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战国山字纹镜探源

更新时间:2009-03-28

战国时代,周室衰微,诸侯恣行礼废乐崩象征王权的青铜礼器也日渐削弱,但各国文化、宗教、艺术在这个大环境下蓬勃发展乃至不断走向成熟,尤其楚文化继承了更多中原商周文明特色,同时也吸取了当地蛮夷文化的特点,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铸造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中国青铜冶铸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图1 六山纹镜

  

图2 五山纹镜

春秋战国时期,大型青铜礼器,开始淡出了封建王朝的历史舞台,由于统治阶级追求生活上的奢华和对音乐的享受,青铜镜与编钟方兴未艾。尤其青铜镜在战国时期创造了不少特种工艺镜,这些青铜镜冶铸精良,设计精美,纹饰复杂,镜体轻薄,铜质优良,形式多样。最具代表性有错金银镜,镂空复合镜、镶玉嵌琉璃镜、铬金银镜、鎏金银镜、彩绘镜等都工艺精湛,美轮美奂,十分珍贵。

楚镜1 战国镜被称为楚式镜的历史是伴随着淮河流域出土铜镜外流而发端。1926年瑞典人喀尔白克在《中国古铜镜杂记》中就把淮河流域出土的铜镜称为楚国镜,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南部等地区的楚墓中出土了许多铜镜,其风格相似,被认为是代表了楚国的冶铸工艺,所以国内不少学者把这类铜镜称为“楚镜”或“楚式镜”。 最早见于春秋早期,河南淅川下寺3 号楚墓出土一件轻薄圆形小素镜,春秋晚期也多是素面镜,偶尔有饰弦纹的圆形镜,战国早期楚镜也仍然不多见,到了战国晚期,楚镜冶铸工艺有了迅速发展,楚式镜铸造精良,数量激增,流通范围广。《长沙楚墓》记录发掘2048 座楚墓中就出土485 件楚镜,其中山字纹镜有100 件。2 《长沙楚墓》,文物出版社,2000年。 楚镜的合金比例上要求含锡量在18%-21%,含锡超过23%,镜体薄不耐力易碎;含铅量最低在0.45%-2%,最高可达10%-16.9%。从合金比例看出楚人冶铸工艺精湛,技术成熟,其艺术成就也非常高。山字纹镜是楚镜中最具特色的铜镜,也是楚国青铜器冶铸史上又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作。从传世和考古出土的山字纹镜,以三山纹和六山纹镜最稀少,五山纹镜也存世不多,而四山纹镜数量是三者之总和还要多。现在了解一下山字纹镜的风格特征。

  

图3 三山纹镜

  

图4 三山纹镜

(一)战国三山纹镜传世和出土的情况。(1)酒泉市博物馆藏一枚战国三山纹镜直径10.1 厘米,厚2 厘米,重29 克三弦钮,圆钮座。主纹山字纹向左旋,地纹为云雷纹,镜缘平(图3)。(2)《息斋藏镜》收藏一枚三山纹镜,直径10.5 厘米,重188 克,三弦钮,圆钮座,主纹山字纹向右旋,羽状地纹。3 《净月澄华 息斋藏镜 王度铜镜珍藏册》,历史博物馆出版,2001年。 这枚三山纹镜被上博陈佩芬先生称为:“战国青铜镜中的珍品。”(图4)(3)法国巴黎私人藏三山纹镜,直径20 厘米,四弦钮,圆钮座,主纹为山字纹和三兽纹相间,山字纹左旋,羽状地纹。4 《中国青铜器全集》(16卷21图),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4)美国收藏家安思远藏一枚三山纹镜,三弦钮,圆钮座,主纹为山字纹和三兽纹,山字纹左旋,羽状地纹。5 《楝治铜华:安思远铜镜珍藏》,纽约佳士得,2012年3月22日。(图5)三山纹镜目前已知有10枚左右。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中缅边境难民潮隐患与应对思考…………………………………………王 莹,陆 云(72)

  

图5 三山纹镜

  

