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负责任创新研究现状及其对创新管理的启示

更新时间:2009-03-28

科技和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力量,创新是发展的不竭之源。21世纪人类仍面临着“环境变化、资源匮乏、贫困加剧、男女不平等和社会老龄化”等挑战。这使得人类不断反思,现在所进行的创新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现在所进行的创新是否是负责任的。基于此背景,欧盟“地平线2020”[1]提出了负责任创新(responsible innovation)的理念,也称之为负责任研究和创新(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通过科学与创新的共同管理以探索未来,实现创新过程和产品输出的道德可接受、社会可满意,最终反映欧盟社会的价值和发展期望。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坚持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倡导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加强科研伦理建设,强化科研伦理教育,提高科技工作者科研伦理规范意识,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重视和承担保护生态、保障安全等社会责任[2]。我国政府目前的科技政策符合“负责任创新”的理念,那么什么是负责任创新;我国在面对技术创新的挑战时应如何应对,这些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技术创新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负责任创新理论生产的背景

1.1 时代背景

欧盟自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一直没有走出经济的低迷期,为了促进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增长,欧盟于2011年制定了“地平线2020”研究和创新计划,首次提出“负责任研究和创新(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也即“负责任创新(responsible innovation)”,通过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实现经济和就业的一种智慧、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2013年9月以“负责任创新”理念命名的学术期刊《负责任创新》正式创刊,由罗德里奇出版社出版发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大卫·加斯顿任主编。创刊宗旨是“不仅研究‘负责任创新’本身的内涵,同时关注其在工业技术创新中甚至是政策制定中的影响”[3]。至此,负责任创新在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之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4.产后虚弱。母猪平时营养不良,衰弱,元气不足,分娩时间过长,疲劳过度,损伤元气,产时失血太多,致使气血亏损,造成产后表现疲惫,体温偏低,反射功能减少,食欲减少。

1.2 理论背景

负责任创新源于研究自由化与科学自治在面向社会责任、伦理道德与公众利益时存在的潜在冲突与矛盾。突出表现在技术创新的双重性[4],科学自治和社会责任的不匹配[5],科林格里奇困境[6]和创新治理制度的空白[7],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自由化科学自治冲突与矛盾的突出表现

  

突出表现具体描述技术创新的双重性创新可能带来技术进步也会导致消极影响科学自治与社会责任不匹配科学家要在专业自治和作为社会民众的一般责任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科林格里奇困境在技术创新的早期阶段不能预料到该项技术可能带来的后果制度空白如何设计相关制度来治理技术创新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

负责任创新的理论不仅与STS(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理论的各个方面有关联[8],如:技术评估(technology assessment)[9]、建设性技术评估(constructive technology assessmen)[10]、参与式或公共技术评估(participatory or public technology assessment)[11]和价值敏感设计(value-sensitive design)[12]等,也与应用伦理学(applied ethics)有联系,常常结合STS方法来反思新技术、社会和价值如何共同演化。负责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相似之处,两者都关注价值敏感和以流程为导向的变革过程。负责任创新建立在前述的理论之上,试图将这些理论结合起来,提供一种更为适用的方法,来解决技术创新的外部负效应问题。

2 国外负责任创新研究现状

2.1 负责任创新概念的研究

1)负责任创新的“正确影响”观。 欧盟委员会学者Von Schomberg[13]最先给出了负责任创新的定义,认为他是一个跨越并承认不同参与者相互响应的透明和交互的过程,旨在解决研究和创新的伦理可接受、社会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满意(让科学技术进步正确嵌入社会中),同时关注怎样取得创新的正确影响。负责任创新是一个过程,其追求的目标是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品不仅关注社会效应(社会可持续和社会可满意),同时考虑到隐藏在技术背后的伦理价值。

然而为了追求负责任创新的“正确影响”,首先要明确对于技术创新人类到底可以做些什么。Stahl 等[14]提出负责任创新是一个捕捉“涉及什么可以做的这一问题的所有方面的讨论,为了确保科学、研究、技术和创新有积极的、社会可接受和满意的结果”。这里将概念延伸到对于“技术创新到底要做什么”这一问题的讨论。

负责任创新是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的实施可以追求其“正确影响”。Bolk等[16]研究发现负责任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方法,明确地考虑了社会和伦理方面的影响以及保持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的平衡。在负责任创新追求“正确影响”的发展过程中,其概念发展遵循了一种目标确定、问题讨论、任务明确、方法实施的发展历程,如表2所示。

