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国内体育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演化——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体育旅游是旅游者以旅游和体育为主要目的,以欣赏、观看和参与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旅行游览活动[1]24。2014年8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中明确指出:“积极推动体育旅游,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体育运动场所面向游客开展体育旅游服务[2]。”同年10月,《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了要积极推动体育旅游,促进其融合发展的意见。2016年12月22日,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更是对我国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种常态化、大众化的休闲方式,体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新的消费增长点。尽管近年来我国体育旅游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研究理论不够系统,研究方向不够均衡,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来绘制国内体育旅游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该领域近30年的发展演变情况,以期为我国体育旅游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一、数据采集

鉴于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本文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在期刊高级检索中设置来源类别为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时间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知网中的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会因年份而发生变化,目前《中国商论》和《商场现代化》已不是核心期刊。,其余为默认设置,检索篇名并且关键词同为“体育旅游”(数据检索下载时间为2017年3月1日),得到文献共计540篇。随后逐条检查文献,剔除整理后得到535篇供本文分析探讨的样本文献数据。将这些数据从中国知网中按照Refworks格式导出,保存为以download_txt命名的txt格式文本,把文本导入CiteSpace,运用CNKI格式转换模块将其转换为可分析数据。数据中包含的内容有每篇文献的文档类型(PT)、文章题目(TI)、描述性关键词(DE)、摘要(AB)、作者姓名(AU)、作者机构(C1)、文章来源(SO)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看图编题、看式编题,在课外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趣味竞赛等。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又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就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二、计量结果与知识图谱分析

(一)发文作者分析

图1显示了体育旅游研究的作者合作共现分析情况,图谱中共有节点791个(N=791),连接378条(E=378),网络密度为0.0012(Density=0.0012), 节点多,连接少,网络密度小,表明研究体育旅游的学者分布相对分散,大多研究集中在团队内部,各个团队之间的联系、交流与合作不够密切。

从图谱1及表1中可以发现,核心期刊中发文量居前两位的学者分别是于素梅和周珂,其次是韩鲁安、韩丁、姚洁、邓凤莲等。发文量多的学者与其相连接的节点也相对较多,说明这些学者及其团队在逐渐深入对体育旅游的研究,如河南大学的周珂与周艳丽之间的合作较为密切;但跨团队的联系却极少,仅看到沈阳体育学院的宛霞与上海体育学院的邵凯有合作。究其学术背景发现,这些学者大多是体育学背景,如于素梅团队的研究方向侧重于体育教学、体育教育质量及检测等,周珂则主要研究体育教师发展等方向。对于一门交叉学科来说,研究者多数为体育学背景,其他学科(如旅游学)背景的研究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贡献过少,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体育旅游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 体育旅游研究发文作者及单位

  

序号作者发文量作者所属单位1于素梅9河南大学2周珂6河南大学3韩鲁安4天津体育学院4韩丁4天津体育学院5姚洁4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续表1

  

序号作者发文量作者所属单位6邓凤莲4南阳师范学院7周艳丽4河南大学8宛霞4沈阳体育学院9石岩3湖北大学10邵凯3上海体育学院11杨明3杭州师范大学12陆元兆3广西师范大学13姜付高3曲阜师范大学14刘少英3吉首大学15曲进3广东海洋大学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

 

(二)载文期刊分析

3.体育旅游开发

 

(三)发文机构分析

当摊铺好的混合料达到30m时,即可根据确定的碾压方案进行碾压。碾压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现场测温员负责设置碾压指示牌,指示牌交替向前,现场由专人负责记录碾压情况。

从图3及表2中可以发现,国内关于体育旅游的研究机构主要呈现出两大特点。从研究机构数量上看,河南省关于体育旅游的研究机构数量多,发文量大,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和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是体育旅游研究的主力军。究其原因发现,作为中原腹地的河南省,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众多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如太极拳、少林拳等,加之河南省人口众多,旅游市场广阔,体育旅游开发潜力大,因此河南省关于体育旅游的研究机构数量较多。从研究机构类型来看,体育类院校及师范类院校的体育学院(二级学院)在体育旅游的研究机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如发文量靠前的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南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

