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美国哲学史上的康德”:20世纪西方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家齐硕姆传略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齐硕姆的生平经历和学术贡献

美国哲学家罗德里克M·齐硕姆 (Roderick Milton.Chisholm,1916-1999) 是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产生重要影响的分析哲学家,是美国哲学家中最有影响力、最有创造力、最多产的人物之一,也是20世纪整个西方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位哲学家。他的贡献和成就主要是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领域,其著作和理论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有人赞誉他是“美国哲学史上的康德”。〔1〕有人评价他说:“难以想象在今天的哪个哲学领域中可能会没有齐硕姆思想的影响,如果有哲学的诺贝尔奖的话,齐硕姆无疑会是哲学诺贝尔奖得主”,〔2〕甚至有人评价他是“当代哲学界爱因斯坦式的人物”(马修·戴维森)。

齐硕姆的思想贡献和成就首先是在认识论上,他是20世纪美国认识论研究的领导者,其代表作《认识论》无论是在英美学界还是在欧洲大陆都可谓是脍炙人口,被许多大学的哲学系指定为学生必读的经典书目,从而一版再版。〔3〕同时也被包括日本、意大利、丹麦等的十六个国家广泛翻译。在当代西方学界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关于认识论的重大话题都会提到齐硕姆这个人,每一部介绍西方认识论的教材都会强调齐硕姆的认识论思想。索萨曾说:“齐硕姆的思想‘统治了认识论30多年’,他的著作在今天被知识学家广泛地讨论。”〔4〕里查德·佛利曾说,齐硕姆对认识论的研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庞大的理论体系,其范围和思想的精妙在20世纪无人能够超越。〔5〕2000年12月,在美国纽约召开了一次专门纪念齐硕姆的学术会议,在会上,美国哲学家考布利斯在他的纪念文章《齐硕姆与美国认识论的发展》中感叹说:“齐硕姆的去世意味着美国认识论一个时代的终结。在二战后,齐硕姆可以说不仅仅是美国认识论研究的领导者,也应该说,数十年来,在整个认识论研究领域里他也是一位无人能出其右的领导者,他几乎是整个西方认识论研究的一个时代标志。”〔6〕考布利斯的赞誉的确代表了当代英美哲学界的一种共识,客观地说,当代西方的认识论家们大多都是在汲取齐硕姆的理论营养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研究齐硕姆的认识论是研究当代西方认识论的一个必经之路。

每个月,我们都会邀请我们的两位Photoshop专家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调整同一张RAW文件。在接下来的几页中,他们将向大家详细介绍自己的思路和调整参数。

在形而上学上,齐硕姆也贡献巨大。早期的分析哲学是反形而上学的,摩尔、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学派和维也纳学派都坚持拒斥形而上学原则,认为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混淆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反形而上学状况才得到普遍弱化,形而上学开始复兴,到80年代一些哲学家开始形成了一些系统的形而上学理论。在这个转折过程中,奎因和斯特劳森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在这之后,分析的形而上学的代表人物是齐硕姆、克里普克等。齐硕姆非常重视对存在论以及本体论承诺的研究,把意向的和内涵的概念作为他的本体论承诺的最基本部分,以此构建了他的实在论的本体论思想体系。他将布伦塔诺意向性理论的遗产引入到分析哲学上来,从而使意向性理论成为分析哲学传统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形而上学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20世纪西方形而上学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牛津形而上学研究》辑刊主编、著名的形而上学研究专家齐默尔曼说,在20世纪三种形而上学家中,以齐硕姆、克里普克等人为代表的分析学派的形而上学家占据了主导地位,大部分相关的专著和论文都来自于他们。

齐硕姆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布朗大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在布朗大学学习哲学,1938年获哲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学习,分别于1940年和1942年获得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期间,他的老师有奎因、威廉姆斯、刘易斯等人,他的博士论文“经验知识的基本命题”是威廉姆斯和刘易斯指导的。在哈佛大学,他与摩尔、塔尔斯基、费格尔、卡尔纳普、罗素等人有较多的交流,与摩尔还有比较密切的私人联系。1942年至1946年二战期间,齐硕姆在部队服役,这时他是一名临床的心理学家。退役后,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巴恩斯基金会任职。不久后他就回到母校布朗大学哲学系任教,在1951年到1954年期间担任该校哲学系主任,1953年开始任教授。1957年,齐硕姆当选为第四届美州哲学大会主席,1958年,他首次当选为美国科学院的院士,1968年他又担任了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主席,1972年至1973年期间,他还担任了美国形而上学协会主席,并且自1972年以来,他还担任了美国哲学研究委员会的主席。此外,他自1970年以来还担任布伦塔诺基金会的执行理事。