通过对“技术创新到底要做什么”的讨论,要明确负责任创新涉及的具体活动。Hilary[15]研究表明负责任创新是“一种帮助满足自我需求与期望,同时自身的需求和期望无论何时都不损害他人的创新。”其活动包括关注社会责任和自然生态责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探索并优先考虑现在与未来社会的伦理和环境等问题,进行高效、广泛、灵敏的监督,在研究和创新的过程中保持开放性和透明性。

As a result, the experimental threshold current ratio of~ 0.714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ed ratio of ~ 0.785.

 

表2 负责任创新正确影响观概念汇总

  

概念提出者提出时间/年发展过程主要内容VonSchomberg2011目标确定不同参与者相互响应,透明和交互的过程,实现研究和创新的伦理可接受、可持续性和社会满意,取得创新的正面影响Stahl等2014问题讨论涉及“什么可以做”这一问题的所有方面的讨论,达到积极的、社会可接受且满意的结果Hilary等2014任务明确关注社会责任和自然生态责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探索并优先考虑现在与未来社会的伦理和环境等问题Blok等2015方法实施一种新的创新方法,考虑社会和伦理方面的影响以及保持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是平衡的

2)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共同责任”观。在负责任创新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责任,鼓励他们在技术创新的早期过程中参与进来,从而避免技术创新带来的科林格里奇困境。Stilgoe等[17]提出负责任创新是一个“通过现有科学和创新的集体管理探索未来”的过程。而如何集体管理则涉及到利益相关者在技术创新的早期阶段通过预测性、包容性、自省性和响应性等参与进来,从而使创新结果朝着满意的方向进行。负责任创新不仅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的共同责任,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责任。如Stahl[18]研究认为负责任创新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责任或元责任,旨在形成、维持、发展和协调现有的和未来的与创新有关的过程、利益相关者及相应的责任,以取得理想的和可以接受的创新结果。强调应在研究和创新过程中考虑社会的愿望和民主责任。利益相关者参与创新过程,通过透明和交互的过程,来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共同承担责任。Michael等[19]研究表明负责任创新是“一种尊重以公众期望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发展的持续与伦理的可接受),将相关行为主体(如研究者、创新者和社会其他行动者等)融入到彼此相互负责的透明性、交互性过程。Spruit 等[20]发现RRI(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是一个集体包容性过程。RRI实现了一种“从评估创新过程结果的可取性(例如:根据责任法律在法庭上评估有害产品结果)到评估创新过程的质量的转变。”在这个集体包容性过程中,相关的创新主体共同承担责任。

负责任创新的3类研究方法,如表4所示。负责任创新最终要落实到企业层面实施,无论是工具类方法、代理类方法还是案例分析等,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工具方法仅仅关注过程,代理类方法只关注利益相关者,案例研究往往聚焦在某个行业和产品。而负责任创新的实施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方法。负责任创新研究面临着实践不丰富,迫切需要实证数据进行研究等问题,这是近几年学者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未来该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

 

表3 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共同责任观个人责任观汇总

  

概念提出者提出时间/年主题内容Stilgoe等2013共同责任通过现有科学和创新的集体管理探索未来Stahl等2013更高层次的元责任Michael等2014相关行为主体(如研究者、创新者和社会其他行动者等)融入到彼此相互负责的透明性、交互性过程Spruit等2015集体包容性过程,实现从评估创新过程结果的可取性到评估创新过程的质量的转变Wilford2015个人责任创造了一个转变的方式,那些从事研究和创新的人应该考虑他们所做的事情的影响

学者从“正确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共同责任”再到“个人责任”观的发展,界定了负责任创新的目标即伦理可接受、社会可满意、社会可持续,提出了负责任创新的主体即与技术创新管理攸关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公众等),明确了他们以参与的方式介入技术创新管理过程。负责任创新是利益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集成性、包容性、反馈性和响应性的过程,其目标是实现创新过程及结果的伦理可接受、社会可满意和社会可持续。

