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以学生为中心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更新时间:2009-03-2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为中心和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转变,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1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早已在古今中外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例如,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对话式教学,古罗马时期昆体良的修辞教学。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当启发,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进行充分独立思考之后,再对他们进行教育。西汉《礼记﹒学记》中提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就是要让学生身上“善”的因素生长出来,用“善”的因素去克服“不善”的因素[2]。这都既是教育教学的本质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典型表现。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1998年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以“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为主题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了与主题同名的大会宣言以及相配套的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宣言》中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 ”[3]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机构的正式文件中,从此“以学生为中心”逐渐成为权威性的术语和全世界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6)收益转让:支付期内,无论发明人、创建人或作者、参与者是否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任职,相关费用都由慕尼黑工业大学支付。相关人员如果离开慕尼黑工业大学,不能带走其收益部分,而是要转给所在部门。如果调入慕尼黑工业大学另一所属机构,其收益可随之转入。

2012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三个维度考虑,提出了以“三型、三化、三性”组成的“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办学定位的三型即“精英型、特色型、研究型”,培养目标的三化即“全面化、个性化、最大化”和教学方式的三性即“学习性、研究性、开放性”。“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作为我校本科教育的顶层设计为教师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了指导。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课程组以“三三三”的培养体系为方向和目标,以教学投入为保证,附以与时俱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研究型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2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

(2)针对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滞后的现象,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授课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增加城市规划学科的热点及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及时把握现今城市规划的新动向。同时鼓励教师把规划设计实践中的最新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教学内容

(2)“小处入手” 即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增加专题小讲座、小讨论和小设计。课程教学中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教学资源、提供学习建议,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在关键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引导和指导,并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变成发现、理解、评价和应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

城乡规划设计的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农村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城市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已不再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乡村风光多变,绿色环保,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追求,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农村景观与城乡规划设计相结合,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从而创造了一个相对合理、舒适、宜人的环境。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设计原则和方法去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和研究的能力,为将来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开展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与尝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2 教学方法

(2)引入案例分析和研究。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出示一个个具体案例,组织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提供的问题,参加讨论。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也比较好。

(1)“大处着眼”即培养学生具有宏观思维方式,关注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为基本原则,慎重处理课程内容和体系。

2.成果价值评估。根据成果类型及属性特征,我们选取了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两项作为评判成果价值大小的指标。调研分析显示,样本中成果偏重应用型研究,相对成果价值比较大的占样本数的64%。

关注城市规划发展的最新动态,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2.3 教学模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在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全面、系统之外,还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倡导将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成以 “学”为本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充分发挥其思维的自由度,调动其学习主动思维。

验证池共识机制在基于传统的共识算法上进行了改进,适用于几大商业中心的联合建链。该方案是基于传统的拜占庭容错(BFT)及其变种的共识方案,需要参与者能够相互辨识,不需要发币即可实现。验证池算法十分高效,可以实现秒级共识。

(3)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石大云课堂”完成了包括教材、配套课件、授课电子教案、授课视频及案例库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多媒体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万物从大的方面看总比从小的方面来看要容易的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也应如此。教师需要一个教学方法的转变,课题组提出从“大处着眼”和“小处入手”两方面去考虑。

(1)精简教材中的超负荷内容,拓展与建筑学专业相关的内容。根据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进行调整。首先,选择重点篇章向学生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如城市化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历史沿革、城市用地的用途分类与构成类型、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管线工程综合和居住区规划等;其次,对与建筑学专业关系不大的章节,略作介绍,如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城市的系统构成、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城市对外交通与综合规划、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等。另外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对于开设专业限选课的相关章节进行相应的删减,如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4]。适宜的教学内容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有利于他们将城市规划的思想融入建筑学专业的系统之中。

(1)明确城市规划课程的价值,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该课程的学习。课程伊始就对建筑学专业为什么学习城市规划课程进行回答。首先明确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之间的关系,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建筑单体设计都归为建筑学的范畴;从法律角度看城市规划属于宏观控制,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给建筑设计提出各项条件,是建筑设计任务书各项指标的来源;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房地产业正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建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不可避免的会接触甚至从事城市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学习城市规划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有关城市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建筑设计的宏观思维、发散思维和理性思维。当学生认识到城市规划思想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便激发了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课程调研帮助学生观察城市现象,增加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如实地调研,资料调研等,鼓励和引导学生实地调查自己家乡的城市现象,思考和分析所存在的城市问题,进行定性或半定量验证。

斯内灵堡是以斯内灵上校的名字命名的——斯内灵上校曾命人在瀑布上修建磨坊和锯木厂。在圣保罗作为贸易市镇渐渐扬名的时候,明尼阿波利斯成了著名的货物生产地。就这样,一个是生产中心,一个是贸易中心,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两座城市就像池塘里的涟漪一样不断外扩,漫过树林和荒草,沿悬崖朝彼此慢慢延伸。野地里的土路逐渐成为一条条整齐的街道,两座城市的房屋顺着街道连接在了一起。这两座起初由大河相连的城市现在成了孪生双子城,如今行走在公园林荫路上的外地人不时地询问一下自己所在的位置属于双子城的哪一座。

(5)通过教师教室答疑、网络答疑、课下问卷调查等方法加强师生的交流外,还尝试专题小讲座和小讨论、课堂报告等形式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每学期设计专题报告,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也能给教师很大启发,能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通过简单点评和学生自评,师生同时获得收获,加强了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2.4 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上,开展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探索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构建城市规划原理“136考核体系”。将课程考核成绩分为3个部分:课堂表现成绩、研究性学习过程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学生最终的课程学习成绩按下列公式认定:最终成绩=课堂表现成绩10%+研究性学习过程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60%。使考核内容全面化、方式过程化、评价标准科学化。

3 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实践,充分利用本课程教学特点,把教学目标要求与教学过程、考核过程和提高学生实际规划设计能力相结合,构建了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他们如何学以及学到了什么。“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可以改变学生学习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学到探索知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3]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J].教育发展研究,1998(12).

[4] 同济大学 吴志强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李欣,展凯云
《科技视界》 2018年第09期
《科技视界》2018年第09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