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曾国藩的团队建设思想

更新时间:2009-03-28

曾国藩,“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和一代大儒。他生平主要做了两件世人皆知的大事,一是率湘军扑灭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一是开启了洋务运动[1]1。人们不禁要问,曾国藩一介书生,科举出生,为何能成为湘军统帅,办洋务,开近代风气之先?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就自己,除了自身终极一生的努力奋斗,主要归功于他组建的团队。曾国藩团队意识强。他曾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要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1]231他深知一个人难以成事,单打独斗不行,要想成就事业,必须有自己的团队。曾国藩是一位顶尖团队建设大师,他打造了两个优秀团队,一是他的幕府,一是湘军,实则其幕府和湘军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曾国藩幕僚共达400多人,汇聚了当时天下顶尖人才,正如王闿运所说:“天下英才,尽入曾幕”[2] 209

2016年,89岁的奶奶因病去世。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弯腰驼背,唯独套在她那细条条的手腕上的银镯子依然发出幽静而深远的光芒。终日里,她就坐在靠墙的木椅上目视远方,像是在期待什么。这样的画面时常会在我的脑海浮现,也常会有种淡淡的悲伤袭上心头。

曾国藩团队建设思想的基础重视人才求才若渴选好人才用人得当

“团队”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于1994年提出。他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毫无疑问,人是团队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要素。团队建设工作首先必须解决好团队成员的问题。被誉为晚清相面大师的曾国藩既有知人之智,又有用人之谋。他深知“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更知人才于团队建设及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矿石中主要为磁铁矿晶形,假象赤铁矿、褐铁矿主要以微细粒磁—赤、磁—褐连晶的形态存在,部分脉石矿物呈微细粒均匀嵌布于有用矿物中。

(一)重视人才

曾国藩非常重视人才,把人才摆在第一位。他说:“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所谓无竞,惟人也。”他又说: “治世之道,不外致贤,养民,正风气。”他还说:“天下有三大患:一曰人才,二曰财用,三日兵力。”“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他认为无论是治国安邦,国家兴衰,还是战争胜负,都与人才直接相关,紧密相连[3]38

(二)求才若渴

曾国藩要求全体湘军官兵不扰民、爱民。他曾为湘军所写的军歌《爱民歌》开篇就是“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第一扎营不要懒,全靠官兵来做主。莫拆民房搬砖头,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2]201。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告诫曾国荃:大抵与士兵和百姓交往,只要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就可以得到他们的谅解。曾国藩在给沅弟的家书中屡次提及“爱民”。他语重心长地说:“弟在军中,望常以爱民诚恳之意,庶胜则可以立功,败亦不至造孽。”他曾做《劝诫营官四条》,其中第一条是“禁骚扰以安民”[7]。曾国藩还在他的家书中提出了“子弟兵”的概念。他说:“吾辈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之因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才,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须日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之根本,毋视为要结粉饰之文。”[2]201

(三)选好人才

随着湘军的发展,曾国藩逐渐意识到奖励的作用比惩罚更重要,越发意识到成就和情感激励的重要性。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出了一条分刀计。曾国藩花重金请人打造了100把精美的腰刀,刀面上刻有“涤生曾国藩赠”,每把刀上都有一个编号,并声称要将此刀奖励给湘军中最杰出的将领。每次重大战役之后,曾国藩都要举行隆重的受刀典礼,陈说受刀者的功绩,并亲自赠送“涤生刀”。湘军将士无不以得此刀为荣。曾国藩把第一把“涤生刀”赠予了获得湘潭大捷和武昌大捷的首功之臣塔齐布。后来获得宝刀的塔齐布誓报曾国藩的知遇之恩,最终殚精竭虑,战死在九江。塔齐布死后,曾国藩为之重礼祭奠,放声痛哭,自称痛失左膀右臂[2]204-205

