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信息技术对旅游业创新影响研究述评

更新时间:2009-03-28

1912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开启了创新研究的先河。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 “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当中。 随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方法是否适合服务业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受技术主导传统制造业创新模式的影响,早期的服务业创新研究主要采用“技术方法”分析视角,强调“技术维度”在服务创新中的重要性作用,普遍忽略由服务本身特性所引起的创新或非技术创新。总的来说,学者们对技术视角下服务业创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服务业创新的过程。

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其发展环境呈现出高度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旅游业作为探索旅游问题、规律和解决旅游业发展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逐渐进入了旅游研究者的视野。不少学者直接将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和类型引进旅游业[1]53,[2],但引起了部分学者的质疑,认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是针对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提出的,忽略了以服务为主的旅游经济的特性,如更加趋向顾客需求、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在旅游业中的作用等[3]279。尽管学者们在旅游业是否存在技术创新的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但却认同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是引发旅游业创新最重要的因素[4]610。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旅游企业的商业模式、旅游产业的融合方式、旅游产品的供应和促销方式,旅游者的信息交流方式和消费方式,旅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创新中所扮演的角色,即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旅游业创新。旅游业作为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其发展不仅仅需要创新服务和产品,更重要的是支持其发展的技术动力,这也致使旅游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紧密性。Stipanuk[5]指出,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扮演了游客体验的创造者、保护者、提高者、焦点、工具和破坏者六大主要角色。Hjalager[6]1更是把信息技术当作是旅游业创新的催化剂。不同学者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创新中的角色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但都肯定了信息技术对旅游业创新的积极影响。然而,对于旅游业如何顺应信息技术的浪潮,借信息技术来推动旅游业创新这一重要问题,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相对缺乏。为了较为全面地阐释信息技术与旅游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该领域内相关文献进行了搜集、筛选、整理、归纳与分析,以期帮助相关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个概览性的框架。

申请者必须身体健康,其健康程度只要能满足他们成为治安法官后不影响其履行职责就可以了,因此不排除不影响审判的残疾人,政府鼓励残疾人自愿申请,只要他们能在不需要协助的情况下完成审判就有资格申请。源自反残疾人歧视法,咨询委员会也欢迎、鼓励没有人帮助就能履行其职责的残疾人提出申请。

一、旅游业中信息技术创新与扩散研究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旅游业研究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两大方面的内容。不论是旅游产业层面的创新研究还是旅游企业内部的创新研究,都是在研究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创新扩散理论为这一主题的研究提供了主要的理论研究框架。

(一)信息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是旅游业信息化的基础。服务技术创新可以成为提供服务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先进的技术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捷。当前学者将研究精力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问题上。Ali[7]10在“阿伯纳西&克拉克模型”(Abernathy & Clark Model)的基础上,具体总结了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不同旅游业工具和应用(见图1)。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中国旅游分销系统、目的地管理系统等都已广泛应用于旅游业中,实现旅游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此外,Buhalis & Law[4]618,Hjalager[6]4较全面地评述了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具体应用。Weiermair[1]59通过访谈北美和欧洲主要国家的旅游企业,比较了不同背景下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形式,调查中所有企业都认同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旅游的一个主要变化。但是,黎巎[8]认为,信息技术的旅游应用较之于其他领域应用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所涉及的信息技术类别、应用对象的业态都更加复杂,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几乎包含了信息技术的所有技术类别。此外,应用对象几乎涉及旅行社、景区、餐饮、住宿等所有相关的旅游企业,这也使得技术集成难度及成本较高。

 