通过补充必要的基础知识之后,开始进入分组项目开发阶段。导师先根据选题,布置学生进行文献检索。让学生充分了解项目的研究背景以及当前研究的进展。文献检索要求学生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整理要点,提交相关文档。这样一来,学生增加了阅读量,同时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为后面阶段撰写论文和专利打下基础。

 

2 1998~2016年体育旅游研究发文机构

  

序号发文量机构19河南大学体育学院28河南大学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36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46南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续表2

  

序号发文量机构55成都体育学院65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74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84海南大学体育部94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104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114吉林体育学院123山西大学体育学院133苏州大学体育学院143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153北京体育大学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

 

(四)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往往代表了一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对其内容和主题的高度概括,对某一领域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解读,有助于挖掘该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3]。图4显示了体育旅游研究的关键词共现情况,图谱中共有节点516个(N=516),连接599条(E=599),网络密度为0.0045(Density=0.0045),表明学者之间联系虽少,但研究的内容关联性很强。

从图谱4及表3中可以发现,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与其图谱中显示的节点大小成正比,由此可以判断出在体育旅游的研究热点中主要是以体育旅游为中心,其次是体育经济、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开发、发展对策、可持续发展、民族体育旅游、SWOT分析等。基于这些热点研究,结合具体文献分析发现如下问题。

民族体育旅游是指民族地区充分利用本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以旅游产品的形式,为旅游者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22]。随着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学者们针对这一热点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区域选择上,学者们大多选择民族聚集、民族特色明显的西部地区。如王亚琼、周鹏、龙江、王雷等学者对贵州民族体育旅游进行了探讨;陆元兆、郑国华、钟学思、胡海胜等学者深入剖析了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状况;张兆、张守平、李真等学者对新疆地区的民族体育旅游进行了详细解读。在研究方法上,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SWOT分析等占据主要地位。如陆元兆运用SWOT分析,对广西民族体育旅游的战略选择进行了详细解读[23]。在研究内容上,学者们主要是从民族体育旅游的现状、资源开发、产品营销、主题公园开发等方面开展实证研究。例如,邓杰等对开发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层次探讨[24];陈贵春认为,当前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要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求,迎合旅游者的消费趋向[25];钟学思以广西桂林为例,开创了研究民族体育旅游类主题公园的先例[26]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立三维模型中的应用,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纹理映射,二是模型建立。模型建立是结合点云数据信息来建立的,重点运用3Dsmax形式来构建模型的,保证其标准化。纹理映射主要是采用数码相机,并且安装到扫描仪上,进而搜集大量的纹理信息,科学的建立建筑工程模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体育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快速增长点,其价值与功能已经被广大学者所肯定。作为体育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学者们对体育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方面,学者们从整体上对体育旅游经济进行研究,剖析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探讨影响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如曹英通过对国内体育旅游的认识、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定位、专业人员等内容的分析,从而制定出促进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4]。另一方面,学者们以具体的省份、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发展体育旅游经济的现实状况。如肖霞等通过实地调查,根据海南的人文地理环境资源,分析了发展海南体育旅游经济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具体策略[5];兰涛则基于西北地区的自然和民族文化,结合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析了西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6]

2.体育旅游资源

支承辊是轧钢生产中的重要部件,使用过程中存在失效现象。支承辊在使用中的失效主要有剥落、断裂和表面裂纹三种形式,其中辊身剥落出现的概率最高,是支承辊失效的主要形式。支承辊因辊身局部剥落仅失去少量工作层而失效,如果直接报废不但造成资源浪费,也使钢厂辊耗居高不下,生产成本上升。所以很有必要对支承辊辊身剥落失效进行分析研究。

国家质检总局在2003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明确指出: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7]。体育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中的一大分支,是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相互结合的产物。但是,目前国内学界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定义尚未达成统一,究其原因,可能与学者们在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界定及分类这一基础工作的研究中因分类标准不全面、划分角度不同而产生众多分歧有关。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对其进行分类,分类结构包括“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三个层次,其中涉及体育旅游资源的有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FBD体育健身馆(场)、HCD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和HDD体育节四个基本类型;袁书琪根据体育旅游资源和人文体育旅游资源两个大类,把体育旅游资源分成地文、水域、生物、自然现象旅游资源和体育遗迹、体育建筑与设施、体育商品、人文活动体育旅游资源八个亚类[8];于素梅依据体育旅游的性质和人们参与体育旅游的目的综合考虑,运用二分法把体育旅游划分为主类和亚类两大类[1]24;邓凤莲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把体育旅游资源划分为民风民俗风情体育旅游资源、赛事场馆建筑体育旅游资源、地貌类体育旅游资源和水体类体育旅游资源四种类型[9];杨秀丽则是通过强调旅游者的需求和动机,把体育旅游分为休闲体育旅游、健身体育旅游、体育观赏旅游、极限竞技体育旅游、其他体育旅游等[10]