(四)用人得当

曾国藩不仅惜才爱才,还知人善用。他用人坚持“广收”与“慎用”并重的原则。他说:“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曾国藩认为收之越广,则用之越慎。他在用人上恪守“不轻进人”、“不妄亲人”[5]。对于团队成员,曾国藩能用其所长,量才使用。他让长于军事与谋略的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陈士杰等统军或赞襄军务;让长于水战的杨载福、彭玉麟等统领水师;让饱学之士吴汝给、张裕钊、黎庶昌等做文书机要工作;让长于后勤的李兴锐、李瀚章等管军需;让长于制造与西学的李善兰、徐寿、华衡芳等造轮船和枪炮,办洋务;让有独当一面帅才的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做方面军的统帅;让只有领一军之才的鲍超等做统领。在曾国藩的合理配置下,团队成员都找到了合适自己施展才能的平台而各展其才,各尽其能,并取得了辉煌成就[3]42。曾国藩领导的团队人才辈出,他们遍布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或则官居要津,或则独任封疆,一时形成“名臣能吏,半出其门”的格局[4]346

任何一个团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共同的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指引成员朝着某个方向不断奋斗,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没有了目标,团队成员就会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团队成员就是一盘散沙,团队也就不复存在。确定共同目标是团队建设和成功的基础,而信仰是一种伟大的目标。曾国藩高举“扶持名教”大旗,摇旗呐喊,感召封建文人;他尊崇传统儒家思想信仰,自命“二三君子”,号召“血诚”君子共创伟业;他积极倡导和打造一支有主义的“子弟兵”。

曾国藩团队建设思想的灵魂一个有信仰有主义的团队

我国国情特殊、水情复杂,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下,水利工作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搞好水利改革发展顶层设计,是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高举“扶持名教”大旗,尊崇传统儒家思想信仰

在刚组建湘军及湘军建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国藩并没有实权,仅有一个帮办团练大臣的“不官不绅”的特殊身份[6]90,没有军权和政权、也无财权和赏罚黜陟权[4]129。但在湘军组建初,曾国藩就有意将湘军打造成一个有信仰的团队。咸丰四年,曾国藩率湘军东征,临出发之际,他发布了《讨粤匪檄》的檄文[4]95,搬出孔子、孟子、关羽、岳飞,甚至土地、城隍、佛家、道家来与洪秀全的西洋神——“拜上帝教”相对抗。曾国藩高举“扶持名教”的旗号[6]103-104,以儒家传统思想卫道士的身份昭告天下,把挽救传统儒家思想和文化视为己任,并作为湘军团队坚守的信仰,从而获得了一大批“抱道君子”和血性之人的忠实拥护和大力支持,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进入团队,如郭嵩焘、李元度、陈士杰、彭玉麟、吴坤修、林源恩、李瀚章、林长春、罗萱等,他们或者入幕理事,或者捐资助饷,或者入湘军参战。

(二)将湘军打造成有主义的团队,带出一支“子弟兵”

曾国藩始终坚持办有主义的团队,始终以信仰来感召人才。他在《与州县公正绅耆书》中发表就职宣言:“国藩奉命以来,日夜悚惕。自度才能浅薄,不足谋事,唯有‘不要钱,不怕死’六字时时自矢,以质鬼神,以对君父,即以藉以号召吾乡之豪杰。”他又说:“天下滔滔,祸乱未已,吏治人心,毫无更改,军政战事,日崇虚伪,非得二三君子,倡之以诚朴,道之以廉耻,则江河日下,不知所届。”曾国藩以“二三君子”自命,举起“诚朴”与“血诚”的大旗,号召天下以君子自命的英才们都走到一个共同的伟大的事业里来[2]209-210。进入曾国藩团队的成员几乎囊括了当时最顶尖的人才。这么多能独当一面的大才汇聚到曾国藩的周围,甘心做他的入幕之宾,归根结底就在“信仰”二字上。他们始终忠诚于曾国藩所倡导的伟大事业,而非曾国藩个人[2]209

除上文所提权威文本优先性、语料内容全面性、语料大小平衡性原则外,在建设语料库之初,还应确定建立何种语料库——静态还是动态。由于近年来体育学科发展迅速,新的体育学科文本资料不断涌现,因此,为了保证语料库中文本与时俱进,建立动态语料库为最佳选择。换言之,该语料库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应及时更新和补充必要新鲜语料。