(二)旅游业中信息技术创新与扩散动机研究

旅游研究者们借助创新扩散理论对旅游企业信息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旅游企业规模和企业家精神是在研究中备受关注的两个因素。主流观点认为,大型旅游企业相对于中小旅游企业来说拥有更充足的资金且更容易适应新技术,因而更具有创新精神,大型旅游企业是信息技术创新最有效的传播者。而许多中小型旅游企业未意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或是缺乏专业技术和充足的资本进行技术改进,因而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发展较慢[17]。中小旅游企业使用电子商务技术因素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中小旅游企业普遍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提高销售,改善营销,接触新的客户和市场,提高整体效率的工具。Siguaw[18]等研究了美国酒店业选择和使用新技术的情况,总结了酒店业各部门采用新技术的程度。并且通过比较豪华型酒店与经济型酒店在信息技术使用上的不同,发现饭店的星级、规模、产权复杂程度和经营方式等因素影响着酒店所采用的信息技术的数量和类型,高档酒店比经济型酒店采用更多的信息技术,特定住宿类型如会议酒店、会议中心、赌场等比汽车旅馆等更倾向于信息技术的采用,连锁酒店比独立饭店采用更多的信息技术。另外,管理者是信息技术采用的决定因素,信息技术创新扩散还受到企业家追求和态度的影响,拥有科技创新的观念与科技发展战略意识的企业更容易实现技术创新[19]。此外,企业员工的特征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李国鑫[20]还从心理学视角比较了不同客观环境和个体特征下酒店员工技术采用心理的差异,员工的受教育水平、工作经历和对技术的认知等都会影响对信息技术的更新和使用。

企业层面上,信息技术对于旅游业来说并不是新事物,但是其应用到旅游业中就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已有研究主要是从市场需求、企业竞争、企业利润来考察旅游企业信息技术创新的动机。首先,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商务在旅游业的应用满足了旅游者个性化旅游需求,旅游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顾客需求提供必要的服务。Atkins & Lowe[14]20发现,饭店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因包括推动因素和牵引因素,前者是指饭店管理者主动引进信息技术,后者是为了生存管理者不得不迎合客观需求而引入信息技术。其次,从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如互联网、中央预订系统和其他电子分销系统可以被视为相对有竞争力的新资源。Buhalis & Law[4]609回顾了过去20年来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认为旅游业主要依靠信息技术实现顾客需求、技术创新和产业运作,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利润追求、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以及市场竞争。最后,从企业利润来看,许多旅游企业经营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绩效的关键因素。Jacob等[3]280强调了技术创新的普遍性,以及旅游业对企业形象、利润和顾客满意度的积极作用。Berne[15]对西班牙旅游中间商展开了实证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证实了信息技术使用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旅游中间商应该加强与其他供应商及其战略的联系以增加在价值链上的价值。还有学者在泰国三星级酒店也对此展开了类似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不仅对酒店绩效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且对运营生产率的影响大于顾客满意度的影响[16]。由于此研究是在三星级酒店进行,并且是在发展中国家背景下开展,在其他背景下的结论是否一致还有待考量。

(三)旅游业中信息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旅游业的出现很大程度依靠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不再被排除在旅游业之外,旅游业创新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Kokkonen等[24]认为,旅游业创新动力来源于内部压力和外部环境变化,典型的外部力量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顾客需求的变化,旅游业创新是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的有机结合,旅游业分为技术推动的旅游业过程和市场拉动的旅游业过程[25]。这一时期最典型的研究成果当属Barras提出的“逆向产品周期”理论(Reverse Product Cycle,RPC),该理论将服务业创新活动的演进规律分为三个阶段,技术创新和创新激励分别作用于三个阶段中,服务创新和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26]。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逆向产品周期”创新模式被认为适用于以服务为主的旅游业。此后,还出现了很多旅游业模式的描述,如Sundbo和Gallouj[27](1997)对于各种服务业(包含旅游业)的典型创新模式的探讨。但是由于旅游业各部门的异质性,以上各种创新模式具有普适性,因此 Bilderbeek等(1998)整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有关服务创新的整合概念模型,即“四维度模型”。为了揭示旅游业创新的过程,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被普遍引用于研究旅游业。谷慧敏等[28]构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饭店服务创新模型,包括新的服务概念、新的顾客界面、新的信息传递系统、信息技术选择和外部创新平台,并通过对10家高星级饭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印证了该模型。

