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城乡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变化趋势:2000-2010年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研究背景

平均预期寿命指的是假定同时出生的一批人按照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度过其一生,平均每人活过的年数。由于平均预期寿命是对分年龄死亡率的综合,且具有不受年龄结构影响的优点,因而成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健康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2016年10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以下简称《纲要》),将人均预期寿命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体系之中。《纲要》指出,到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0岁。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进行包括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优化生活环境、健全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改进健康卫生服务等一系列努力。进行这一系列努力的前提是,要认清当前人均预期寿命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而当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存在城乡差异。

目前来看,我国学界关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舒星宇等,2014;宋健等,2015;李婷,2015;张文娟等,2016),但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城乡差异关注较少。其中,胡英(2010)在比较了1982-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后发现: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幅度大于乡村;但2000-2009年间,乡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城乡之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是,城镇可以分为城市和镇,二者之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可能并不完全相同;同时,城市、镇、乡村内部的性别差异也值得关注。

因此,研究中国城乡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对于认清当前工作形势、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指导“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一)平均预期寿命增长的城乡差异

(二)分析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包括: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从表1可以看出,不论是城市还是镇,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幅度均大于女性。其中,城市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幅度为6.8%,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幅度为6.1%;镇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幅度为5.9%,镇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幅度为5.6%。乡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的性别差异,呈现出与城市和镇不同的特点:不论是就绝对量还是就相对量而言,乡村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幅度均大于乡村男性人口。十年间,乡村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了6.13岁(增长幅度为8.5%),乡村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了4.19岁(增长幅度为6.1%)。

2000-2010年这十年间,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扩大了1.11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从2000年的3.69岁增加到2010年的4.80岁。城市、镇和乡村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性别差异扩大的贡献并不平衡,乡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性别差异的扩大是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差异扩大的主要贡献力量。乡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在2000年为3.38岁,到2010年则扩大到5.32岁,扩大了1.94岁;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基本维持不变(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4.49岁和4.53岁);城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有所缩小(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4.26岁和4.02岁)。

三、分析结果

根据生命表的计算结果,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且“城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镇>农村”这一秩序仍然维持不变。就总体而言,中国0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2000年的72.43岁增长到2010年的77.90岁,十年间增加了近5.47岁,平均每年增加0.55岁。十年间,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74.34岁增长到80.41岁,增加了6.07岁,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则增加了4.96岁,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人口多增加1.11岁。

从风电齿轮箱涂装生产线物质代谢过程物质输入看,水、清洗剂和油漆输入构成的物质投入量表征了研究系统的物质消耗强度,当年物质输入总量为2 770.4 t,每生产1台风电齿轮箱需投入0.9 t物料,新鲜水(含生产蒸汽)的物质投入量占总投入的97.2%,清洁剂及油漆的物质投入量占总投入的2.8%。

从表1可以看出,乡村和城市0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绝对量和相对量均大于镇。其中,乡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绝对量和相对量最大,从2000年的70.64岁增加到2010年的75.71岁,增加了5.07岁;城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绝对量次之,从2000年的76.73岁增加到2010年的81.68岁,增加了4.95岁;而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绝对额则相对较少,为4.32岁。

 

表1 2000年和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预期寿命

  

?

  

图1 城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的性别比较(岁)

(二)城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的性别比较

本研究采用分别对2000年和2010年城市、镇和乡村居民进行时期生命表编制的方法,对比十年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情况,主要采用完全生命表的编制方法。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所指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均为0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未调整)。

小说《斗破苍穹》,主人公萧炎,从一开始的“废柴”,到最后肩负起家族复兴的重担,并逐步走向大陆巅峰,成为天才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令我们受益终生的道理,那就是: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奋斗的人,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小说本身所体现的精神与内涵,是一个属于不断奋斗的历史,是一段不断前行的历史。主人公有着绝强的性格,永不言败的精神,一路闯荡,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迹。

 

表2 2000年和2010年城市、镇、乡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岁)

  

?