曾国藩一直爱才如命,求才若渴。他行军打仗每到一处,一定亲自广泛访寻人才,凡具有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称者,更是不惜重金,驰书礼聘[4]333。剿捻期间,曾国藩在其所出告示中还特别列有“寻访英贤”一条,以布告远近:“淮徐一路自古多英杰之士,山左中州亦为伟人所萃。”“本堂久历行间,求贤若渴,如有救时之策、出众之技,均准来营自行呈明,察酌录用。”“如有举荐贤才者,除赏银外,酌予保奖。”他的幕僚中如王必达、程鸿诏、陈艾等人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求得的[4]397。当曾国藩发现彭玉麟这个英才后,他三顾茅庐力请彭玉麟加盟自己的团队。彭玉麟出山后不负曾望,与杨载福统领湘军水师,建有卓越战功,并不断改革水军,打造了中国最初意义上的海军,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缔造者和创始人[1]184

曾国藩团队建设思想的核心构建一个完整的激励体系

有战斗力的团队一定是奖罚分明,制度严格,且能充分激发成员主动性,调动成员积极性的团队。曾国藩对团队成员要求很严,而且奖罚非常分明。他曾规定,一旦吃了败仗,哪一营在战斗中有溃散的,则这一营立刻全部解散,从营官到士兵一个不留,其建制则由表现优秀的各营取而代之。靖港一战中他最小的弟弟曾国葆在湘军中做一个营官,曾国葆所部也属于溃散之列,事后曾国藩不论弟弟怎么求情,还是把曾国葆的所部全部遣散了。在激励团队成员方面,曾国藩可谓颇费苦心,想了很多办法,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胡萝卜”和“大棒”两种方式他都尝试过。他前期主要高举“大棒”,以“惩罚”为主,后期则主要赠送“胡萝卜”,以“奖励”为主。

曾国藩针对绿营兵“低薪制”的弊病,提出厚饷高薪制。一方面对士兵实行厚饷制,即普通湘军士兵每月可以拿到四两二钱的工资,是同期绿营兵的三四倍。另一方面对将领实行高薪制,以营官为例,湘军营官的月薪达到一百五十两白银,而同期的绿营守备的月薪才二十五两白银。厚饷高薪政策,解决了湘军军官的后顾之忧。罗尔纲的《湘军兵志》说,湘军士兵“除个人生活外,还可以补助家庭”,因此再无后顾之忧,专心训练、打仗,因此士气高昂,战斗力远胜于绿营[2]202-203

(一)用传统儒家思想信仰激励团队成员

儒家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曾国藩从儒家思想中总结出官与民,军与民之间的纽带是“爱”,于是发出“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的心声。决心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不扰民、爱民的“子弟兵”,带出一个有主义的团队。

(二)提供厚饷高薪,用薪酬激励团队成员

B超介导经阴道穿刺取卵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出血和创伤[8]。术后需要严密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问题及时反馈给医生。仔细观察,注意是否存在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关注患者主诉,从中判断病情状况,出现并发症要及时报告,尽快处理,防止造成进一步影响。执行术后医嘱,交代注意事项。取卵结束后,药效逐渐消失,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护送患者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交代患者术后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即可进食,卧床休息2小时,血压正常无不适方可离开。告知患者胚胎移植术的时间及注意事项。嘱多卧床休息。

(三)积极保举部下,用晋升激励团队成员

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 曾国藩屡屡上书保举部下。湘军将领塔齐布原是一绿林军官,他身在绿林,但不为绿林腐败风气所染,洁身自好,每天早早起床,短衣紧裤,脚穿草鞋,认真训练手下军队。曾国藩一见即大为赞许,向皇帝极力保荐他,并且说:“塔齐布将来如打仗不力,臣甘同罪[3]42。曾国藩极力保举幕僚,主要目的是奖励他们,鼓励士气,激励他们奋进。曾国藩一生荐举的人才甚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他的幕宾。现已查明的曾国藩幕僚400多人中绝大多数受过他的保举。可以说,凡为其幕僚者,几乎人人都有顶戴。曾国藩幕僚中26名督抚、堂官,52名三品以上大员,以及难以数计的道、府、州、县官员,大多受过曾国藩的保举,有的甚至一保再保。曾国藩所保举的幕僚,人员之众、次数之多、升迁之快、官职之高,在中国幕府史上都是罕见的[4]412-413

(四)举办受刀典礼,赠“涤生刀”,用成就和情感激励团队成员

在取才标准上,曾国藩受理学影响,坚持“以德为本,才为用”的原则。他说:“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4]399-400曾国藩特别强调团队成员的政治素质。他要求湘军士兵主要招募健壮、朴实的山乡农民,不仅不收营兵,也不要集镇码头上油头滑面之人,更不要曾在衙门当过差的书役、胥吏之类。在选拔军官上,曾国藩始终坚持“有忠义血性”这个政治标准第一的原则。他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又说:“四者似过于求备,而苟阙其一则乃不可以带勇。”“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备;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侍。”[4]76-77

