联质量:当网络规模差异非常大时,可采取转接互联;当网络规模差异较小时,可采取直联方式。

英格曼神甫的著名口才此刻得到了极致发挥,似乎他是站在第三者的局外立场上,摆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既为少佐着想,又为女学生们考量。

国内对电信网络的网间互联质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得到的理论观点对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对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文献主要是对骨干网网间互联理论进行分析,如王琦等[7]认为非对称骨干网互联时,由于质量差异效应的消失,使得非对称骨干网的网络规模日趋相同,因此,大骨干网不愿意与小骨干网互联互通;杨庆丰等[8]认为较高的互联质量提高了弱势骨干网的产出水平,但对优势骨干网的产出影响是不确定。在实证方面有一定的进展,结合中国互联网骨干网发展的实际进行了一些比较有益的分析,如白让让等[9]指出,在中国互联网骨干网市场,由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掌握着骨干网网间互联的瓶颈环节,两者经常通过接入价格或接入质量歧视来降低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张昕竹等[10]借鉴国外骨干网网间互联经验,提出中国互联网骨干网互联治理的改革路径;王林[11]对中国互联网骨干网互联进行了经验分析,得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网间互联时具有设置互联障碍、降低互联质量的动机。

综上,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在国外已成为高频使用的学术词汇且频现有创见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观点,但真正切合中国互联网骨干网实际的研究成果尚比较缺乏;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问题虽已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领域,但现有研究仍过多地聚焦于电信网络的网间互联质量问题,对新形势下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问题关注不够。本文结合中国互联网骨干网市场结构特征,将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试图分析不同互联方式下非对称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的选择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的具体建议,以促进中国互联网产业在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健康快速发展。

3 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博弈模型的构建

3.1 基本假定

互联网市场具有纵向市场结构,由骨干网络提供商(internet backbone provider, IBP)、网络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终端用户(包括个人用户、商业用户和网站)3部分组成。其中,IBP位于最顶层,拥有全国性的骨干传输网,出售互联网接入服务给处于中间层的ISP,ISP再将接入业务转售给最底层的终端用户;IBP也可以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由于IBP在下游互联网接入市场为争夺更多的终端用户进行竞争,因而骨干网网间互联时存在着互联质量决策问题。

由于中国骨干网市场呈区域性垄断特征,各主导骨干网南北分治,在下游终端市场基本不存在直接竞争,故在模型设计时,只考虑存在一家主导骨干网运营商。假定互联网市场存在3家骨干网运营商,骨干网1是主导运营商,骨干网2和骨干网3是弱势运营商,两者拥有相同的网络资源,它们各自的网络资源都远小于骨干网1。骨干网1初始用户的市场份额为β,骨干网2和骨干网3初始用户的市场份额均为α,且α<β。由于互联网市场存在转换成本,因而每一个骨干网的初始用户被锁定(lock-in)。类型为τ的潜在用户加入骨干网i的净效用为:τ-pi+si,其中:i=1,2,3;τ在[0,1]服从均匀分布,表示用户连接骨干网获得的基本效用,与骨干网类型无关;pi表示用户接入骨干网i在下游市场提供的互联网业务所支付的价格;si表示用户接入骨干网i所感知的服务质量,且有si=,其中:v表示互联网接入的重要性,主要反映网间互联的网络外部性;ξ在骨干网不同互联方式下的表达式不一样。

骨干网运营商进行博弈的顺序如下:首先3个骨干网运营商确定各自的互联质量,然后在下游市场进行古诺(Cournot)数量竞争,得到各自的均衡用户数量。

3.2 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根据逆向归纳法,先求骨干网运营商在不同互联方式下的古诺均衡解。

(1)直联情形。如图1所示,骨干网1与骨干网2、骨干网3进行直联(这里直联是指私有直联,由于公共直联是由国家严格规制的,所以本文的分析不涉及公共直联),此时,用户加入骨干网1所感知的服务质量,用户加入骨干网运营2和骨干网3所感知的服务质量。其中,θ表示互联质量,由互联质量评价最低的骨干网决定,且0≤θ≤1。

  