在知识的标准问题上,即我们是从个别事物开始还是从一般方法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这个问题,齐硕姆是一个特定论者。他是从一些我们能够认识的特定知识出发,由此推论出知识的标准,并对“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一般性问题作出回答。他说,在我们知道哪个认识是明显的之前,没有方法确定哪种特征是包含证据的,而是我们在认识开始时就能够作出区别。因此我们是从知识的特定的例子开始,然后根据那些例子来概括和阐述正确的标准,即在认识论上的正确的信念的标准是什么。〔8〕齐硕姆指出,有许多很明显我们确实知道是真实的事物,例如如果我告诉你我现在看到或听到或感触到某事物,或者更准确地说如果我现在认为我看到或听到或感触到某事物,那么我所说的完全可能是正确的。例如“自我呈现”状态对于主体而言是明显的并且是真实的,它们是我们认知的直接证据,但它们自身不需要进一步的证据,它们呈现自身并且是它们自身证据的标志,它们必定是明显的,否则就不能说它们存在了。同样,理性的第一真理是“先验的”命题,或者说是那些称为“准则”或“公理”的命题,只要我们理解了它,就能知道它是真实的,这种命题对于任何认知主体而言都是不言自明的。并且齐硕姆将这种认识论上的特定论方法与道德哲学上的方法进行了类比。他说,我们在能够说哪种行为是正确的之前,没有一种方法确定它是否具有“正确做”的特征,区别某个特征是否是“正确做”的特征的方法是在开始时看有这种特征的行为是否是正确的行为。〔9〕我们是用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充分的证据来寻找用于判断某事物或某行为是否具有某种特征如“对的”、“善的”等的标准,如果找到了这个标准,那么我们当然不能反过来用对这个包含证据的特征的描述来定义它其中所包含的那些证据。〔10〕如果哪个道德学家想找到什么特征是“正确做”的特征,使我们能有一种方法决定哪个具体行为是正确的哪个不是正确的,那么他是搞反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道德学家在他能够说哪一种行为是正确的之前,没有一种确定哪一种特征是“正确做”的特征的方法,区别某个特征是否是“正确做”的特征的唯一方法是看每一个有这种特征的行为是否都是正确的行为,但在确定哪些行为是正确的行为之前,我们无法找到“正确做”的特征,判断某种特征是否是“正确做”的特征是看它的相关的行为是否是正确的。同样地,在我们知道哪个认识是“明显的”之前,我们没有方法确定哪种特征是包含证据的。并没有一种区别哪一种认识是明显的哪一种不是明显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将知识和仅仅是意见区别开来,而是我们在认识开始时就能够作出这类区别。