分组要遵循互补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在合作探究中提升学习能力与效率。学习小组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在分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合作,明确每一位组员学习任务,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够参与合作学习,避免出现个别成员随意附和现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对各期刊关于体育旅游类文献的载文量分析后得到图2(载文量前十的期刊)。统计显示,该领域的文献大多数发表于体育学的核心期刊中,旅游学期刊中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论文发表相对较少。其中,《中国商论》和《体育文化导刊》中刊载的文献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比26.45%、18.46%;其次是《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商场现代化》《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和《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

有关体育旅游开发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学者大多从具体的地区出发,结合当地特点进行实证探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开发意见。如顾兴全基于资源观点理论(RBV),在剖析浙江安吉江南天池滑雪旅游案例的基础上,从参与型体育旅游与观赏型体育旅游两个方面来发掘体育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11];袁俊等以深圳东部滨海地区为例,通过系统分析当地体育旅游的开发条件和发展现状,探讨滨海体育旅游的开发模式[12];高彩琴等引入战略规划系统方法(TWOS分析),对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开发应该以特色文化、体制创新、相对优势、区域合作、产品整合等方面为主导,从而制定规划[13];汤敬东通过结合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阐释环渤海体育旅游带发展体育旅游的现实基础,分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市场开发体系、合作机制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探究环渤海体育旅游带的开发策略[14]

5.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健康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的旅游观念不再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传统观光旅游,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关注具有体验性、观赏性和刺激性的体育旅游。在此背景下,学者们从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出发,加强了对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的研究。如吴必虎等在对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交流合作、统一规格、人才战略、品牌战略、联合促销战略、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创建体育旅游信息库、优先发展民俗体育旅游等九点建议[15];王辉从体育旅游产业的文化、经济、市场、可持续、公众参与性等特征入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认为应该把制定建设体育旅游产业强国作为发展战略目标,大力开发体育旅游产业专项产品,建立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机制[16];于素梅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不同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后建议发展体育旅游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知度,在增加体育旅游产品数量、档次的同时,还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17]

4.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Java程序设计》课程内容比较复杂,概念比较多,理解起来十分抽象,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必须系统地了解C语言。当前大多数高校基本上安排的课时在100个课时左右,课时设置的比较少,老师在安排授课的时候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在课程内容方面安排的往往比较紧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的是Java语法的讲解,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只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概念性思想与知识传授给学生,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们大多没有太多的基础,对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停留在Java多线程、Java界面及事件编程、面向对象编程方法等基础知识,无法构建完整的Java知识体系。

自1972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提出后,迅速被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学者们对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尤为关注。杨弢等认为,加强体育旅游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及社会效益之间的联系,使各项内容得以协调发展是重中之重,并提出了众多措施以保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8];姚鑫等基于旅游人类学,认为促进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应该以文化本真为真实路径,促使“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自觉融合[19];马向文等分别从政府扶持政策的角度和系统论视角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20]; 刘景黎则为我国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21]

6.民族体育旅游

图3显示了体育旅游研究的发文机构合作共现分析情况,图谱中共有节点430个(N=430),连接94条(E=94),网络密度为0.001(Density=0.001),与发文作者分析中显示的问题相同,各个机构间的联系、交流有待加强。

1.体育经济

虫害重点防治螟虫、褐飞虱的发生,病害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防治尤为关键,根据病虫情报,适时防治病虫害。

 

3 体育旅游研究高频关键词

  

序号出现频次关键词1428体育旅游247体育经济317旅游资源416体育旅游资源514河南省614发展对策713可持续发展811民族体育911体育产业1011SWOT分析1110可行性1210资源开发139民族体育旅游148生态体育旅游157市场开发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

 

