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奠疆域、示无外:明初海外山川封祀考述

更新时间:2009-03-28

山川祭祀在明代中国的祭祀典礼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依据山川地位之不同,明代山川祭祀的对象既包括历代相沿的岳镇海渎等名山大川,也包括“祖宗妥灵之地”的陵山、京畿山川和天下山川等众多境内山川,还包括位于海外诸国的外夷山川。其将外夷山川列入国家祀典的做法显为前代所无。明代对于海外山川的祭祀活动开始于洪武时期,永乐年间一再发生的海外镇山封祀行为将此活动推向了高潮,永乐以后则趋于沉寂。盛行于明朝初年的海外山川封祀是明代中外关系史中的一件大事,但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相应关注却不多。个别学者的研究虽有涉及 何平立:《略论明初海外镇山与郑和下西洋》,《上海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徐玉虎:《郑和下西洋于诸番国勒石立碑新考》,王天有、徐凯、万明编:《郑和远航与世界文明: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8-96页;晁中辰:《明永乐年间为满剌加封山考述》,《史志学刊》2015年第3期;张勃:《明代国家山川祭祀的礼仪形态和多重意义》,《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但还缺乏系统深入的讨论。本文拟对明初海外山川封祀的缘起、过程和行为寓意进行研究,不妥之处,恳请方家教正。

一、洪武时期的海外山川祭祀

明朝对于海外山川的祭祀活动早在其建国之初就已开始。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以“泰岁、风云雷雨及岳镇海渎、山川、城隍诸神,止合祭于城南诸神享祀之所,未有坛壝专祀,非隆敬神祇之道”《明太祖实录》卷38,洪武二年正月戊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766页。,命礼官稽考古制。二年(1369)正月,礼部官员建言,以太岁、风云雷雨诸天神合为一坛,岳镇海渎及天下山川、城隍诸地祇合为一坛,春秋专祀。朱元璋接受这一建议,“遂定以惊蛰、秋分日祀太岁诸神,以清明、霜降日祀岳渎诸神”《明太祖实录》卷38,洪武二年正月戊申,第766页。。随后命都督孙遇仙等18人,分祭天下岳镇海渎之神。临行之际,朱元璋身着皮弁,亲御奉天殿,并在祝文上“躬署御名” 张廷玉等:《明史》卷49《礼三·岳镇海渎山川之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284页。。而与前代不同的是,朱元璋的祭祀对象不仅包括了境内山川,而且还有海外山川。洪武二年十二月,朱元璋对中书省及礼部官员说:“今安南、高丽皆臣附,其国内山川,宜与中国一体致祭”《明太祖实录》卷47,洪武二年十二月壬午,第738、739页。。于是礼部考其山川,安南之山二十有一,曰佛迹、曰彻围、曰武宁、曰仙游、曰普赖、曰万劫、曰杰特、曰安子、曰地觐、曰天养、曰神投、曰龙岱、曰文场、曰安获、曰卞、曰立石、曰香象、曰崇、曰都隆、曰测、曰分;其江有六,曰川泸、曰富良、曰大黄、曰大历、曰苏历、曰三带;其水有六,曰安石渊、曰石龙门、曰兹廉、曰浪泊、曰越裳宛、曰九德宛。高丽山有三,曰鲁阳、曰嵩、曰苇;水有四,曰川礼成、曰盐难水、曰浿水、曰马訾水。“遂命著之祀典,设位以祭。”《明太祖实录》卷47,洪武二年十二月壬午,第738、739页。次年正月,即遣使安南、高丽、占城等国,亲临其境,祀其山川。

