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治国理政方式的贡献

更新时间:2009-03-28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这既是对新时期中国治国理政方式的新要求,也是对中国未来治国理政提出的新目标。治国理政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体现,它深受一国的传统、历史以及人民喜好的影响,治理方式因国家不同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以来,给法治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并把它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治国理政方式因此开启了深刻变革。

开水冲服,每日2次。1岁以内每次6克(半袋),1~3岁每次6~12克(半袋至1袋),4~7岁每次12~18克(1~1.5袋),8~12岁每次24克(2袋)。

低温热分解重镁水溶液制备晶须是一个复杂的多相结晶过程。由前述结果讨论可知,重镁水浓度对三水碳酸镁的形貌和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由前述结果可知,晶体是在间歇结晶过程中产生的,在开始的某段时间内,溶液浓度实际上保持不变,这段时间称为诱导期tind,其为结晶过程的主要动力学特征之一。诱导期时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过饱和度和温度等因素[25]。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结晶动力学,因此用以判断结晶进程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按照相生成的热力学理论,诱导期时间的计算公式为[25]:

一、阐明法治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抓住社会发展脉搏,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国情,先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构成了治国理政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兼具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各具重要意义。要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置于“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中去理解,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治国理政新思维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还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其他三个“全面”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法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助推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和旗帜,经济不断持续发展,政治文明不断进步,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人民普遍富裕幸福。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法治的“助推”和保驾护航。市场经济特别需要法治的保护。习近平指出:“假如没有维护市场秩序的法治,市场行为则会变得无序,市场信息即会伪化,公平竞争就会丢失……也就不会有市场经济。”[3]市场经济是以法治为基础的,法治可以为市场经济健康运行提供理性的规则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利用法治,能够平衡政治利益,规范政治行为,消解政治冲突。利用法治,能够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公众的文化创作、保护公民的言论出版。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法治建设。

第二,法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清洁剂”。习近平在任总书记后的首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指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4]在政治局常委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科学有效地防治贪腐,就必须既重视惩治又重视预防,不能有任何偏薄,防惩并举,不仅要健全反贪拒腐法律体系,更要提升制度执行力,做到法律制度刚性运行。”[5]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6]法治是惩治贪腐、保证党员清正廉洁的“清洁剂”,必须做到用法律去惩腐、治腐、防腐、预腐。

同治四年(1865)正月初一日,“塔城汉回苏玉得等纠约回众,勾结附近哈萨克,持械进城,抢掠马匹、杀伤官兵、抢去库存枪炮等物”,[注]《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卷107,同治四年六月壬寅条。塔尔巴哈台回民起事从而发生。正月初三日,石金斗、米庆等人“诡为哭诉,训悔为由”,更是以镇压回民军为名,将锡霖、博勒果素和粮饷处章京富勒斐图等人请到城西南礼拜寺。一齐开枪杀死了锡霖、博勒果素、理事通判音登额、主事富勒斐图和诸多清官兵。[注]魏光焘编:《勘定新疆记》卷一,文海出版社,第3-4页;《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卷107,同治四年六月壬寅条。

二、阐述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主要内容

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是在动态中发挥其作用的。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此等活动,前后相继、有条不紊,实现动态治理。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只有有法可依,才有有法可执可守;执法是法治的生命力,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没有执行空有法律毫无意义;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是法治的保障和支撑。针对法治的四个必备要件,习总书记科学地概括了中国进行法治构建的主要内容。

第三,法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护航员”。习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7]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为其提供强大动力支撑。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主义制度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指国家制度体系和制度运行能力现代化,即公共权力合法化,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畅通、国家制度体系和谐运转、宪法权威得以彰显,这一切都与法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定会有增无减,这时法治义无反顾的就成为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的不二选择。习总书记指出,“法治通过调节社会各种利益关系来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法治为人们之间的诚信友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法治为激发社会活力创造条件,法治为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提供保障,法治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制度支持。”[8]法治是社会利益的“调节器”,通过承认或舍弃某些利益达到实现平衡利益诉求、调整利益冲突的作用。

第一,坚持依宪治国,树立宪法权威。习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施行宪法,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第一要务和奠基性工作;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9]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宪法是全国人民利益及意志的凝练和反映,是在广泛民主基础上依靠科学程序而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10]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1]做到依宪治国,就是要在实践中把宪法放在首要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母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而且,宪法也是公民权利的最高确认,以维护人民利益、满足人民合理诉求和贯彻人民意志为价值追求,是人民利益的制度诠释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守护。无论形式法或者实质法都毫无例外地要求宪法必须得到最高规格地尊重。另外,执行力是宪法的生命力,宪法施行尤为重要。只有“长牙”的宪法才是有威力的。所以,党的十九大有针对性指出,要强化全国人大及其常设委员会宪法督察、宪法诠释程序体制、备案查审机制和水平建设,对违宪违法的各种形式的文件要依法进行废除和矫正。这些措施对宪法地“落地”与施行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大力倡导良法治理,完善立法机制。“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12]“提高立法质量”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习总书记强调:“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13]自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中国已经基本建成了完备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体系之后,我国就踏入“后立法时代”“修法时代”。应当对不适用的、不适应的、前后不一致、不衔接的法律进行废止、修改和纠正。及时完善法律,提升立法质量,这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基本趋势。所以,应该适时改进立法体制机制,促使立法科学民主化发展,为法律创新提供过程保证。