图6 四山纹镜

参考既往的研究[4],通过使用本院自制的健康问卷调查表于患者出院三个月后进行相关效果评估:①遵医行为方面:通过评估患者情绪、饮食、遵医嘱用药、运动及定期复查加以评价。②睡眠质量评估:通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5]对患者出院第三个月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内容包括5个同伴问题和19个自我判定问题,总分为0~21分,分数越低则显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好。

  

图7 五山纹镜

  

图8 五山纹镜

当前学术界和文博专家对山字纹有很多解释,最流行被广为接受的解释之一是“山字纹是从商周青铜器勾连雷纹演绎或移植而来,这一观点基本认为是解决了山字纹镜纹饰演变的渊源问题”16《净月澄华——辽宁省博物馆藏古代铜镜》,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山字纹是从商周青铜器勾连雷纹演绎而来”《中国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1988年。。古今中外还有一些学者对战国山字纹镜的山字纹来源阐述不同观点。宋康年在《战国山字镜的探析》中认为山字纹是把现实生活中大自然界的崇山峻岭形象地再现出来。山字纹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山的信仰。17 宋康年:《战国山字镜的探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年9月,第110页。 日本学者驹井和爱在《中国古镜の研究》中提到山字纹镜的山字的写法在甲骨文、金文中的写法与今天的山字写法,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因此在铜镜上用山字做纹饰,含有强烈的吉祥寓意。直到近年国内还有学者提出,“山字纹的出现和古代山岳崇拜有关”18 驹井和爱:《中国古镜的研究》,岩波书店1953年。王峰均:《山字镜初探》,《考古与文物》2001年01期。。从文字学考察,这种山字纹饰并不是当时山字的写法,只因类似后世山字的笔画而得名,因此“山字纹”19《炼形神冶 莹质良工——上海博物馆藏铜镜精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4图)。只不过是一个称谓而已。还有文章说山字纹是“闪电纹”。很多学者持着严谨治学的态度反对望文生义,牵强附会,这些中外学者也给研究方向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对研究山字纹的来源开拓了新思路。雷从云在《楚式镜的类型与分期》中指出:“楚式镜的发现与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比较起楚式镜本身所显示的光彩来,还是不相称的。比如,对于楚式镜镜型与纹饰特征,铸造工艺,还缺乏具体分析;对于楚式镜的历史内涵及其在古镜发展中的地位,还缺乏深入研究等。”20 雷从云:《楚镜的类型与分期》,《江汉考古》1982年02期。楚镜流行纹饰的产生、发展、成熟,一定是和楚国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氏族传统等大环境下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是紧密相连的。楚式山字纹镜的山字纹的产生与楚国的起源也一定会是紧密联系的。运用考古资料和古史的传说相佐证,在综合多重考据的原则下,来简单地了解一下楚国的起源。楚国的起源一直以来扑朔迷离,其族源属地、姓氏来源都给近代史学家带来困惑。通过殷卜辞来看,商代时已经存在两支楚人;从西周青铜器《矢令簋》记载“唯王于伐楚伯,在炎”,炎即郯地。西周成王时《荆子鼎》记载“荆子蔑历,赏白牡一”,称楚人为荆即“荆楚”,在西周初也有两支楚人部落。