由于齐硕姆思想的影响和重要地位,在西方,对齐硕姆思想的研究非常广泛,美国本土及其他许多国家都有众多学者对他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评论分析。他的认识论思想原著被许多国家的学者翻译而得到了广泛的介绍,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英美学术界经常召开围绕齐硕姆哲学思想的专门讨论会,每年也有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他的哲学思想的论文,一些论文被收集整理出版。1975年,莱勒编辑了《分析与形而上学》 (Analysis And Metaphysics-Essays in Honor of R.M.Chisholm)一书,其中收录的论文对齐硕姆在认识论、伦理学、形而上学上的一些思想观点进行了评述;1979年索萨也编辑整理了论文集《齐硕姆哲学研究论集》 (Essays on the Philosophy of Roderick M.Chisholm);1986年,由雷德尔公司出版的丛书——“当代国际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书库”将齐硕姆列入,其中包括杜兰大学的博格丹所编辑的《罗德里克 M.齐硕姆》 (Roderick M.Chisholm)一书,该书对齐硕姆的哲学思想和他的学术研究经历进行了介绍,收录的一些重要的研究其思想的论文;1997年,“在世哲学家图书馆”编委会出版了由刘易斯·埃德温·哈恩编辑的《罗德里克 M.齐硕姆的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Roderick M.Chisholm)一书,该书包括齐硕姆个人自传、齐硕姆的著作年表和众多的研究论文,“在世哲学家图书馆”是由石里克所创立的一套丛书,以在美国推广分析哲学,入选这一丛书的是罗素、卡尔纳普等当代一流的分析哲学家。在学术生涯的晚期齐硕姆入选这一丛书是对他在哲学界的实力和贡献的充分认可;美国著名的《元哲学》杂志在2003年10月第34期专门讨论齐硕姆哲学思想,作为纪念齐硕姆的专期。齐硕姆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家之一,其思想的重要性和地位被西方学界高度赞扬,其思想内容也被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可谓影响深远。齐硕姆思想尽管在英美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但国内对他的研究非常少,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齐硕姆思想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齐硕姆在认识论上的思想主要有“直接亲知理论”、“认知的辨明理论”、“基础主义”,在知识的标准问题上的“特定论的方法论”,对葛梯尔问题的回答所提出的知识的新定义等。在认识论上,齐硕姆反对认识论的各种怀疑主义,将我们事实上有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作为认识论的起点,我们可以认识事物,使我们的各种信念得到辨明,消除那些不能辨明的信念,增加可以得到辨明的信念。他的认识论是基础主义的和内在主义的。他的内在主义体现在他的认识论是建立在他的“直接亲知理论”上,在他看来,我们有一些信念是能够直接得到辨明的,自我呈现状态与先验命题一样是我们的认知的基础,是确定的知识的一个来源。他认为由我们的思考和感觉的体验所产生的感觉活动和意象性活动具有自我呈现特征,由此产生的命题是可以直接明证的,因为我们这种直接意识包含了我们对事物个体本质或此性的理解,我们也正是凭借自身的这种直接意识来认识或识别其他事物的。〔7〕同时通过认知优选性原则和追求我们的信念或命题的合理性,对认知进行辨明,我们逐渐实现对事物进行认识。因为知识作为是可以辨明的真信念,它所追求的是我们的信念或命题的合理性,因此,可以说我们就是通过遵循齐硕姆的这种认知优选性原理来实现对事物的认识的。他使用了一系列认知评价的概念来表达这种合理性的程度,包括“无涉的(悬置判断)”、“可以接受的”、“不能合理怀疑的”、“明显的”、“确定的”,这些概念所构成的认知评价等级系统,从不同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事物认知的层次和认知的程度,同时也全方位地反映了认知主体的各种复杂的信念状态。通过他的认知原理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是怎样拥有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同时,齐硕姆是基础主义的赞成者,他认为我们的知识是有基础的,在我们的认知辨明的来源中首先包含了象“自我呈现”这类的我们对事物的基本的领悟,同时知识也是融贯论的,认知的辨明很多时候是相互印证的,这两者在认知辨明中缺一不可,任何充分的认知辨明都同时要求有基本领悟和相互印证。

二、认识论思想

从以上对农户小额信贷相关方面的综合分析可知,作为以种植业为主的中原乡村,其小额信贷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齐硕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开始主要从事认识论的研究,60年代以后他同时进行形而上学上的研究,包括意向性理论、本体论、指称理论等问题。1957年他完成的第一部著作《感知:哲学研究》 (Perceiving:A PhilosophicalStudy)讨论了感知及其对象、相信和证明等认识论问题。1966年他出版了《认识论》 (第一版) (Theory of Knowledge [First editions]),1977年他出版了《认识论》第二版,1989年他再一次出版《认识论》第三版,不断地修改完善并且阐述新的认识论思想。这本书后来被多个国家翻译出版,包括日本、中国、丹麦、意大利等十六个国家,成为一部经典的认识论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阐述了他的著名的内在主义认识论思想,他的内在主义认为,人们经验活动中的那些“感觉活动”和“意象性活动”对于我们而言是自我呈现的,由它们所产生的命题对于我们而言是能够直接地得到明证的。并且正是这种人们内在的“自我呈现”状态使得我们在认识事物时的主观上的“优先把握”变得可能。并且他主张认识的基础主义,反对融贯论,即我们的任何知识都应该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或者说是以那些直接明显的命题为基础的。而那些经验上的“自我呈现”的命题和先验上的“公理性”的命题都可以作为基础知识的命题。并且我们之所以有可以辩明的信念,是因为许多命题是可以从根本上得到辩明的。他把认识的确证详细划分为十三个层次,从而从“确证系”的角度来理解确证的概念,并且提出了“直接明证”和“间接明证”的概念,从而在对这样一些概念的复杂阐释中完成了他的内在主义的认识理论的建构。1966年他与帕斯莫尔等人合著了《哲学》 (Philosophy)一书。1973年他又与斯瓦茨合著了《经验知识》 (EmpiricalKnowledge)一书。1976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形而上学著作《人和物:形而上学研究》 (Person and Object:A MetaphysicalStudy),这部著作介绍了他的一些重要的形而上学思想:例如作为他的内在主义认识论思想在形而上学上的理论基础的“知道者的直接亲知”思想,在这个理论中他从形而上学的视角阐述了他的“自我呈现状态”概念和特征。在这本书中他还讨论了人的行为能动性问题,提出了著名的“行为的因果促成理论”,它与行为的“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不同而又更加完善。并且讨论了本体论上的跨界同一性问题,提出了“部分学的本质主义理论”,很好地回答了在这一问题上的提修斯船难题。1981年他出版了《第一人称:试论指称和意向》 (The FirstPerson:An Essay on Reference and Intentionality),这是一部研究指称和意向性问题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意向性的指称理论,即指称的意向性第一性理论。他认为语言使用者的心理状态是意义和指称的来源,言语行为所表达出的意向状态决定了说话者的意义和指称,词项在实现其指称功能的意义上也因此获得了指示性的意义。1982年他出版了《认知的基础》(The Foundations of Knowing),该书阐述了他的认识论的基础主义观点、命题的确证和融贯、经验陈述的基础和先验论证方法、真理的标准问题及怀疑主义、保守主义和排他主义以及经验陈述的基础和先验论证方法等问题。1986年出版了《布伦塔诺和内在价值》(Brentano and Intrinsic Value),从事态的价值类型、情感的价值性质、价值的消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他的以价值有机整体为核心的内在价值思想。1989年出版了《形而上学研究》(On Metaphysics),这也是他的一部重要的形而上学著作,共有五个部分,主要讨论了事件和事态、实体和属性、部分和整体、形成和消失、心身问题等形而上学问题。1996年又出版了他的本体论研究著作《范畴实在论——本体论研究》 (ARealisticTheoryof Categories:An Essay on Ontology),该书是一本讨论实在的终极范畴的著作,齐硕姆从对属性概念的意向性解释开始阐述其范畴理论,提出了他的“柏拉图主义”的实在论。此外,1960年他编辑了 《实在论和现象学背景》 (Realism and the Background of Phenomenology)一书,收入了布伦塔诺、摩尔、罗素、胡塞尔等人关于实在论方面的十二篇文章。

