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安徽稻渔综合种养经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09-03-28

安徽省在总结以往稻田养殖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稻-虾、稻-蟹、稻-鳖、稻-鳅等新模式,涌现出一大批以水稻为中心、特种水产经济品种为带动,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运作为特征的千亩甚至万亩连片的稻渔综合种养典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到了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农民积极响应。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主要分布在全椒、和县、当涂、宣州、无为、怀宁、怀远、凤台、东至、岳西、金寨、枞阳等地方。2017年,安徽省创建稻田综合种养万亩示范片12个、千亩示范区117个,种养面积超过90万亩,较上年增加20万亩。据测算,安徽省有适于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低洼水网稻田和冬闲田近500万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能有效开发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一、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经济模式探索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将“稻田养鱼”列入新技术开发项目、国家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和国家农业重点推广计划。安徽省结合相关政策和自身环境条件,开始稻田养鱼项目的开发和推广,到80年代末,安徽省稻田养殖面积高达100多万亩。随后,由于城市用地、工业用地的增加,养殖效益持续低迷、养殖风险增大等因素,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稳定在30万亩左右。

1994年12月,农业部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稻田养鱼,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意见》后,安徽省稻田养殖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恢复性增长。“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将小龙虾进稻田作为实施渔业“三进工程”的主要措施,着力推广稻虾连作、稻鳅(青虾)间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高效益的驱动下,出现一批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的县、乡养殖基地。全省17个市60多个县(市、区)稻田生态养殖总面积近80万亩,生产水产品7.3万吨,产值3.2亿元。但该期间多数为挖田养殖,投入成本高,在随后的几年中水产品价格持续下滑,许多养殖户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稻田养殖再次呈现大幅度回落。

党的十七大以后,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不断明确,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安徽省坚持走稻田生态养殖之路,推行种养结合立体生态农业,大力推广以名特优品种为主的养殖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约90万亩,稻田生态养殖已成为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式中,代表干旱增加的强度,Δy代表干旱增加影响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得到各种气候变化对Δx的影响,从而影响到V值的改变,这样我们就能够解决气候变化对脆弱性的影响。

二、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经济模式的实践与完善

把稻田综合种养与土地流转相结合,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安徽许多山区、丘陵等地形、地势不好的田地,应进一步拓展养殖空间,激发农民对综合种养的积极性,开辟农民致富的新通道。

三、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经济模式成效显著

据此,法院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之规定,判决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成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48802元、延时加班费1406元。驳回成锐的其他诉讼请求。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需要与多种技术进行配套实施,例如:水稻品种及栽培技术、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种养茬口衔接关键技术、施肥技术、水质调控关键技术、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田间工程技术、捕捞加工关键技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等,任何一项技术衔接失败,都会影响综合种养的总体收益。安徽省每年都会出现由于水稻品种选择欠佳,水产动物放养品种、季节、规格不对,施药种类、方式偏差等因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表2 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粮食单产经济效益化肥农药有机质纯水稻种植500千克700元化肥为主农药防虫为主耕作层有机质逐年损失综合种养成效稳产提高100%以上减少30%减少40%提高30%抗灾能力无减灾秸秆还田产品质量社会效益人工回收,甚至露天焚烧常规不稳定,风险大,农民积极性低稻渔综合种养500千克>1400元有机肥为主,水产生物粪肥生态避虫、一般不用农药耕作层有机质恢复性增长通过加高加固田埂,开挖沟凼,大大增加了稻田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沤水作为肥料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满足“政府要粮、农民要钱、消费者要优质安全”的目标循环再利用生态、环保多方共赢

四、安徽省对稻渔综合种养经济模式的政策扶持

目前,安徽省的农业生产还是以个体、家庭为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较少,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链、要素链及利益链未能有效整合,品牌创建与引领较滞后,严重影响了综合种养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优质不优价正慢慢成为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的瓶颈,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生产经营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产品信誉与知名度、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均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注浆压力理论值略大于数值模拟结果,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在数值计算中考虑了水对浆液的稀释作用,即浆水混合区的黏度要低,而理论分析中未考虑水对浆液的稀释作用,从而导致数值分析中的浆液扩散粘滞阻力要低,因此,理论计算获得的注浆压力要大于数值模拟值。

 

表1 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经济模式及效益分析

  

序号模式分布比例(%)1 2 3 4 5 6 7稻虾连作全椒、无为、宣城产稻(千克/亩)550水产动物(千克/亩)小龙虾125综合效益(元/亩)3000 90稻虾共作稻鳖共作幼蟹池种稻稻鳅共作巢湖繁昌、怀宁、南陵当涂怀远500 450 300 500小龙虾150甲鱼75蟹种125鳅100 3000 5000 4500 1400 1 1.5 1.5 2早稻青虾连作芜湖500秋季虾50;春季虾25 3500 2.5茭白泥鳅共作岳西茬口衔接6月初插秧,8-9月份投放种虾,10月初收割水稻后放水繁殖虾苗,4-5月份龙虾销售。3月放虾苗或8-9月放虾种,6月初插秧,4-10月捕大留小销售,9月留足种虾。6-7月初放幼鳖,水稻收割后捕鳖销售。5-6月放大眼幼体,水稻收割后择时幼蟹销售。6月中旬放养鳅苗,水稻收割后择时鳅种销售。早稻于4月上旬育秧,5月中旬插秧,7月下旬收割水稻;秋季虾在8月上中旬放养青虾虾苗,10月中旬开捕,分批上市至春节;春季虾的养殖利用秋季虾捕大留小,至第二年2月投放虾苗,5月中旬捕毕。2-3月放养鳅种,11-12月商品鳅销售。茭白800鳅100 2000 1.5