郭沫若认为楚人发源于淮夷之地,即“蛮荆”,郯地应位于东方淮夷之地,这支楚人部落在殷末为商王朝盟邦,周初与武庚一起叛乱,被周王灭亡,郯地指河南滑县一带。从地望来看,周初王畿之地不是很大,周王能亲征楚伯郯地(今陕西华县)一定离周王都丰邑(今西安)不远,如果郯地在河南滑县距离丰邑又远,周初戎狄四伏,周王不可能离都邑很远的地方,亲自劳师远征。胡厚宣在《楚民族源于东方考》指出:“祝融即陆终……惟其后以周民族之东方压迫乃黄河流域之渐渐改变,东方民族遂多相率南迁,而楚民族势力甚强,乃渐扩土于南方之江汉流域。”后来很多学者对楚人是东方的“淮夷说”不认同。现代学者周宏伟根据清华简《楚居》21 2008年7月入藏清华大学一批战国竹简,共63篇,其中文字最长的一篇文章是《楚居》。《楚居》是公元前370年后,楚国史官所写;记载历代楚君,楚王,郢都的迁徙路线及楚国的国名来源,是一部楚国史书简。周宏伟:《楚人源于关中平原新证——以清华简〈楚居〉相关地名的考释为中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2期。 的内容,考释出楚人(族)的起源地及迁徙路线问题。《楚居》所载荆人(季连)部落最开始称自己为楚人,这标志着名义上楚人的历史正式开始,又根据史料文献和考古出土的竹简帛书和金文的补证,楚人祖先早在夏代就活动在今关中平原陕西华县一带,活动地区应该在属于古崇国范围。商朝打败了荆人部落,并接受了商王统治,一部分荆人(季连)部落迁居今陕西白鹿原上,到了商中期季连部落与商王室结为姻盟。西周初期,原华县居住的荆人部落接受周王统治,被迁居于中原(河南)称为“郑荆”。其中白鹿原居住的荆人(季连)部落反抗周王统治,被迫于西周初向南迁于丹江谷地,称为“楚荆”。逐渐发展至江汉平原,后来“楚荆”建立了楚国。在古史的传说中,楚人先祖是祝融,那祝融与季连是什么关系?在《史记·五帝本纪》和《大戴礼记·五帝德》记载:“黄帝→昌意→颛顼→偁→老童→重黎弟吴回→陆终→季连。”在《史记·楚世家》记载:“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第六子为季连,所以季连是祝融之苗裔。在1973年澳洲旅美学者巴纳的《楚帛书研究》一书中,用新技术拍摄“楚帛书”照片显示“祝融”二字,22 1942 年从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座战国晚期木椁墓出土一件“楚帛书”,这件帛书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这一发现给楚人起源和祖先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1987年荆门出土的《包山楚简》中卜筮祭祷类第237简记载:“舆祷楚先生僮、祝融、鬻熊各两羊。”23《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 僮是老童,祝融是吴回,鬻熊是季连二十八代远孙;鬻熊曾孙熊绎是楚建国始祖。在《管子》记载:“夏官为祝融。”《汉书·五行志上》说:“古之火正,谓火官也。”说明祝融是火正的官称。现代有学者把南北方祝融混为一谈,认为楚先祖祝融是南方炎帝的火正。在《山海经·海内经》中“炎帝→听沃→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容光)→共工”。南北方祝融在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同尊并奉,逐渐融汇合一。《吕氏春秋·孟夏》:“孟夏之日…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楚发展到江汉流域时当地习俗崇日尚东,炎帝古称“崇”是当地氏族部落崇奉的太阳神,尚东是指日神来自东方,楚俗与蛮俗相互容纳,从古史的传说中南北两系祝融神格相同,被认为一体。从《包山楚简》和《左传》所记载春秋战国楚人奉祀先祖,举祷只有楚人血亲祖先祝融(吴回)和鬻熊,而不语炎帝。现在已经知道季连是祝融血脉,楚国是华夏民族之一,黄帝后裔,楚国祖先是火正祝融,祝融也是楚人崇拜的火神。那祝融跟战国山字纹镜有什么联系?

