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市场垄断现象的利弊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垄断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如产品价格虚高、社会福利降低及小企业、特色企业难以生存等,若不加以限制,势必导致经济衰落及社会动荡。

一、垄断的类别

为了全面分析垄断的利弊,我们首先要了解垄断的含义。通俗地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导致市场集中度极高的现象。按照是否合法或被禁止和限制,垄断分为非法垄断和合法垄断。

(一)非法垄断

1.经济性垄断。根据达成垄断的方式,经济性垄断可分为协议限制竞争行为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其中,协议限制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以合同、协议、协同行为等方式,操纵市场价格、划分市场或联合抵制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是指低价倾销、搭售、岐视待遇等行为。经济性垄断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破坏了正常的竞争体制,使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及富有民族特色的稀有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破产。

2.行政性垄断。根据表现形式,行政性垄断可分为行业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顾名思义,地区封锁即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外地资本流入及本地资本流出。行业部门垄断是指某企业掌控政府权力,随意指定价格,碾压其他企业,从而独占市场。权力寻租就是典型的行业部门垄断。

通过对2001~2017年发表在管理学国际主流期刊(USDallas 24种期刊和Financial Times Top 50)和组织行为学权威期刊上的56篇实证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聚焦于个人特质和工作特征如何调节工作重塑诱因对重塑行为的影响,并验证工作重塑对主客观结果的影响。

(二)合法垄断

4.国家垄断。不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都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垄断主要集中在投资额巨大、资本周期长、利润率低、投资风险大的部门,如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基础工业部门。国家投资这些部门,可以为私人主断资本提供廉价的、保证资本运营顺利逆行不可缺少的“硬环境”。此外,国家还投资于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这些领域风险大、耗资多,私人企业难以问津。由国家投资兴办开拓,并不会挤压私人企业,而是为私人企业进入这些领域提供条件,铺平道路。

也许是因为魔教中人作风就是如此自由自在,随心而行,他们接受新的事物时也更加自然,没有那么多的纠结不定。

2.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多数情况下,大规模生产要比小规模获得的利润更多,也会更节省成本。因此,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某些部门选择合并为一家大企业,原来的企业资本变为股份,形成此部门联合的自然垄断。为了扩大规模而进行的自然垄断是利益权衡的产物,同时也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垄断将形成企业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的根源在于企业实现垄断的充要条件是高效率。一方面,一个企业要占据市场份额并形成垄断,就必须具备高于其他企业的效率。只有效率比竞争对手高,才能起到提高价格、限制输出产量的效果。反之,就会被其他企业抢去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垄断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能够大量的投资于规模扩大、产品研发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效率。因此,垄断企业便可通过高效率的优势获得更多超额利润,从而增加所有者权益,进一步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便是企业市场份额——生产效率——超额利润——市场份额的良性循环。

1.垄断消除了技术创新的外溢性。众所周知,仿制产品的成本远远低于开发产品的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在短期内就能被其他企业习得,一时间众企业瓜分超额利润,而创新者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这就是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事实上,企业正是由于超额利润的驱动才肯投资于技术创新。一旦创新的成果与其他企业共享,创新者就只能拿到平均利润。出于这种考虑,企业便不愿大量投资于创新。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的研发成果能够受到垄断权利的保护。垄断者投资于产品开发,就能够占取先机,获得专利权,得到超额利润。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垄断者反倒会更积极地进行研发活动。

1.法律壁垒。法律壁垒即国家法律对知识产权及专利权进行保护,形成创造者的垄断。在这种垄断情况下,作家不可抄袭其他作者的作品,厂家不可随意无偿使用某人的发明。这种垄断是十分必要的,任何创造都蕴含了创造者的心血,若任由其被随意更改、使用,则严重违反了公平原则和人道主义。

二、垄断对效率的利与弊

(一)积极作用

1.垄断是企业追求效率的结果。一个企业要想提高自身效率,提高生产力,就必须实现规模经济,投入大量资本扩大企业规模,从而降低单个产品的成本,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与报酬。而该企业在追求效率与规模经济的过程中,资本量势必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而不断增加。久而久之,企业将凭借规模经济所带来的高效率,赢得最高的市场份额,取得最强的市场话语权,以至于形成垄断。因此,企业对效率的不断追求,是形成垄断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指示,“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才能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35]。

(二)消极作用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垄断是市场效率低下,只有完全竞争市场才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因为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信息完全公开透明,资源的流动性强且交易成本为零,资源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有效配置。如果存在垄断,则垄断企业往往掌握着某种产品或技术的专利,形成了技术性的市场壁垒,导致交易成本较高,资源不易实现有效配置。从理论上讲,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效率或经济效率就越低。

三、垄断对社会福利的不利因素

(一)垄断的存在降低了社会福利的水平

经济学家布莱德温指出人们夸大了垄断对社会福利所造成的损失。一方面,由于垄断企业对价格和供给量的控制导致产品的产量减少;另一方面,垄断企业的销售过程,实际上是财富从消费者手中转移到生产者手中的过程。通过布莱德温的推算,当行业被一家企业垄断,垄断价格是竞争价格的1.25倍时,财富转移的量是社会损失的8倍。

⑤槽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 cm,墙身垂直度±0.4%,墙顶中心线偏差不大于30 mm。接头处混凝土连接密实,无夹泥、漏水现象。

