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微观企业和宏观经济间应收账款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引言

从企业这一微观个体看,作为一种重要资产,应收账款成为企业融资日益重要的渠道,并在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从1.84万亿增长到2016年的12.68万亿,年均增长16%。与此同时,亏损企业应收账款规模也在不断攀升,从2007年的398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8万亿元,同期的应收账款坏账比例也一直在8%~15%之间徘徊(图1)。因此,体量庞大的应收账款已经成为整个经济体系中关系重大的经济指标,其较高的坏账情况也应引起注意,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成型机专业化水平低。目前,国外的颗粒燃料成型技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其颗粒成型机针对的原料多为木屑,少有针对秸秆的成型设备。国内现有的针对秸秆原料的颗粒成型机,也是仅针对像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花生壳等几种常见原料,对其它原料,则会出现设备运行不平稳甚至无法正常运行的现象,即对原料要求较高,适应性差,还未达到专业化水平。

图1 中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及坏账情况

注: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 注:此处的上市公司指全部AB股,数据来自WIND。

图2 1991~2016年应收账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注: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

与此同时,应收账款这种微观企业指标与宏观经济活动有显著关联性。应收账款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具有较高相关性,其变动情况反映了生产活动的扩张或变动速度(图2)。应收账款只是企业的融资渠道之一,属于商业信用的一种具体和主要形式。此外,通过贷款、IPO等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方式,企业以正规金融的形式获得融资支持,在统计上就表现为社会融资规模。同为企业融资渠道,本文意在分析商业信用、社会融资规模与应收账款之间的包含关系。

二、文献述评

从理论角度,本文首先分别分析应收账款,然后着重分析商业信用、社会融资规模与应收账款的关系。

(一)应收账款的内涵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

应收账款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合理的应收账款规模与结构有助于提高销售收入与利润,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能力,减少存货。从某种程度上讲,应收账款可以视作企业存货的预警指标 (图3)。比如,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的应收账款规模率先进行下降通道,随后的存货量才实现迅速下降;在经济复苏时期,应收账款又实现先行增长,进而存货也从低谷实现反弹。由此可见,应收账款是企业存货量的预警指标,能预先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活跃与衰退。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应收账款的变化速度比存货更为平缓,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无论是危机时的下降还是复苏时的反弹,应收账款的变化速度都显著小于存货。这一现象在新常态下也得到进一步体现。近年来,应收账款总额增速的企稳也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好转。

社会融资规模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香桂英,2012),具体由四部分组成:银行新增贷款、银行表外信用、直接融资以及以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上述定义是从可测性角度分析的,也可以认为是正规金融体系。

图3 存货与应收账款同比增速(%)

面对上述问题,企业应从流程、财务等角度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其一,就流程而言,企业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层面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何培硕,2015)。事前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调查客户信息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规范双方交易时所签的合同等方面着手。事中应实行有条理地提取坏账准备、及时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实施交易金额担保等措施。事后应做好跟踪评价应收账款的单位、成立专门的催收账款小组等工作。其二,从财务角度看,企业应从信用政策、催收和融资等角度管理应收账款。就信用政策而言,应从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等三方面着手,制定出对企业有利的标准和条件,就催收而言,应从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坏账损失的事先准备和制定适应的收账政策等方面着手。此外,还应该注意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

(二)应收账款与商业信用

对于商业信用与社会融资规模,很少有文献对二者关系进行直接研究。又因为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中国,银行信用和社会融资规模具有较强一致性和相关性当然,这种相关性也是不断变化的。然而,二者到当前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从2002到2015年,银行信用和社会融资规模的相关系数为0.9656,二者显著相关。银行信用的变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银行信用可以作为社会融资规模的替代变量。综上,为了研究商业信用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关系,本文替代性的使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进行研究。