  

图9 六山纹镜

  

图10 六山纹镜

在战国时期火字纹镜最多,其出土量几乎占楚镜总数的70%-80%26《湖南出土铜镜图录》,文物出版社,1960年5月。,然而到了秦统一六国后,楚式火字纹镜竟突然销声匿迹了?战国晚期盛行邹衍的“五行相胜”学说,“五行相胜”是指“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用五德终始推演王朝更替。在《吕氏春秋·应同》记载:“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水气胜,故其色尚黑。”故周属火德,崇火尚赤。《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秦以水德代周火德尚黑色,代周者必秦成为天命演化。如果楚式火字纹镜是山字纹镜,那山字纹一定在秦汉之际还在铸造应用。楚国崇火尚赤,秦国崇水尚黑,秦楚水火不相容,所以楚式火字纹镜到了秦统一六国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这又证明了楚式山字纹镜是火字纹镜,随着楚亡而消失的真正原因。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不能让旧地楚人再形成凝聚力抗秦,文化的压制是秦帝国统治的策略,但楚文化大部分被西汉继承。刘邦项羽是打着张楚复楚的旗帜,所以汉代文化是直接继承楚国文化之衣钵。通过研究对比发现,还有两款战国楚式镜也是火纹镜。上海博物馆藏有战国连弧纹镜的连弧纹是变体连续火字纹27《炼形神冶 莹质良工——上海博物馆藏铜镜精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2图)。(图14),这种火字纹变体连弧镜大都出于战国中期楚墓里,连弧有六、七、十二、十四个不等;西汉早期铜镜中还流行连弧纹镜,与楚式连弧镜形式相似,只是图案更为复杂精细华丽。西汉时期铜镜也是在楚式镜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使汉代铜镜更加精美绚丽。上海博物馆藏有西汉凤纹连弧镜28《炼形神冶 莹质良工——上海博物馆藏铜镜精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29图)。(图16),直径17 厘米,三弦钮,圆钮座,内区饰斜纹和陶纹,主纹饰八连弧。连弦间饰八凤纹,细云纹为地。在秦汉时期神仙方术盛行,同时邹衍的阴阳五行思想对秦汉思想观念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西汉时期凤纹已没有图腾崇拜的含义了,而是在神仙方术影响下,变成借凤“引魂升天”的通灵成仙之神鸟,时代又赋予凤纹新的精神内涵。连弧纹也不具火纹含义了,已成装饰纹了,西汉以后铜镜多为外区内向连弧纹,多是十六连弧,到了东汉时期,连弧纹镜的连弧纹变成了主题纹饰(图17)29 宋康年:《战国山字镜的探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年9月,第110页。,而复杂精细的地纹已经消失,主纹连弧纹成为单一的纹饰了,并在汉代铜镜纹饰中占有重要地位。

  

图11

  

图12

(三)战国五山纹镜也相对较少,目前已知传世和出土的不超过10枚。(1)1958年湖南常德出土一枚五山纹镜,直径18.8厘米,四弦钮,圆钮座,主纹山字纹右旋,羽状地纹,其五山字纹排列呈五角星状(图2),现藏湖南省博物馆。7 《中国青铜器全集》(16卷24图),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2)1993年安徽省潜山县火车站工地出土一枚五山纹镜,直径12.2 厘米,弦纹钮,圆钮座,主纹山字纹左旋,羽状地纹,五山纹排列呈五角星状(图7),现藏潜山县博物馆。(3)国家博物馆藏有一枚五山纹镜,直径16.5厘米,单弦钮,圆钮座,主纹山字纹左旋,羽状地纹,五山纹排列呈五角星状。8 《中国青铜器全集》(16卷25图),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4)《息斋藏镜》藏有一枚五山纹镜,直径17 厘米,弦纹钮,圆钮座,主纹山字纹左旋,羽状地纹,五山纹排列呈五角星状。9 《净月澄华 息斋藏镜 王度铜镜珍藏册》,历史博物馆出版,2001年。(图8)(5)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五山纹镜,直径16.7厘米,三弦钮,圆钮座,主纹山字纹左旋,羽状地纹,五山纹排列呈五角星状。战国五山纹镜出现应该比四山纹镜略晚。10《炼形神冶 莹质良工——上海博物馆藏铜镜精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4图)。

我们先从甲骨文、金文等文字来看一下火字的写法:(图13)

(二)四山纹镜出现在战国早期,湖南湖北出土最多,其纹饰发展有一定规律,“先有较小的羽状纹为地,到战国中期开始变化,在钮座四周加上四叶,再在山字纹之间加一叶,最多可达十二叶,这些眼花缭乱的变化,延续到战国晚期”6 高至喜:《论楚镜》,《文物》1991年第5期。。山字纹镜有变形花叶纹,竹叶纹柿蒂纹的年代应在战国中晚期。四山纹镜大部分为弦纹钮,有圆钮座和方钮座,主纹山字纹有左旋和右旋。(图6)

