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治疗中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耐药性

更新时间:2009-03-28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又被称为幽门螺旋杆菌,简称为Hp,属于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细菌,多生存于个体患者胃、十二指肠等区域,个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诱使个体患者发生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疾病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溃疡[1].胃溃疡、胃炎以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具有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部分医学研究认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MALT淋巴瘤以及胃癌也与幽门螺旋杆菌具有重要的关系[2].目前临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促进个体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胃肠溃疡面愈合,降低胃癌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3-4].临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方案较多,当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为使用含质子泵抑制剂和2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其中常用抗生素包括甲硝唑、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以及左氧氟沙星,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幽门螺旋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明显增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日趋下降.

我国部分地区对H.pylori耐药性的研究已进行多年,但是在相关的研究比较匮乏.尤其最近几年,随着抗生素调整的使用,H.pylori的耐药性发生了新的变化,需要重新进行研究.

成长是一个蜕变的过程,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艾布拉姆斯对成长小说下的定义是:“成长小说的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幼年开始所经历的各种遭逢,主人公通常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人并认识到自己在人世间的位置和作用。”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对项目的管理有直接影响。如果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薄弱,就有可能降低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注重培训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该股的领导需要定期举办相关培训课程,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此外,施工单位定期进行相关的管理文化活动,并鼓励所有施工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培训,使施工单位的管理意识进一步渗透到每个施工人员的内心。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方面的要求,主动学习自己的相关管理知识,以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240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且经胃镜检查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所有患者均C13尿素呼气试验≥(4.0±0.4)/C14尿素呼气试验(14C-UBT≥100 dpm/mmolCO2)阳性者可判断为Hp感染[6].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相关医师在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下取胃黏膜活验标本进行幽门螺旋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1.1.1 入选标准(1)幽门螺旋杆菌培养以及药敏实验阳性患者;(2)临床确诊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的明显上消化道症状患者;(3)患者年龄在18~70岁.

1.3.2 疗效评价(1)主要疗效指标:A、B、C3组患者不同种抗菌药物耐药性;(2)次要疗效指标:A、B、C 3组患者治疗10 d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效:患者治疗10 d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C13尿素呼气试验以及C14尿素呼气试验为阴性.有效:患者治疗10 d后症状体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C13尿素呼气试验以及C14尿素呼气试验为阴性.无效:治疗10 d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C13尿素呼气试验以及C14尿素呼气试验为阳性(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4)物流过程。在产品运输过程中,会对每一个运输车辆做到全方位的跟踪和监测,并记录下详细的运输记录,以便后期进行逆向追溯,还可以追溯到具体的物流商,这样确保整个物流活动的安全性。

1.1.3 试验停止指征(1)试验期间无法耐受者,患者有严重不良反应;(2)患者症状加重者;(3)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干扰观察的情况;(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研究材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240例上消化道症状且经胃镜检查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A、B、C 3组患者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如下:41例患者对甲硝唑产生耐药性,有15例患者对克拉霉素产生耐药性,有6例患者对阿莫西林产生耐药性,甲硝唑耐药率为51.25%(41/80),克拉霉素耐药率为18.75%(15/80),阿莫西林耐药率为7.5%(6/80),A组甲硝唑耐药率与C组阿莫西林耐药率相比较,C组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明显低于A组甲硝唑耐药率,χ2=5.019;P=0.012.B组克拉霉素耐药率与C组阿莫西林耐药率相比较,C组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明显低于B组克林霉素耐药率,χ2=5.012;P=0.011.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数据;A、B、C 3组患者不同种抗菌药物耐药性、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具体操作 240例患者治疗期间,均要注意饮食卫生、环境,不能多喝水,也不能吃辛辣食物,降低幽门螺旋杆菌传染几率[5].在此基础上,对3组患者行对应药物治疗方案.

A组80例患者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qd+左氧氟沙星200 mg Bid+甲硝唑400 mg Bid[生产厂家:华润三九(北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644].B组80例患者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 qd+左氧氟沙星200 mg Bid+克拉霉素500 mg Bid(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032).C组患者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 qd+左氧氟沙星20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生产厂家: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8021880),上述3组均连续给药10 d.A、B、C3组患者均由同一位临床医师在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下采集标本,并将收集的标本快速置入LB转送液中,送入实验室待检.取0.5 mLLB标本转送液以及标本组织块,将其置入无菌匀浆器进行研磨至组织块充分研磨粉碎,而后将其接种于含有10%羊血的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于厌氧罐(用蜡烛点过3次,产生CO2环境)中37℃条件下培养,持续培养5~7 d后对其进行革兰染色和鞭毛染色镜检,然后再利用脲酶试验、氧化酶试验、过氧化物酶试验进行鉴定.挑选传代培养三代的纯菌落于无菌的NS中,将其配制为3×108cfu/mL菌悬液,而后将其涂布于含10%的羊血M-H琼脂平板上,静置10 min后将含药纸片贴于平板,每张纸片之间间距大于25 mm,每张纸片距平板外缘间距在15 mm之内,将平板放于厌氧罐(用蜡烛点过3次,使得产生CO2环境)中培养,于37℃培养48 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并记录,从而完成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性结果判断标准为,甲硝唑最低抑菌浓度(MIC)≥8 mg/L,阿莫西林最低抑菌浓度(MIC)≥1 mg/L,克拉霉最低抑菌浓度(MIC)≥2 mg/L.

