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G20治理框架下中美合作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G20治理框架下,中美合作取得的现实成绩

近些年来,关于中美合作的学理讨论一直是国际关系界的热点问题。早在2007年就有西方学者提出“中美国”(Chimerica)这一概念,而最近所谓的“G2”又成了西方媒体热议的焦点,甚至有人主张在2009年G20伦敦峰会后召开“G2”峰会。这一系列事情的背后,彰显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中美合作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治理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中美两国作为G20的原创国,双方在保持原有对话的同时,各自都重视并执行彼此在G20峰会上所作出的承诺,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接下来,在G20治理框架下就中美两国相互合作所取得的现实成绩做出简要的概述。

(一)IMF改革和人民币入SDR计划的落实。

IMF改革主要包括两大项内容:一是针对IMF份额进行调整,二是关于人民币是否应加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讨论。在前一问题上,美国总统布什在G20华盛顿峰会上就曾明确表示,美国的立场是支持IMF和世界银行进行有限的改革,扩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机构中的投票权和代表性。有了美国的支持,G20各成员国在2009年匹兹堡峰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关于IMF的改革方案,方案决定将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份额占比从之前的43%提高到48%;在2010年首尔峰会上,IMF理事会决定将大约6%的份额从代表性过渡的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份额将从原来的3.990%升至6.39%,投票权从原来的3.65%升至6.07%,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成为IMF第三大股东国。针对IMF改革的后一问题,2015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决定将人民币纳入到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标志着人民币向“储备货币”“可自由兑换货币”再迈一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使用,一方面是对长期以来美元“一统天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国际贸易支付手段,进而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稳定。

(二)两国贸易投资成绩显著

贸易问题牵扯到各国的核心利益,一向是G20峰会的重要议题。早在2008年《G20华盛顿峰会宣言》中就明确表示在金融不稳定时期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至关重要的理念。中美两国在金融危机面前秉持着互利共赢的精神,进行了一系列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根据中方统计显示,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为3 337.4亿美元,2011年中美贸易总额增长到了4 467亿美元,而到了2015年高达5 583.9亿美元。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双向投资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截至2015年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6.6万个,实际投入774.7亿美元。中国对美投资也保持良好增势,截至到2015年中国企业在美累计直接投资466亿美元。双方经济的互相往来也进一步推动了两国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显示,2008年之后中美两国旅游人次每年保持着11%左右的增长速度。两国人文交流的日益密切,为双方其他领域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1〕。总之,中美两国合作的日益紧密、利益的日益交融,成为发展整体关系的“压舱石”,而这背后离不开G20机制的撮合与协调。

(三)双方基础设施合作的不断加强

基础设施是一项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发展中国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诸如美英等发达国家也迫切需要更新本国落后的基础设施面貌。在G20安塔利亚峰会上,各国领导人确定将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同意继续加大原有的投资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并且鼓励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模式(PPP)以此来完成当年2%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也从2004年的21 054.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02 66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9.25%〔2〕。雄厚的资本优势和丰富的建设经验,成为中美两国基础设施合作的前提条件。根据数据显示,在美国进口的机械设备中来自中国的份额已经从2000年的6.5%稳步提升到2011年的25.7%,中国已经取代日韩成为美国主要机械产品的供应商〔3〕。除此之外,中国对美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革新和应用同样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能够在G20机制中继续扩大两国基础设施的合作与交流,“2017中美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于2017年6月在美国旧金山顺利召开,会议重点围绕美国基础设施项目机会、中美合作模式等话题展开研讨和互动。总之,通过中美两国之间基础设施互补性的合作,大大扭转了美国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资金缺位的窘迫现状。

二是逆周期监管中通过确定最低资本充足率水平来缓释顺周期性。资本充足率是指一个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是保证金融机构在市场中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都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自由裁量权来确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管制,以缓释监管中带来的顺周期性。在经济下行时监管部门会降低金融机构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在经济上行时监管机构会提高资本充足率。最低资本充足率的确定,直接影响着金融运行中的安全与周期性问题。