对于应收账款和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各有差异。第一,从使用的便捷度看,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账款中,综合签约成本和风险考虑,应收账款是最优的商业模式(蔡吉甫,2014)。第二,就范围和包含关系看,可以从财务角度和属性上进行分析。其一,从财务角度看,并非所有的应收账款都属于商业信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如果是由竞争引起,则属于商业信用;如果是由于销售和收款时间差而形成的应收账款,则不属于商业信用。所以说,基于财务视角的应收账款分类显得更为严格,但第二部分并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近似的将应收账款视为商业信用的一部分。其二,从属性上看,商业信用的内容中已经包含了应收账款。综合财务和属性两个角度,本文认为应收账款从范围上是包含在商业信用之中的,是商业信用的一种具体模式(图5)。作为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应收账款是商业活动的润滑剂和有效的营销手段,是促进企业销售活动和刺激消费的关键因素。

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多发于老年群体。患者因为发病突然,病后多有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反复折磨患者以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1] 。有关报道指出,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病理知识,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2-3]。本研究对将规范化健康教育运用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究,现作如下报告。

(三)应收账款与社会融资规模

在中国应收账款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其管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彭逢伟等,2004):过度依赖赊销,缺乏整体的现代大市场营销策略的观念;实行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的“双宽政策”,对客户的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销售部门和财会部门配合不紧密,内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协调;部分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应收账目不清。管理问题和应收账款规模的快速扩张会造成诸多危害。一是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延缓了企业的现金流入。企业账面上的利润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同时还要垫付大量应收账款资金,延缓了企业现金流入。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应收账款余额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率计提坏账准备金,年限越长的应收账款需要计提比例越高的坏账准备。二是虚增了企业利润,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应收账款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紧缺的货币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所得税、增值税)和费用(管理成本),加速了企业现金流出。更为严重的是,应收账款规模的扩张也存在诸多隐患和财务风险。周守华和房小兵(2016)认为羊群效应影响的应收账款规模扩张损害了应收账款质量。三是应收账款异化发展而对商业信用的扭曲。金碚(2006)认为企业间的货款拖欠已经在全社会蔓延开来,并异化为“强制性信用”和恶性竞争工具,最终让贷款债务拖欠成为合法信用的一种恶性“替代”。此外,应收账款过多也会影响企业盈利质量,甚至会引起三角债问题,从而恶化商业环境影响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tradecredit)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借贷活动,是经济活动中一种最普遍的债权债务关系。其主要方式有应付账款融资、商业票据融资和预收账款融资。商业信用是信用发展的最初形式,是一种非正规金融形式。

图4 银行信用与社会融资规模

从理论上讲,诸多文献已经对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市场经济中,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的高级形式。从资本运动看,银行信用提供的贷款要与物资运动相结合,而商业信用则与物资运动相脱离(王永伦,1980)。因为建立在真实的商业交易基础之上,商业信用比银行信用更有约束力。

依据图1和图2,首先梳理出中国应收账款的变动阶段。综合规模和增速变化,中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图5 应收账款、商业信用与社会融资规模

三、统计分析

对于商业信用的测度,不同学者有所差异。部分学者出于计算便利,而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作为商业信用的替代变量 (胡泽,2013)。李菡(2012)从资产负债表着手,使用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与营业收入之比来表示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使用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之和与营业收入之比来表示企业使用的商业信用。借鉴国际上针对商业信用研究已有的分析框架,左月华等(2015)选择商业信用融资水平为研究对象,并定义:商业信用融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 (此处亦可以解释为,商业信用融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但是李菡(2012)对企业提供和使用商业信用分别进行计量检验,但大部分企业都既是商业信用的使用者又是提供者,单独分析是不准确的。本文使用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之和进行分析。

(一)应收账款的特征

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看,学者们对于二者是互补关系还是替代关系并未达成一致。其一,部分学者认为二者是互补关系。信贷配给理论认为大企业在货币紧缩时期依然能够获得银行信用,之后为了生产需要而向下游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这也被称为商业信用的“再分配效应”(Meltzer,1996)。 其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二者是替代关系(Uesugietal.,2010)。替代关系一般都是从实证角度进行分析的 (石晓军和李杰,2009;Fismanand Love,2002)。 其三,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关系取决于外部环境,在一定环境下成为转化关系(陆正飞和杨德明,2011)。