四、结论与讨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是“平等、公正”的价值理念。因而,在其指导下的“健康中国”也应该体现出公平。与公平的“健康中国”对应的应该是,城市、镇与乡村之间大致均衡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研究所揭示的2000-2010年间仍未被撼动的城乡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差异格局提示我们:应落实健康服务均等化,同时应以乡村健康普及作为今后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工作重点。实际上,这一点在《纲要》中也已经有所体现《纲要》第一章提到,要以公平公正原则作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导思想:“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关注乡村内部差异——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两极分化。在不考虑迁移和流动的情况下,乡村男性人口与乡村女性人口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但是二者的生活方式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前者抽烟、喝酒的比例高于后者。因而,在优先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乡村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能延长平均预期寿命,还能提高健康预期寿命,使健康余寿得以延长,从而促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本研究通过使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基于生命表技术,比较了城乡居民0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2000-2010年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城乡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经历了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过程。其中,乡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幅度大于城市和镇,显示出乡村社会经济条件和健康服务的改善,但城市和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农村的基本格局仍未被打破。与此同时,不论是城市、镇,还是乡村,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人口的状况仍然维持不变,且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绝对额还要大于男性人口。这主要归功于乡村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大幅增加。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村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十年间所增加的绝对额是各类中最低的。这就形成了农村男性人口与农村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两极分化。由乡村性别差异引起的整体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也经历了一个扩大的过程。

本研究还对基于压缩简略生命表与基于完全生命表所计算出来的0岁平均预期寿命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两种方式所得结果完全相同,但是直接简略生命表和压缩简略生命表的结果则存在细微差异。例如,通过5岁组直接简略生命表计算得出的2000年人口总体、男性人口、女性人口的0岁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2.49岁、70.70岁和74.41岁,而通过完全生命表压缩表所得结果则分别为72.43岁、70.65岁和74.34岁。可见,直接简略生命表所得结果比压缩简略生命表略大。这与直接简略生命表的分组存在较大关系,因为分组忽略了组内差异。因此,考虑到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本研究采用的是压缩简略生命表(即完全生命表)的0岁平均预期寿命。

(1) 随着砂粒含量的增大,砂质黄土的渗透系数、孔隙比及抗剪强度总体呈增大趋势,且曲线形态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平缓、再增大的折线形,砂粒含量为35%和40%为曲线形状变化的 “转折点”。

3、葱蒜类、根菜类、薯等类蔬菜(如大蒜、洋葱、萝卜、胡萝卜、马铃薯等)叶面追肥以磷、钾肥为主,如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过磷酸钙及草木灰浸出液等。同时,还可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状况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如萝卜、榨菜喷洒2-3次0.1%~0.2%硼砂溶液,既可以增加产量,又能预防糠心,提高品质;马铃薯喷施0.1%硫酸锌+0.1%钼酸铵混合液,一般可增产10%左右。

未来研究还可以围绕城镇化比例的上升是否会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1978年后,中国的城镇化比例整体保持上升趋势。就理论层面而言,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既可能提升总体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可能消解总体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究竟最后的结果是提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还是消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则取决于乡村人口在转化为城镇人口后能否获得更为优质的健康服务。

弹性固定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中的比例逐年提高,固定前的解剖复位至关重要。弹性固定众多方法中,自体韧带重建主要适用于亚急性或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Endobutton和Suture button是目前新鲜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主要选择,应用比例相对较高,人工韧带和锚钉技术次之。

参考文献:

胡英.中国分城镇乡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探析[J].人口与发展,2010(2):41-47.

李婷.内生与外生死亡分解下的中国成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基于生命力模型的应用[J].人口研究,2015(5):27-36.

舒星宇,温勇,宗占红,等.对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间接估算及评价: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J].人口学刊,2014(5):18-24.

宋健,张洋.婴儿死亡漏报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及区域差异[J].人口研究,2015(3):18-33.

张文娟,魏蒙.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及预期寿命评估: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6(3):18-28.

 
王记文
《老龄科学研究》 2018年第01期
《老龄科学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