二、在G20治理框架下中美合作的障碍分析

在G20治理机制中,中美合作所遇到的最大现实障碍在于美国间断性的拿人民币汇率说事,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更是将人民币汇率做为自己竞选总统的资本,公然主张上任后对华实行强硬措施来促使人民币升值。在2010年3月,130位两党主要议员联名向奥巴马政府写信,要求将中国标定为“汇率操纵国”,并对中国实施惩罚性关税。在G20多伦多峰会召开后,美国国内主要政客加紧拉拢其他成员国,争取在G20首尔峰会上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做为核心议题,促使人民币升值。那么,美国为什么非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呢?美国单方面认为,中国政府背后一手操纵了人民币汇率,使得美国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奥巴马总统在国会演讲时就表示,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美国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还是长期以来对华贸易逆差的首要因素,甚至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最大帮凶。然而,这些对人民币汇率无端的指责是站不住脚的。美国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应对全球化措施的失位,而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根源在于其国家治理能力的不足,正是由于美国长期以来在国际经济领域实行霸权独裁统治,才造成了如今全球经济失衡的局面。另外,一国货币汇率的高低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的范畴,美国凭借着金融霸权指责人民币汇率的背后有其不可告人的阴谋,这就是两国为什么在G20金融领域内迟迟不能团结协作的现实障碍所在。

(一)美国金融霸权是中美合作障碍的根源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主动将G20升格为领导人峰会,2009年又急忙将其确定为全球经济协商的首要论坛,这些举动的背后并不是为了彰显什么国际主义和利他主义精神,而是美国基于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战略调整,目的是要继续保持自身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换句话说,美国只是将G20作为缓解金融危机的手段而已,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国牢牢地坚守着两条底线:一是任何国家不得削弱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控制权,二是任何改革建议不得动摇美元的支柱地位。〔5〕这种霸权理念体现在2009年和2010年的“IMF改革计划”之中。虽然这两次改革并不会削弱美国在IMF中的影响力,但是美国国会却以“零和博弈”的思维来看待这两次的改革。他们偏激的认为,这些改革的内容是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颠覆,是要将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推向混乱的演练,并且用几百亿美金去救济与美国国家利益毫无相干的失败国家的做法,是对其经济主权的干涉,所以长期以来美国国会拒绝执行IMF的改革方案。由于缺少美国的支持,IMF改革计划长期的被搁置。透过这次IMF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美国霸权主义的根基不仅仅建立在巨大的经济实力之上,而且是深深的融进“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之内,这就是中美两国在G20治理框架下进行深层次合作的根本障碍所在。

(二)人民币汇率问题

制度的概念以利益为基础,利益决定制度。〔4〕G20治理机制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因为民族国家的问题逐渐的扩大化,需要在这个超国家治理平台上进行相互的协商与合作,避免国际秩序再次走向失序。如果说G20各成员国在金融危机面前能够协同一致共勉时艰的话,那么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各成员国之间原有的矛盾也就逐渐的显露出来,中美两国同样也不例外。

1.贸易摩擦不断。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长期增长乏力、国内失业率居高不再加上原有的贫富矛盾和地域发展矛盾等,使得美国社会正面临3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撕裂。奥巴马政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利用G20治理机制让其他成员国分担责任,另一方面自己却采取隐蔽的措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根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在2009年美国实施了46项与跨境商品和服务有关的保护主义措施,这其中闹得最凶的便是针对中国出口轮胎进行特保调查,针对中国油井管等多项钢铁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以及美国财政拨款法案中限制中国禽类肉制品出口等事件〔6〕。总之,在2009年G20伦敦峰会之后,美中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占当年世界贸易摩擦总数的1/5左右,这些贸易摩擦既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也不利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发展。

(三)中美合作的其他障碍

Michael Mauer:是的。汽车行业的不同品牌都在力图通过富有感性的设计语言来提升自身的内涵,尤其是那些豪华汽车品牌。设计是成功的关键所在,毕竟设计和汽车的功能属性也息息相关。汽车设计同样在为功能服务,和其他服务于我们生活的事物毫无区别。所以,我们花了大力气打造了未来设计体验中心。在这里,设计师可以和消费者一起来定义未来我们的出行概念和出行方式。