2.2 研究方法

3)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通过关注负责任创新嵌入到具体的地区、行业和文化中,从而寻找负责任创新的有效途径。Mink等[25]通过对印度地区一种缝纫机的设计和研究,旨在为发展中国家多层面的穷人设计负责任的技术产品创新、改善生计。通过运用能力观从综合和整体的角度来支持负责任产品设计流程的改造,帮助更好的理解他们的情景,更好预测他们创新产品的后果,最终改变多数穷人的生活。Blok等[26]利用4个食品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尽管公司对公众的健康负责,然而道德考虑在创新流程运作层面并没有发挥关键作用,相反在创新流程运作层面更多考虑的是技术和经济因素。这可能表明负责任创新的道德决策过程并不处于运营创新过程本身的层面,而是位于公司更高的战略层面。

1)工具类。Ibo等[22]开发了一个概念模型,将公司的RRI战略与其上下文联系起来,并帮助将RRI战略转化为导致RRI结果的活动。同时提出了一种开发具体RRI公司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可以支持企业衡量RRI的结果。工具类方法强调通过某种程序来实现负责任创新,常见的工具类方法还有与利益相关者对话、预测生命周期评价和门径管理架构等。

②材料加工环保性。治理工程常使用生物材料,其材料加工过程应符合低碳环保要求,如广泛使用的生态袋、生态土工布、生态格网等化纤材料的生产过程不应产生大量附加污染物或需要消耗大量资源。

2)Stahl的三维空间模型。Stahl提出了包含行为主体(action)—活动(activities)—规范(norm)的三维空间模型,将负责任创新视作一个未来导向、不确定的、复杂的集体行为,如图2所示。它涵盖了其他学者提出的大部分维度和方面。行为主体是指与创新活动攸关的利益主体,如科学家、大学、创新者、企业和政策制定者等。相关活动是指检测和控制创新活动的有关技术,如风险评估、影响评估、技术评估、预测活动、价值敏感设计、内部反馈和道德评估等;规范准则是指创新活动的标准以及基本规范来评价特定研究和创新是否达到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等,如表5所示。

尽管对于负责任创新,学者们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概念,但是对负责任创新概念的研究,有助于负责任创新在实践中更好的应用。关于负责任创新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工具类、代理类和案例研究法等。

 

表4 负责任创新研究方法汇总

  

研究方法具体方法研究者提出时间/年主要内容工具类Ibo等2017概念模型,开发具体RRI公司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代理类Harold2015基于代理的负责任创新模式,决策者和公司模拟不同的RRI治理模式的效果以及民间社会组织在负责任研究和创新治理中的调节作用Michael等2018通过消费者代理模型,指出其异质性和有限理性在创造和传播负责任的创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案例研究法Mink等2014印度地区一种缝纫机的设计和研究,旨在为发展中国多层面的穷人设计负责任的技术产品创新、改善生计Blok等2017四个食品公司的案例说明道德考虑没有在创新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3)“个人责任”观。Wilford[21]强调个人在研究和创新过程中的责任。她认为RRI创造了一个转变的方式,那些从事研究和创新的人应该考虑他们所做的事情的影响。这是一个新兴的观点,他考虑到在研究和创新早期的研究过程中没有明确指出个人责任的观念。从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共同责任到个人责任的转变,体现了责任细化和明确化趋势,如表3所示。

2.3 研究模型

1)Stilgoe等的四维模型。Stilgoe等提出了负责任创新的四维模型,通过此模型对新兴技术进行负责任创新治理,如图1所示。AIRR模型即预测性(anticipatory)、包容性(inclusive)、自省性(reflective)和响应性(responsive)。

  

图1 负责任创新的四维模型

预测性(anticipatory):描述和分析那些可能出现的有意的或无意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在技术展望、技术评估和情景发展等方法的支持下,不仅有助于阐明期望的承诺性叙述,而且还可以探索其他影响的途径,促使科学家和创新者提出“假设会怎样” 和“还有什么可以做”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环保问题。当前,我国空调主要以电力驱动空调为主,这类空调多以氟利昂为冷媒,而氟利昂等氟碳类物质被认为是破坏臭氧层和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当前电能主要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煤炭燃烧会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环境的气体。所以利用太阳能驱动空调系统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氟利昂、二氧化硫等对环境的破坏。太阳能制冷空调,最大的优点还在于季节匹配性好,天气越热、越需要制冷的时候,系统吸收的太阳能越多,制冷量越大。

包容性(inclusive):促进公众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对话、参与和辩论等,对有关创新的愿景、目标、问题和困境等进行广泛的集体讨论。倾听来自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声音,促进技术更好的嵌入社会。