1.1.2 排除标准(1)胃癌及其他肿瘤患者;(2)妊娠或哺乳妇女;(3)对本研究过敏者;H.pylori阴性患者;(4)治疗前2周使用过抗生素、PPI、铋剂者;患有严重肝病、肾病及其他重病者;(5)患有精神病、严重神经官能症以及不肯合作者.

1.4 统计学处理

1.2.5 考核 每项基本操作培训后,均要进行考核,操作合格分为90分,对护士操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当场点评,保证操作的规范。对健康档案的建立与更新,均进行上机考核,了解护士操作熟练与正确程度,评分标准参照公共卫生考核标准,合格分为100分。

2 结果

2.1 主要疗效指标

甲硝唑5 μg、阿莫西林10 μg、左氧氟沙星5 μg药敏纸片(英国Oxoid公司);克拉霉素15 μg药敏纸片(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H.pylori分离培养基由哥伦比亚琼脂加包含有多种抗生素的选择剂和10%脱纤维羊血制成.

目前北欧及国内按不同的矿种矿石建造而且作为钼矿资源的主要对象仅有钨钼型矿石建造、单一钼矿石建造、铜钼矿石建造3种类型,而目前就其开发利用水平看,最主要的是大型、超大型网脉状即细脉浸染状亦即目前我国最主要的矿床类型—斑岩型钼矿床,其中包括钨钼、铜钼以及单一的钼矿石建造的矿床在内,矽卡岩型钼矿床实际上就是其中的一种[5]。

2.2 3组患者治疗10d临床治疗效果

具体情况(见表2),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χ2=5.126,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χ2=5.082,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χ2=5.078,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比较说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其次为B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表1 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Tab.1 Curative effect of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treated for 10 days[n(%)]

  

与C组比较,*P<0.05.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A 组 80 24(30.00)15(18.75)41(51.25)48.75*B 组 80 35(43.75)30(37.50)15(18.75)81.25*C 组 80 41(51.25)33(41.25)6(7.50)92.50

2.3 3组患者治疗10 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具体情况(见表1),C组总有效率与A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χ2=5.42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总有效率与B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χ2=5.76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比较说明在临床治疗效果中C组明显优于A组和B组,见表1.

 

表2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Tab.2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ree groups[n(%)]

  

与C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组别 n 恶心 呕吐 腹痛 不良反应率(%)A组 80 6(7.50)4(5.09)3(3.75)16.25*B组 80 4(5.00)2(2.50)2(2.50)10.00*C组 80 1(1.25)1(1.25)1(1.25)3.75

3 讨论

幽门螺旋杆菌属于个体胃肠道疾病患者感染率极高的病原菌,正常情况下个体胃壁可分泌胃酸、蛋白酶,从而形成不溶性以及可溶性粘膜层对个体胃壁起到自我保护作用,并抵御机体内部多种微生物侵袭,幽门螺旋杆菌可穿透粘液层,并在个体胃肠上皮细胞表面定居,释放大量毒素,从而破坏胃上皮细胞,增加个体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目前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上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为抑菌药加抗生素联合治疗[8-9].

我国抗菌药物使用广泛,近些年幽门螺旋杆菌耐药率相关研究报道,显现幽门螺旋杆菌耐药率逐年攀升,其中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抗菌药物中甲硝唑耐药率最高,全球约有10%~240%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生甲硝唑耐药[10].本次研究中甲硝唑耐药率为51.25%.相关文献显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甲硝唑耐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发展中国家甲硝唑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明显高于发达国家.Kim等[11]对韩国首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研究调查显示1987年至2003年16 a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例,甲硝唑耐药率由最初的52.9%上升至66.2%,该现象在妇女中更多见.临床研究认为导致该变化的原因与妇女妇科病临床治疗中使用抗菌药有关.Moore等[12]对于甲硝唑耐药基因第25位点插入Igt基因片段,使rdxA基因位于第8个从而终止该基因,结果显示可成功阻止甲硝唑耐药性的发生,由此可以推断出,rdxA基因突变也是引起幽门螺旋杆菌甲硝唑耐药的主要原因,当fdxA与rdxA基因一起突变时可提高甲硝唑耐药性[13].

