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直抵心灵的成长——2017年度参加外出培训学习的启迪与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面对今天的学校教育,学者傅国涌担忧:“一个人一旦错过了学校教育时光,要想再补救,确实就有点晚了。”历史学者雷颐说,一个人在学校教育阶段所学到的东西会融进生命,化入血液,而到了成年以后再学的往往只能作为知识存在。“一个老师一所学校,如果不能给予学生在人格、精神上的影响,就不可能是好老师、好学校,无论其创造多高的升学率。”我们出发,努力将中国教育故事的图景勾画得完整更完整、精细更精细,也试图在这幅纷繁复杂的图文中,找到一条突围之路。

——摘自《给学生真正需要的教育》

我用随文琐记的叙述和手机拍照下的荧幕纪实,真实地再现2017年两次培训学习于我个人所生发的启迪、思考与感悟,一场场专家引领的讲座、一次次感人至深的交流汇报、一幅幅鲜活的德育活动范例呈现、一节节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一个个业务精湛的教师和眼睛透亮的学生、一项项精彩至极的教育成果展示、一所所承载理想的学校、一种种生发新枝的教育理念和育人哲思……

2017年7月18—22日,笔者与赤峰市松山区四中刘玉文副校长、松山区六小刘玉秋副校长、河畔景地小学陈若飞副校长一行4人赴南京参加了第二届中国中小学新德育G20高峰论坛会议;同年12月25—29日,松山区中小学德育干部、班主任一行38人共赴山东省潍坊市培训学习。

一、几多行程,几多收获

两次外出培训学习,共聆听专家讲座18场、优秀校长工作经验汇报21人次,学习了“理论与实践建构下的学校新德育”“成志教育,照耀一生”“诗性教育,倾听天籁的教育坚守”“创新德育与学校管理”“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新德育”“发现课程的力量”“以学校文化的视角看价值观引领下的课程建设”等几十个教育话题,实地走访考察了潍坊市北海学校、文华国际小学、德润国际学校、浞景学校等4所中小学,其中1所小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公办学校、2所民办学校。大家在分享或闲聊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震撼”,谈其经验论其措施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落实”。一路学,一路行,今天整理,竟发现现场学习的激情重新再现,缓缓流淌,权且就关键事件、心灵碰撞来以悟促变、以学引思、以思导行吧。

当我沉浸在专家讲座的分享中时,思考有三:

一是我们的教育培养怎么样的人?我们又怎么样培养人?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经常追问的。教育不仅要有诗与远方的追寻,更需要脚踏实地严谨地论证和努力。我们去参观一所学校,去倾听一个成功的经验分享,我们看到了其目前的成果和辉煌。但是,我们会在心里疑问:我们怎么样才能到达他们那样的水平?如成果是花,那么,学校运行的机制以及努力则是使花开放的最重要的土壤。于是想到了三个词:理念、理性、理想。理念是我们奉行的原则,理性是我们前行的智慧,理想是我们要去的远方。

二是对一个校长而言,德育不是学校教育的某一个领域的工作,而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不能仅仅把德育理解成为教学保驾护航的工作,其实它是整个学校育人的方向及所要达成的目标。什么叫德育,德行天下,然后集智群慧,使我想起一句话:道德是幸福的智慧。

式中:Kh为磁滞损耗系数;对一般硅钢片α取1.6~2.3;f为电机磁场的交变频率;Bm为磁密幅值。建立Ansoft模型,磁滞损耗由Ansoft计算[3],电机为分数槽时曲线如图4。

第三,什么是“新”德育,我们当下所提倡的新和所说的新,如清华大学附小窦桂梅校长所说,“新”其实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新”实际是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平台、新的时代背景、新的教育改革形势,我们的教育正以生存为目标转向以生命为目标,开启新的起点。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像我一样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学校说得也不太行,我们大家都在这样做,不就是常规、习惯、活动、平台、社团吗?这不是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探索的和做的事嘛,那么新在哪里?创新有两个含义,一个叫“求进步”,一个叫“求变化”。我想对于教育而言,不是为了变化而求新,而是为了进步而求新。古希腊有一个寓言,特修斯号每次航行之后都要进行检修,年复一年。有一天,它所有的零件都更新了,问题就来了,它还是原来的特修斯号吗?所以,我想这是教育的含义,也是教育求新的含义。

(1)自拟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包括护理记录、模拟病情判断、基础操作、急救技能4个方面,评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护理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越佳。(2)两组各随机选择20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评价两组护理期间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