以遣使祭祀高丽山川为例,奉命前往者为朝天宫道士徐师昊。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二,朱元璋出御奉天殿,接受群臣朝贺,希望落实遣使祭祀高丽山川的想法。他说:“朕以菲德,惟天惟祖宗是赖,位于诸侯王兆民之上,郊庙祠享之礼,朕不敢不恭。然而名山大川,能出云雨以被泽生民者,朕于报祈,亦罔或弗钦。迩者高丽国奉表称臣,已封其君为王爵,锡以金印,而其境内山川,未遑致祭,非一视同仁之意。仪曹其议行之。”宋濂:《文宪集》卷4《代祀高丽国山川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2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第325、326、326页。礼部尚书崔亮、郎中赵时泰、员外郎兰以权、主事黄肃等,推荐“志虑凝一、可通神明”的徐师昊以当此任。于是,徐师昊成了出使高丽的最佳人选。为了彰显敬诚之意,朱元璋先期斋戒七日,并亲自撰写祝文。出使之日,左丞相徐达率文武百官序立于御殿丹墀之左右,朱元璋“服通天冠、绛纱袍,复临前殿,默思久之,方持香以授臣师昊,置彩舆中,导以音乐,出奉天门” 宋濂:《文宪集》卷4《代祀高丽国山川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2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第325、326、326页。,亲至玉趾送之。徐师昊于四月二十二日到达高丽王城,设坛城南。五月初九,“敬行祀事于高丽之首山大华岳神及诸山之神、首水大南海神及诸水之神” 郑麟趾:《高丽史》世家卷42《恭愍王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0册),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第74、73-74、74页。。祝文曰:“皇帝遣朝天宫道士徐师昊致祭于高丽首山及诸山之神、首水及诸水之神。高丽为国,奠于海东,山势磅礴,水德汪洋,实皆灵气所钟,故能使境土安宁,国君世享富贵,尊慕中国,以保生民,神功为大。朕起自布衣,今混一天下,以承正统。比者高丽奉表称臣,朕喜其诚,已封王爵。考之古典,天子于山川之祀,无所不通,是用遣使,敬将牲币,修其祀事,以答神灵,惟神鉴之。” 郑麟趾:《高丽史》世家卷42《恭愍王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0册),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第74、73-74、74页。据说祭祀当日,“天气宴清,海波不惊,祥云瑞飈,回旋上下,宛若神灵来歆来格。佥以谓,圣天子不鄙夷远民,龙光下被,人神俱欣,虽鸟兽鱼鳖之属,亦得翔泳于至化之中,其于庆幸,古所未睹,争欲勒文于石,以垂示于无穷”,高丽国王、陪臣则“先后骏奔,以竭显相之义” 宋濂:《文宪集》卷4《代祀高丽国山川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2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第325、326、326页。。但实际情况是,逃至漠北的北元势力在高丽还有很大影响,高丽王王颛尚未下定决心臣服明朝,所以徐师昊初来时,“王疑道士行压胜之术,称疾不出,乃命百僚迎诏” 郑麟趾:《高丽史》世家卷42《恭愍王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0册),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第74、73-74、74页。,可见形势之微妙。事后,徐师昊于王城会宾门外阳陵井树立石碑,以纪其事。

因为文献缺载,朱元璋遣使安南、占城,祭祀两国山川之详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与高丽应当大同小异,亦为朝天宫道士奉命出使,设坛城南,敬行祀事于两国“某山及诸山之神、某水及诸水之神”。其祭祀安南山川之祝文曰:“惟神磅礴深广,流峙西南,灵秀所钟,福庇一方,使其国君,世保境土,当历代中国帝王之兴,即能慕义归化,得免兵戈,靖安民庶,神功为大。朕本布衣,因四方云扰,廓清群雄,混一天下,以承正统,皆赖天地神明而至于此。自临御以来,海岳镇渎俱已致祭,迩者安南奉表称臣,考之典礼,天子于山川之祀无所不通,故特遣使以牲币之祭,往答神灵。尚飨!” 徐一夔:《明集礼》卷14《专祀岳镇海渎天下山川城隍》,《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49册),第300页。祭祀占城山川祝文曰:“惟神灵秀磅礴,源流深广,以济民物,保安海邦,使其国君世守境土,尊附中国,其功多矣。朕起自布衣,仰荷天地眷祐,混一疆宇,以承正统。迩者占城奉表称臣,考之典礼,天子于天下山川之祀,无所不通。故特遣使,以牲币之祭,往答神灵。惟神鉴之。尚飨!”徐一夔:《明集礼》卷14《专祀岳镇海渎天下山川城隍》,《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49册),第300、300、294页。行文基本一致,昭告之意甚浓。使臣返国时,也命两国国王“图其山川,及摹录其碑碣图籍,付使者还”《明太祖实录》卷48,洪武三年正月庚子,第954页。。祭祀完毕,两处使者亦皆勒石以纪其事。所不同者,乃是旗子颜色,“高丽幡用青,安南、占城幡用红”徐一夔:《明集礼》卷14《专祀岳镇海渎天下山川城隍》,《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49册),第300、300、294页。,与其方位之色一致。

魔刀和大幻剑在旁没有出手,因为刀手和剑士狂悍攻击使他们成了多余的人。仅一会功夫灰衣人剩两人还在支撑,这还是刀手的钢刀只往他们不要命的地方招呼。刀手不愿过早结束他们的性命。“卟!卟!”和“咔!咔!”快刀剔肉刮骨的刺耳声让人毛骨悚然。两个灰衣人没有喊叫,就像全然没有感知身上的鲜血在飞洒中散发出的浓烈血腥,他们的骨肉也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他们的动作渐渐变得迟钝而缓慢。

洪武三年六月,朱元璋重新厘定诸神封号,岳镇海渎尽去前代封号,皆从山水本名。其所厘定的岳镇神号,五岳为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五镇为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镇医巫闾山之神,四海为东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四渎为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 郎瑛:《七修类稿》卷11《本朝岳镇海渎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113页。并派秘书监直长夏祥凤等,“颁革正神号诏于安南、占城、高丽”《明太祖实录》卷53,洪武三年六月癸亥,第1036页。。洪武五年(1372)十二月,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使奉表朝贡。六年(1373)正月,“太常司言,外夷琉球诸国已入朝贡,其国山川之神,礼宜通祀。上可之”《明太祖实录》卷78,洪武六年正月戊申,第1423页。。琉球山川亦被纳入明初祭祀的范围。

