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时代理论视域中的内蒙古民族影视创作

更新时间:2016-07-05

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创作,是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中最为独特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近70年来,内蒙古民族影视创作者们凭借着对本民族的炽热激情和独到理解,将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深入挖掘与对草原神韵的深情描绘有机融合,创作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国际影视界引起极大反响与好评的优秀影视作品。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和《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来回顾、审视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创作的过去与现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以期为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某种思路和启示。

本试验通过对精密度、稳定系、重复性进行方法学考察,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5%,这一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29个品种的枣叶的物质指纹图谱,标定了14个共有峰,使用中药指纹图谱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样品之间相似度存在差异,根据相似度的大小,可以将不同品种的枣叶的质量分为三个等级。对29个品种枣叶的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9 批枣叶分为三类,结果与相似度结果一致,说明本文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可以用于枣叶的质量控制,为枣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要求受资助人在课题执行期提交一系列报告。这些报告包括年度进展报告(非竞争性课题至少每年1次)、结题绩效报告、财务报告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政策声明》对不同的报告均写明具体要求,并在RePORT网站(https://report.nih.gov/)上公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所资助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和成果情况,接受大众监督。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时代同频共振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所谓人民的文艺就是要在题材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表现特定时代下人民大众的生活、命运、情感以及心愿、心情、心声。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可见,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作为时代的产物,文艺始终随着民族的兴衰、国运的沉浮。实践证明:唯有表现人民伟大历史的作品才能张扬时代精神,使文艺发挥最大的正能量,进而与时代同频共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面对当前我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亟需从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出发,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向社区覆盖,努力建设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主体多元、机制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队伍健全、服务周到、管理有序的城乡社区服务新体系,进一步探索推动城乡社区服务多元化机制的路径[3],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

蒙古族是一个有着英雄祖先、诞生过历史巨人成吉思汗的民族。因而,歌颂英雄、赞美英雄是蒙古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血脉,也是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作品表达的中心内容。从电影《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嘎达梅林》,到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忽必烈》《东归英雄》《鄂尔多斯风暴》《嘎达梅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位在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面对强大的敌人,赤胆忠心、英勇无畏乃至视死如归的英雄豪杰。这些英雄是蒙古民族的文化记忆、身份认同,更是这个民族热爱和平、崇尚自由、百折不挠等优秀品质的象征。特别是塞夫、麦丽丝导演的系列“马上动作片”(《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极具感染力的影像画面,将成吉思汗、忽必烈、渥巴锡汗等蒙古民族伟大的英雄祖先以及其他众多的民族英雄形象,塑造得宛若一尊尊令人敬仰雕塑矗立在中国的荧屏之上,彰显出蒙古民族敢爱敢恨敢于牺牲,金戈铁马视死如归同时又豪迈阔达、浪漫热烈的民族精神与气魄。

二、塑造英雄形象,弘扬英雄精神是时代社会的需要,是人民大众的呼唤

习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而所谓优秀作品或者说艺术精品的标准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内蒙古民族影视创作在其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斑斓夺目的光影之笔记录着内蒙古各族儿女特别是蒙古民族的历史发展、文化转型、现实境遇、精神状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以及《草原上的人们》《牧人之子》《草原晨曲》《鄂尔多斯风暴》《金鹰》等“十七年”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包括后来出现的电视连续剧《青年乌兰夫》《鄂尔多斯风暴》都无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连,表达着蒙汉人民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争取民族独立,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时代主题,“形成了民族编年史的系列规模,展现出内蒙古人民从翻身解放到融入全国各民族大家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成长的雄伟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城市文明像一场无可阻挡的飓风侵入了草原,古老的游牧文化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到文化传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一大批反映因这种社会转型变革而引起的灵魂阵痛的影视作品应运而生。宁才导演的《季风中的马》以极大的勇气直面当下蒙古民族的现实境遇、生存困境和文化颓败,反映了现代都市文明对古老游牧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面对社会巨大转型的个体在精神层面的苦涩、无奈与伤痛。表达同类主题的还有影片《帕尔札特格》《成吉思汗的水站》《蓝色骑士》《长调》《索密娅的抉择》《我的母亲大草原》,等等。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集中展示了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蒙古民族(包括三少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矛盾冲突,特别是草原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作为生命个体生存的困惑焦虑与迷茫失措,也显示着创作者对人类各个民族不同文明的存在性与合理性的深层思考。