在葛梯尔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有缺陷地明显的”概念来解答,并指出了葛梯尔问题的实质。葛梯尔问题是对于知识的传统定义“明显的真信念就是知识”的质疑,例如某个钟已经停走了,有个人正好在这个钟停走时指针所指的时刻看它,尽管在这一时刻这个时钟所指到的时间碰巧是一个正确的时间,这个人得到了一个真实的关于时间的信念,但这时不能说他有这个知识。也就是在有些时候即使是一个真信念并且它是明显的但它并不是一个知道的情形。齐硕姆提出了一个“有缺陷地明显的”概念,即当一个虚假的明显的命题使一个真实的命题变得明显的时候,它是有缺陷地明显的。他认为这种变得明显的关系是非推理的或者说仅是归纳的,它们在逻辑上并没有蕴含关系。这样他对知识的传统定义进行了补充,即除了是明显的真信念外,还加上:当它是有缺陷地明显的时候,那么它同时应该被这样一个命题的合取所蕴含,即合取中的每一个命题都是明显的但不是有缺陷地明显的。齐硕姆认为,葛梯尔问题下的这种“变得明显的”关系事实上仅仅是某种更弱的认识论关系,比如使它变得不能合理怀疑的或者变得可能的关系。

利用式(4)通过节点域的上下边界和期望值,得到每个指标变量的最优值如表4。综合权重为0.520,0.292,0.188。

三、形而上学思想

齐硕姆的形而上学思想接受了多方面的影响,他接受过布伦塔诺,胡塞尔和梅农的影响,也接受了后期维特斯坦和日常语言学派的影响。他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反形而上学立场,指出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破坏性。他将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从心灵领域向语言领域扩展,使得意向性也成为了语言现象的本质特征。他认为,指称问题是意向性的问题,语言意向性来自心灵意向性,语言的意向性要根据心灵意向性来解释。语言使用者的心理状态是意义和指称的来源,说话者的信念中的归因方式反映了他的语言的意向状态,并将他的信念对象的某一特性归因于他,由此产生了说话者的意义和指称,词项在实现其指称功能的意义上也获得了指示性的意义。他认为,以往的指称理论都存在着困难,例如词项是如何获得意义和指称的?他认为,这个困难的原因在于以前使用了命题分析法,仅通过对命题成分的分析来确定语句的意义和指称,然而意义决定指称的理论无法给出词项是如何获得意义和指称的充分理由。因此,在语言的首要性还是意向的首要性问题上,他与大多数当代语言哲学家提出思想的意向性根据语言的指称来解释的看法不同,齐硕姆认为语言的指称是根据思想的意向性来解释的,因为说话者在表达时是在意向性的首要性原则的支配下构想出对象,然后对这一对象所采用的专名是任意的,意向性原则是指称得以可能的首要原则。传统的语言学认为每一个陈述句中的专名都有一个命题实体,并且根据这个实体得出专名与命题之间的关系。齐硕姆认为,专名在句子中的功能不是表达命题或事态,它所表达的不是归因的内容,而是归因的对象,它的基本功能是指示,即将听话者的注意指向说话者归因的对象,它所指示的是这个对象的某种识别特性,并且是名称的使用者归因于这个对象的特性。因此,某个专名的意义要根据我们说话的对象和内容来理解,当说话者使用一个名称时,他是以声称指称某事物的方式使用它的,并且这种声称指称的方式在实施时是随意的。〔11〕事实上我们并不总是在相同的指示词意义上使用某个名称的,它的意义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并且对于说话者和听话者而言它的意义也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将某个特定的意义归因于某个专名。总之,专名的意义和指称应该是被意向性地解释的,即语言的指称要根据思想来解释,语言具有意向性第一性语言第二性的特征。