产业层面上,以往研究表明,中西方国家旅游产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呈现了类似的发展轨迹,信息技术率先应用于航空公司,然后扩展到酒店、旅行社、景点和DMOs(Destination Management Organisations),而航空公司和酒店一直在信息技术使用上处于领先地位[9]。要想实现旅游产业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的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产业转变,就必须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与信息技术创新三个方面进行旅游产业的技术创新[10]。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产业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Ali[7]13对信息技术、创新与旅游产业可持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信息技术是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方法,而信息技术和创新是确保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学者还围绕技术创新与区域旅游发展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王兆峰等[11]分析了技术创新与进步对区域旅游产业成长的作用机理,认为信息技术创新与进步,是促进区域旅游产业成长发展的重要策略。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地区来说,应该通过依靠引进技术而不是大量要素投入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信息化建设对旅游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2]。与以上研究不同,宋振春[13]在研究文化旅游业体系的结构和性质时,认为文化旅游业因为其产业构成的复杂性,更多依赖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非技术创新的特性。从而可以认为在旅游产业内部,不同的产业其创新对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

二、信息技术影响下旅游业创新模式的研究

旅游业创新模式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话题,因为创新模式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效果。旅游业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更新不断发生着变化,旅游业创新模式的演化呈现出了多样性,既有供应商主导的创新,也有客户和技术主导的创新,更有旅游企业内部主导的创新。

(一)工业社会时期:遵循制造业创新模式的旅游业创新模式

多数学者认为,与制造业相比,旅游业缺乏技术创新,其创新的路径主要是遵循制造业创新演化模式[1]62。Francina[21]研究了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上饭店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研究成果表明旅游业的创新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在于旅游业很少在企业内部进行技术研发(R&D)活动,采用其他部门的技术是旅游业创新的主要形式。所以,此时的旅游业创新并不明显,创新模式主要由供应商主导,模仿创新是旅游企业创新传导机制的重要体现[22]。旅游业自身很难实现技术创新有两大原因,一是因为创新理论主要是根据制造业技术层面分析发展而来,二是和产品不同,旅游服务的某些特性使得生产流程常常是无形的,这使服务创新很难衡量和监控[23]

他为她语气里的凉害怕起来,这么多年,他太懂得她,或者,这一次真的是再也不见。可他如今是那么迫切地想要将来,想要白头偕老,失去她是怎样的生活,他不敢想像。

()以互联网为主题的信息技术时代:“四维度模型为基础的旅游业模式

旅游业中信息技术创新和扩散研究的另一个热点问题就是旅游业信息技术创新的倾向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或者说,具有什么特征的旅游企业更可能采用信息技术创新。根据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创新扩散的采用者可以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众多跟进者、后期众多跟进者和滞后者五类,而其划分依据则是用户的性格特征和采纳创新的先后顺序。该理论不仅可以用来解释企业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创新扩散影响因素的重要模型。

那么,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有些不是优秀作品,而是为某阅读水平创作的图书,值得读么?”首先,如果拿牛津阅读树为例子说优秀与否,我个人认为,牛津阅读树是一套非常优秀的图书,至少在中国,我还没有发现一套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出版物。我的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这套书在书包里从易到难的历程,我在陪伴他们阅读这套书的过程中,对书里的人物也耳熟能详。

成名多年的老戏骨,《济公》游本昌老师亲自给她题词:“以文艺化导人心,乃吾辈重任也,杨紫同道共勉。”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杨紫铆足了劲去沉淀,磨炼演技,征服了观众!