从甲骨文、金文的火字与山字的甲骨文、金文非常相似,古文字学家罗运环在《甲骨文“山”“火”辨》说:“甲骨文中的山火字和某些字所从的‘山’‘火’,相互混淆很难辨别,以致学者在隶定或归类中诸多乖桀。”24 罗运环:《甲骨文“山”“火”辨》,《古文字研究》第20辑,中华书局,2000年3月。 从字形上看甲骨文火字有倾斜的动势,与铜镜中字的倾斜相契合,但关键从铜镜内涵所阐释的意义上看,已排除山字的可能性了。现在可以确定战国楚式山字纹镜的山字纹应该是火字纹,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楚国民俗是崇火拜日,喜巫近鬼,楚国人确信自己是日神(炎帝)的远裔,火神的嫡嗣。楚人还尊凤尚赤,在《白虎通·五行篇》中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陈松长在《楚系文字与楚国风俗》中说:“楚人崇凤与其先祖祝融有关,故而楚国崇凤即是图腾崇拜,又是祖先崇拜。”25 陈松长:《楚系文字与楚国风俗》,《东南文化》1990年04期。 尚赤,赤火色也是喻火神祝融。通过甲骨文火字与山字的对比,楚祖祝融是火神,早期楚族图腾(凤)也是祝融的化身,因此认定楚式山字纹镜应该是火字纹镜。火字纹镜是楚国人民把原始信仰、氏族图腾、祖先崇拜等民族传统和习俗,以极其精练的艺术手法,独特的审美情结,冶铸在楚式青铜镜上,并演绎得淋漓尽致,使铜镜既具实用性,又具较高的观赏性,所以战国山字纹镜是火字纹镜,也是楚人对火神崇拜和祖宗崇拜自然结合的原始信仰的体现。楚式五火字纹镜、六火字纹镜其火字纹排列有序呈五角星和六角星状,从(图15)上看五角星和六角星形图案构成连续火字纹。火在楚人心中地位崇高,镜面火字纹以一阴一阳的图案,来表达楚人对火的崇敬,也是楚人精神生命永恒不熄的象征,也是楚国民族之魂。在火字纹镜中火字纹有左旋、右旋,给研究者带来疑惑。楚人在建国前期兼采夷夏之长,部族迁徙中吸纳很多地域文化,在不断融合中即保持了自己的文化生机,同时也逐渐完善形成楚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所以楚俗介于华夏与蛮夷之间,其习俗与华夏和蛮夷有同有异。《左传·桓公八年》记载:“楚人尚左,君必左,无与王遇。”楚人尚左,尊左而卑右。《论语·宪问》中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春秋时周人尚右卑左,左祍是楚人习俗也泛指蛮夷之俗。在《道德经》中:“君子居则贵左。”“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楚人观念是左主贵主吉,左为上为尊,右为下为卑。那么楚镜火字纹左旋是代表主上为尊者用;右旋是否代表主下为卑者用?在春秋战国时代等级森严的宗法社会里,用君臣之礼,尊卑有序来保证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列子·天瑞》记载:“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楚人的习俗是尚左,当时社会以男子为贵,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而在铜镜使用上是否也体现了男尊女卑,男用左旋镜,女用右旋镜以示尊卑有别?还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图13

(5)与建设用地面积最相关的因素是第三产业总产值(X9)和粮食总产量(X5)。第三产业总产值每增加1亿元,建设用地的面积就增加0.12×104hm2。地区总产值的提高将增加投资资金额度,改变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使建设用地的规模不断扩大。

  

图14 战国连弧纹镜

  