永乐元年十月,朱棣遣宦官尹庆等“赍诏往谕满剌加、柯枝诸国”《明太宗实录》卷24,永乐元年十月丁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440页。。其时之满剌加尚无王爵,亦不称国。尹庆一到其地,就宣示朝廷威德和招徕之意,其酋拜里米苏剌大喜,遣使随庆入朝进贡方物,三年(1405)九月至京师。朱棣则封拜里米苏剌为满剌加国王。满剌加使者宣称其王仰慕中国礼义,“愿同中国列郡,岁效职贡”,“请封其国之山为一国之镇”。 张廷玉等:《明史》卷325《满剌加传》,第8416页。于是朱棣下诏,封其国西山为镇国之山,“赐以御制碑文,勒石其上”。朱棣以吏部尚书蹇义书法精美,“手授金龙文笺”,命其书写。心怀敬畏的蹇义竟漏书一字,希望重写。朱棣称“此纸难得,姑注其旁”。蹇义说:“示信远人,岂以是惜?”朱棣爽快地答应了蹇义的要求,“复授以笺更书之”。 以上皆见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8《满剌加》,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87页。御制碑文曰:

永乐时期封祀的最后一处海外镇山在印度半岛西南的柯枝。柯枝与明朝的交往始于永乐。永乐元年,朱棣遣宦官尹庆等“赍诏抚谕其国,赐以销金帐幔、织金文绮、彩帛及华盖” 张廷玉等:《明史》卷326《柯枝传》,第8441页。。六年,郑和奉命出使其国。九年(1411),其王可亦里遣使奉表贡方物。《明太宗实录》卷107,永乐九年七月乙亥,第1487页。十年(1412),郑和再使其国。此后柯枝又两度遣使来华。永乐十四年(1416)十二月,在柯枝等国使者辞行之际,朱棣派郑和赍敕及锦绮、纱罗、彩绢等物再下西洋,往赐西洋各国,并赐柯枝国王可亦里印诰,封其国中之山为镇国山。御制碑文曰:

由此可见,明初对于列入祀典的安南、高丽、占城、琉球等国山川的祭祀方式,无外乎两种:一是“遣使降香,专祀于其本界之庙”徐一夔:《明集礼》卷14《专祀岳镇海渎天下山川城隍》,《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49册),第300、300、294页。;一是合祭于京师城南,位列境内山川之后,洪武八年(1375)以后则附祭于各省山川之次。

二、永乐时期的海外镇山封祀

永乐时期的海外镇山封祀是明成祖积极开拓对外关系的标志性事件。“靖难之役”刚一结束,朱棣就迫不及待地遣使海外,宣告自己已即皇位。如在建文四年(1402)八月、九月间,他接连遣使朝鲜、安南、暹罗、爪哇、琉球、日本、西洋苏门答剌、占城等地,以即位之事诏谕诸国;永乐元年(1403)八月,又派遣翰林待诏王延龄、行人崔彬出使朝鲜,行人吕让、丘智出使南安,按察副使闻良辅、行人宁善出使爪哇和西洋苏门答剌,给事中王哲、行人成务出使暹罗,行人蒋宾兴、王枢出使占城、真腊,行人边信、刘元出使琉球,赐诸国之王织金文绮、纱罗等物,迅速确立海外诸国对明朝新皇的臣属关系。而永乐时期的第一处海外镇山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封祀于满剌加国的。

曼香罗驾乘壶天晓的灰色翼龙,像小飞虫似的从一个暗洞里钻进去,又从另一个暗洞里钻出来。飞鼠追兵紧随其后,在云洞里穿梭。频繁地闪来躲去,让大家都有些晕头转向,因此谁也没敢先发第一枪,以免误伤同伴。开始还和曼香罗并驾齐驱的宴西园,不一会儿便去向不明,他乘着棕色翼龙,再也没有出现在云团之外。或许,他又迷路了。

洪武六年四月,朱元璋萌生新的想法,他对中书省臣及礼部大臣说:“始天下方定,其山川皆统祀于京师。然古者诸侯祭封内山川,今行省大臣任方面重寄,视古之方伯连帅无异,而其境内山川所当祭者,其定制颁行之”。于是礼部奏言:“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礼秩尊崇,及京师山川,皆国家常典,非诸侯所得预者。其各省惟祭风云雷雨及境内山川之神,宜共为一坛,设二神位,以省臣初献,都指挥司官亚献,府官终献。祭期,春用惊蛰后三日,秋用秋分后三日。每位牲用羊一、豕一,笾豆四、簠簋二、爵三,铏牺、象尊各一,祝一,风云雷雨帛四、山川帛二。凡祭,斋三日。”朱元璋接受礼部建议,确定天下十二省山川皆由各省自祭,“旧合祭京师及四夷山川悉罢之”。 以上皆见《明太祖实录》卷81,洪武六年四月癸未,第1460-1461页。合祭外夷山川于京师城南的做法自此结束。