(三)物联网时代:旅游业创新模式呈现多样化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创新参与主体扩大,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旅游业创新的模式以及相关研究继续向前发展。旅游业不仅是信息密集型产业,更是配合密集型产业,很多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绑定在一起形成最终的旅游产品,涉及包括私营和公共部门在内的众多参与者。具体来说,私营部门包括旅行社、景区、酒店交通运输机构等;公共部门主要有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甚至旅游者自身也成为重要的创新主体,而不同动力机制下旅游业会形成不同的创新模式。刘昱[29]指出,物联网背景下旅游业会形成两种不同的创新模式,一种是市场推动型旅游业创新模式,一种是政策拉动型旅游业创新模式。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市场推动型旅游业创新模式起源于市场的自发性,是旅游企业率先涉足物联网领域进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而政策拉动型旅游业创新模式起源于政策和法律的主导和依赖政府的战略规划。在我国,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应当是一种以市场导向为基础、以政府政策为指导的综合型创新发展模式。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王君正等[30],其在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基础上对国内旅行社的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一种以传递系统和游客界面为主要内容、依托政府创新平台保障的市场拉动型模式。现阶段对旅行社来说,服务概念和技术不是重要的创新维度,而传递系统和界面是目前旅行社创新更为可能选择的创新维度,但是传递系统和界面的创新也离不开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目前的已有文献大致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影响下旅游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轨迹。目前,许多议题研究不够充分,但是随着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旅游业理论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业各个领域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信息技术影响下旅游业创新的研究将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领域。我们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值得研究者重点关注的。

三、信息技术对旅游业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

信息技术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旅游业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可以催生或促进不同类型的创新。 Gago[31]以服务业创新的多维特征为分析框架,评价了不同来源尤其是信息技术对马德里558家企业的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创新效果,发现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不同企业的产品和过程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等(见图2)。借鉴Gago的研究分析框架,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大部分学者所认同的四种旅游业类型: 产品/服务创新、过程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并对信息技术下不同类型旅游业机理进行逐一评述。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运用BIM技术,可以有效缩短工期,从而减少施工成本。同时还会促进建筑设计企业工作水平的不断上升,从而在保证建筑设计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社会效益,保证其可持续性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产品/服务创新

旅游产品内容趋于雷同,很难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但是产品创新在旅游业中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如何实现旅游产品的创新一直是学者们和旅游企业比较关注的话题。Hjalager认为,产品创新是指可以由顾客直接观察到或感知到的新产品或服务,既可以是全新产品/服务,也可以是对原有产品/服务的改造或升级[6]2。信息技术是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鼓励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企业收入,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32],甚至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产品创新发挥了潜在的积极影响[33]。相关的实证研究也检验了信息技术和新产品/服务创新的关系。Muneta [34]针对信息技术对主要旅游企业(住宿业、餐饮业、旅行社)竞争力、创新水平、生产力和市场份额的影响做了定量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对旅行社的产品创新有着积极影响,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应用对各类旅游企业的产品和过程创新都起着正向作用。学者们还就信息技术在不同程度的旅游业服务创新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激进式服务创新主要是以技术为基础,使用复杂的技术系统,如电脑预订系统、客户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改善内部流程[35-36]。同时,信息技术也能为渐进式服务创新提供基础,技术含量低的系统的实现和设备,如酒店的软件和硬件,房间电视也可以帮助公司在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创新和发展新服务,增加消费者感知的服务质量[37]53。Jimenez-Zarco[38]的研究则表明,信息技术对服务创新有直接和间接的双重作用,间接作用表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市场导向和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即信息技术在顾客导向、跨部门协调和企业创新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负向调节竞争者导向在创新上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过程创新

旅游业创新更多的与服务的传递方式即过程创新相关,例如:放宽时空限制或是增加服务的及时性。一般认为,过程创新为企业运用新的或显著提高原有的生产方式或传递方式,旨在改善后台活动,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连贯性和灵活性[6]10。信息技术可以对不同地域、不同主体之间知识和信息进行整合,改善企业内部流程,是过程创新的一个主要媒介和技术保障[39],增加了创新的可能性。当前学者把主要研究精力放在了信息技术在旅游各行业部门的应用性问题上。Buhalis[40]从消费者、技术发展和供应商三个角度对其应用作了翔实的阐释。具体来说,信息技术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和顾客体验。他还专门针对互联网在航空公司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研究,相比其他旅游企业,航空公司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早期采用者,有很长的技术创新历史,互联网的使用使航空公司不断完善航线分布状况,巩固和拓展企业之间B2B(Business-to-Business)合作关系,不仅降低运营成本,还提升了未来的行业竞争力[41]。旅游企业的生产率由于引入新的信息技术确实得到改善,但有利影响的出现还需要信息技术与其他战略和管理措施相结合,如人力资源管理[42]。对旅游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服务产品的提供是否便利,服务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和人性化。Maryam Khan[43]将服务创新细分为六类,其划分标准在于服务能否与供应商分离以及服务传递方式是否直接,随着技术的不断增长使用,市场越有可能利用间接交付模式,以提高服务效率(见图3)。