四、曾国藩团队建设思想的精髓:开展团队培训与教育,用人与育人并重

曾国藩既知人善用,又善于家教和团队培育。他把“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作为“君子三乐”中的一乐。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启团队培训与团队教育的人。他说:“天下无现成之材,亦无生知之卓识。”“人才以培养而出,器识以厉练而成”。曾国藩认为“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出异人”[4]402,所以他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同时,曾国藩本人酷爱读书,把读书作为人生的第大二乐事。他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天学习,正如他自己晚年所总结的一句话——无一日不读书。在团队培育过程中,他将人才选用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既用人又育人,从而使团队成员素质不断提高,团队战斗力不断提升,最终打造了“神州第一幕府”,创造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

4项研究[16-17,19-20] 比较了IPC治疗时间每日40 min~240 min与每日360 min~720 min对骨科大手术病人DVT发生率的影响。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P=0.42,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IPC治疗时间为每日40 min~240 min的骨科大手术病人DVT发生率与治疗时间每日360 min~720 min的病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5,95%CI(0.52,2.99),P=0.61],见图3。

(一)勤教

“勤教”就是善于磨砺,促其成才。曾国藩认为,人才特别是经办军国大事的人才都是千锤百炼磨砺出来的。曾国藩对部下的教育内容广,对湘军官兵的教育内容主要有“训”和“练”。“训”侧重于政治与思想方面,一是纪律教育,一是封建伦理教育;“练”侧重于军事与技艺方面,一是练队伍,一是练技艺。曾国藩对幕僚的教育则主要是要求他们结合各自实际从事的专业进行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曾国藩还对身边的幕僚进行定期考试,每月两次,亲自出题,亲自阅卷。曾国藩对部下的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会食、饭后讲论、个别谈话、通信、批示等。李鸿章曾回忆说:“在营中时,我老师总要等我辈大家同时吃饭;饭罢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吃一顿饭,胜过上一回课”[3]41

(二)严绳

“严绳”就是严加督责。现代的说法,就是要用严格的法令、制度来管人。曾国藩律己甚严,率先垂范。正如他自己所说:“自立准绳, 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曾国藩既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部下,使下属都能“循循于规矩之中”。他每日总是早晨六点开餐,且要求幕友同食,以便督责。李鸿章初入幕,不习惯早起。有一天,他以头痛为由懒床不起,曾国藩不断派人催促,自己则正襟危坐,停箸等待,李鸿章只好起床就食。曾国藩正色告诫道:“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席间再无多话。李鸿章为之悚然。后来李鸿章回忆道,我后来自己办事亦能早起,才知道受益不尽,这都是我老师造就出来的。

结语

由于历史局限性和特定的阶级性,曾国藩的团队建设思想中有一些糟粕。其一:曾国藩改革军制,克服了绿营兵的弊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但同时造成了另一种不好的风气,他倾力打造的 “子弟兵”内部结成死党,“子弟兵”变成“曾家兵”,曾国藩成了近代军阀的开山鼻祖。“爱民”的“子弟兵”却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革命的工具。其二:曾国藩的团队所信奉和坚守的信仰只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需要而提出的。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所从事的事业并不是真正伟大的事业,湘军的使命随着太平军的剿灭戛然而止,湘军的命运注定是短命的。

然而,毫无疑问,曾国藩的团队建设思想中包含着很多闪光点,如重视人才、办有主义的团队、激励团队成员、用人与育人并重等思想。不论是军事家如蔡锷,还是政治家如毛泽东,还是当今无数的企业家,都把他的团队建设思想和艺术奉为圭臬。

参考文献

[1]郦波.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M].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2.

[2]郦波.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M].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2.

[3]张文光.曾国藩的人才观评述[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14(2).

[4]朱东安.曾国藩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5]童广俊.曾国藩的人才观对现代领导的启示[J].领导科学.2008(17):56

[6]易孟醇.曾国藩传[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90.

[7]曾琦云.从中国文化看曾国藩的人才观[J].世纪桥. 2008(10):54.

 
胡益龙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