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观的时代自觉

更新时间:2009-03-28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遵循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的研究价值以及实践效能而言,社会发展理论必然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观则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最核心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是抽象的逻辑演绎和理论推理的产物,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发展的历史运动变化和当代社会发展现实的正确把握和反映为基础的。同样,要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逻辑和实践检验逻辑才能正确理解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观的时代自觉性的体现。

一、新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为,比较简单的范畴和比较发达的整体是一种从属关系,在整体的范畴呈现出来以前,其组成部分和要素在历史上是已经存在过的,因此每一个简单范畴上升为复杂的抽象整体时,需要符合现实历史发展进程。[2](p703)科学理解新发展理念,就要从先于整体存在的每一“发展理念”各自的历史演进过程展开分析,厘清各个部分内容的历史演进过程,才能更好的从整体把握新发展理念复杂的范畴和内涵。

第一,创新发展理念。历史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宣告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邓小平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开始在发展问题上解放思想。“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3](p370)邓小平将改革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的动力之源,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并形成“改革动力论”,实现发展观的重大历史变革,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口号。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加快改革开放新的历史阶段,江泽民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提出“创新动力论”的口号,把创新提高到治党、治国、民族发展道路之根本的高度。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深化期,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汇总明确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未来应对挑战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首次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自此,创新发展理念已经融入党治国理政的思想体系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出发,积极倡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创新是引领全局发展的“牛鼻子”理论,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4](p12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围绕创新为核心的五大发展理念,明确要求把创新置于国家发展的全局的核心地位,使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之中,提出“大众创新”的时代口号,让创新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改革动力论”到“创新动力论”,从“自主创新能力”到“创新发展理念”,从“牛鼻子理论”再到“战略支撑论”,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动力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第二,协调发展理念。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于社会发展新局面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5](p250)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抓、实施区域发展坚持“两个大局”细想,深刻洞察经济发展各要素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我国开始重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上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本世纪初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社会发展整体协调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探索时代发展规律,在“四位一体”总布局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五大发展理念,丰富时代发展内涵。党的十九大,将“五大发展理念”正式确定为“新发展理念”并写入党章,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发展的战略布局从单一局限到综合全面,协调内容从单一目标到“两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复合发展理念,越来越强调整体协调发展,反映出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对社会发展战略规律认识的深刻程度不断加深和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理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已经开始对粗放式型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重新审视。邓小平意识到自然环境的污染对经济发展具有制约作用,我国开始集中力量制定一批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并于1984 年将环境保护写入宪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开启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化建设。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江泽民提出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强调坚决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我国从发展战略上将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并阐述了绿色发展的内涵,要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深刻认识绿色发展内涵以及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发展总布局,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以破解资源和生态约束发展问题为导向,首次将“绿色发展”提高至新发展理念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6]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从对立走向统一,经济发展越来越注重环境污染成本,发展理念也越来越注重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反映出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内涵的深刻领悟以及对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时代需求的积极响应。

第一,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济发展观的理论自觉。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观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经典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说明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等重大问题。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强调,唯物史观“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2](p248)。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济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五,共享发展理念。共享理念创新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紧密地将发展生产力与改善人民生活联系起来。同时,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经济层面阐述共享思想,他强调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面对改革开放多年来,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社会贫富差距逐渐加大,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以党的文件形式确定共享发展的执政理念,共享发展的内涵逐步得到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共享理念新内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共享发展理念直接源于党始终在实践中坚持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民的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发展为什么人、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归宿问题,在共享发展理念形成的过程中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

二、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检验逻辑

第四,新发展理念是应对世界发展机遇期的必然选择。看当前世界的国际格局,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阴云不散,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缓慢,增长势头乏力。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修昔底德陷阱”的威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忌惮中国发展壮大的西方势力,联手遏制中国经济向好向快的发展势头,这无疑增加了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成本。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必须在紧张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下要审时度势,敏锐的抓住世界发展机遇期,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已经成长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已不能同过去同日而语。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发展理念、经济结构、发展动力都发生重大变革,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将向全世界带来中国发展的红利,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联动、平稳快速,将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重要驱动力。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导者,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经济发展把脉问诊,抓住世界发展机遇期,为世界经济发展复苏带来新的希望。