(三)信息技术与旅游业市场及营销创新

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密集性、无形性等特点,使得信息在旅游产品预订和传递阶段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信息传播是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服务的关键。信息技术的一大功能就是可以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捕捉有价值的竞争者和消费者的相关信息,反过来也可以形成和提高决策过程 [44]。信息技术在降低信息储存、处理、传输、分析、更新的成本方面也非常具有优势[45]

 

旅游业营销创新强调旅游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使旅游企业采用互动营销和一对一的营销策略接触目标客户群体成为可能,增加了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价值[37]56,[46]100。Law & Rob[47]135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旅游企业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甚至增加市场份额。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可以增加内部融合程度,建立灵活和适合的结构,增加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此外,电子分销系统的营销模式发展迅速,使旅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发展创新型销售渠道成为可能;网络技术如互联网的发展和使用为各类规模的旅游企业提供相同的机会去适应新的营销模式和发布更广泛的营销内容。此外,电子商务的兴起致使旅游中介机构的不断减少,这也引发了关于信息技术是否导致旅游非中介化的讨论。一些学者认为,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电子商务应用有可能消除中间商,减少交易成本,导致非中介化的过程[14]14,[48]。但Bowde[49]对美国家庭经营旅行社的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并没有导致该类旅行社的消失,反而依靠信息技术成了美国增长最快、收益最高的分销渠道,并且与其他大型旅游中间商相互影响[50]。所以,新的信息通信技术未必会导致非中介化,而是可能导致出现基于互联网的新类型中介化形式。Luna-Nevarez等[51]还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网站内容丰富度与营销效果之间的关系,旅游者总是倾向于浏览信息量丰富、互动性强和有吸引力的网站。所以,旅游企业在设计其网站时应该多从旅游者角度考虑。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上新的营销模式可以增加在线销售额、实现客户满意、提高顾客忠诚等,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旅游企业却最终没有实现预期目标[52]50。主要原因在于旅游业营销创新不能只视为IT的应用,而应该是硬件、软件、人力、过程、应用和管理者的有效结合[53]。因此,旅游企业如何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结合,为客户创造和传递最大化价值以巩固营销效果,以及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作用效果该如何产出是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

(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管理创新

首先,虽然学者们在信息技术能够导致产品创新、过程创新、营销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旅游企业创新绩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对不同类型旅游业创新的直接影响,在结论上也没有达成一致,对于信息技术如何影响旅游业、信息技术对不同旅游企业创新影响及机理是否一致,以及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系统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其次,部分学者已经提出信息技术对合作、知识管理影响巨大,而且会影响旅游业,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实证研究。最后,大部分研究都是围绕信息技术提高各种管理效率展开, 而对信息技术下旅游业创新绩效指标体系设置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深化这一系列领域的研究对指导企业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研究述评及展望

(一)研究述评

通过对近年来旅游业创新文献的梳理,本文对旅游业信息技术创新与扩散、信息技术对旅游业创新模式以及对不同类型旅游业创新中的影响机理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概括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共识和争论焦点,有助于相关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旅游业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研究还处在尝试阶段,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旅游业信息技术创新与扩散研究

首先,学者们对信息技术下旅游业研究多是从企业或产业层面上研究,特别是酒店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且多来自外国案例,来自中国背景的相关实证研究几乎没有,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否适合我国旅游企业有待商榷。其次,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内的创新应用与否,以及应用类型取决于旅游企业动机,但是也受到旅游业本身特性、旅游企业财力、企业家精神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中小旅游企业的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是现在广泛关注的话题,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2.信息技术对旅游业创新模式影响研究