齐硕姆在形而上学上的著名理论还有例如本体论上的“柏拉图主义”的本体论、在自由意志论上提出了行为的因果促成论、在价值论上他提出了内在价值的有机整体思想等。他在本体论上提出了著名的部分学的本质主义理论,以回答“提修斯之船难题”,即一艘木船其木板被连续地换成铝板,并且最后被全部更换,如果将拆下的木板重新组装成一条船,那么哪一条船是那艘提修斯之船。齐硕姆提出这样一个关于部分的概念,他说,作为事物中的某个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区别事物中的那些严格的和哲学意义上的真部分,和事物中的那些松散的通常意义上的非真部分。事物中的那些真部分对于该事物而言是本质性的,一个事物如果失去了它的某个真部分,那么这将改变它的性质和身份,而事物中的那些非真部分是非本质性的,一个事物在失去它的某个非真部分以后它的性质和身份仍然是不变的。〔12〕他从他的“柏拉图主义”的属性论出发,提出一个事物的整体中必然具有一个对于该整体是本质性的部分,这个整体在它存在的每一个可能世界中都具有该部分,只要该整体存在,它就是其部分。一个事物在失去某个非真部分后,我们通常仍把它看作是同一个事物。象植物、河流、人的身体等事物通常都是在松散的通俗的意义上作为同一事物持续存在着的。〔13〕在自由意志论上,他提出了著名的“行为的因果促成论”观点,反对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相容论观点,即对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论进行调和的观点。他以“试图做”这个核心概念为基础来构建他的自由意志理论,认为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一个他的“试图做”,它是一个完全由自身引起的不被任何其他事件决定的自由状态。如果某个行为人所作出的某个行为是有责任的,那么在这个行为中最开始的那个“试图做”必然是直接地由行为人本身所引起的,并由它直接引起了行为发生。〔14〕但是人的行为又不完全是非决定论的,外界会对某个在行为人的能力范围内的行为施加影响,即当行为人自由地试图做某事时,某个事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最终在因果上促成他的某个自由行为发生。这样他通过外在的和内在的因果关系而对人的行为能动性理论作出了一个独特的解释。〔15〕

参考文献:

[1][2][3][4][5]Lew is.E.H ahn:The Philosophy of RoderickM.Chisholm[M]Library of Living Philosophers,vol.25.Chicago and La Salle,Ill:O pen Court,1997:1、2、267、241、582.

[6][8]考布利斯.齐硕姆与美国知识论的发展[J].M etaphilosophy V ol.34,N o.5,O ctober,2003:582、70.

[7]邹志勇.内在主义的认识论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7(6):52-56.

[9][10]R.M.Chisholm:The Foundation of K onw ledge[M].U niversity of M innesota Press,1982:69、70.

[11]Roderick M.Chisholm.The First Person:A n Essay on Reference and Intentionality[M].U niversity of M innesota Press,1981:1.

[12]邹志勇.齐硕姆反思忒修斯之船难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1-30,(第002版).

[13]R.M.Chisholm.Person and O bject:A M etaphysical Study[M].La Salle,Ill.:O 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M uirhead Library of Philosophy,London:A llen and U nw in,Ltd,1976:58.

[14]邹志勇.行为的因果促成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8-30,(第002版).

[15]R.M.Chisholm.O n M etaphysics[M].M inneapolis:U niversity of M innesota Press,1989:12.

 
麻海燕,程党根
《理论界》 2018年第03期
《理论界》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