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讲好中国故事

蒙古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民族。这种文化的自信与自觉,是来自于古老又现代的游牧文化的存在,是建立在蒙古民族对自己的历史文化高度认同的基础之上的。悠久而辉煌的民族历史文化,造就了蒙古民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根深蒂固的文化情结。此前论述的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作品中对英雄的讴歌赞美,既是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坚守,也是蒙古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充分体现。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作品开始集中呈现出了更为深刻的新主题——表达蒙古民族的文化心理与生命哲学。这种被专家学者命名为“新文化电影”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其共同特点就是反映各族人民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尊和文化自觉。例如,在蒙古民族的生命哲学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其根本内容,即认为大自然所有生灵的生命都是至高无上、没有尊卑贵贱之分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崇敬和珍爱。这是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虔诚地坚守、信奉的文化准则,而这种文化则被自觉地贯穿于新世纪众多的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作品之中,以光影的力量得以激活。无论是讲述蒙古族牧民帮助汉族同胞的影片《天上草原》《锡林郭勒·汶川》《寻找那达慕》,还是描写草原母亲救助抚养三千孤儿的影片《额吉》《母亲的飞机场》,抑或是表达人与动物亲密关系的影片《德吉德》《季风中的马》《乌珠穆沁的孩子》《我和神马查干》以及电视纪录片《驼殇》《阿妈的宝贝》《下山》等等,都包蕴着崇尚生命、生命平等的文化主题。这种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能够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弘扬和传播,也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动力与支撑。

①⑤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从此次调研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当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培训内容重理论轻技能、教学模式单一化以及考核方式过于形式。结合教师的工作需求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如下。

文化自信在习总书记的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就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上习总书记又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而在“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努力创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

英雄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公共精神资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力量,更是一个民族骄傲与荣誉的象征。在英雄身上凝聚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世界的理解、对完美人格的崇敬。英雄叙事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表现内容,它从根本上关系着建构健全的国家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国家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的重要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凡是为中华民族作出历史贡献的英雄,都应得到尊重,受到颂扬,被人民记忆、由文艺书写。”

注释:

几十年来,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创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影视作品。《猎场札撒》《月光下的小屋》《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上草原》《季风中的马》《长调》《锡林郭勒·汶川》《额吉》《圣地额济纳》《斯琴杭茹》《诺日吉玛》《母亲的飞机场》《乌珠穆沁的孩子》等电影作品以及《东归英雄》《鄂尔多斯风暴》等电视剧作品都曾在国际、国内影坛上获得殊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创作在探索、创新电影表现形式与手法技巧方面更是做出了积极努力。譬如对原生态母语电影创作的自觉追求;在风格类型上向散文电影、纪实风格电影的多维度扩展;将自然风光、民风民俗、民族歌舞等独特的草原元素由单纯的视听奇观转向内蕴深刻的文化表征等,都成为新世纪内蒙古民族影视创作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障。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我区的民族题材影视创作还存在着“影片类型不清晰、故事的共享性不强,缺乏市场辨识度,其题材优势无以张扬”等问题,尤其是在制作技术水平和市场定位宣发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尤为明显,出现了“离世界观众很近,离中国市场很远”的怪现象。很多影视剧作品无法进入院线和频道,自生自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无法得到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因而“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习总书记的这段话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评价,能够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才是真正优秀的作品。那么,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创作如何在当下“票房为王”“收视率至上”的困境中突围,创作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位一体的精品力作,树立内蒙古民族影视事业的光辉形象,是每一位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创作者在前行道路上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何谓文化自信?何谓文化自觉?有学者做出这样的界定:文化自信是我们对理想、信念、学说、优秀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视,对我们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和魅力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信奉、坚守和虔诚。文化自觉饱含着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和功能的深刻认识,饱含着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饱含着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④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③饶曙光:《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年版,第96页。

⑥余三定:《“文化自信与文艺创作”讨论会综述》,《文艺报》2012年1月4日。

⑦牛颂:《大于电影的电影——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组委会主席牛颂访谈》,《文艺报》2017年5月5日。

混凝土桥面板分为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预制部分采用C50混凝土,现浇部分采用C50补偿收缩混凝土,预制板纵横梁均设置剪力键,在钢梁支撑处设置厚5mm的橡胶垫片。

⑧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郭培筠
《创作与评论》 2017年第24期
《创作与评论》2017年第2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