学者们提出了旅游业创新的多种模式,创新模式主要来源于旅游业动力机制,包括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式、市场拉动的创新模式、政策拉动的创新模式等,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未对旅游业创新的过程模式进行研究,这是旅游服务创新研究的一大黑洞,深入探究信息技术在整个旅游服务创新过程中各阶段的不同作用,以及如何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构建一个高效合理的现代旅游服务创新平台。

苹果落花70%时,可选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25%三唑酮(百理通)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 1~2次。

3.信息技术对不同类型旅游业影响研究

旅游管理创新是指旅游企业创造并应用新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改变现有的权力系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合作结构以及员工赋权等[54]。旅游业管理一直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旅游业管理出现了新的创新思潮,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企业内部关系管理。主要是信息通信技术在知识共享和知识管理方面的潜能。旅游企业内外部产生大量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很难通过正式化的管理流程转化为企业的知识资本,而ICT可以消除时间、空间和经济障碍,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有效传播和扩散[55],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在组织内建立知识管理流程[47]134,[56]。二是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模型(CRM)是旅游企业常使用的市场管理模式,信息通信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上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以最佳的方式去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或是改变客户需求,从而建立、巩固高质量的客户关系[57](见图4)。也有学者提出了电子客户关系管理(E-CRM)的新概念,即旅游企业和顾客通过电子渠道保持有效的联系,为可持续和可获利的长期关系提供平台[52]33。三是旅游企业与竞争者及其他旅游企业的关系管理。一直以来,管理者们普遍认同的管理思想是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强调的是参与者之间激烈的竞争。而新技术革命,特别是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旅游者、旅游供应商和中间商之间的关系,他们越来越趋向于通过合作创造利润最大化。信息通信技术帮助旅游企业与其他代理商建立双向沟通,帮助企业寻找和识别战略合作伙伴[46]88。四是旅游公共部门的管理。旅游电子政务的兴起(E-Governance)从根本上改变了旅游行政管理的模式,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旅游政务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提供了优质的政府服务。Shapira[58]为发展意大利的遗产旅游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电子政务模型,改变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建立了民主服务性管理体制,促使目的地居民、游客、服务提供商和其他用户通过参与式管理宣传当地文化遗产。

(二)研究展望

总之,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的融合,使得旅游业的创新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物联网时代,旅游业创新模式更表现出了多样性。这也要求把握好物联网发展的契机,实现与环境相匹配的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对旅游业创新的作用。

There are Shakespearean theatres(莎士比亚剧场)and Shakespeare festivals(节日)all over the world.

1.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机制研究

目前的研究大都只关注了信息技术对旅游业创新的作用结果,关于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机制,尚未有研究涉及。要形成对信息技术、对旅游业影响的全面认识,仅探究其影响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对其决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揭示信息技术影响旅游业的过程机制有助于充分开发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作用,深化旅游业理论。

2.“旅游+互联网”发展政策创新研究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旅游+互联网”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战略和创新政策。一方面,从公共政策视角研究旅游政策演变对旅游业过程的影响,是推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下的旅游业成果易于模仿,很多不受专利制度保护,如何在制度上进行创新以保护旅游业成果也是学者和旅游部门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3.大数据背景下的旅游企业创新研究

公募体育基金会可以直接面向公众开展慈善公益募捐活动募集资金。按照登记部门类型的不同,还可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公募体育基金会。全国性的公募体育基金会登记部门为民政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地方性的公募体育基金会登记部门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且只能在其登记注册的行政区域内开展募捐活动。目前,我国公募体育基金会已有30家,占体育基金会的42.3%,其中全国性公募体育基金会有3家,分别是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其余27家为地方性公募体育基金会。

大数据时代旅游业创新的节奏加快,对于旅游企业而言,要在未来的行业价值链中保有一席之地,也必须跟上创新的节奏。如何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变革旅游企业业务模式、运行方式、管理方式,特别是应用大数据提供的有利资源实现精准网络营销,构建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寻找“智慧”发展智慧旅游,实现旅游企业真正的转型和升级,是值得关注的议题。

由于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量与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张不相适应,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硬件资源较为短缺,缺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必要设施和设备,大部分实习场所和环境也不够理想。部分学校实训仪器设备相当紧缺,严重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同时,院校间硬件资源差距较大,加之各高职院校分布分散,独立运作,还存在着硬件资源重复建设问题,没有实现校际间教学资源的共享,没能充分发挥资源使用的最佳效率。

[参考文献]

[1]WEIERMAIR K. Product improvement or innovation: what is the key to success in tourism [C]//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ourism, Paris :OECD Publishing,2006:53-69.