3.3 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作为基层的妇幼保健院,教学资源有限,根据目前的形势,要按照国家的要求把住院医师外送至优秀的规范培训基地强化培训。参加培训的医师都反映,基地医院有些科室仅把住院医师作为临床基本人力使用,培训生不仅没有动手操作机会,而且每日的工作就是满负荷的病历书写,没有落实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要提高住院医生的整体素质,最终还要靠提高本院的教学能力。所以,要在教学医院的基础上申报非直属附属医院,利用医学院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本院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为了仿真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加工过程,进给速度设置为3 000 mm/min,给出了两种类型的主轴转速,如图3所示。实验中,托架沿3个方向移动。

传统的垃圾桶需要环卫工人一个一个的检查是否装满,是否需要清理,而且在进行垃圾回收时,还需要人工查看垃圾桶内的垃圾种类,大大地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当人的手或物体接近投物口15cm时,垃圾桶自动开盖,功能实现单一,并且开关盖这一功能机械损耗程度很高,所以并不适实用。此项目在其缺点上进行改进:直接采用投物口未关闭的垃圾箱,减少垃圾箱的机械损耗,并且增加了一个垃圾检测分类的物联网感知系统,比如检测垃圾是否装满,垃圾的气味检测等,对垃圾桶的后续开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本项目具有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可以很好的改变现有城市环卫工作方式并为未来城市规划、领导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

焊接两组试件,第一组试件模拟弦杆上水平板对接焊缝,40°V形坡口,根部5mm间隙,背面衬陶质衬垫焊接,采用HTW-58(φ1.2mm)焊丝CO2气体保护焊;第二组试件模拟钢板对接焊缝,60°Y形坡口,根部1mm间隙,采用埋弧焊,H65Q(φ4mm)焊丝+SJ105q焊剂焊接,焊剂使用前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烘干后使用。

第三,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抉择。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特征的形象描述,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10](p229)。经济发展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11](p233)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以数量增减、简单重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取而代之的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的更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观。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成长过程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也是个历史成长过程中的一段,新发展理念也是历史选择的时代自觉的体现。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呼吁发展理念的变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契合当代发展实际,应对发展难题,是发展方位的战略判断,是发展路径的战略支撑,是应对时代挑战的战略跨越,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观的战略构建。综合来看,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抉择。

依据资源依赖理论的观点,组织为了生存的需要,必须与其他组织进行互动交换,获取以下支持资源:(1)财力与人力资源;(2)信息资源;(3)合法性支持。社工组织对政府的资源依赖主要表现在经费、场地、信息以及合法性等方面。

第一,新发展理念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及规律的总结。新发展理念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我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总结和升华,对现阶段以及未来重要历史时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历史,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及时纠正了简单从社会生产关系角度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定义的倾向,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初步形成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条件、发展保障等重要思想在内的较为系统的发展理论,初步实现了党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突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仅强调发展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明确发展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论意义。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科学全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认识。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引领时代发展的高度首次系统整体的提出“新发展理念”,这是党对于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理论的升华。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将新发展理念写入党章,正式确立其在现阶段及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迈出的每一步都体现着经济实践发展的过程,新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7]

三、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观的时代自觉

第四,开放发展理念。“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信念。邓小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早对开放发展理念做出了系列重要阐述,基于当时对世界发展大势总体趋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他针对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现实,大胆提出“引进来”的发展策略,初步形成了开放发展理论体系。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江泽民提出必须“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发展我国对外开放新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双向开放。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创新对外开放形式、优化区域开放格局、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形成以创新优势产业带头的外开投资新模式。2017年人民币正式加入“货币篮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更加大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彰显了坚持实施对外开放的决心。从改革开放之初单一的“引进来”低层次开放策略到如今互利共赢的全方位、高层次发展,反映出党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策略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3](p78),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对于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社会而言,创新之理念正是突破现阶段经济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其他多个领域相互联系而组成的有机整体,“把社会看作自身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有机体”[14](p82)。因此,发展必须是社会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协调统一而全面的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的重要体现。协调发展理念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既把协调发展看作发展的手段,又把发展的协调推进看作发展的目标、发展的评价标准,通过发展的协调性强化发展的整体性。[15]