1 骨干网直联结构

综上,非对称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时,如果完全由市场竞争机制来主导骨干网市场的发展,则会导致网间互联质量达不到最优,消费者福利受损,骨干网市场垄断化趋势更加明显,尤其在中国互联网骨干网市场,由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各自的市场区域处于垄断地位,两者更没有动力提高与中小骨干网的网间互联质量。因此,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还需政府规制机构进行相应的干预。国内引发非对称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骨干网市场不合理的互联架构,以及区域性垄断结构,因此,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规制应从市场结构寻找理性逻辑,同时还应根据中国制度背景并借鉴国外经验优化互联网骨干网的互联架构。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由式(1)可得到:

(2)

只有类型τφ的用户才会加入骨干网,则3个骨干网的总需求为:

(3)

其中,q1q2q3分别为新接入骨干网1、骨干网2和骨干网3的用户数。加入骨干网的总用户剩余为:

杨鹏的作品,如《皮皮鲁总动员》一样,给中国校园里的“差生”带去了重新估量自身价值的自信,也给“好学生”开启了一道不一样的人生之门。

(4)

由式(2)(3)可得到骨干网i的反需求函数:

(5)

[1]GORMAN S P,MALECKI E J. The networks of the internet: an analysis of provider networks in the USA[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00,24(2):113-134.

骨干网2和骨干网3的利润函数为:

对于本超高层建筑项目,同时作业的单元众多、专业间频繁交叉工作多,各专业及施工区域间的协同和搭接是关键。BIM技术以工作面为管理对象,自动统计各专业在同一时间点同一工作面的所有施工活动,以进行后续决策管理,如本工程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流水划分如图22。

(6)

把式(5)代入式(6)并求利润函数的一阶导数,可得到3个骨干网运营商的古诺均衡解:

 

(7)

(8)

把式(7)(8)分别代入式(6),可求出3个骨干网运营商的利润,即:

从研究清代碑帖融合代表角度肯定清代帖学影响力的文章相对较多,主要围绕吴德旋、何绍基、赵之谦、沈曾植等展开。

另外,政府及行业协会还应该积极举办低碳环保宣传活动,增强国民低碳意识,使企业、游客、社区居民能够在旅游的各个环节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的行动,真正实现旅游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

(9)

(2)转接互联情形。如图2所示,骨干网1为骨干网2和骨干网3提供转接互联服务,此时,骨干网2的用户可以通过骨干网1接入到骨干网3,骨干网3的用户也可以通过骨干网1接入到骨干网2。在转接互联下,用户加入骨干网1所感知的服务质量为:,用户加入骨干网2和骨干网3所感知的服务质量为:

  

2 骨干网转接互联结构

与前面的直联类似,可求出转接互联下骨干网i的反需求函数:

(10)

其中:q1Tq2Tq3T分别为转接互联下新接入骨干网1、骨干网2和骨干网3的用户数。也假定3个骨干网在下游市场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的边际成本都为C。由于骨干网1向骨干网2和骨干网3提供转接互联,故骨干网2和骨干网3必须向骨干网1支付转接费,令单位转接费为ct,因此,骨干网1的利润函数为: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30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均是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有12例女性和18例男性患者,年龄63至86岁,平均(72.3±2.8)岁。我们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15例患者,两组普通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可以开展分析。

(11)

(12)

由式(10)(11)(12)可求出各骨干网运营商在转接互联情形下的古诺均衡解:

(13)

(14)

把式(13)(14)代入式(11)(12),可得到各个骨干网运营商的利润:

(15)

4 不同互联模式下网间互联质量对均衡结果的影响

4.1 互联质量对均衡用户数的影响

4.1.1 弱势骨干网

首先分析网间互联质量对弱势骨干网的均衡用户数的影响。把式(8)(14)分别对互联质量求一阶导数,可得:

 

(16)

从式(16)可看出,不管是在直联还是转接互联下,网间互联质量的提高都能促使弱势骨干网新接入用户数的增加。因此,在骨干网市场,弱势运营商有很高的积极性与主导运营商进行互联互通。