通过他们的讲解,我得到了两个启示。第一个关键词是“课程”。我想我们在学校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大概都是在这个层面的,尤其是学校德育工作,如果“教什么”做得好,“怎么教”压力就会小;如果“怎么教”做得好,“怎么管”就不成问题,而恰恰是上游的问题,我们却没有足够重视,所以我们大家都把学校德育沦为“怎么管”的问题。教什么,怎么育,提供什么样的内容,才叫“有根的教育”和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第二个启示是,通过看听和了解他们开发的课程,不管是面向学生还是家长,抑或老师,都印证了什么叫德育,德育是和我们内心中美好的部分彼此印证,就是寻找和发现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不断地向上向善追求的过程。所聆听的先进地区学校的汇报者中有的来自繁华的都市,也有来自安静的县城,大家都在探讨德育到底是什么?在这样一个教育发生变革的年代,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这样一个思索,我们想寻找更接近本质的教育。我们希望把学生放在中央的位置,履行我们作为教育者引领和提升的使命。

潍坊的几所学校都非常重视课程建设,让人一下子想到了不愧是李希贵校长的家乡啊,中国的教育看山东,山东的教育看潍坊。几所学校大都从两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了重构,分别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选修课程建设。在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方面,根据课标和学情,研究、挖掘和确立了教育教学的内容的宽度和深度,删减部分难度过大的内容,让学生学得轻松一些,同时增加了一些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校本选修课程建设方面,力求多样化,构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多类别、多层次、多项目的课程,如峡山双语小学的“i课程”共计230多门课程:涵盖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常规课程与特色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合格考试课程与等级考试课程等不同课程类型,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潍坊的几所学校里,学校的每一座楼,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个匠心的设计带给人的感觉都是美,带给师生的都是教育。优美的校园环境,文明的师生群体,共同构建成和谐高雅的文化景观。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重新构建学校的文化生态,真正做到有人到的地方,就是教育人的地方。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

两次的外出培训与学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撼和赞叹,更多的是反思和鞭策。

不同学校的不同做法、不同的典型经验汇报,都让人叹服其个人在某一个教育教学领域或在某一个具体工作岗位上所展现出来的专业魅力与研究乐趣。他们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实实在在以具体的案例立体化呈现在我们眼前,扎扎实实的研究,真真切切的效果,如此精雕细琢,如此鲜活灵动,我忽然就羡慕起在其学校的学生了。一个人的关注点在哪里,思考点就会在哪里,着力点就会在哪里,生长点也必会在哪里。她们的分享让我对学校教育教学领域内的岗位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岗位的专业性不可小觑,如果一个人能找到自己岗位应该做的事,坚持做下去,并从中获得乐趣,这个岗位的专业性自然是美好而愉悦的。

第二是方法总比困难多。不要去质问我们是否能做到和别人一样好,不要去纠结该不该做或做了以后是否会得到认可,或他人怎样看待能否成功,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怎么做”,以及我们“为什么这么做”。能够从我们的经验出发,但又超越经验,去接近事物背后的本质,就需要我们掌握一种新的工具,这种工具叫理论。我们需要掌握一种新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是什么呢?不是讲道理,而是讲道理背后的知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描述现象,而是探索现象背后的机制,不是重复道理本身,而是讲述道理背后的知识,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收获。

由此可知,开孔圆柱壳屈曲临界载荷最小,含补强件的圆柱壳次之,未开孔的圆柱壳临界载荷最大。说明开孔降低了壳体屈曲临界载荷,补强提高了壳体屈曲临界载荷。

 
 

听了桂老师细节、规则、规矩的启蒙教育故事,每一段、每一幕就像一个个教育情景剧的再现,再一次听完桂贤娣这位武汉市十佳班主任、湖北省特级教师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讲座后,同样的感动同样的敬佩再次油然而生。多少年过去了,桂老师依然在那么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做着那么细小的事,细到我们眼里心里不屑一顾的吃喝拉撒睡,她做得是那么甘之如饴。虽然岁月的磨砺让这位教育前辈在年龄上大了些,但她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班主任工作的追求和那颗永葆活力充满爱心的童心却从未泯。桂老师就新德育给我们诠释了用新、用智、用情的教育,也是注重了细心、细节、细致的教育,更是投入了激情、感情、热情的教育,其实更是诠释了本真、本性和本质的教育。

大家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孙绰作后序。王羲之感慨万端,趁着酒兴,欣然命笔,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信手挥洒,一气呵成《兰亭集序》。

英国伦敦大学著名教育家亚利科夫·摩尔说,支撑教师魅力的原则具有内生性和潜藏性,是不能被轻易得到的。也就是说,再多的培训和教育,也不能把一个迟钝、沉闷、乏味的教师培养成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师,更不用说去训练、指导和强迫某人充满对学生的热情和关爱。所以,教育需要别人的帮助,更需要自我的内在超越。新德育是有根的教育、真实的教育和良知获得感的教育,使教育者不忘初心、坚守初心、净化初心、实现初心。