总之,导入激励理论,通过发挥全方位、多角度的激励手段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沙盘实训课程的教与学的效果。

响应性(responsive):利用集体反思的过程,通过有效的参与和预期治理机制,确定创新的方向、轨迹和创新步伐,这是一个迭代的、包容性的、开放的适应性学习过程,具有动态能力。

2)代理模型。代理模型主要通过研究负责任创新主体-利益相关者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实现负责任创新的方法。Harold等[23]提出了一个基于代理的负责任创新模式,该模式被设计成为决策辅助工具,促使决策者推动创新政策。该模型旨在帮助决策者和公司来模拟不同的RRI治理模式的效果以及民间社会组织在负责任研究和创新治理中的调节作用。Michael 等[24] 运用基于代理的模型,关注消费者在负责任创新中扮演的角色。新产品和服务的特征可以用多维度来表示而不仅仅是用价格和质量来代表。研究表明消费者的异质性和有限理性在创造和传播负责任的创新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水平段的钻进过程中,气测值的低值区有时会被误认为钻遇了非储层,但通过随后的随钻测井数据得知钻遇的依然是储层(图1);进入E区后气测值虽稍有降幅,但其甲烷相对含量骤然下降,可初步判断钻遇非储层或钻出油气层,再结合岩性上的变化综合判断。

 

表5 Stahl的行为主体活动和规范描述

  

行为主体相关活动规范准则科学家、大学、创新者、企业、政策制定者、研究创立者等风险评估、影响评估、技术评估、预测活动、敏感性设计、内部反馈、道德评估等创新活动的标准以及基本规范准则

  

图2 负责任创新行为主体—活动—规范模型

3)Mirjam 等的六维度模型。Mirjam 等[27]研究表明负责任创新不仅包含预测性、包容性、自省性和响应性,还包含另外两个新维度: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关怀性(care),如图3所示。可持续性是指科学和技术的合作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通常与新产品的资源效率有关。可持续性作为负责任创新的一个维度,有利于衡量创新产品的可持续与包容性。创新关怀是指在人类进行积极行动的过程中,关注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责任。关怀是属于公共领域的维度,因此公民应为自身所做的决定和行动负责。这种关怀不仅是对人类健康的关心,通过提供安全质量高的产品,更加体现一种对整个创新生态系统(如动物、自然界)等的一种关怀。

第一阶段,预处理程序。将来自不同感受器上不同数量形式的输入信息转换成一组模糊类比信号,振幅与数量大小成正比。比如呈现一系列数量图形,视觉注意从一个客体依次扫描到其他客体,直到所有的客体都受到扫描,于是产生一组模糊类比信号,按正态曲线分布。该过程发生在感觉加工的早期阶段,来自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不同感受器上的数量信号在相应大脑区域产生模糊正态函数信号。不同感觉通道中数量类比信号经过瞬息整合后产生输出信息。

  

图3 负责任创新的六维模型

3 我国关于负责任创新的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在总结归纳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负责任创新的概念、模型、指标评价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刘战雄[28]在结合国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负责任创新是创新共同体以尊重人权、增进社会福祉为价值归旨,以积极承担全责任为方法特征的创新认识和创新实践。梅亮等[29]根据Stigoe 等的负责任创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技术创新情况,构建了一个由“主体、活动、规范”“预测性、自省性、包容性、响应性”等构成的责任式创新理论框架,其中主体、活动、规范是责任式创新的基本要素,其与预测性、自省性、包容性、响应性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动态演化,从而实现负责任创新的发展。于晶等[30]从企业产品设计理念、产品生产过程和评价监督三方面构建企业负责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通过大连高新区NV公司和SA公司为案例,运用该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评估。贾浩然等[31]通过对中国无线谷实施的负责任创新介绍,发现无线谷的负责任创新在制度层面、实施层面和意识层面仍然存在着问题,提出负责任创新要跨越学科间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技术更好地发展、管理和使用。

自省性(reflective):反思潜在的目的、动机和潜在影响,包括已知的(监管领域、伦理审查或其他可能存在的治理形式)和未知的,相关的不确定性、风险、无知领域、假设、问题和困境等。通过自省性使技术创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显现出来,从而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我国的负责任创新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研究的综述、概念辨析、模型构建和案例研究等方面的讨论,对负责任创新的概念和理论的系统性研究不足,更缺少对负责任创新具体实施的整体性研究,目前我国高新技术和机构还未认识到负责任创新的重要价值。