图15 六山纹镜

(四)战国楚式六山纹镜从传世与出土资料看非常稀少。(1)1983 年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一枚六山纹镜,直径21.2厘米,三弦钮,圆钮座,主纹山字纹左旋,羽状地纹,六山纹排列呈六角星状。11《中国青铜器全集》(16卷26图),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有学者认为南越王墓是西汉早期墓,出土的六山纹镜铸造应在西汉初年,专家通过科学对比和分析鉴定,认为“南越国铜镜的合金配比与中原湖北、湖南等地出土的铜镜相同,金相组织也相同”12 全洪《南越国铜镜论述》,《考古学报》1998年3月,第53/59页。,所以这枚六山纹镜属于战国晚期楚镜。(2)1992 年洛阳西工区CIM3953 号战国晚期墓中出土一枚六山纹镜,直径14.5 厘米,三弦钮,圆钮座。主纹山字纹右旋,羽状地纹。钮座一周镶嵌18颗琉璃珠,铸造精美是战国晚期特种工艺镜,其六山纹排列呈六角星状(图9),现藏洛阳博物馆。13《洛镜铜华 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3)2011年3月在六安市开发区白鹭洲,战国双墓中出土一枚六山纹镜,直径27厘米,厚0.6 厘米,双弦钮,圆钮座,主纹山字纹右旋,羽状地纹,钮座一周分布18 个小圆圈,圈内中空,嵌物遗失。其山字纹排列呈六角星状,是已知最大六山纹镜(图10),现藏六安市皖西博物馆。(4)国家博物馆藏有一枚六山纹镜,直径23.2 厘米,三弦钮,圆钮座,主纹山字纹左旋,羽状地纹,其山字纹排列呈六角星状14《中国青铜器全集》(16卷27图),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5)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六山纹镜,直径14.3厘米,四弦钮,圆钮座,主纹山字纹左旋,羽状地纹,其山字纹排列呈六角星状。15《炼形神冶 莹质良工——上海博物馆藏铜镜精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5图)。(图1)六山纹镜应该在战国晚期流行,不但尺寸相对大于其他山字纹镜,同时还是特种工艺镜。所有山字纹山字的写法两边短竖笔道向内侧呈尖角状,而且山字排列有逆时针,也有顺时针,最明显的地方山字的字体都是倾斜的。这跟甲骨文、金文的山字写法有差异,现在看一下甲骨文、金文等山字的写法。(图11、图12)

  

图16 西汉凤纹连弧镜

  

图17 东汉长宜子孙连弧镜

上海博物馆藏镜中还有一款战国菱形四瓣花纹镜(图18)三弦钮,圆钮座,外围双圈连接四花瓣纹,主纹内饰菱纹交错相叠,形成对称而又两相对应的菱纹。30《炼形神冶 莹质良工——上海博物馆藏铜镜精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7图)。 这种菱纹也是变形火字纹,在金文中火字的写法(图19),解析一下菱纹图案就清楚了(图20)。

在SEC储量评估变化原因分析中,采油厂具有与勘探开发工作相结合对评估单元进行精细分析的优势。通常,采油厂在一年或者一个阶段的生产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非投资性开发调整工作,如注采调整(调配)、注入质量提升、转注等。这些工作影响了开发形势也直接影响到SEC储量评估结果,但是这些开发行为在评估师评估中及高层评估分析中不易掌握和分析到。

  

图18 菱形四瓣花纹镜

  

图19 金文火字

  

图20

通过解析菱花纹饰跟金文上的火字是一样的,只是在铜镜上变了一下形而已,因此菱形四瓣花镜也是火字纹镜。

总之战国楚式山字纹镜,通过几个方面分析论证,山字纹镜、战国连弧纹镜、菱花形镜都是火字纹镜。火字纹镜的火字在楚国人的思想中,被神格化、理念化、艺术化,成为楚国人民的精神符号,它凝聚着楚国社会意识形态,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甚至包含政治理念等诸多内容,逐渐完善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给后人留下光辉灿烂的楚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式火字纹镜不仅是楚国历史的印记,同时也涵盖着楚国人民对美好的向往与理解和对自己祖先的无上尊崇都赋予在火字纹铜镜中。

 
杨晔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0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