由式(16)可得:,即,其中i=2,3。这表明互联质量提高相同程度,弱势骨干网在转接互联下新增加的用户数大于在直联下新增加的用户数。由,有:。因此可知,弱势骨干网在不同互联方式下网间互联质量对新接入用户数的影响不同:当互联质量较高时,弱势骨干网在转接互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大于在直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相反,当互联质量较低时,弱势骨干网在直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大于在转接互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因此,随着互联质量的提高,在转接互联下弱势骨干网的竞争力会不断得到提升。

结论1:对于弱势骨干网,在直联和转接互联下,其新接入用户数随着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并且互联质量提高相同程度,转接互联下新增加的用户数大于直联下新增加的用户数。此外,网间互联质量越高,弱势骨干网在转接互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大于直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

4.1.2 主导骨干网

由式(7)(13)可得:

 

(17)

式(17)表明,不管是在直联还是在转接互联下,网间互联质量对主导骨干网新接入用户数的影响都由骨干网的初始用户规模差异决定。当时,,即主导骨干网与弱势骨干网的初始用户规模差异越小,主导骨干网新接入用户数随网间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当时,,即主导骨干网与弱势骨干网的初始用户规模差异越大,主导骨干网新接入用户数随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减少,此时,主导骨干网缺乏与弱势骨干网互联的积极性。这也解释了在中国互联网骨干网市场存在互联互通障碍的原因。由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用户规模较大,并具有较强的吸引用户的能力,在与中小骨干网在对未来用户的竞争过程中,它们不愿意提高互联质量与中小骨干网进行互联互通,甚至拒绝互联;即使在政府的强制下与中小骨干网互联互通,它们经常采取各种降低互联质量的行为增加其在市场上的用户数量,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

由式(17)可得到:,即,也就是说,互联质量提高相同程度,主导骨干网在转接互联下新增加的用户数小于在直联下新增加的用户数;由可得到:当;当。因此,与弱势骨干网相反,当互联质量较高时,主导骨干网在转接互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小于在直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当互联质量较低时,在转接互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大于在直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因此,骨干网之间如果能够进行转接互联,在提高网间互联质量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主导骨干网的垄断力量。

结论2:对于主导骨干网,在直联和转接互联下,网间互联质量对其新接入用户数的影响由骨干网的初始用户规模差异决定:两者的初始用户规模差异越小,主导骨干网新接入用户数随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增加;两者的初始用户规模差异越大,主导骨干网新接入用户数随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减少;并且互联质量提高相同程度,主导骨干网在转接互联下新增加的用户数小于在直联下新增加的用户数。此外,互联质量越高,主导骨干网在转接互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小于在直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

4.2 互联质量对均衡利润的影响

由式(9)(15)分别对互联质量求一阶导数可得:

 

其中i=2,3

(18)

 

(19)

由式(18)可知,对于弱势骨干网,不管是在直联还是转接互联下,其利润都随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增加;而对于主导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对利润的影响由骨干网的初始用户规模差异来决定。由式(19)可看出,当时,因为所以有即主导骨干网与弱势骨干网初始用户规模差异较小时,不管是直联还是转接互联,主导骨干网的利润随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增加,故其会偏好于提高互联质量;当时,因为,所以有的大小不确定,即主导骨干网与弱势骨干网初用户始规模差异较大时,在直联下,主导骨干网的利润随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减少,因此,当骨干网直联时,主导骨干网会采取各种策略行为降低互联质量,甚至有拒绝互联互通,而在转接互联下,由于主导骨干网除了在下游市场向终端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获得利润外,还可以通过向弱势骨干网提供转接互联而获得转接费,所以主导骨干网的利润有可能会随着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增加,此时,主导骨干网有提高互联质量的偏好。

结论3:对于弱势骨干网,其在直联和转接互联下的均衡利润都随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对于主导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对其均衡利润的影响由骨干网的初始用户规模差异来决定。当主导骨干网与弱势骨干网初始用户规模差异较小时,不管是在直联还是转接互联下,其均衡利润都随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当两者的初始用户规模差异较大时,在直联下,其均衡利润随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减少。但在转接互联下,由于主导骨干网能够收取转接费,故其均衡利润有可能会随着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因此其具有提高互联质量的偏好。

