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科技期刊迈向世界一流水平期刊的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增强,我国学者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连续7年排在世界第2位,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高被引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第3位,其中,材料科学领域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第1,并有8个学科领域排名世界第2,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连续八年排在世界第2位,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成为高被引学者[1-2]。但是,绝大多数最新科研成果首发在国外英文科技期刊上。这不仅导致多达数亿计的国家科研经费以版面费名义送给了国外期刊,而且中国学者绝大多数优秀科研成果由于语言等原因不能为中国同行首先获悉和引证。与此同时,国内许多图书馆为了获得这些文献的阅读版权,不得不花费巨额经费从国外相关数据库购买。由此而形成了中国资助的科研项目成果由中国人撰写发表—中国人花钱出版—中国人再花钱购买阅读版权的“怪象”。而且,由于语言和高昂的版权费用,国内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师很难及时掌握我国最新的科研成果。这等于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实际上在免费为国外搞科研甚至倒贴为国外服务。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正常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期刊数量偏少,现行期刊学术评价体系不够健全,传播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以及期刊人才队伍亟待加强等。根据2016年乌利希期刊目录统计,美国科技期刊总量位居世界第一,高达13 462种,被SCI收录的期刊数量也位居世界第一,总数为4 321种,收录比例高达32.1%;英国科技期刊总量有8 357种,被SCI收录的期刊数量达到2 836种,收录比例为33.9%;我国科技期刊总量已经超过5 000种,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仅有185种,收录比例不足3.7%。科技期刊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科技期刊被 SCI收录的比率与其国际地位以及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领域中的地位严重不符[3-6]。中国正在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科技期刊作为科技强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纳入战略建设之中,科技强国急需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期刊。

本文从中国成果首发权主要发表在国外科技期刊的现状出发,指出中国要建设科技强国迫切需要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期刊;并从中国正在加大基础研究力度、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移动通信发展、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完善、国家重视期刊发展等方面,阐述中国科技期刊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最后提出了将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中国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发布平台、加强编辑人才队伍特别是顶级编辑队伍建设等加快中国科技期刊迈向世界一流期刊的措施。

1 中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科技三会”上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号召。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的整体能力持续提升,许多重要领域逐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科技创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具备了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开始了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科技期刊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支撑、推动、引领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而且担负着记录并传播我国原始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发挥学术引导和学术评价的作用。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科技发展需求和科技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掣肘之一,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突出短板。中国要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不仅需要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成为全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聚集地,还需要拥有一批具有一流国际影响力乃至全球顶尖水平的科技期刊。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期刊不可能从零开始,建议从SCI数据库收录185种的中国科技期刊遴选出100种左右,根据各期刊现实发展重点策划,有步骤有计划地打造为国际一流水平的科技期刊。

2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机遇

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我国新时代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了源头和空间。十九大报告指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未来,我国将更加强调原始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习近平在2018年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在前沿领域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我国已经进入建设科技强国的新时代,正在稳步推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原创性、突破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记录、传播、总结这些来自本土的原创成果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创造了源头和空间。

目前,冠心病作为一种老年疾病,具有猝死率高以及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通常由心脏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心肌收缩功能减弱等所引发,能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现代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血脂指标进行有效的改善,并有助于减少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2]。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我国正在完善科技管理评价体制,逐步改变唯 SCI论文至上的评价体制,将引导国内学者将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科技期刊上[8-10]。2018年,习近平指出“要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科研诚信为基础,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突出评价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贡献,改变片面将论文等与科技人才评价直接挂钩的做法,建立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

轩辕明摆摆手,“谁说我们要自己带啦?你们别忘了,每到一列山系的尽头,我们都要用祭祀山神的方式和校长互相传递信物啊!”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媒体相互融合,新的传播方式不断出现,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融媒体是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利用无处不在的固定和移动网络平台,采用互联网+的模式,借助微信等新型媒体,数字化复合出版科技论文[11-14],不仅容易实现内容的多途径传播,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扩大内容的受众面,而且可以促进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跨境电商物流配送是跨境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国内快递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部分平台订单量多,很多包裹最后都没有直接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而多是寄放在承包商驿站等地方。而这些承包商时常招聘临时工,又疏于培训,此环节就容易出现暴力分拣现象。

中国正在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为新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7]。抓住高校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历史发展机遇,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从源头上推动我国科技期刊质量的提升,维护我国科技期刊的成果首发权,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学术评价主导权和话语权。

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发展,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国内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和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印发《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等,科技部先后立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研究”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服务与保障系统”研究,中国科协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和《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等,这有力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学术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中国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的策略

国家科技和期刊相关主管部门从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全局出发,落实习近平主席“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指示精神,整体策划制定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规划,推动科技期刊分类发展,借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做法,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通过一系列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把“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深化改革现有科技期刊运营模式,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办好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英文科技期刊和重要的中文科技期刊,引导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的具体要求和细则,让所有办刊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所有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全面释放,使科技期刊进一步履行为人民服务、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使科技期刊在助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向同行。

