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传承与两岸中华文化认同

更新时间:2009-03-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中华文化认同是海峡两岸心灵契合的基础和起点。海峡两岸同宗同源,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同胞共同享有中华文化,这种血脉关系是割舍不断的。

兵团工会五大的胜利召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兵团全面深化改革开启新征程、兵团工会事业迈上新起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兵团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要始终不忘工会的初心和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在兵团党委和上级工会的坚强领导下,把各族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不断筑牢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一、中华文化影响下台湾地区深厚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

中华宗教文化习俗源远流长。每年正月初一、十五、清明时节上山扫墓祭祖,春节、端午、中秋祈福,供奉三牲、米酒、水果表达敬心,以及上香、烧纸钱以求下情上达,永保阖家平安幸福,这些已成为台湾民间日常的生活与习惯。香火、祖神祭祀等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形式之一。与神明、祖先的对话与情感连结,是台湾民间从事宗教活动、体现儒家传统的主要形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中“香火”灭了,对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而言,代表文化的消亡。在我国台湾地区,中华传统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台湾当局为了赢取选民选票也支持岛内宗教的发展和祭祖活动,地方县市长到各类祖神寺庙朝拜祈福是台湾社会的一个特点。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地区五十年,都未能打破台湾民间传统的宗教文化、妈祖文化,足见中华文化影响在台湾民间社会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一)祖国大陆入台移民史源远流长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就曾派遣一万官兵到达台湾。[1]隋朝时期,大量来自祖国大陆的百越族人和汉族人开始移居澎湖并向台湾发展。宋元时期,台湾岛内的来自祖国大陆的移民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他们与台湾原住民一起共同开垦山地,并相互融合、通婚,形成了共同的文化体系和血缘关系。明末清初时期,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带去了大量来自祖国大陆的军民。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改变了台湾土地荒芜的状态,增加了台湾的人口数量,促进了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正式在台湾设置行省,并由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刘铭传出任首任台湾巡抚。来自祖国大陆的人口开始大量涌入台湾。1949年,国民党当局从祖国大陆败退台湾,也带去了数以百万计来自祖国大陆的国民党官兵和亲属家眷等。台湾社会史就是一部移民史,所以任何蓄意制造所谓的台湾文化“本土化”“原住民化”及所谓的“台湾民族”的图谋都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

(二)中国化佛教随着移民传入台湾

佛教在台湾信众数目庞大,佛教寺庙常年香火旺盛,在台湾地区人民的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佛教自明朝末年开始传入台湾,郑成功经营台湾期间,台湾佛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佛教虽然不起源于中国,但台湾地区的佛教却经由祖国大陆传入。佛教自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自汉代开始,历经1600多年的在祖国大陆的发展和演变,与中华正统儒学有机结合,受到中华文化的涵养和熏陶,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中国佛教。饱含中华文化元素的中国佛教自明末传入台湾地区,历经4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始终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源。即使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地区的佛教依然保持着中华文化的正统,始终与日本佛教严格区分。

(三)代表中华文化正统的道教是台湾文化之“根”

道教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机结合的代表性宗教。道教在台湾地区影响深远、根深蒂固,是台湾地区文化之“根”。明代以后,随着祖国大陆人口的大量流入,道教在台湾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传播。它是台湾地区规模最大的宗教体系,深深影响着台湾地区人民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道教是信仰多神的宗教,台湾地区所供奉的诸神基本上都来自祖国大陆,在信仰上与祖国大陆有着血肉联系。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广泛的就是妈祖文化和妈祖信仰,妈祖在台湾拥有超过1600万的信众,而妈祖的故乡就在祖国大陆。根据台湾地区相关机构调查民调数据显示,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台湾同胞信仰关公、妈祖等神灵,更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台湾民众认为关公、妈祖等神灵就是自己的神灵,而并非外国或刻意区分为大陆神灵。宗教文化、民间信仰已融合为一个整体,而关公、妈祖等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神灵,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海峡两岸人民血肉相连、血浓于水的共同愿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文化是连结人们思想情感的纽带,中华文化就是两岸文化的共同体。海峡两岸宗教文化、妈祖文化等的传承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内涵,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所体现的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思想、信念以及共同的文化。

二、李登辉和民进党当局推行“文化台独”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冲击

自李登辉时期以来,台湾当局不断推行“去中国化”,刻意从历史课纲与教科书中切割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2016年民进党当局重新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企图以所谓的“台湾民族”进行区隔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事实。然而,台湾所供奉信仰的神明大多来自祖国大陆,所信仰的宗教传承自祖国大陆。因此,“台独”分裂势力蓄意将台湾人民祭拜的神灵,冠以“中国神”和“外国人”的说法,是在刻意制造中华民族的分化与对立,以实现其“去中国化”及所谓文化“台独”的目标。