式中:每个粒子都能够计算目标函数值f1和f2,个体的历史最优位置称为“个体极值”,即第k个粒子节点部署节点最优位置,记作:

4.3 互联质量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骨干网利润均衡时,在直联和转接互联下的消费者剩余分别为:

二是风险意识不足,风险管理不当。长时间以来,我国公立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都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学校考虑的只是招生就业、教育教学、科研及学术研究等工作,几乎不关注管理及财务风险。然而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增多,涉及的业务也趋复杂,内外部风险增加,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并存。部分高校虽已建立起基本的风险评估体系,或形成风险清单,确定了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但由于教职员工普遍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对风险管控的认识停留在过去的层面,使得在执行风险管理措施时常常力不从心。

(20)

把式(20)的消费者剩余分别对互联质量求一阶导数可得:

 
 

结论4:主导骨干网与弱势骨干网不管是以直联还是以转接互联的方式进行网间互联,消费者剩余都随着互联质量的提高而增加。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非对称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决策问题。根据互联质量对骨干网网间互联博弈模型均衡结果的影响可得出,骨干网的初始用户规模差异影响着网间互联质量:当骨干网的初始用户规模差异较小时,不管是在直联还是转接互联下,主导骨干网与弱势骨干网都有激励提高网间互联质量;当骨干网初始用户规模差异较大时,弱势骨干网偏好于提高互联质量,但主导骨干网在直联下通常选择降低互联质量,或者拒绝与弱势骨干网互联互通,然而在转接互联下,由于转接费可以弥补因新接入用户的减少而损失的利润,此时主导骨干网具有提高网间互联质量的偏好。此外,随着互联质量的提高,弱势骨干网在转接互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大于直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但主导骨干网在转接互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小于直联下的新接入用户数。

由于骨干网之间的竞争,均衡时用户加入3个骨干网的净效用相等,即:

问题3 一般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象有何联系呢?

第一,逐步推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开放转接互联业务。在发达国家,对于下一级的中小骨干网要实现与顶级骨干网互联,有两种路径可选择,一是购买顶级骨干网提供的直联服务,二是购买顶级骨干网提供的转接互联服务实现穿透访问,由于存在两种互联方式的选择和竞争,骨干网市场可以保障中小骨干网以较高的互联质量实现与顶级骨干网的互联互通。而在中国,出于网络安全性考虑,禁止骨干网提供转接互联服务,这就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降低网间互联质量提供了条件。因此,在中国互联网骨干网市场,应推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开放骨干网转接互联业务,使两者与中小骨干网形成“批发-转售”的上下游关系,通过转接互联,中小骨干网只需向一家主导骨干网支付转接费,不仅能访问该主导骨干网,还能穿透该网实现与另一主导骨干网的访问,从而接入整个互联网;另外,一旦提供可全网访问的转接互联服务,两家主导骨干网为争取中小骨干网而展开激烈竞争,就没有动机降低与中小骨干网的网间互联质量。

第二,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美国等发达国家骨干网市场的形成主要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各骨干网根据网络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商业谈判确定骨干网之间的相对关系,形成骨干网市场的层级结构。而在中国,经过多次电信体制改革后,形成了目前7家骨干网运营商,但由于网络覆盖、用户规模、带宽容量等相差较大,各骨干网的实际地位与行政划分完全是两回事[10]。由于各骨干网在资源和能力方面差距明显,一些骨干网虽然被政府确立为国内顶级骨干网,但与实际规模比自己大的骨干网互联时却享受不到顶级骨干网的待遇。中国电信在南方21个省份、中国联通在北方9个省份凭借其骨干网资源优势一直占据着垄断地位,要打破“南电信、北联通”的区域性垄断格局,提高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就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新的竞争者参与竞争。结合中国“三网融合”政策背景,可以通过电信和广电相互融合来引入新竞争者,并且新竞争者的实力最好与经营性骨干网单位(中国经营性骨干网单位主要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旗鼓相当,这样,既可以解决骨干网市场的网间互联质量问题,也推动“三网融合”业务的序开展。