乃者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诚敬之至,知所尊崇,慕尚声教,益谨益虔,率其眷属陪臣,不远数万里浮海来朝……朕观其言文貌恭,动不踰则,悦喜礼教,脱略故习,非超然卓异者,不能若此也。稽之载籍,自古逖远之国,奉若天道,仰望声教,身至阙庭,盖有之矣;至于举妻子兄弟亲戚陪臣,顿首称臣妾于阶陛之下者,惟浡泥国王一人而已。西南诸蕃国长,未有如王之贤者也。王之至诚,贯于金石,达于神明,而令名传于悠久,可谓有光显矣。兹特锡封王国中之山为长宁镇国之山,赐文刻石,以著王休,于昭万年,其永无斁。《明太宗实录》卷86,永乐六年十二月丁丑,第1133、1134-1136页。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往往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的情况,最后影响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通过语音和视频讲解课程内容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王化与天地流通,凡覆载之内,举纳于甄陶者,体造化之仁也。盖天下无二理,生民无二心,忧戚喜乐之同情,安逸饱暖之同欲,奚有间于遐迩哉。任君民之寄者,当尽夫子民之道。《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书》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朕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咸欲使之各得其所,盖闻风而慕化者,非一所也。柯枝国远在西南钜海之滨,出诸番国之外,慕中华而歆王化久矣,命令之至,奉跽鼓舞,顺附如归,咸仰天而拜曰,何幸中国圣人之教,沾及于我。乃数岁以来,国内丰穰,居有室庐,食饱鱼鳖,衣足布帛,老者慈幼,少者敬长,熙然而乐,凌厉争竞之习无有也,山无猛兽,溪绝恶鱼,海出奇珍,林产嘉木,诸物繁盛,倍过寻常,暴风不兴,疾雨不作,札沴殄息,靡有害菑,诚王化之使然也。朕兹德薄,何能若是,非其长民者之所致欤。乃封可亦里为国王,锡以印章,俾抚治其民。并封其国中之山为镇国之山,勒碑其上,垂示无穷。《明太宗实录》卷183,永乐十四年十二月丁卯,第1970-1971页。

惟尔日本国王源道义,上天绥靖,锡以贤智,世守兹土,冠于海东,允为守礼义之国……迩者对马、壹岐暨诸小岛有盗潜伏,时出寇掠,尔源道义能[奉]朕命,咸殄灭之,屹为保障,誓心朝廷,海东之国,未有贤于日本者也……朕惟继唐虞之治,举封山之典,特命日本之镇号为寿安镇国之山,锡以铭诗,勒之贞石,荣示于千万世。《明太宗实录》卷50,永乐四年正月己酉,第752-753页。“奉”字据黄彰健《明太宗实录校勘记》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228页。

永乐时期封祀的第三处海外镇山在浡泥国。浡泥位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洪武四年(1371)曾遣使来华。朱棣即位后,浡泥王麻那惹加那乃于永乐三年十一月遣使朝贡,明朝乃遣官敕封其为浡泥国王,“给印、诰、敕、符、勘合”《明太宗实录》卷49,永乐三年十二月癸亥,第737页。。麻那惹加那乃大喜,于永乐六年(1408)八月,率其王妃、弟妹、子女、陪臣等泛海来朝。朱棣“嘉劳再三”。十月,麻那惹加那乃病卒于南京会同馆,命其子遐旺袭封国王,并派宦官张谦、行人周航等护送遐旺回国。当初麻那惹加那乃来朝时有言:“蒙朝廷厚恩,赐封王爵,国之境土皆属职方,而有后山,乞封表为一国之镇。”遐旺回国前复以为请。“遂封其山为长宁镇国之山,命谦等即其地树碑”《明太宗实录》卷86,永乐六年十二月丁丑,第1133、1134-1136页。。御制碑文曰:

与元明易代之际朱元璋对明朝政权的合法性建构显著不同,本不具备继统身份的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其承继大统的合法性建构似乎面临新的难题。他一方面三修实录,篡改历史,极力渲染自己上奉天命,承续高皇,是明太祖最为中意的继统人选,同时积极开拓对外关系,希望通过宣扬国威,造成万邦来朝的盛世局面,向海内外昭示其登基称帝的合法性与必要性。如永乐四年(1406)正月,朱棣在给“日本国王”源道义的敕谕中写道:“朕荷上天眷命,皇考圣灵,福延朕躬,君主天下” 释周凤:《善邻国宝记》,《丛书集成续编》(第44册),上海书店,1994年版,第370页。。七年(1409)三月,朱棣敕谕四方海外诸藩王及头目人等曰:“朕奉天命,君主天下” 郑自海、郑宽涛编著:《咸阳世家宗谱:郑和家世研究资料汇编》,晨光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十七年(1419)十月,朱棣在敕谕暹罗国王时又说:“朕祗膺天命,君主华夷”《明太宗实录》卷217,永乐十七年十月癸未,第2161页。。反复把自己“君主天下”的统治地位与天命和明太祖联系起来,藉此表明其皇位得来之正当。而在海外镇山封祀碑中,此类表达亦屡见不鲜。如在永乐三年十月满剌加之镇山碑中,朱棣先是追述明太祖建立明朝、一统华夷、抚育天下的无上功德,然后话锋一转,称自己“缵承鸿业,祗迪先猷,膺兹福庆,嘉会万邦”《明太宗实录》卷47,永乐三年十月壬午,第723-724页。,把自己描绘成了朱元璋的最佳继承人。永乐四年正月的日本镇山碑沿袭了同一套路,在极力颂扬高皇帝后写道:“朕承鸿业,享有福庆,极天所覆,咸造在廷,周爰咨询,深用嘉叹”《明太宗实录》卷50,永乐四年正月己酉,第751-753页。。永乐六年十二月的浡泥镇山碑除了因袭故套,称其“嗣守鸿图,率由典式,严恭祇畏,协和所统,无间内外,均视一体,遐迩绥宁,亦克承予意”外,又加入了“惟天惟皇考付予以天下,子养庶民,天与皇考视民同仁,予其承天与皇考之德,惟恐弗堪,弗若汝言”《明太宗实录》卷86,永乐六年十二月丁丑,第1133-1136页。之类的特别表述,更加突显其皇位来自天命所归、皇考托付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藉此洗刷其兴兵夺权之污名。

昔朕皇考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以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为三才之主宰,和调阴阳,保合造化,贯通宇宙之中,包括天地之外,智无不周,动与神会,凡在天地之中,有生之类,莫不阴受其赐,自生自育而不自知,四十余年于此矣。朕缵承鸿业,祗迪先猷,膺兹福庆,嘉会万邦。乃永乐三年九月,尔满剌加国王遣使来朝,具陈王意,以谓厥土协和,民康物阜,风俗淳熙,怀仁慕义,愿同中国属郡,超异要荒,永为甸服,岁岁贡赋,顿首请命,纯诚可嘉。实朕皇考余恩,淑庆延及尔土,用致于斯。远惟古先圣王,封山奠域,分宝赐镇,宠异万国,敷文布命,广示无外之意。其封满剌国之西山为镇国之山,锡以铭诗,勒之贞石,永示其万世子孙国人,与天无极。《明太宗实录》卷47,永乐三年十月壬午,第723-724页。

至迟在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 按,洪武七年七月,礼部尚书牛谅以怠职降为本部主事,未几复职。至十二月,复以不任职罢。参见《明太祖实录》卷91洪武七年七月丁亥条、《明太祖实录》卷95洪武七年十二月庚申条。,礼部尚书牛谅提出:“京都既罢祭天下山川,其外国山川,亦非天子所当亲祀” 张廷玉等:《明史》卷49《礼三·岳镇海渎山川之祀》,第1285、1285页。。中书省及礼部希望附祭于邻近各省。这一建议得到朱元璋的认可。于是,“广西附祭安南、占城、真腊、暹罗、锁里,广东附祭三佛齐、爪哇,福建附祭日本、琉球、浡泥,辽东附祭高丽,陕西附祭甘肃、朵甘、乌斯藏,京城不复祭” 张廷玉等:《明史》卷49《礼三·岳镇海渎山川之祀》,第1285、1285页。。中书省及礼部又言:“各省山川与风云雷雨既居中南向,其外夷山川神位宜分东西,同坛共祀”,“上可其奏,命中书颁行之。将祭,则遣官一人往监其祀”。 《明太祖实录》卷97,洪武八年二月癸巳,第1658页。 以福建之附祭日本、琉球、浡泥山川为例,祭坛在福州城南十里闽县嘉崇里旧钓龙台寺故址,合风云雷雨为一坛,“一坛四位,中祀风云雷雨之神,左祀本府境内山川之神,右祀本府城隍之神,俱南向;西祀日本、琉球、浡泥山川之神,东向。各制神牌,春秋祭报焉” 叶溥、张孟敬纂修,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福州府志》卷31《祀典志·坛壝》,海风出版社,2001年版,第384-385页。。自此,外夷山川得附祭于各省山川之次。

剧场的大门开了,人们头也不回地朝外走去,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即使碰见,他们也会装作不认识,即使别人问起,他们也不会对外多说半个字,这次演出将和他们的秘密一起被埋在心底的最深处,永远不再碰触,而他们的表演,也已被记录下来,将放映在那些专爱花大钱欣赏最真实的人性表演的富人面前。