本次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克拉霉素耐药率为18.75%.幽门螺旋杆菌克拉霉素耐药率明显低于甲硝唑,但是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幽门螺旋杆菌克拉霉素耐药率是不一样的,其中埃及东北部幽门螺旋杆菌克拉霉素耐药率为1.8%,但在西北部幽门螺旋杆菌克拉霉素耐药率为8.8%,在北美、欧洲、亚洲的幽门螺旋杆菌克拉霉素耐药率可上升至12%、15%、13%.目前关于幽门螺旋杆菌克拉霉素耐药性临床研究已经发展至细胞分子阶段,通过聚合酶联反应-寡合甘酸连接检查法、DNA酶免疫测定、聚合酶联反向杂交等方法快速检测其突变,但是研究结果对幽门螺旋杆菌克拉霉素耐药的机制还不是太明确,目前临床研究认为有可能是因为23SrRNA的基因突变[14].

阿莫西林属于β内酰胺药物,β内酰胺药物可通过抑制肽聚糖代谢终末阶段,干扰细胞壁形成,从而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本次研究中幽门螺旋杆菌阿莫西林耐药率为7.5%,明显低于幽门螺旋杆菌克拉霉素以及幽门螺旋杆菌甲硝唑耐药率,幽门螺旋杆菌阿莫西林耐药率最低[15-16].相关临床研究认为造成幽门螺旋杆菌耐药原因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可合成β-内酰胺酶,改变细胞膜对药物通透性,致使蛋白量或结构发生改变[17-18].另外,在本次研究中,3组方案中,C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A组和B组.并且C组的耐受性良好,其中药物的副作用,包括恶心、乏力、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是明显低于A组和B组.

由于抗生素应用的不断推广,幽门螺旋杆菌耐药菌株可逐渐增加,因此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个体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笔者应重视幽门螺旋杆菌培养,并对患者进行耐药监测,从而保证临床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治疗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个体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19].且目前对于幽门螺旋杆菌耐药菌株临床治疗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措施,但是若能掌握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发生原则,就能最大限度避免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株的产生[20].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在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中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要明显低于甲硝唑和克拉霉素,并且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优于甲硝唑和克拉霉素,所以在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中,选择抗生素含有阿莫西林的方案有助于提高清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胡伏莲.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研究现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7):517-518.

[2]MASAOKA T,SUZUKLH,KURUBAYASHI K,et al.Could frameshiftmutationsin thefrxA and rdxA genesof Helicobacter pylori bea marker or metronidazole resistance[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6,2(1):81-87.

[3]SEPULVEDA A R,COELHO L G.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icmalignancies[J].Helicobacter,2002,7(1):37-42.

[4]YAHAV J,SHMUELY H,NIV Y.In vitro activity of levofloxacin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 isolates from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failure[J].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6,55(1):81-83.

[5]BRANCA G,SPANU T,CAMMAROTA G,et al.High levels of dual resistance to clarithromycin and metronidazole and in vitro activity of levofloxacin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 isolates frompatients after failure of therapy [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4,24(5):433-438.

[6]侯中英,崔小强,姜曼,等.幽门螺杆菌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耐药现状及其耐药机制[J/CD].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10(4):115-117.

[7]索日娜,赵丽萍.难治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2):162-164.

[8]姜葵,张建中,潘国中.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检测[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16(6):76-78.

[9]虎月燕,周曾芬,南琼,等.云南省三个民族人群螺旋杆菌甲硝唑耐药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1):986-988.

[10]丁玲,胡毅.江津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3):235-236.

[11]KIMJ M,KIMJ S,JUN H C,et al.Distribution of antibiotic MICsfor helicobacter pylori strains over a 16-Year period in patients from seoul,south korea [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4,48(12):4843-4847.

[12]MOORE J M,SALAMA N R.Mutational Analysis of MetronidazoleResistance in Helicobacter pylori [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5,49(3):1236-1237.

[1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刘文忠,谢勇,等.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0):655-661.

[14]刘改芳,徐华州,张玉贞,等.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2):180-131.

[15]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16]闫书婷,张锦华,庄剑波,等.兰州市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6):774-775.

[17]刘雪芳,马岚青.幽门螺旋杆菌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耐药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1):101-104.

[18]王婕鹏.探究幽门螺杆菌高耐药流行现状及应对[J].中国卫生产业,2014,14(13):188-190.

[19]王振清.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110-111.

[20]代薇,罗娟.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4):162-163.

 
程思根,罗志刚,刘德华,杨姝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