第二,新发展理念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诸多矛盾问题、风险、隐患的现实回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发展速度最快的超大型经济体,创造了二战结束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度增长时间最久的世界奇迹。“有人估算,中国的经济发展使1/5 的世界人口,1/4 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和近3/5 的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口从中直接受益。”[8]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仍然是中国社会紧要的头等要务。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承前启后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9]。一直以来,中国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系统性风险问题持续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问题长期存在,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利润降低、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问题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两极分化趋势持续加大,人口老龄化,全面脱贫进入攻坚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出现新的矛盾,如收入分配制度不公、新社会阶层崛起等问题。我国的基尼系数持续高位运行,多年连续超过国际公认警戒线,群体收入、城乡收入、地区收入、行业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之后,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前期发展代价过高的问题开始显现,经济增速的下滑使得我国进入“问题倒逼”的发展进程,也正是我国在不断的“挑战——迎战”模式中理清发展思路、升级发展理念的过程。新发展理念的产生就是为解决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复杂叠加的问题和隐患,引导我国经济社会步入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化自然”与“自然的人化”是在同一历史进程中实现的,只有通过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才能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16](p603),绿色发展理念着眼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新格局,探索开辟一条跨越现代化陷阱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当代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都曾经预言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但是二人都未曾使用过这一表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及《资本论》等重要著作中,他们用“世界历史”的概念理论上科学的论述了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和动力的世界历史局面的形成和发展趋势。开放发展理念着眼于“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17]新局面,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主动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浪潮,把中国置于整个国际发展环境当中,促进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各国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建和形成。开放的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体现。

有人质在手,喵星飞鼠大使更加肆无忌惮,他要让猎影、云织星族尝尝一败涂地的滋味。壶天晓刀剑在握,却只能任由利刃插在岩缝中,无法还手。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观“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9]。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唯物史观整体哲学基础上围绕“为谁发展”构建的指导思想。共享的目的是发展,这一理念坚持人民群众的观点,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生动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强调发展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获得的发展局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当代体现。

第二,新发展理念是科学社会主义世界性的观念自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p20]。社会主义在观念、原则和逻辑等方面与资本主义相比都具有超越性,拥有比资本主义更高效率和更广泛的公平,人民群众也拥有更富足可见的幸福生活。因此,跟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观应该跟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心胸,包括更包容的心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走在时代的前列。新发展理念是科学社会主义世界性发展观的时代自觉的体现,这种自觉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并通过其独特的制度设计,致力于全人类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三,新发展理念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自觉。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资本”登临“王座”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致力于资本批判。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展开的对于资本的批判一样,新发展理念继承了这一传统。新发展理念的目标直指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问题和改革开放40年来所积聚的复杂问题和社会矛盾,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依然是资本。一定意义上,新发展理念就是一部对于资本行为的“纠偏指南”,新发展理念显然也是在关注资本运行过程中围绕实现人的发展问题而展开的。新发展理念对于当代经济社会中资本行为的批判,具有十分重要的自觉意识,其价值就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国内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具备十分清醒的带有批判思维的问题意识,这是对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仍然稳定、长远发展的极其珍贵的理论品质。

第四,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勃勃生命力和伟大的光明前景,对于世界走向和平、稳定、繁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3],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系统回答了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中国问题为轴心,深刻反省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理论的诸多缺失,以过去的历史发展进程为鉴,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训和经验,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意识和大国担当情怀,自觉肩负起引领新时代全球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的历史重任。新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涵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代自觉的重要体现。在面对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强有力的前进。

四、结语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集体也针对时代发展需求的变化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理念。十九大的召开奠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其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成为指导当今及今后一段重要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新发展理念不仅映射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思想和指导方略,还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和规律,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诸多矛盾问题、风险、隐患作出了现实回应,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抉择和应对世界发展机遇期的必然选择。追溯新发展理念的理论渊源,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发展观的主要核心思想的时代体现也是是科学社会世界性思想的时代自觉。新发展理念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价值是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资本行为的“纠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观十分珍贵的理论品质。

综上,新理念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规律的新体会、新认知、新判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涵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是党和国家立足于时代,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进行的时代审视和价值审视,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突破。新发展理念的诞生进一步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动态性、科学性、开放性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对认识和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观的时代自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

[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 年11月4日。

[8]任仲平:《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论认真贯彻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N].《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8日。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2]王仕国. 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发展[J],求是,2016年11期。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中文1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中文1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6]《列宁全集》第六卷[M].中文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战承,盛国荣
《理论建设》 2018年第06期
《理论建设》2018年第0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