永乐时期封祀的第二处海外镇山在东邻日本。众所周知,洪武时期的中日关系并不令人满意,所以在朱棣即位后,除遣使“以登极诏谕其国”外,又于永乐元年八月命左通政赵居任、行人张洪、僧录司右阐教道成出使日本,希望发展与日本的友好关系。“将行,而其贡使已达宁波。”十月,“日本国王”源道义即足利义满派遣的使团到达南京,“帝厚礼之,遣官偕其使还”。 张廷玉等:《明史》卷322《日本传》,第8345页。三年十一月,日本使团再至南京,“并献所获倭寇尝为边害者”;朱棣则派鸿胪寺少卿潘赐、宦官王进等赴日,对源道义的亲善睦邻行为大加赞赏,赐其九章冕服、钱钞、织金文绮、纱罗等物。《明太宗实录》卷48,永乐三年十一月辛丑,第733页。又派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明史》卷322《日本传》作“侍郎”,误。俞士吉出使日本,赏源道义白金千两,织金及诸色彩币二百匹,绮绣衣六十件,银茶壸三个,银盆四个,以及绮绣纱帐、衾褥、枕席、器皿诸物和海舟二艘,并封其国之山曰寿安镇国之山,立碑其地。此山当在京都附近。与满剌加的主动请封不同,封祀日本镇山的想法是由明朝方面提出的。永乐皇帝同样撰写了御制碑文。御碑曰:

清初査继佐《罪惟录》说:“上亲为碑文封外国镇山者。日本、满剌加而外,其封浡泥碑文,有‘于万斯年,仰我大明’之句;封古俚,有‘刻石于兹,永乐万世’之句;封柯枝,有‘时其雨旸,肃其烦歊’之句。” 查继佐:《明书(罪惟录)》志卷5《艺文志》,倪志云、刘天路点校,齐鲁书社,2014年版,第571页。好像明初在古里国也曾进行过镇山封祀。其实,“刻石于兹,永乐万世”乃是“古里封王碑”中的文字。此八字,马欢《瀛涯胜览》作“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马欢原著,万明校注:《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海洋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作“刻石于兹,永垂万世” 黄省曾著,谢方校释:《西洋朝贡典录》卷下《古里国第十九》,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03页。,皆叙古里封王之事。可见,明初在古里国并没有镇山封祀,封祀者只有上述四国。

三、明初海外山川封祀的多重寓意

国家祭礼层面的山川祭祀除了具有宗教功能外,还有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多重寓意。明初统治者不断进行的海外山川封祀,不仅在于向海外诸国宣示大明王朝的正统性与合法性,维护并巩固中国主导的天下秩序,籍此强化明朝对天下秩序的掌控,而且还有为各国祈福禳灾,保护诸藩利益的考量,增强其对中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宣示正统与合法

朱元璋即位前后,常常利用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念来论证其反元建国的合理性。吴元年十月,朱元璋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曰:“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治天下者也”。把中国居中以统御夷狄视为理所当然的政治法则。他说,宋亡元兴,元以北狄入主中国,虽曰天命使然,但却颠倒了华尊夷卑的主从秩序,达人志士不免“冠履倒置之叹”。好在“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中国圣人应时而起,“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自己虽是一介布衣,但能“恭天成命”,遣兵北伐,正是要“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以雪中国之耻。“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以上皆见《明太祖实录》卷26,吴元年十月丙寅,第401-404页。这就为其北伐建国祭出了天然正当性。洪武元年初,朱元璋在给前元国子祭酒、衍圣公孔克坚的敕谕中写道:“胡元入主中国,蔑弃礼教,彝伦攸斁,天实厌之,以丧其师。朕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以复先王之旧。虽起自布衣,实承古先帝王之统。且古人起布衣而称帝者,汉之高祖也,天命所在,人孰能违之?”《明太祖实录》卷31,洪武元年四月戊申,第549页。声言自己驱逐胡元,“以复先王之旧”,正是承继了“古先帝王”之正统。作为天下格局的重要表征,朱元璋以天子之身祭祀山川、沟通人神,目的是向海外诸国宣示正统,标志身份,确立其华夷共主的至尊地位。所以朱元璋在遣使祭祀安南、高丽、占城山川之纪事碑中写道:“朕赖天地祖宗眷佑,位臣民之上,郊庙社稷以及岳镇海渎之祭,不敢不恭。迩者占城、安南、高丽遣使奉表称臣,已封其王,则其国境内山川悉归职方。考之古典,天子望祭,虽无不通,然未闻有遣使致祭于其境者。今思与普天之下共享升平之治,故具牲币遣使往祭于神。”《明太祖实录》卷48,洪武三年正月庚子,第954-955页。而细读前文所引朱元璋祭祀高丽山川祝文,所谓“混一天下,以承正统”“高丽奉表称臣,朕喜其诚”“天子于山川之祀,无所不通” 郑麟趾:《高丽史》世家卷42《恭愍王五》,第73-74页。等等表述,无一不在彰显其一统天下、自承正统、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