[2]DECELLE X. A dynamic conceptual approach to innovation in tourism[C]//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ourism, Paris:OECD Publishing,2006:85-106.

[3]JACOB M, TINTORE J, AGUILO E, et al. Innovation in the tourism sector: results from a pilot study in the Balearic Islands[J]. Tourism Economics,2003,9(3): 275-295.

[4]BUHALIS D, LAW R. Progres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 management:20 years on and 10 years after the internet - the state of eTourism research[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29(4): 609-623.

[5]STIPANUK D M. Tourism and technology interactions and implications [J].Tourism Management,1993,14(4):267-278.

[6]HJALAGER A M.A review of innovation research in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2010,31(1) : 1-12.

[7]ALI A. ICT and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an innovativ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Technology,2014,5(1):2-16.

[8]黎巎,张凌云,刘宇.信息技术的旅游应用[J]. 社会科学家, 2012(2):84-87.

[9]JENNIFER X M, BUHALIS D, SONG H Y. ICTs and internet adoption in China’s tourism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3,23(6):451-467.

[10]刘朝明,任来玲.旅游产业的技术创新模型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5):12-14.

[11]王兆峰,杨琴.技术创新与进步对区域旅游产业成长机理作用与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120-124.

[12]左冰,保继刚.1992-2005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2008,63(3):417-427.

[13]宋振春,纪晓君,吕璐颖,等.文化旅游创新体系的结构与性质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2):80-87.

[14]ATKINS M,LOWE J. Stakeholders and the strategy formation process i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1994, 2 (3): 12-25.

[15]BERNE C, GONZALEZ M C, MARIA E, et al. The effect of ict on relationship enhancement and performance in tourism channels[J].Tourism Management,2015,36(6):188-198.

[16]SIRIRAK S, ISLAM N, KHANG D B .Does ICT adoption enhance hote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Technology,2011,2(1):34-49.

[17]BARRY H, MILNER B.SME’s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 departure from the traditional prioritization of training[J].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2002, 25 (7): 316-326.

[18]SIGUAW J A, ENZ C A, NAMASIVAYAM K. Adop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U1S. hotels: strategically driven objectives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0, 39 (2): 192-201.

AI, FRAS-JAMILENA D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ICT deployment in the rural tourism sector: the case of Sp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0,12(1):34-48.

[20]李国鑫,林振钦.基于TRA理论的酒店员工信息技术心理研究[J].旅游学刊,2005,20(2):33-37.

[21]HOWELLS J. Innovation, consumption and services: encapsulation and the combinatorial role of services[J].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04,24 (1):19-36.

[22]辛安娜,李树民.国外旅游创新问题的前沿述评[J].经济管理,2015,37(6):110-122.

[23]GALLOUJ F, WEINSTEIN O. Innovation in services[J]. Research Policy,1997,26 (4): 537-556.

[24]CAMISAT M. Measuring innovation in tourism from the schumpeterian and the dynamic-capabilities perspectives[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4):776-789.

[25]郭峦.基于产业融合路径的旅游创新产生机理[J].江苏商论,2011(11):110-113.

[26]BARRAS R. Towards a theory of innovation in services [J].Innovation in Services,1986,15(4):161-173.

[27]GALLOUJ F, WEINSTEIN O. Innovation in services[J]. Research Policy, 1997, 26(4/5):537-556.

[28]谷慧敏,郭帆.基于信息技术的饭店服务创新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4(1):1-9.

[29]刘昱.物联网背景下旅游业创新演化模式分析[J].管理学刊,2012,25(5):75-79.