从技术创新的经济性、发展性、实践性角度出发,负责任创新的宗旨是促进与技术创新攸关的利益主体在创新的早期阶段参与进来,共同承担责任,改进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品质,提升我国技术创新的质量和社会效益。负责任创新的实质是一项系统性、集成性的创新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促进创新过程和结果朝着伦理可接受、社会可持续和社会可满意方向进行。

4 负责任创新研究对我国创新管理的启示

4.1 对创新项目“实施与否”提出新的要求

负责任创新的实质是在传统创新理念下对创新管理提出的一种新的要求,新的治理理念。创新不仅要提高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提升创新的品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的创新管理正走到由量变向质变转换的关键时期,需要系统的、全新的创新理念来指导创新管理,让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满足人类伦理、保护资源和生态的创新研究和项目得以实施,对一些“伪”创新(只关注经济效益,不考虑其带来的社会后果)进行控制,提倡可持续、可协调、负责任的创新,真正提升创新质量,提升创新的社会效益。

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各地普遍重视规范操作程序,严格相关手续,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也尽可能保护经营者的权益,不随意毁约。目前全市因土地流转发生的矛盾纠纷呈下降趋势。

4.2 创新主体将负责任创新理念纳入到战略高度

创新主体,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应将负责任创新理念纳入到企业战略层面,以一种超前的视角,对企业的创新管理做好战略规划,通过预测性、包容性、响应性和自省性的决策过程,将企业的创新管理决策纳入到企业战略层面,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充分考虑到创新产品和创新过程的伦理可接受性、环境友好性、资源可节约性,从战略角度,将负责任创新理念慢慢渗透到企业文化中,渗透到其他决策活动中,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保障负责任创新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也会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3 指导创新利益攸关者广泛参与

负责任创新的一个本质特征是责任,其责任不仅代表创新主体如企业要为创新活动负责,同时蕴含了所有与创新攸关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创新活动的利益攸关者包含政府、公众、民间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等。我国的创新管理活动中,公众的参与力度一直不够,鼓励公众在创新的早期阶段参与进来,积极听取公众的意见,特别是重视消费者和科技工作者的意见,消费者是创新成果的直接享用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如对健康、自尊、安全等的关切),他们直接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经济效益;科技工作者能更好的关注创新的技术可行性与否,同时科技工作者要有负责任的意识,通过技术与伦理的结合,创新和责任的融合,使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达到公众可满意、资源可协调、环境可持续,提升企业创新实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社会价值。

经过长时间连续记录多片新阴极板的导电片变化发现,铜导电片上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新的阴极板导电片装入电解槽内,首先变为翠绿色,然后渐渐变为深绿色,这是因为导电片表面生成的碱式碳酸铜与电解液溢出的酸雾逐渐发生反应;分布也呈现一定的规律,同一电解槽两端的阴极板导电片由翠绿变为深绿色时间较长,电解槽中间部分的阴极板铜导电片由翠绿变为深绿色时间较短,这是由于槽中间处酸雾溢出量比电解槽两端的进液和下液端大,酸雾溢出量大加速了反应(5)的进行。

4.4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前瞻依据

负责任创新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政府作为创新利益攸关主体之一,在负责任创新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协调者和规则制定者的作用。为了确保创新走向正确的轨道,政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有关伦理、技术、创新管理标准、法律法规等,从制度上保障创新的成果;二是建立政府、企业与公众交流的平台,加强各方面的沟通,通过平台化的管理,提升创新的质量;三是在国家层面倡导负责任创新理念,进行积极宣传,可以在某些行业(如基因工程、大数据)等进行试点实验,然后在其他行业和地区进行推广;四是对于那些违反伦理、造成社会、环境严重影响的创新要及时干预与制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负责任创新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创新管理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政策制定者要广泛关注与创新有关的责任议题,从宏观角度设计相关制度,提供制度依据;在中观层面鼓励与创新攸关的利益主体广泛参与,制定相关行业创新标准、创新成果评价体系,规范行业创新环境,营造健康、积极、负责任的创新氛围;在微观层面引导企业在日常的创新管理活动中树立负责任创新理念,共同承担责任,从而实现我国创新水平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转变我国的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我国创新品质。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COMMISSION.Establishing horizon 2020-the framework programme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R].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2011:8.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EB/OL].2016-08-08[2018-3-2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8/08/content_5098072.htm.