徐姗是今年新转来的一位新生,说是新生其实也是老生,因为她之前一直是在我们学校就读的,且品学兼优。由于父母工作调动,徐姗不得不同父母一起转入银川市的某一所重点小学。由于换了新的环境,陌生的一切都让徐姗极不习惯并发生了严重的抵抗情绪,她向父母提出要回到原来的学校。刚开始的时候,家长安慰、劝说,可是孩子的这种抵抗情绪并没有因此好转反而愈演愈烈,徐姗出现了很严重的厌学情绪,在和孩子的深入交谈之后,她的父母做出了决定:将孩子转回原来的学校。就这样徐姗又回来了。

原设计中,超前管棚每2.0 m高打一环,环向间距0.5 m,每环共57根,每根长3.0 m,共需1 160根,长3 480 m。实际施工中,采用本施工方案从地面自上而下一次性钻孔打进,深入地下38.4 m,间距0.5 m,共57个钻孔需无缝钢管约2 050 m,比原设计少1 274 m长,节省超前管棚支护(灌浆)投资约35万元。本出渣方案省去调压井口门机、钢丝绳和吊罐等吊装设备,减少门机司机、信号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减少施工资源投入。

通过这一方式,朱元璋、朱棣父子向海外诸国宣示正统与合法,获得他们对明朝天朝上国地位的明确承认,从而进一步证明元明易代和靖难革除的无可指摘,此举既巩固了他们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也保障了中外关系在和平稳定大环境下的继续发展。

(二)维护明朝主导的天下秩序

朱元璋甫一建国,就想建立以明朝为主导、以天朝礼制为核心的天下秩序。在这一秩序中,上应天命、下顺人心的明朝皇帝是当之无愧的天下之主,担负着治理天下、安抚诸邦的神圣使命。遇有事关华夷的重大政治事件,天子要遣使宣谕,诸国则奏闻朝廷。根据“以小事大”的处事原则,诸国要向明朝定期朝贡,以表诚敬,明朝则对天下诸国“抚字如一”,一视同仁,而各国之间要“祗顺天道”“循礼安分”,不得以众欺寡,恃强凌弱,以期达成天下一家、无间华夷、“共享太平之福”的理想境界。 黄枝连:《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6页。所以在建国之初,朱元璋即“分遣使者奉诏书往谕诸国,或降香币以祀其国之山川。柔之意甚厚”《明史》卷56《礼十·遣使之蕃国仪》,第1425页。。朱棣即位后,继续执行朱元璋以礼制为核心的朝贡外交理念,强化以明朝为中心的宗藩体系,从而将明初确立的天下秩序推向极致。在永乐十八年(1420)钦定的宴飨乐舞中,一曲《殿前欢》,可谓唱出了永乐皇帝内心深处的华夷美景。歌中唱到:“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仰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庭,朝仁圣。天阶班列众公卿,齐声歌太平。”《明史》卷63《乐三·乐章二》,第1569页。作为维护天下秩序的辅助手段,明初的海外山川封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洪武三年正月,朱元璋遣使祭祀安南、高丽、占城山川,既言天子于天下山川之祀享有“无所不通”的至高权威,又言臣附之后三国山川有分享天子“一体祭祀”的格外礼遇,同时表明,要在明朝主导的天下秩序中,与天下诸国“共享升平之治”。在永乐三年十月的满剌加国镇山封祀碑中,朱棣“封山奠域,分宝赐镇,宠异万国,敷文布命,广示无外”《明太宗实录》卷47,永乐三年十月壬午,第723-724页。之表达,以及永乐六年十二月浡泥镇山纪事碑中,“朕嗣守鸿图,率由典式,严恭祇畏,协和所统,无间内外,均视一体,遐迩绥宁”《明太宗实录》卷86,永乐六年十二月丁丑,第1134页。之说词,大都体现了明初帝王对这种理想国际秩序的向往与追求。这对海外诸国来说,既是一种政治宣示,更是一种精神安抚,显示了明朝皇帝对周边国家的基本态度,为他们在新的国际秩序中继续发展与中国的宗藩关系创造了条件,自然赢得他们的欢迎与支持。所以洪武五年正月,琐里国王卜纳的在上表进贡时,会有“绘其土地山川以献”《明太祖实录》卷71,洪武五年正月壬子,第1313页。的象征性举动,永乐后期还出现“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明史》卷7《本纪第七·成祖三》,第105页。的宏大场面。朱棣对自己营造的天下秩序显然是相当满意的。永乐十四年,当柯枝国远道来贡时,朱棣不无得意地说道:“朕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咸欲使之各得其所,盖闻风而慕化者,非一所也”《明太宗实录》卷183,永乐十四年十二月丁卯,第1970页。。得意之余,立即下令将柯枝国山封为镇国之山,这反映了永乐皇帝对借助镇山封祀以维护天下秩序的偏好和认可。