由图8可见,应收账款和商业信用、社会零售总额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三者的变动趋势相对一致,1990以来都实现了迅猛增长:三者分别从1990年的3亿元、3亿元和8300亿元增长到2016的37094亿元、46774亿元和33.23万亿元,分别增长了12363倍、15590倍和39倍。具体来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5之前商业信用主要是以应收账款为主要构成的时期,2006以来是应收票据迅速增长并且占比不断提高的时期。

第二阶段:1999~2001年的重启阶段:。1999年应收账款跌倒谷底的63亿元;然后迅速重启并较之前实现了超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01年第一次超过2000亿。

旱育秧3叶内以旱为主,促其根系发达、长成壮秧,尽量做到床土不开裂不浇水、秧苗不卷叶不浇水。3叶以后要适当提高床土水分含量,保持土壤湿润,切忌用大水漫灌。阴雨天要盖膜挡水,并及时排干畦沟水,达到最大限度地控水。

第三阶段:2002年以来的平稳增长期:增速稳定,规模稳步提高。2002~2016年的平均增速为21%,较为平稳;规模从2002年的2403亿元扩张到2016年的37094亿元,增长了14倍,实现了规模的迅猛扩张。

应收账款从账龄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典型特征。从账龄分布看,在全部上市公司中,一年以内应收账款为1.62万亿,占比为50.29%;5年以上应收账款为336亿元,占比为1.04%。因此可见,应收账款以短期为主,随着时间延长,占比越来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应收账款在企业营销活动中的工具性。与此同时,应收账款坏账率呈现出如下两个特征:一是随着账龄的延长,应收账款坏账率不断提高。二是应收账款总体的坏账率较高。有研究认为,中国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坏账率为5%~10%。本文则发现,中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坏账率一直高于8%,最高甚至达到15%,这都远高于美国的0.25%~0.5%。此外,当前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为 2770亿元,占比为 8.58%(表 1)。这说明应收账款的坏账情况远较企业贷款坏账率高,这一方面是因为应收账款坏账率远高于商业银行1.75%的坏账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是中国优质企业的集中地,其应收账款的坏账情况较一般企业是质量较高的,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坏账率是中国经济应收账款坏账率的下限。

表1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统计分析表

注:此处是指全部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数据,统计日期为2018年4月20日。

账龄 1年以内1-2年2-3年3-4年以上总共坏账准备5年个数 2 1 1 2 1 8 6 9 1 7 4 3 1 0 5 0 9 9 3 1 1 7 0 8 --应收账款总额(亿元)1 6 2 4 5 2 3 4 3 1 0 7 0 3 8 9 3 3 6 3 2 3 0 3 2 7 7 0

从行业分布看,2017年应收账款分布最多的十个行业分别是土木工程建筑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零售批发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石油行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图4)。

图6 2017年应收账款(亿元)主要的行业分布

注:数据来自全部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行业分类依据证监会分类标准。

(二)应收账款、商业信用与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分析

应收账款、商业信用与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动都会受经济周期和经济形势影响,本部分通过对三者数量关系的考察来进一步验证和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应收账款是商业信用的一种具体形式,其规模及变动受经济周期影响较为显著。在经济低迷期,企业对应收账款的依赖更为严重,进而导致应收账款规模的扩张。

相对与初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讲得慢、细,练得多。直观性强;而初中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快速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过渡。

图7 1991~2016年上市公司商业信用

注:此处的商业信用使用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合计值。

图8 应收账款与商业信用、社会零售总额

第一阶段:1990~1998年的起步期:增速迅猛,实现从无到有的扩张。伴随中国股市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中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在起步期,应收账款规模从1990年的3.02亿元增长到1998年的1308.2亿元;1991~1998年平均增速达 161%,甚至在1992年出现了593%的迅猛扩张。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是从2002年开始的。总体而言,社会融资规模呈现两个显著的变动特点——规模的逐步扩张与增速的较大变动差异。一是规模逐步扩张,从2002年的2万亿增长到2015年15万亿,增长了6.7倍。二是年度增长速度变化较大。2002年到201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1%,但增速变化较大。比如,2009年的增速达到了99.28%,2010年的增速又回落到0.78%,2014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又呈现轻微的下降趋势。社会融资规模的敏感变化也反映出其实经济活动良好预警作用,这和应收账款有相似之处。