(一)台湾当局刻意切割台湾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海峡两岸共同的宗教信仰、民间信仰代表了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价值信念,蕴含着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血缘、民族及文化认同。其中最能反映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心声的是那浓浓的“乡愁”,共同的“乡愁”将海峡两岸人民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佛教、道教及妈祖信仰都是两岸共同的文化基础,台湾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文化。共同的文化基础所反映的是两岸一家亲,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同时也是对去“中国化”行径和“台独”势力的有力鞭挞。台湾地区饱含中华文化元素的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与“台独”势力和去“中国化”是水火不相容的,将成为促进祖国统一、激发民族情怀和维系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情感纽带。

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宗教文化在台湾岛内一直处于主流正统地位,影响着台湾社会主流思想。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两岸文化同为一体,[3]任何企图以所谓的台湾“本土”文化都无法撼动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宗教文化的主流正统地位。两岸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传承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文化“台独”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二)中华文化认同在台湾地区的阶段性变化历程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宗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共同文化是基础。无论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道教还是中国化的佛教都在中国传承了近两千年,与中华文化相互交融,连成一体,形成中华传统宗教文化。新时代,我们要不断丰富中华传统宗教文化的内涵,使宗教文化融入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弘扬中华传统宗教文化,重视中华传统宗教文化的传承、重视文化魅力。海峡两岸的文化是根相通、枝相连的,浓浓的文化“中华味”不断地凝聚两岸人民情感,增强海峡两岸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形成向心力。

2011年11月,白玛群宗勇挑重责,把年幼的孩子送到父母身边,主动担负起驻村任务,在海拔4580米的小村庄,积极为驻村点谋发展、找出路,带动群众摆脱贫穷落后现状。这期间,她争取到资金150万元,为驻村点修建了道路桥梁,添置了村委会设备,并邀请医疗专家为群众进行免费义诊。

三、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传承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文化“台独”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3)囊性型:共计1例(均为左肺4),声像特点为此1例胎儿属于多房囊性包块,且边界较为清晰,其包膜比较完整,所有胎儿均提示属于肺囊腺瘤。

(一)共同的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是维系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情感纽带

台湾“两蒋”时期,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中华文化的正统地位在台湾地区不可置疑。但自李登辉上台以后,不断鼓吹所谓“两国论”,“台独”开始在台湾官方口号中出现。李登辉在鼓吹“台独”的同时,开始实施文化“台独”,妄图切割中华文化与台湾人民的血肉联系。陈水扁时期,主张“台独”的政党——民进党上台执政。他们在中学课本上正式地将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三分,刻意把中国史塑造成与台湾无关的“他国”历史。蔡英文上台以后,民进党当局修改课纲。台湾中学历史课本开始被修改成台湾史、东亚史、世界史,删除了中国史,妄图实现其所谓的文化“台独”。

(二)宗教文化、民间文化的传承促进两岸人民的交流,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

文化认同的核心是民族认同。[4]海峡两岸心灵契合的基础是同宗同源的中华文化。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使两岸人民的交流日趋活跃和深入。1987年10月,在祭祀妈祖羽化升天1000周年时,17名台湾宗教界人士突破台湾当局的禁令访问祖国大陆参加妈祖祭典,得到了台湾宗教界人士和台湾民众的广泛支持。[5]受此影响,台湾当局于同年11月正式开放台湾居民赴祖国大陆探亲。于是台湾宗教界如基督教、佛教等不断派遣相关人士赴祖国大陆进行交流。1989年3月,受中国佛教协会邀请,台湾知名宗教界人士星云法师率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宗教访问团体赴祖国大陆交流访问,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同年,来自祖国大陆的宗教人士、学者首次赴台参加了在台湾佛光山举办的“国际禅学会议”,开启了海峡两岸宗教交流的新时代。海峡两岸的宗教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岸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三)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民间文化的传承是反对文化“台独”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两岸的未来。”[7]青年宗教信众无论在祖国大陆还是在台湾地区都占据很大比例。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分治”数十年,加上台湾当局及“台独”势力的恶意宣教,使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甚至认为祖国大陆还处于贫穷落后、食不果腹的时代。“茶叶蛋”事件就是明证,原本看似荒诞不经的言论在台湾岛内却大行其道。我们应该扩大海峡两岸宗教青年信众的交流,让台湾青年亲身感受祖国大陆的发展变化,消除认识和认知上的误区。同时,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建立海峡两岸宗教信众长效的交流机制,使海峡两岸可以定期研究相互交流,在相互交流中体验中华文化。两岸的文化交流应从青少年抓起。要传承中华文化,使台湾青年在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的同时从“根”上认识中华文化。

四、推动海峡两岸宗教文化传承,构建海峡两岸“文化共同体”