2.G20议题设置的争论。2010年韩国首尔峰会之后,G20走向了机制化的发展道路,讨论的议题也从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转变为如何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中来。本身来讲,G20作为全球经济的首要协商平台,是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美国却凭借着自身在G20治理机制中的优势地位,主张将讨论的议题扩大化和泛政治化,其背后目的是试图单方面引领和控制G20关于未来的议题设置。中国对此表示反对并明确表示,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协商平台,并不适合承担起国际安全和政治的责任。在2013年圣彼得堡峰会上,奥巴马总统坚持将叙利亚问题作为会议的一部分安排到与会的讨论之中,习近平主席对此幽默的反驳道:“我是带着财政部长而不是外交部长出席这次峰会的”。总之,美国积极主张扩大G20议题的讨论范围,显示了其想继续把持全球经济和政治事务的野心。然而,关键的问题是G20治理机制离不开中美两国的支持与协作,中美两国之间能否在G20议题设置上妥善解决分歧,不仅事关G20治理机制的发展方向,还关乎全球经济治理的大局所在,这就给两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三、G20治理框架下中美合作的前景展望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美两国在G20治理机制中的合作似乎被人为地加快了。虽然两国仍旧存在着一些旧的矛盾,但两国领导人清楚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完成全球经济治理这一关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阐释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呼吁两国政府和各界精英努力缓解矛盾,实现两国经济共同发展的美好祝愿。中美两国在当今世界举足轻重,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超过50%以上,如何在G20治理框架下实现彼此深层次的合作,取决于各方不断的努力。首先,美国应当更新对华观念,摒弃陈腐的零和思维,开诚布公的欢迎一个热爱和平,积极承担国际事务的东方大国的崛起。其次,增强两国之间的对话交流,习近平主席所提到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的言论,并不是像西方媒体所预测的要与美国分庭抗礼,相反中国希望与美国增进友谊和平相处;中国所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内的有力补充,并不是要颠覆美国的国际金融霸主地位,所以说这两件事情的背后凸显了增进对话对于两国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积极推动G20成立分歧管控机制。全球经济治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核心议题,中美两国应该“逢山开路遇河搭桥”将两国之间的矛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G20作为全球经济的首要论坛,并且随着全球治理问题的愈加复杂化和多样化,成立一个能够处理各国矛盾分歧的管控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样中美两国在G20治理机制中的矛盾也就能够尽最大限度的在其框架内得到解决。

为了进一步讨论螺旋雨带中的对流单体是如何作用TC强度的,通过p坐标系下的涡度方程对各个螺旋雨带中的对流单体的涡度收支进行定量地分析。涡度的强迫项主要分为两项,右边的第一项是拉伸项,也称为散度项,即水平辐合会使得气旋性涡度增加,而水平辐散会使得气旋性涡度减小。第二项是倾斜项,也称为扭转项,意指水平涡度扭转为垂直涡度,即当水平风速随着高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会产生径向向外或向内的水平涡度,径向的水平涡度遇到上升气流,就会发生水平涡度的倾斜,变为垂直涡度,在上升气流的两侧产生正负涡度对。丁治英等(2018)也曾指出,在螺旋雨带上,水平涡度在非均匀分布的垂直运动的抬升下向垂直涡度的转化。

〔参 考 文 献〕

〔1〕穆良平,张景春.中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互动〔J〕.国际经济合作,2007,(06).

〔2〕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G20与中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3〕贾晋京.世界体系危机与中国崛起〔J〕.文化纵横,2013,(10).

〔4〕徐秀军.新兴经济体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

〔5〕房广顺,唐彦林.美国的20国集团政策及其目的〔J〕.高校理论战线,2011,(04).

〔6〕郭振玺,高海浩.主编:提问 G20〔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0.

 
李涛声
《理论观察》 2018年第03期
《理论观察》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