(五)研究前沿分析

根据表4我们发现,在不同的阶段关于体育旅游研究侧重点和前沿热点是不同的,这与国家的相关政策、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等密切相关。在体育旅游发展的初步阶段,学者们率先对体育旅游的相关产业进行了分类整理,初步探索发展体育旅游的可行性,并针对各产业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体育旅游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后,整个研究领域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在开发模式的选择中,民族体育旅游因其自身所具备的民族特色而受到关注,由此加快了各民族、各地区依托当地资源发展体育旅游的速度,如部分学者对三峡库区的体育旅游市场分析、发展对策、资源优势状况等展开了一系列研究;2008年前后,受北京奥运会影响,体育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体育经济、旅游经济、体验经济、假日经济等问题成为当时研究的前沿;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全民关注的同时,有关生态体育旅游的研究也在迅速升温。平稳发展阶段中,在全面健身的背景下,群众体育与体育旅游的结合上升为前沿热点;随着我国休闲发展进入新阶段,国民休闲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人们休闲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学者们关于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化,休闲体育旅游更是成为新的热点。

CiteSpace软件对某项研究前沿的探测分析主要是基于其内部自带的“Find Burst Phrases”算法功能,通过对突现词的分析提取来完成。把样本数据导入软件中,探测出体育旅游研究中出现频次变化率高、增长速度快的突现关键词,结合关键词的时间分布情况,得到体育旅游研究领域的突现词综合信息表[27](见表4)。

 

4 体育旅游研究领域中的突现词

  

KeywordsFrequencyStrengthBeginEnd2000~2016体育产业112 183820002006可行性102 015320032007发展对策142 010820032009民族体育旅游91 859420042005开发模式41 203520052006三峡库区52 276120062008SWOT分析111 65120082009旅游经济51 909420092011生态体育旅游82 29120112013体育经济472 662820122016群众体育41 577820122014旅游资源171 570420142016休闲体育旅游31 448620142016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

(六)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关于体育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较晚,发展至今不足30年。图5显示了体育旅游发文量的年度分布情况,结合前文关于研究前沿热点的分析发现,我国学术界关于体育旅游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萌芽起步、初步发展、高速发展、平稳发展四个阶段。

在萌芽起步阶段(1992~1997年),国内关于体育旅游领域的文献研究寥寥无几,基本上是对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进行初步探讨。到了初步发展阶段(1998~2003年),国务院于1999年出台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庆、五一旅游“黄金周”开始兴起,加上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学者们开始加强对体育旅游的关注度,相关学术论文也开始逐渐增多。在高速发展阶段(2004~2011年),我国于2008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2010年举办了第十六届亚运会及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博览会。在这些重大赛事的推动下,国内体育旅游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研究内容更加广泛,发文数量逐年递增。在平稳发展阶段(2012~2016年),体育旅游的相关文献数量有所减少,但整体上趋于平稳。

 

三、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我国有关体育旅游研究的535篇文献进行了详细分析,绘制出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并结合传统的计量方法,从发文作者、载文期刊、发文机构、研究热点、发展阶段和研究前沿六个方面入手,整理了国内体育旅游研究的发展脉络。

于素梅、周珂、韩鲁安、韩丁、姚洁、邓凤莲等有体育学背景的学者对体育旅游的研究较为深入,不足之处在于学者之间的联系、研究团队之间的联系需要加强。体育旅游类的文献大多发表于体育学的核心期刊中,如《体育文化导刊》《山东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学院》等,发表于旅游学期刊的文献相对较少。体育旅游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体育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的体育学院,如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较其他地区的研究机构而言,河南省各大高校及研究机构对于体育旅游的研究较为深入。体育经济、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开发、发展对策、可持续发展、民族体育旅游等研究热点贯穿着体育旅游发展的始终,学者们对这些热点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从整体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体育旅游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起步、初步发展、高速发展、平稳发展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发展都伴随有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体育旅游类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从研究前沿来看,体育旅游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从最开始对体育旅游相关产业进行分类、探索其发展的可行性到近年来群众体育旅游的兴起,学者们不断丰富和完善着体育旅游这一学科。

(二)展望

近30年来,在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体育旅游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与国内其他旅游类型的研究成果和进程相比,目前体育旅游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亟待加强与完善。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研究者大多依托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并简单地把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与当今研究趋势不符且研究结果说服力不强。今后应该借鉴一些相对先进的研究方法,如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SEM)等,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基础上,加强动态与静态、归纳与演绎的结合,由此深入发掘体育旅游各项研究的内涵。