越文化空间的“S城”的固态化,不仅在虚构世界中如此,在现实世界里也是如此。在《朝花夕拾·范爱农》一文中,鲁迅依然表达了他对“S城”的某种失望:“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在他看来,共和制的民国建立,还只不过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看似在变,却又什么都没变。“S城”所折射出来的“老中国”镜像,依然如故,仍然是一张巨大的网络空间,让人“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5]215了,鲁迅由此获得“中国太难改变了”[9]164的一种刻骨铭心的心理认知。

(一)丰富宗教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传统宗教文化,凝聚向心力

台湾“两蒋”时期,中华文化在认同上在台湾岛内居于主流正统地位。台湾岛内几乎很少有人否定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根深蒂固。但自李登辉上台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逐渐被刻意扭曲为“外来”化。出生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李登辉上台以后,开始推行所谓的“同心圆史观”,刻意将中国史视为“他国”历史。陈水扁上台以后,不断以所谓的“台湾本土文化”排挤中华文化,将台湾中学历史课划分为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其中,台湾史更是以所谓的“国史”之姿,来进行“台湾民族论”洗脑教育。妄图从思想上消除台湾人民的“中国人”观念,导致部分台湾人民对祖国历史不了解。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运动,对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影响很大。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以后,先后恢复了“课纲”,取消了自李登辉时代以来的“去中国化”行为,并开展两岸交流。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和深入,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影响了台湾人民,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也日益强烈。

(二)进一步加大推动海峡两岸青年宗教信众交流,消除误解

宗教信仰、民间文化具有极强的聚合功能,[6]文化是凝结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心力的纽带。2016年5月20日以后,重新上台的民进党当局不断推行隐性“台独”、文化“台独”,妄图从“根”上切割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民进党当局打着所谓的教育“本土化”“现代化”的幌子,不断减少台湾中学课本的文言文比例,分化台湾社会,使两岸关系陷入倒退。然而两岸共同的文化基础及同属中华文化的历史事实是任何人及政党都无法改变的。2017年9月,福建莆田妈祖金身时隔20年再次赴台,受到台湾各界的热烈欢迎,台湾民众争相一睹妈祖风采。共同的宗教文化、宗教信仰、共同的文化之“根”是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及同属一个中国的明证,是反对文化“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近年来,许多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选择祖国大陆作为求学就业的理想地,对祖国大陆的亲切感不断增强。这要归功于祖国大陆发展日益强大和海峡两岸密切的文化交流。

(三)从宗教文化层面加强对台统战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同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支持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维护祖国统一。”[8]海峡两岸共同的中华宗教文化、妈祖文化传承为新时代做好对台统战工作提供了新途径。通过两岸宗教文化、民间文化的交流,加强对台湾地区宗教团体、其他社会团体、媒体人员和工商经济界人士及广大台湾人民的统战工作,孤立分化“台独”势力。在宗教文化层面上充分运用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发挥“一国两制”制度的优越性,消除广大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疑虑和误解,增强对“一国两制”的认同。要让广大台湾同胞充分认识到当前海峡两岸关系的不利局面完全是“台独”势力造成的。在宗教文化层面建立海峡两岸具有共同基础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

此外,尽量引导学生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以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而面对学生经营失败所遭受的心理挫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将消极性行为转化为积极性、建设性行为。

(四)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彰显连接两岸的中华文化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9]中华文化历经5000年的传承,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对于促进两岸交流、连结两岸同胞的情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峡两岸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增强感染力。而增强中华文化感染力的重要前提则应是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两岸应该在中华文化的传统上,汲取古人和前辈的传统文化造诣经验,共同开展对中华文化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通过海峡两岸展现的共同文化了解中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以中华文化强大的感染力增强两岸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共同构建两岸中华文化共同体。

宗教文化、妈祖文化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和熏陶的海峡两岸宗教文化血肉相连,不可分割,宗教文化的传承将不断增强两岸中华文化的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维护祖国统一、推动两岸交流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构建两岸文化共同体是反对文化“台独”,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石。当前,深入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两岸宗教文化传承、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感染力、促进海峡两岸心灵契合,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是当前海峡两岸共同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沈莹(吴)撰.张崇根辑注.临海水土志[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1-4

[2]黄海德.台湾道教的历史、现状及其宗教特征[A].宗教学研究,2005(02)

[3]蔡清娟.增强两岸中华文化认同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67-71

[4]杨飞、纪乃旺.两岸文化认同之中华文化认同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

[5]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http://china.cnr.cn/news/20171028/t20171028_524003229.shtml,

[6]杨德睿.两岸宗教交流的历史回顾和近期趋势[J].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M].2011:253-272

[7]邵长虎.论海峡两岸宗教文化传承之根[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

[8]习近平会见宋楚瑜:两岸青少年寄托两岸关系未来[EB/OL].[2014-05-07].http://gx.people.com.cn/n/2014/0507/c229247-21157361.html

[9]习近平.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EB/OL].[2016-04-2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3/c_1118716540.htm

 
何芳东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