第三,对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进行分层规制。当主导骨干网与弱势骨干网的初始用户规模差异较小时,由于两者都有动力提升网间互联质量,此时,规制机构规制的重点是防止骨干网之间进行合谋以及其他反竞争行为[12]。当主导骨干网与弱势骨干网的初始用户规模差异较大时,主导骨干网通常会设置各种互联障碍来达到降低互联质量的目的,因为较低的互联质量对主导骨干网更有利,可以将竞争对手的用户有效的吸引过来。因此,规制机构对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应采取事前规制和事后规制相结合的方法,来保证骨干网的互联互通,提高网间互联质量。

第四,建立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长效监督机制。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要把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规制政策落实到位,还需要建立长久有效的监督体制。互联网产业有其独特的特点,应该通过长效监督进一步规范规制制度。从国际互联网改革的过程看,各国在建立专业化机构对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进行独立规制的基础上,也建立了具有监督职能的互联网监管机构,以维护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也可以参考借鉴此方式,通过有效监管和合理规制相互配合,让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规制政策能够有效落实。在有关监督部门的设置上,可以有独立的资金来源,保证公平公正的实施监管。同时还要更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监管法规,对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措施等进行细化和标准化,确保监管部门能够切实发挥职能,让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规制政策朝着透明化、公平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引导互联网市场有效竞争。

参考文献

假定3个骨干网在下游市场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的边际成本相同,均为C,则骨干网i的利润函数为:

[2]CREMER J,REY P,TIROLE J. Connectivity in the commercial internet[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0,48(4):433-472.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受气候因素影响,前期的生育进程比较缓慢,返青期、分蘖期较历年较晚,采用侧深施肥能够将肥料施在秧苗的侧位土壤中,可使水稻根际氮素浓度较常规施肥提高,可以有效解决因低温造成的水稻生育初期营养缺乏问题;同时与土壤接触少,肥料浓度高,微生物获取少,脱氮就少,水稻吸收利用率高、吸收快、减少肥料的流失。所以水稻返青快,分蘖快、分蘖早,比常规施肥提前 3-4 天;中化(21∶15∶16)表现良好,其生育后期抽穗快、成熟早。

[3]ECONOMIDES N. The economics of the internet backbone[M]//MAJUNDAR S,VOGELSANG I, CAVE M. Handbook of Telecommunications Economics. Amsterdam:North Holland,2006.

SPS是利用软组织应力松弛的原理治疗关节挛缩的新方法,该方法将挛缩的关节两端肢体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较AROM增加5~10°),随着牵伸时间的延长,关节周围软组织内所承受的应力逐渐减少,此后进一步增加关节的牵伸角度,如此重复进行使得关节活动范围不断增加[13]。近年来,SPS广泛被应用于关节僵硬的治疗中,其中关于JASTM这类SPS支具的研究报道较多,其临床疗效亦被有效地证实[14-17]。

[4]GILO D,SPIEGEL Y.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with competitive transit[J].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2004,16(3):439-458.

[5]NORTON W B .A business case for ISP peering [R]// Equinix. Equinix White Papers. Atlanta: Equinix,2002.

[6]JAHN E,PRUFER J. Interconnection and competition among asymmetric networks in the internet backbone market[J].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2008,20(3):243-256

木棉花以8.0 g/kg·BW剂量灌胃给予小鼠,实验动物饮食及活动正常,未见任何中毒症状和死亡实验结束后,对动物进行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各脏器未见异常,表明木棉花粉雌雄性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8.0 g/kg·BW。

[7]王琦,吕廷杰.非对称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激励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4):362-367.

[8]杨庆丰,吕廷杰.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决策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4-49.

[9]白让让,王光伟.结构重组、规制滞后与纵向圈定:中国电信、联通“反垄断”案例的若干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12(10):135-147.

[10]张昕竹,陈剑.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与结算治理模式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3):179-188.

[11]王林.中国互联网骨干网互联的经验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19):121-124.

[12]王琦,吕廷杰.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直联博弈对管制政策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74-86.

 
李美娟
《科技管理研究》 2018年第08期
《科技管理研究》2018年第08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