(2)提高乘客效率。大量的私家车都行动起来了,乘客在除了固有的路边打的方法外,还能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输入始发地和目的地进行操作,这些信息会很快传载给附近的网约车司机,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上车,提高了叫车的成功率。

在研究人员上,研究者多数为体育学背景,旅游学背景的学者较少,其他学科背景的学者更是寥寥无几。体育旅游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共同努力,这样才有助于加快建立完整的体育旅游学科体系。除了旅游学与体育学,关于体育旅游的研究还涉及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就目前来看,各大高校培养“复合全面性”人才是大势所趋,也是体育旅游得以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研究内容上,呈现出不均衡现象。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体育经济、体育旅游开发与发展对策、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民族体育旅游等方面,很少有涉及体育旅游安全与管理、体育旅游心理学、体育旅游节事、体育旅游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且研究内容多以具体案例或者区域为主,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路有待商榷。因此,今后体育旅游的研究要从整体层面出发,在研究热点问题的同时,强化研究一些容易忽视或热度较低的内容。横向上拓展体育旅游研究的广度,例如在基于昂普(RMP)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对体育旅游市场(包括营销、形象等)和体育旅游产品(包括项目)等方面的研究。纵向上加深体育旅游研究中具体方面和内容的挖掘,例如在体育经济方面,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深入探讨体育旅游产业要素与产业链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融合发展、业态创新和供给侧改革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于素梅. 小康社会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体育科学,2007(5):23-35.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2014-10-20)[2018-03-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3]韩增林,李彬,张坤领,等. 基于CiteSpace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地理科学,2016(5):643-652.

[4]曹英. 国内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研究[J]. 中国商贸,2012(2):170-171.

[5]肖霞,田东,陈丹,等. 发展海南省体育旅游经济的相关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300-304.

[6]兰涛. 西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探析[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1):64-6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EB/OL].(2006-07-13)[2018-03-01].http://www.cnta.gov.cn/zwgk/hybz/201506/t20150625_428120.shtml.

[8]袁书琪,郑耀星. 体育旅游资源的特征、涵义和分类体系[J]. 体育学刊,2003(2):33-36.

[9]邓凤莲,于素梅,刘笑舫. 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分类和开发支持系统及影响因素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8):1048-1050.

[10]杨秀丽,杨松. 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4):34-35.

[11]顾兴全. 基于资源观点(RBV)的体育旅游开发研究——以浙江安吉江南天池滑雪旅游开发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44.

[12]袁俊,梁洁莹. 深圳滨海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6(8):137-142.

[13]高彩琴,刘红,周艳丽,等. 基于TOWS理论审视我国体育旅游发展战略——以河南省体育旅游开发为例[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2):12-16.

[14]汤敬东. 环渤海体育旅游带的开发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5):64-67,89.

[15]吴必虎,严琳. 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的战略与政策[J]. 体育科研,2007(5):1-4.

[16]王辉. 体育旅游产业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J]. 体育与科学,2010(4):59-64.

[17]于素梅. 影响我国不同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因素[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24-28.

[18]杨弢,姜付高. 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2):20-23.

[19]姚鑫,卢塞军,王瑛. 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6):699-703.

[20]马向文,郭戈,苏振男. 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扶持政策探讨[J]. 体育与科学,2011(2):69-73.

[21]刘景黎. 实现我国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1):16-17.

[22]胡海胜. 广西民族体育旅游开发研究(之一)[J]. 广西社会科学,2004(6):86-87.

[23]陆元兆. 广西民族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 体育学刊,2004(5):25-28.

[24]邓杰,杜长亮. 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及策略[J]. 体育与科学,2013(6):107-110.

[25]陈贵春. 体验视角下的民族体育旅游产品营销初探[J]. 中国商贸,2009(11):128-129.

[26]钟学思,陈薇. 民族体育旅游类主题公园开发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以广西桂林为例[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0):115-118.

[27]朱志强,林岚,杨书,等. 国内红色旅游研究发展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旅游论坛,2016,9(6):32-39.

 
贾斌,林岚,林泓,朱志强
《旅游研究》 2018年第03期
《旅游研究》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