[3] DANIEL H.New journal focuses on intersection of ethics,society,new technologies[EB/OL].2013-09-03[2018-02-23].ASU News. http://asunews.Asu.edu/20130903-journal-of-responsible-innovation.

[4] JONAS H.The imperative of responsibility:in search of an ethics for the technological ag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33.

[5] DOUGLAS H E.The moral responsibilities of scientists(tensions between autonomy and responsibility[J].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2003,40(1):59.

[6] COLLINGRIDG D.The social control of technology[M].London:Pinter,1980:40.

[7] HAJER M.Policy without polity:policy analysis and the institutional void[J].Policy Science,2003,36(2):175.

[8] DE JONG M,KUPPE F,ROELOFSEN A,et al.Exploring responsible innovation as a guiding concept:the case of neuroimaging in justice and security?[M/OL].2015-05-01[2018-03-25].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2F978-3-319-17308-5_4.pdf.

[9] TE KULVE H,RIP A.Constructing productive engagement:pre-engagement tools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J].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2011,17(4):699.

[10] FLIPSE S,SANDEN M,OSSEWEIJER P.The why and how of enabling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and ethical aspect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2013,19(3):703.

[11] STAHL B C.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information systems[J].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12,21(3):207.

[12] FRIEDMAN B.Human values and the design of computer technolog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8:5.

[13] VON SCHOMBERG R.Towards 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security technologies fields[M].Luxembourg :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1:10.

[14] STAHL B C,MCBRIDE N,MATTHIAS M,et al.The empathic care robot: a prototype of 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4,84:74.

[15] HILARY S.A report on responsible research & innovation[EB/OL].2014-06-19[2018-03-23].http://ec.europa.eu/research/science-society/document_library/pdf_06/rri-report-hilary-sutcliffe_en.pdf.

[16] BLOK V,LEMMEMS P.The emerging concept of responsible innovation,three reasonswhy it is questionable and calls for a rad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M/OL].2015-05-01[2018-03-25].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2F978-3-319-17308-5_2.pdf.

[17] STIGOE J,OVEN R,MACNAGHTEN P.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responsible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13,42(9):1568.

[18] STAHL B C. 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he role of privacy in an emerging framework[J].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SPP),2013,40(6):708.

[19] MICHAEL D, KELLY L.“Broader impacts” or “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a comparison of two criteria for funding research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2014,20(1):1.

[20] SPRUIT S L,HOOPLE G D,ROLFE D A.Just a cog in the machine:the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of researchers in nanotechnology is a duty to collectivize[J].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2015,11(4):1.

[21] WILFORD S H. What is required of requirements:a first stage process towards developing guidelines for 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J].SIGCAS Computers and Society,2015,45(3):348.

[22] IBO VAN DE P,LOTTE A, STEVEN F,et al.Company strategies for 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RRI): a conceptual model[J].Sustainability journal,2017(9):20.

[23] HAROLD P F,LUIZ F A M G,JAVIER P.Governance of 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n agent-based model approach [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5(55):912.

[24] MICHAEL P S,MATTIAS M,MICHAEL S,et al.Evolutionary economics, responsible innovation and demand: making a case for the role of consumer[J].Philosophy of Management,2018,(17):7.

[25] MINK A,PARMARVS,KANDACHAR P V.Responsible desig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from a capability perspective[M/OL].2014-07-17[2018-03-25].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2F978-94-017-8956-1_8.pdf.

[26] BLOK V,TEMPELS T,PIETERSMA E,et al.Exploring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responsible innovation:the case of innovations for healthy food[M/OL].2017-10-04[2018-03-25].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2F978-3-319-64834-7_12.pdf.

[27] MIRJAM B,EMANUELE B,MARGUS P.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 dimensions of 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a literature review[J].Science Engineer Ethics,2017(23):1.

[28] 刘战雄.负责任创新研究综述:背景、现状与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1):155.

[29] 梅亮,陈劲,盛伟忠.责任式创新—研究与创新的新兴范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 30(10):83.

[30] 于晶,刘盛博,王前.大连高新区企业负责人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 (20):37.

[31] 贾浩然,刘战雄,夏保华.中国无线谷负责任创新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33(9):55.

 
樊一阳,张丹
《科技与管理》 2018年第02期
《科技与管理》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