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大学语文的“教”与“学”

更新时间:2009-03-28

经过三年高中阶段的刻苦学习,上了大学,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还要开设大学语文课,大学阶段继续学习语文知识,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纵观世界各国,许多大学都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学习各自的母语和传统文化。我国已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教育大学生热爱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大学语文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引起高校重视。

(3)根据以往地质资料显示,在前苏联科里亚克高原等地的橄榄玄武岩中发现了金刚石。因此,该调查区发现的橄榄玄武岩对寻找金刚石具有积极的作用。下一步,除对岩体含矿性进行评价之外,还应关注岩浆上升通道位置以及侵位方向,有可能在该区发现金伯利岩岩体。

大学语文在高校的演变

从封建社会到今天,可以说语文造就了中国人的人文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文明五千年,历朝历代读书人都特别重视研习“小学”。“小学”是指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的传统语文学[1]。以掌握“小学”为手段,从而达到通经,目的即是通过科举考试这种形式,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从主观上看虽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但客观上对传承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2]。清朝由于闭关锁国,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才能抵御外辱。他们开始兴办教育,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教育方针,学习和引进西方国家语文教育方法和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此后,国民政府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类高等学校都开设语文课教学,民国时期成为 “国文”课。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学习苏联模式,我国高校实行院系调整后,不再开设大学语文课。从此开始,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大学语文”课程中断了20余年。恢复高考制度后,特别是首届大学生由于经过十年文革浩劫文化素质较差。如有学生动辄写错别字,有的学生最基本的实验报告等应用文不会书写等。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率先呼吁在大学重开“大学语文”,得到南京、上海两地一些高校的积极响应,发起并成立了“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组织编写了《大学语文》教材,各类院校相继开设大学语文[3]。此后,大学语文在全国各类高校普遍开设。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语文在高校的地位变化

从1978年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恢复教学至今已有40余年,这期间,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取得了巨大进步,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然而,近年来,笔者发现大学语文无论是教和学都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急需找到对策。

Tomabechi & Kano 2008: Tomabechi Toru (苫米地等流) & Kano Kazuo (加納和雄), A Critical Edi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 Text Fragment from Abhayākaragupta’s Āmnāyamañjari: Göttingen, Cod.ms.sanscr.259b, Tantric Studies Volume 1,Hamburg, Center for Tantric Studies, 22-44.

为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经过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部分高校,同样是公共课,大学语文与大学英语的地位差别很大。笔者工作的某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在各系非中文专业普遍开设2个学年,每周4课时,每学期授课18周,大学英语共开288课时。大学语文开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6课时。大学英语和语文的课时如此悬殊,由于课时有限,大学语文课只能是选择性教学,而许多知识教师就是想教,也没有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效果。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一些学生认为要考研、就业就必须学好专业课,大学语文等其他公共课必须为专业课“让路”,在这种错误思想影响下,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专业课程学习上,甚至大学语文课堂还在学习专业课,他们片面认为只有学好专业课,才能有助于就业,大学语文学不学,成绩好坏与就业无关。殊不知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生活、工作中处处离不开语文知识,即使是工科生如设计报告、合同文书等书写,也是建立在熟练掌握字词句及其它语文知识的基础上。现在招聘就业中的各种考试、面试就是考察大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可想象一个连基本语文素养也不具备的大学生,能够被用人单位录用并胜任工作。

高校确定大学语文为全校(除中文系外)各专业的必修公共课,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适度增加课时(每周4课时,开设1学年),高校中文系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实施教学。

大学语文的教学建议

由于以上诸方面的原因,近些年来,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出现了滑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谈到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高校是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落实和践行好文化自信及内涵,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是当下高校最主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务。重视和利用好大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二是进一步提高化解争议能力。加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行政应复应诉案件分析统计工作,对案件类型集中、发案地区集中、败复败诉集中等问题进行研究,适时选取典型案例交流,推动行政争议源头治理。进一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协作推进行政公益诉讼促进法治国土建设的意见》,加强公益诉讼法律法规培训,完善自然资源部门与检察机关的沟通协作机制,减少公益诉讼风险。