由图10可见,总体而言,第一,应收账款、商业信用与社会融资规模三者之间保持较为一致的变动关系:应收账款和商业信用、社会融资规模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为 0.9983、0.8852,商业信用和社会融资规模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12。第二,三者都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这是经济活动扩张和金融业发展的外在显示。第三,三者的变化速度存在差异性:在经济活动的调整时期,伴随社会融资规模的回调,应收账款和商业信用的增长速度一般也会放缓。一个不同点在于,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显著的年度差异不同,应收账款和商业信用的变动要更为平稳。

然而,与其他数字化资源一样,在享受信息时代网络化带来的便利之时,数字化唐卡图像同样面临着未经授权的复制、传播,甚至假冒和恶意篡改等问题,严重侵犯了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此类图像安全信任危机不予解决,将严重阻碍藏文化网络传播和唐卡产业化发展进程。目前,唐卡图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唐卡数字化保护、唐卡图像修复[3,4]、唐卡图像检索[5,6]等方面,针对唐卡图像数字化后的图像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试图在唐卡数字化图像版权保护和认证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2)余热优先原则。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优先保证机组余热优先利用,以此配置发电机组容量,确保发电量、余热量与需求匹配良好,没有发电能力闲置或余热量的浪费,此时可以实现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图9 社会融资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0 应收账款、商业信用与社会融资规模

注: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

表2 应收账款、商业信用与社会融资规模的相关系数

注: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

应收账款 商业信用 社会融资规模应收账款 1.0 0 0 0商业信用 0.9 9 8 3 1.0 0 0 0社会融资规模 0.8 8 5 2 0.9 0 1 2 1.0 0 0 0

四、结论

作为微观经济变量的应收账款,和商业信用、社会融资规模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范畴看,应收账款是商业活动的润滑剂和有效的营销手段,是商业信用的一种具体模式;与商业信用这种非正规金融相比,社会融资规模则是正规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从变动关系上看,三个变量具有较强同步性,因此可以成为预测宏观经济形势的预警指标之一。三者都是企业融资渠道的具体指标,其较强同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互补性。

本文发现,金融机构可以在应收账款管理上发挥资金融通和风险控制的双重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第一,作为企业营销的重要媒介,应收账款已经成为一种体量非常庞大的资产,有效盘活这部分资产,使企业资金融资更为便利,无疑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第二,作为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和一种非正规金融,应收账款的坏账率远高于正规金融的代表——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这就表明作为风险控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还是高于以应收账款为代表的实体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以应收账款为代表的资产是金融机构可开辟的重要蓝海。

我一根一根地仔细辨认着那些人肉骨碌从我面前抬过去。可是我怎么也认不出他们到底是谁了。我又走近了些,更加仔细地一根一根看着,还是从那些肉骨碌的某一个特征中确认出了他们的身份。譬如:大老李、萧富,尖嘴猴腮的本地刘关子平顺等等。

参考文献:

[1]Allen, F., Qian, J., Qian,M. 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 (77),pp.57~116.

[2]Atanasova,C.,N.Wilson.Disequilibrium in the UK Corporate Loan Corporate Loan Market,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4(28),pp.595~614.

[3]Meltzer,A.H. Mercantile. Credit,monetary policy,and size of firm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60.

[4]盛松成,谢洁玉.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基于信用渠道的中介目标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16(12):60-82.

[5]石晓军,李杰.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的替代关系及其反周期性:1998-2006年 [J].财经研究,2009(3):4-15.

[6]宋建华.我国企业的融资行为研究——基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考察[J].中国经济问题,2011(9):79-87.

[7]香桂英.社会融资规模和金融业综合统计[J].时代金融,2012,490(8):136.

[8]张杰,刘元春,翟福昕,芦哲.银行歧视、商业信用与企业发展[J]. 世界经济,2013(9):94-126.

于涛
《北方金融》 2018年第3期
《北方金融》2018年第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