五、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

1.技 术配套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实习后期的主要压力源来自就业。实习后期,实习护生在应对日益繁重的实习任务之余,还需为未来做准备。当前就业的供需矛盾及部分护生过高的就业期望,使许多实习护生精疲力竭(“才发现护理专业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好就业”[2],“竞争那么激烈,找个编内工作实在太难了”[6])。

2.安 徽省地域广,地势复杂,种养模式需进一步完善

安徽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组成,不同地域地势条件、水文条件、气候特征相差较大,任何一项技术的照搬照抄都无法满足其他地域的要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进行工程设施的调整、水稻品种的筛选、养殖品种的优化、产业链的培育,不断集成适应于安徽省不同生态和地域条件的典型模式,才能有效推进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模式和技术的集成创新。

3.安 徽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存在短板

根据安徽省政府与农业部关于共同推进安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总体部署,2015年安徽省农委印发了《关于开展五大示范行动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和《安徽省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实施方案》两个重要文件,把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作为渔业绿色公关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作为全省推广工作重点和2016年三项水产主推技术之一。目前,安徽省政府还下达了《关于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的意见》,“双千工程”即指亩产千斤粮、亩增千元钱,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全省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面积200万亩以上。

近年来,安徽省充分利用稻田及水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建立了多种稻-渔共生生态循环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稻田的坑沟发展水产养殖,开辟了一条保障水产品供给的新通道,实现了保渔增收;充分利用渔业产业带动水稻产业升级,提升了安徽省稻米品质,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以渔促稻生态农业循环利用;由于农药和化肥的大幅度减少使用,促进了安徽省有机鱼、有机稻的生产,实现了提质增效;加速了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再利用,优化了安徽省种植区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环保。可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具有稳粮、增收、减肥、减药、增强抗灾能力、拓展产业链等优点,真正实现了“一田多收、一水两用、生态循环、高效节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了“政府要粮、农民要钱、消费者要优质安全”的多赢目标。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经济模式生态效益见表2。

六、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经济模式发展建议

1.进 一步拓展综合种养空间,优化现代农业结构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稻田种植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农业新模式。安徽省各市、县(区)根据当地土壤条件、水文条件、气候特征及市场需求,对稻田养鱼的内容不断调整和丰富,逐步形成了7种典型的综合种养模式(表1),其中以稻虾连作、稻虾共作模式发展时间最早、技术最为成熟、效益最稳定。全省稻虾连作、稻虾共作模式主要分布在滁州、芜湖、安庆、宣城、巢湖等地,占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91%,效益稳定在3000元/亩左右;稻鳖共作模式主要分布在繁昌、怀宁、南陵等地,养殖面积仅占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1.5%,因稻田生态鳖价格是工厂化养殖鳖的3~4倍,该模式效益高达5000元/亩;早稻青虾连作模式主要分布在芜湖等地,虽然养殖面积仅占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2.5%,但因青虾价格的持续高昂,该模式效益达3500元/亩;其他几种模式养殖面积不大,养殖效益受市场波动也较大,产业化配套集成技术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经济模式及效益见表1。

2.将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精准扶贫的新举措

安徽省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等县(市)为全国贫困县,农业生产效率低,产业化水平较落后。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应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示范推广、稳步推进优质水稻栽培+高效水产养殖的成熟种养模式。稻田综合种养品种还应突出区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条件为宣传亮点,加强品牌文化建设。

3.加 强“稻-渔”品牌建设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以及省内外知名展会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加强安徽“稻-渔”绿色品牌营销策划和宣传推介,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绿色安全、市场认可的绿色水产品和大米品牌,提高社会公众对安徽特色“稻-渔”绿色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拓展产品营销网络,扩大绿色大米、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快实现由卖产品到卖名品、由卖名品到卖品牌的转变,提升安徽“稻-渔”绿色品牌价值效益。

4.加 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与推广,安徽省有关部门应将其列入全省土地整治、土壤修复、高标准农田以及有机稻基地等重点扶持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在加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同时,逐步制定不同模式的综合种养技术标准,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

综上所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一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显著的综合性实用技术,是一项促进农业生态循环利用、提质增收的民生工程。为此,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推进我省新一轮稻田养殖发展,为促进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

 
吴明林,崔凯,李海洋,蒋阳阳,宋传宝,朱盛林
《科学养鱼》 2018年第04期
《科学养鱼》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