第三,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且与百姓关系非常密切,对百姓生活影响也最大。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两个一百年”的实现,或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终实现,都要把法治政府建设放在首位。法治中国形成的先决条件就是建设法治政府。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14]要求各级政府在做到跟党走的前提下一定要依法行政,按照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透明、廉洁无私、守法诚信的要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这为我国建设法治政府规划了远景,指明了方向。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法治政府建设实践中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例如已确立依法行政原则,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出台了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建议,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行政法律法规。但是,依法治国刚刚起步问题依然很多,所以法治政府的建构,依法行政的施行,将是一种必然。

第四,深化司法改革,促进公平正义。习总书记指出,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灵魂,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部门要做到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公平正义,特别是要充当捍卫国家公平正义的先行者。法治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实现公正;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如果丢失司法公正这个防线,社会就无公正可言,社会和谐稳定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司法体制与机制既不完善也不健全,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在于进行深层次司法改革,从体制从根上解决问题。为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立志实现司法的“去行政化”“去地方化”,出台了许多司法改革办法,极大地推动了司法独立、司法公正。

三、强调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要有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6][11][14][16][17][18][2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第一,法治中国彰显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法治中国,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5]习近平出任总书记的第二年就提出了要建设“法治中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全面深化改革要毫不动摇“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决策,并进行了部署。十九大重申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法治中国”是世界法治的“中国版”,体现了世界一般法治与中国特殊国情的耦合。为全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自由幸福服务,坚持立足本土实际与吸取世界先进经验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的法治之路。

总之,法治是实现治国理政的必由之路和逻辑起点,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手段。我国法治正经历着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转变、从以立法为中心到以宪法法律实施为重点转变、从法律大国向法治强国转变、从经济GDP向法治GDP转变的战略大调整。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新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南昌大学教授彭迪云提出,乡村振兴首先要做好乡村脱贫,乡村脱贫要借助金融的力量,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和关键支撑。金融助推国家精准扶贫,不但是金融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使命,更是整个金融行业潜力的再发掘的重要机遇。他在论文中以江西为例专门就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成效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应对的政策建议。

[2][10][12][21][22]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29

第二,法治理论凝聚中国智慧。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的被实践检验了的正确的认识结晶,是党的智慧和心血的凝结。”[16]中国特色的法治理论也是中国智慧的浓缩。如何妥善处理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和党的领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法治理论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17]党的领导是后两者的前提基础和实现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拥有一切权力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立国之基和存在之依,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习总书记认为,中国目前正在走的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法治彰显,它在理论上的构建本质上是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是其法治理论的凝结。中国的法治构建一定要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体现中国气派、凸显中国风格和具备中国特色。

③目标的确立。从医院未来发展考虑,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为院内宣传环境,另一方面为院外宣传环境。树立人人是标杆人人要发声的主人翁意识阵地意识。在标识管理上,加强可视性物体医院文化元素的植入应用,打造温馨、安全、方便、和谐的就医环境。加强培训和管理,建立有效考核机制,增强主动参与意识。与院外媒体积极沟通协调,加强主流媒体发声,扩大医院正能量宣传范围和力度,了解舆情动态,提高负面舆情的主动处置能力和应对水平。对全院的工作人员进行引导,确保思想统一,从而为患者展现良好形象。

第三,法治体系诠释中国制度。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8]“法治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呈现,是社会主义制度魅力和制度优势的充分诠释。”[9]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21]制度是体系的前提,体系是制度的反映。法治体系内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决定了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国家治理就是法治治理。所以,“国家内的一切行为活动都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运行,做到治国、执政和行政依法整体推进,表现出国家、政府和社会法治化统一发展的治理状态。”[22]

教学实验证明,辩证动态双主教学对师生双方教学主导与学习主体的新定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契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值得推广和运用。

[3][8]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03、204

[4]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8

顶岗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在校完成基础技术技能的学习后,去专业对口企业参与实际生产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生产任务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得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现顶岗实习过程的规范管理对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5]习近平.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在中央政治局就历史上的反腐倡廉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4-20

[7]习近平.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27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38

[1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2-23

[15]李敬煊、邹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J].贵州社会科学,2015(2)

 
金锋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