3.1 将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科技强国建设体系

做大做强我国的科技期刊,加速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一批具有很高国际影响力乃至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期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出版体系是我们建设科技强国面临的一项紧迫的重大挑战,中国科技期刊由期刊大国迈入期刊强国,应协同行动、标本兼治,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3.2 提升科技期刊学术水平,跨媒体融合创新办刊模式,整合推进期刊集群化发展,实施期刊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发布体系平台

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应及时把握前沿科技和学科发展动态,围绕国家重大工程,系统组织策划发表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统筹布局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布局,加强内容策划和约稿组稿,严格把控稿源、审读与编辑质量,创新内容生产和产品服务,优化期刊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卫星通信、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应用,将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全新的平台。2016年,我国成功发射了天通一号卫星,正在加速推进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不久将实现随时随地使用由卫星提供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稳步推进,使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将进一步促进微信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升级,新媒体、新手段的融合将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国家应重点策划打造一批高质量精品英文科技期刊,走国际化路线并参与到国际学术舞台竞争中,在国际化的洪流中接受检验,使之成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市场牌”。国内中文科技期刊应采取“立足国内,扩大国际影响”的策略,主打“展示窗口牌”,采取长英文摘要的模式,并注重英文信息的编排符合国际规范,积极加入国际各种相关数据库,便于国外读者的阅读和检索,这是引起国际同行学术关注最有效的途径。

改变传统期刊小、散的“作坊式”自给自足、封闭式发展模式,从国家层面上做好科技期刊发展顶层设计,逐步整合科技期刊主办单位,形成集团合力有计划地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15-16],结合国家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切合国家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融合的有利契机,有步骤地打造一批类似 Elsevier、Springer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发布平台。

约组高水平论文、扩大传播渠道、申请国际数据库收录、加入国际开放获取平台、举办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宣传中国的科技期刊,通过提高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期刊网络,打造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发布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依托行业学会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在数字化和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中转变服务意识,通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与纸刊融合相结合的模式提高科技期刊的传播力。

本文中,我们提出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激励机制属于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点,而可追踪、匿名、可编程属于区块链数据之上的功能特性,以此可以区分一些区块链项目和借区块链概念的项目。进一步地,我们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IoT场景的几个应用,对其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方法进行了阐述,指出IoT的数据体量和数据安全问题依旧是区块链技术在IoT场景应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3 加强编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编辑系列“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精尖且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高水平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期刊编辑的岗位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学术晋升、考核评价等方面,与科研人员一视同仁。在编辑出版专业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并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建设专业化职业编辑出版队伍;实施编辑出版专业“千人计划”,引进具有国际顶级期刊工作经验的高水平编辑领军人才,培育高精尖且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组建一只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国际化、高水平、高效率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使其懂经营、专业精、会运营,从而为科技期刊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按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的标准优质稿源,加快审稿和出版速度,严把审稿质量关,广泛开展宣传,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a flood protection bank

4 结束语

中国要建设成科技强国需要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期刊,这给中国科技期刊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国正在加大基础研究力度、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移动通信发展、科技期刊评价、国家重视期刊发展等,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决策层、科技工作者、出版界三方面的协同行动,实现标本兼治,引导科技界的精英骨干人员带头将国家公共财政资助的主要优秀研究成果投稿到国内科技期刊,限制使用国家科研经费支付高额开放获取国外期刊的发稿费用,禁止科技单位重金奖励在国外期刊发表科研成果,禁止用期刊影响因子评价论文的学术质量,降低论文在成果与人才评价、国家实验室评估、奖项申报、院士增选等的分量,将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发布平台、加强编辑人才队伍特别是顶级编辑队伍建设……如果这些措施都被严格实施了,中国打造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7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新闻稿[R].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2017.

[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7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R].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2017.

[3] 项昌乐.在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的讲话[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0):873-874.

[4] 朱邦芬.开创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新阶段——在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上的致辞[J].编辑学报,2017,29(6):511-512.

[5]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6] 朱作言,郑永飞.如何办好中国科技期刊[N].《光明日报》,2017-12-21(16).

[7] 郑琰燚,李燕文,莫弦丰,等.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J].编辑学报,2017,29(2):160-162.

[8] 陈佳,黄崇亚.引导学者将高水平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策略[M]//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29-32.

[9] 游苏宁.把优秀论文刊登在祖国的期刊上:科技期刊编辑的时代使命[J],编辑学报,2017,29(1):1-4.

[10] 陈佳,黄崇亚.引导科研成果在国内科技期刊发表的策略[J].编辑学报,2018,30(2):121-124.

[11] 邹海彬,杜宁,张京娜,等.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保障机制探讨[J].编辑学报,2018,30(1):1-3.

[12] 王妍,陈银洲.基于移动应用的学术期刊知识服务模式与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0):929-935.

[13] 张扬.基于“H5+微信”的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0):936-940.

[14] 胡小洋,游俊,熊显长,等.基于新媒体技术和思维的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理论研究[J].编辑学报,2018,30(1):8-12.

[15] 樊雅梦,刘国正.学术期刊融合发展与集约化经营——媒体融合下的学术期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4):340-343.

[16] 刘明寿,赵龙祥,张学东.走出中国科技期刊办刊的怪圈[J].编辑学报,2017,29(6):513-516.

 
陈佳
《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2018年第0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