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产品的价格水平。社会中若存在垄断企业,则不论该企业通过何种方式实现了垄断,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市场价格和供应量的支配权。如开启智能手机时代的苹果公司,单位产品的成本其实同三星、华为等相差无几,但售价却远远高于其他品牌。尤其是在2014-2016年,苹果公司到达全盛期,公司拥有大量的高精尖研发人才,依靠技术专利的垄断形成了一道使竞争对手望而生畏的防御墙。正是由于这种技术垄断,苹果公司得以制定一个高昂的垄断价格,获得巨额的超额利润。对于企业来说,这无疑增加了经济效益,巩固了市场地位。但这样一来,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大大降低。当一种产品的售价远远高于其真正价值时就会产生超额利润,而实现这种超额利润所要付出的代价最终将由消费者背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国民价值观的扭曲及各种社会矛盾。对于社会福利来说,非法垄断的消极作用远远大于技术垄断、知识垄断等合法行为。非法垄断主要表现为官商勾结,依靠这种形式崛起的企业往往拥有更强的市场控制权,他们对于价格的制定更加不受限制。因此给公民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导致福利水平大幅度降低。

[3][4][5][10]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罗念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第154、147、147、150页。

(二)垄断对价格水平的影响被高估

社会福利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广义上,社会福利是反映人们实际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二是在狭义上,社会福利指公共部门为了解决与福利相关的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或采取的措施。

四、垄断对技术创新的利与弊

(一)积极作用

3.技术垄断。技术垄断是自由竞争的产物,如某家企业雇佣了一位顶尖的科学技术人员,创造了部门中前所未有的先进技术,吸引消费者争相购买其产品,此企业就占据了市场,形成了技术垄断。然而,在信息技术发达、教育水平逐渐增强的现代社会,有才干的技术人才越来越多,形成长久的技术垄断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2.信息的滞后性使垄断者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垄断市场中信息是不完全的,因此当市场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寡头垄断企业时,各寡头之间都不清楚彼此的投资量。为了获得最后的胜利,各寡头企业只能不断地增加筹码,使本企业更快地开发出更具市场前景的产品,这种现象仅存在于信息滞后的垄断市场中。一方面,大量投资具有必要性,即寡头之间必须通过争夺专利产权来巩固自身地位;另一方面,大量投资具备可能性。因为垄断企业的特点就是拥有雄厚的资金,能够投资于多个项目来分散单一产品的巨大风险,所以具备开发投资的实力。

3.垄断使企业具备采用新技术的能力。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采用某种新技术。若企业规模不足,采用新技术所耗费的成本或损失便极有可能高于其带来的收益。

在新的网联、信联背景之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营运与风控能力将从本质上得到提升,做大做优平台后在资产获取、风控水平、用户体验、技术研发等方面,更具优势。最终,互联网金融会彻底揭掉它的“神秘”面纱,成为金融体系的底层设施,构成个人信用值的重要组成,并助力金融步入真正的互联网社会。

(二)消极作用

1.垄断使企业丧失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原因如下:一是垄断企业的竞争压力小,不需要为了维持生存而进行技术创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是市场规则的接受者,不具备对市场的支配权。由于市场没有进出壁垒,新企业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经营不善者也随时能够退出市场,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受到市场实力与市场壁垒的保护。因此,这些企业随时都存在被竞争对手抢去客户资源、被市场淘汰的可能性,必须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以提高效率,保证自己的市场份额。而对于垄断企业来说,这种生存压力几乎不存在。一方面,凡是存在垄断的产业都一定有很高的市场壁垒,为垄断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防御机制,形成寡头企业平分秋色或一家独大的局面,企业的竞争对手很少甚至没有;另一方面,垄断企业拥有强大的市场势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价格与供给量,从而具备把控利润率的能力,不会轻易地陷入经济危机。结合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垄断市场条件下,由于几乎不存在竞争压力与生存压力,企业对于创新的需求并不高,导致进行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低于完全竞争市场。二是垄断程度越高,技术创新越难提高生产率。中小型企业相对于垄断企业,生产力基数较低。当研发出新产品或新技术时,所能提高的生产率更高。且中小型企业生产力的关联因素少,技术创新的成本溢出效应小,因此其净生产力提升的幅度也更大。三是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的风险太大。发明一种新产品或技术相对容易,而将这种发明真正投入到商业生产中,必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在这个投入生产的准备阶段,无疑要承担最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就会使企业元气大伤。因此,企业更喜欢维持稳定的生产模式,不愿承担过大的投资风险。四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净利润并不与集中度成正比。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源动力无疑是对更高利润率的追求,但在垄断市场中,利润率的提升却是不尽人意的。这是因为垄断企业已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缺少市场扩张空间。同时,新产品所带来的利润还需减去企业放弃的部分旧产品利润,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净利润。这就是企业净利润增长不及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根据调查笔者发现,垄断企业研发投资的回报存在一个集中度临界点,当超过一定集中度时,企业净利润会随着集中度的增加而减少。

2.垄断可能导致技术创新的成果被搁置,抑制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垄断企业研发出新产品或新技术,取得专利权之后,出于对净利润的考虑,企业很可能将其搁置不用。而仅仅将该专利用于形成壁垒,限制竞争对手对该专利的开发使用。二是从宏观层面上看,垄断企业获取专利权之后,将制定垄断价格,再加上产权的存在,必然增加了交易成本等社会成本。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社会成本的增加将抵消技术创新为人们带来的经济效益。

五、结论

垄断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各种垄断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各有不同。一方面,垄断现象的存在会增加社会成本,降低社会福利,抑制创新或搁置技术创新的成果;另一方面,垄断现象又是企业追求效率的必然结果,能够消除技术创新的外溢性,激发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因此,对于垄断现象利与弊的判断应当结合多方面的因素,以辩证的视角看待垄断问题。

 
王丰
《辽宁经济》 2018年第04期
《辽宁经济》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