[30]王君正,吴贵生.我国旅游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4):73-80.

[31]GAGO D, RUBALCABA L. Innovation and ict in service firms: towards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for impact assessment[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07,17(1):25-44.

[32]SUNDBO J. Innovation in the experience economy: a taxonomy of innovation organisations[J].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09,29(4):431-455.

[33] WANG S, CHEUNG W. E-business adoption by travel agencies: prime candidates for mobile ebusin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4,8(3):43-63.

[34]Muneta A. ICT Impact on tourism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Cases,2013,15(2):87-99.

[35]RUIZ-MOLINA M E, GIL-SAURA I, MOLINER-VELAB. Does technology make a difference?Evidence from Spanish hotels[J]. Service Business ,2011, 5(1):1-12.

[36]VIADA-STRNGER M C, BALBASTRE B F, REDONDO-CANO A M.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Q tourism quality standard: the case of hotel sector [J]. Service Business,2010(4):177-196.

[37]AKEHURST G. User generated content: the use of blogs for tourism organisations and tourism consumers[J]. Service Business,2009,3(1):51-61.

[38]JIMENEZ A I. Key service innovation drivers in the tourism sector: empirical evidence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J]. Service Business, 2011(5):339-360.

[39]MARTIN L M.E-innovation: internet impacts on small UK hospitality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4,16(2) :82-90.

[40]BUHALIS D, LAW R, LEUNG 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a review of piblications from 2005-2007[J].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2009,26(5/6):599-623.

[41]BUHALIS D. eAirlines: strategic and tactical use of ICTs in the airline industry[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4,41(7):805-825.

[42]ALDEBERT B, RANI J D, CHRISTIAN L. Innovatio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the case of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2011,32(5):1204-1213.

[43]KHAN M, MAHMOOD A. Ho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extend services outreach to custom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09,21(5):509-522.

[44]BAGGIO R, COOPER C. Knowledge transfer in a tourism destination: the effects of a network structure[J].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 2010,30(10):1757-1771.

[45]VIEDMA J M. Strategic knowledge benchmarking system: a knowledge-based strategi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firms[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4,8(6):31-49.

[46]PRASADV K, RAMAMURTHY K, NAIDU G.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marketing integration on marketing competencies and export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tional Marketing,2001,9(4):82-110.

[47]LAW R,ROB W. eTourism-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strategic tourism management [J].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Research,2005,29(1):134-136.

[48]BUHALIS D, MAIN 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eripheral small and medium hospitality enterprises; strategic analysis and critical factor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1998, 10 (5): 198-202.

[49]BOWDE J L. The rise of the ICT-dependent home-based travel agents:mass tourism to mass travel enterpreneurship[J].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ourism,2007,9(2):79-97.

[50]ANWAR M A, CARMODY P, SURBORG B, et al.The diffusion and impact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n tourismin the Western Cape, South Africa [J].Urban Forum,2014(25):531-545.

[51]LUNA-NEVAREZ C, HYMAN M R. Common practices in destination website design[J].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2012,1(2):94-106.

[52]RACHERLA P, HU C. E-CRM system adoption by hospitality organizations: a 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 framework[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Leisure marketing,2008,17(1/2): 30-58.

[53]SIGALA M. E-CRM 2.0 applications and trends: the use and perceptions of greek tourism firms of social networks and intelligenc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1,27(2):655-661.

[54]LIBURD J J. Sustainable tourism and innovation in mobile tourism services[J].Tourism Review International, 2004,9(1):107-118.

[55]FRISHAMMA R. Managing information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2005,2(3):259-275.

[56]COOP C.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J].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ourism,2006, 33(1):47-64.

[57]MASTORAKIS G. E-CRM in tourism exploiting emerg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2014,26(1): 32-44.

[58]SHAPIRA K P, AZORIN J, CHIABAI A. Enhancing digital access to local cultural heritage through e-governance: innovation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Genoa, Italy[J].Innovation: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08,21(4) :389-405.

 
方远平,阳玉珍,毕斗斗
《旅游研究》 2018年第03期
《旅游研究》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