(三)沟通人神,祈福禳灾,保护诸国利益

朱元璋、朱棣父子以天子身份,遣使封祀诸国山川,与山川之神对话沟通,报答山川诸神之恩,乞求庇佑其人民,保佑其国家,这本来就是山川祭祀的宗教功能。所以通过海外山川封祀,为海外诸国祈福禳灾,应该是此一行为的应有之义。宋濂在记明太祖遣使祭祀高丽山川时说:“肆惟皇上抚有万邦,一遵先王成宪,其有事远徼山川如此之严者,岂有他哉?实为东民徼福,使风雨以时,年谷顺成,物无疵疠而已。” 宋濂:《文宪集》卷4《代祀高丽国山川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23册),第326页。亲为其事的徐师昊也说:“臣师昊闻,帝王之勤民者,必致敬于神。钦惟皇上受天明命,丕承正统,四海内外,悉皆臣属,思与溥天之下共享升平之治,故遣臣师昊致祭于神。神既歆格,必能庇其国王世保境土,使风雨以时,年谷丰登,民庶得以靖安。” 郑麟趾:《高丽史》世家卷42《恭愍王五》,第73-74页。而在洪武三年(1371)遣使祭祀安南、占城山川的纪事碑文中,也有几近雷同的表述。“神既歆格,必能庇其国王,世保境土,使风雨以时,年谷丰登,民庶得以靖安。”见《明太祖实录》卷48,洪武三年正月庚子,第955页。 永乐三年,明成祖满剌加封镇纪事诗中“山君海伯翕扈从,皇考陟降在彼穹。后人监视久益隆,尔众子孙万福崇”《明太宗实录》卷47,永乐三年十月壬午,第 724页。,以及永乐十四年柯枝封镇碑铭之“截彼高山,作镇海邦,吐烟出云,为下国洪庞。时其雨旸,肃其烦歊,作彼丰穰,袪彼氛妖。庇于斯民,靡菑靡沴,室家胥庆,优游卒岁”《明太宗实录》卷183,永乐十四年十二月丁卯,第197页。云云,同样表达了美好的祝福之意。

本实验对金芪降糖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研究了金芪降糖片在大鼠体内吸收入血的成分,结果表明金芪降糖片中16种原型成分吸收入血发挥药效,因此研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对阐明金芪降糖片药效成分奠定了基础,对于其他未检测到的成分或代谢产物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事实上,接受明朝山川封祀、较好融入封贡秩序的海外国家,其现实利益也得到中国的切实保护。如满剌加请封其国之西山为镇国之山,还有“定疆域界,俾暹罗不得侵扰”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8《满剌加》,第287页。的目的。永乐十七年十月,当朱棣得知暹罗无故欲对满剌加动兵时,就给暹罗国王颁布敕谕,劝其不要轻举妄动。朱棣说:“夫兵者,凶器,两兵相斗,势必俱伤。故好兵,非仁者之心。况满剌加国王已内属,则为朝廷之臣。彼如有过,当申理于朝廷,不务出此,而辄加兵,是不有朝廷矣。此必非王之意,或者左右假王之名,弄兵以逞私忿。王宜深思,勿为所惑,辑睦邻国,无侵越,并受其福,岂有穷哉。王其留意焉。”《明太宗实录》卷217,永乐十七年十月癸未,第416-417页。因为明朝的规劝和介入,暹罗未敢对满剌加用兵。所以万历《广东通志》就说,封镇勒石之后,“暹罗敛手不敢复侵扰”(万历)《广东通志》卷69《番夷·满剌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98册),第695页。。再如浡泥,封镇之前,每年要向爪哇输送片脑四十斤 茅瑞徵:《皇明象胥录》卷4《浡泥》,《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本,第614页。,以致成为一项负担。封镇之后,明朝不仅将派至浡泥的使臣留镇该国一年,“以慰国人之望”,而且敕谕爪哇国王都马板,“令罢浡泥所供片脑”《明太宗实录》卷85,永乐六年十一月戊申,第1128页。,大大减轻了浡泥王的经济负担。

结 语

明朝初年的海外山川封祀集中在洪武、永乐两朝。洪武时期以海外山川祭祀为主,永乐时期以海外名山封镇为主,侧重虽有不同,都可视为朱元璋、朱棣父子尽力建构中国主导的天下秩序的重要环节。以统一强大的中央帝国为基础,通过不断进行的海外山川封祀,明朝政权的正统性和权威性得到海外诸国的普遍认可,更多国家开始融入到明朝主导的天下秩序中来。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不仅拉近了中外之间的心理距离,密切了双边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而且为明初中外关系的平稳发展和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其间昭示的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的和谐外交理念,对于今天国际秩序的营建和维护,仍有借鉴意义。

 
庞乃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