2017年12月29日下午,松山区在山东潍坊举行了中小学异地学习汇报交流会,汇报中来自全区各中小学的政教主任、班主任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此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近3个小时的汇报交流,言之有物、物之所及,每一位学员的汇报和精彩展示都让人感动。

二、几点反思

我们的困惑之一:教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都是包班教学,一个班级配设一个主班一个辅班老师,走班上课、一专多科;困惑之二:学校每天利用下午放学和周末放假时间召开会议或开展备课活动,占用了教师们的休息时间,教师一定会有抵触情绪,那么学校是如何消除教师对加班备课的抵触情绪的呢?主班老师上课时,辅班老师必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亲眼见到一位五十多岁的辅班老师在主班老师的音乐课上跟在学生的后面做着律动,嘴里还唱着音乐教材上的歌,她的样子看起来自然又开心),这是怎样做到的呢?这些问题都在方校长一个上午一个人全程的讲述和具体的讲座、汇报中找到了答案。

校园文化:让学校的每一处都会说话

参观考察时正赶上潍坊当地降温、大雾,在车上就能感觉到那种又湿又冷的恶劣天气,可到了浞景,立即就被方校长的朴实亲切和扎实的业务功底、管理水平、谈话艺术感动了。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一把手校长开篇说道:“根据学校办公室的工作安排,今天由我为远道而来的内蒙古的教育同仁们做好服务对接的各项工作。”他从室外的校园文化建设到楼内的功能室馆的参观讲解;从建校五年来的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到具体的课程课堂改革情况介绍;从学校的UDP课程实验,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再到家校的协同育人等,让我们看到了一直坚持“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理念在浞景正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课堂革命。

通过对山东省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统计分析研究,确定了山东省54项指标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这些成果为地方政府改善生态环境,进行农业区划、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地方病防治等领域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和科学依据。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多可能

罗四强的手机终于响了,是阿东打来的。说已经出来了,叫阿里赶紧过去。正说话时,又有哀乐在一间悼念厅响起。阿里的神经弹跳了一下,拔腿就奔。罗四强拖他不住,连连说:“阿东在找。你姆妈出来了。”

严格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183****8081:黄昏里,古巷中,老树下。老人机,发短信,求上墙。期中考,心好慌,求小意,上个墙。

溪荪鸢尾萌芽早,为多年生宿根花卉,花大艳丽,花叶兼赏,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病虫害少,繁殖容易,管理粗放[4],有较强的抗寒、耐湿、抗病能力,适应性强,是北方园林绿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通过培训学习,我们充分地认识到,质量和效益必须从教育教学的管理中索取,而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是课堂管理。潍坊教育的精细化管理给我的启示是,管理必须突出两个字:一是要“细”,做到细致入微、指标细化、措施细化、工作细化,细到不留死角,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二是“严”,严字当头,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要严格管理要求,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执行制度一视同仁,可以讲情面,但不是无原则,是有自己的底线的。严抓教育教学管理应“三管齐下”:一是教师自律,尽职尽责,有责任心与使命感,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不辱为人师的使命;二是全校上下真正行动起来,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的检查,了解每个班级、每位班主任、每位学科教师和每一位学生的教书育人或学习生活情况,加强过程监控,实现全程管理。三是要一抓到底。学校要运用有效激励机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维护和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狠抓落实:任何工作制胜的不二法门

落实,用现在企业管理流行的话就是“执行力”的问题。通常我们并不缺少目标,也不缺少计划,更不缺少人才,缺少的就是对措施的落实。山东潍坊的教育实践无不在向人们传达着这样的理念: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做到将落实进行到底。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狠抓落实的结果。没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再好的设想也不会自动实现,学校教育工作尤为如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旦形成决议就要把这一决议、这一精神变成一个集体一个团队意志贯彻落实到底。每件事情都要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有纠正。要落实到具体的时间、事项和人员,对不按时完成和达不到要求者要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抓出落实,求得质量,见到实效。

2017年的两次外出培训学习给了我直抵心灵的震撼,给了我们太多的启迪与思考,向管理要质量,向落实要成效,向行动要成果。这两次培训学习大家聚在一起论道新德育、阐释新理念、分享新经验,我们一起分享、成长、讨论,希望两次的培训与学习能够开启松山区中小学校新德育实践的起点,探索出德育新路径,让德育直接指向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教育传达出对学生的善意、信任和关爱时,它唤醒的是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这句话深深镌刻在我的心里,也把它分享给每一位教师共勉,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好好诠释这句话,给学生真正需要的教育。如此,教育的另一扇窗就会慢慢打开,理想教育的曙光就会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王慧娜
《内蒙古教育》 2018年第07期
《内蒙古教育》2018年第07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