高校部分大学语文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不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学语文是高校的公共课,没有专业课重要,因此在教师的配备上把关不严,随便一个教师都可以教“大学语文”。一些兼职教师本身教学能力和水平有限,又不肯钻研教法,基本教学程序还是沿用中小学教学方法及步骤。对文章的分析完全是照本宣科,不能感悟生活、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教学参考说啥就是啥,死板教条,不能与学生互动,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之期末考试、考查,命题把关不严格随意性较大,认为大学语文是公共课,不论学生答得怎样,全部都能及格,甚至取得高分。有的大学语文教师总错误认为公共课教师不如专业课教师有发展前途,每天都在考虑如何能带上专业课,如何所谓转型,才能得到学生认可,领导重视。事实上,如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教授、南开大学陈洪教授就是高校讲授大学语文的知名教授。

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很多,教材编写没有统一规范,有的教材甚至沿用中学语文编写体例,有的教材选取文章没有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有的教材古代文与现代文比例不合理,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把反映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列入其中。高职高专院校直接为国家培养具有劳动技能的新型人才,而直接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专用教材编写严重滞后,只能选用现有的教材,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由于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没有统一标准,导致高校选择教材随意性较大,往往不能依据自己学生的类型和层次选择教材,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一)高校大学语文应合理定位

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学者经过研讨,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等进行合理定位,在此基础上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学者和专家在广泛征求教师及学生的基础上编写适合本校及学生特点的教材。

(二)开足课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结构试验是一门同等重视理论和实践的课程。它还对其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审查。通过试卷评估,大型作业评估和考试报告评估等多种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建议建立一个试题库,为试卷组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条件。

爱因斯坦本人并不喜欢黑洞这个概念,但现在科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宇宙里到处散布着黑洞。其中有许多都是死亡恒星的残骸,还有一些则奇重无比,能够达到几百万甚至几十亿个太阳质量。几乎每个星系的中心(当然也包括我们的银河系)都好像驻扎着这样的超大质量天体。它们很可能就是黑洞,但现在天文学家急于弄明白的是,这些天体的性质是否符合爱因斯坦理论的预测。

(三)高校要下大力气培养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难于管理,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不到万不得已笔者不建议用兼职或外聘教师从事大学语文教学。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中青年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教研以老带新,或者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聘请知名的大学语文教师来校讲学,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从而加速青年教师成长,保证教师结构和队伍的合理性、稳定性。

(四)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及考试方式

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大学语文确定为考试课,建立试题库,考前由教务处从题库抽取试题;组织教师集体阅卷、交换登分。与教学有关的一切情况和数据均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对教育、教学教学质量低,学生评价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应采取措施,暂时停止大学语文教学,期间不能评优和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经过继续教育,跟岗学习,仍不能胜任大学语文教学的,应调整其工作[4]

(五)无法完成自编教材的高校选用一本好的教材

目前,大学语文教材版本有几十种,笔者倾向于选用按文学史分类教材,这类教材既有粗线条的文学史,有选入了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一些优秀作品,同时还有写作知识等,另外还附录了较系统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知识,内容广泛全面,便于教学和学生自学。

(六)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改变其只重视专业课忽视大学语文课的错误观念

教师要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和机会,选取大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大学生明白学好大学语文课的重要性。专业课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学好大学语文,具备一定的语文修养是许多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基本标准,学好大学语文不仅有助于自己的就业,而且对于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将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高校师生树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观念

可以把学习大学语文从单一课堂转移到大学生活中,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征文比赛、模拟求职面试、写求职信、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活动,写新闻报道,采访社会名人等。

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完成好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高校的大学语文教育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进行改革,我相信只要高校各级领导重视,全体师生努力,大学语文的教与学就一定会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参考文献

[1][2][3]江灏.大学语文纵横谈[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02).

[4]佚名.大学语文[OL/EB].http:∥wenku.baidu.cn,2018-10-06.

 
史学勤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