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哈利波特小说汉语译介中的魔法文化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哈利波特》的七部系列小说取材都是作者基于西方魔法文化的想象,小说充满了各种魔法文化的表达。文学的影响力不是由原作带来的,主要的,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译作带来的[1]122。因此翻译直接影响到了原作的影响力。《哈利波特》出版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分析,但很少有人从译介学的角度研究《哈利波特》小说中的魔法文化。为更好地从译介学的角度研究《哈利波特》里的魔法文化,分析小说时将用大量具体实例,研究小说译本中魔法文化翻译的异化和归化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在研究和分析之余得出结论:文学翻译不仅仅是语义转换,还应该是一种文化传达。如此才能实现翻译的目标,忠实地再现文学著作。

产业园区吸引了更多更加专业化的投资,推动乡镇招商引资的良性发展。通过鼓励品牌建设,推动乡镇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实施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引进人才,积极创新,实现技术突破,改善经济发展方式。

一、译介学和《哈利波特》的译本

翻译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的翻译学研究,如功能对等理论、结构主义、阐释学等,主要体现于语言之上。翻译发展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翻译研究逐渐转变为文化研究,而“翻译学”这个术语在1972年由詹姆斯·霍姆斯首次在他的著作《翻译学的名与实》中提出。译介学即是倾向于研究译本中的文化,属于比较文学范畴,是19世纪80年代的探讨热题。通过坚持不懈的翻译研究,谢天振教授认为在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翻译研究关心的是在翻译过程中原文转化为本民族语言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伸等问题,关心的是翻译(主要是文学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1]123。十年的不懈努力,《译介学》一书顺利出版,成为国内首本在比较文学和翻译学领域系统、完整地阐释译介学的著作,译介学这个术语也多次用于本论文中。

査明建教授也阐释了译介学的起源、定义、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并指出译介学领域的九个研究方向:外国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在译语国家的译介;文学翻译选择;译本;译本序跋;译者的主体性;意识形态、身份、翻译策略;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翻译文学经典、外国作家在译语文化中的形象;文学期刊的外国文学译介[2]。本文主要涉及译本、翻译策略、译者的主体性以探究《哈利波特》多样的魔法文化和语言风格。译介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探究分析译本对原著的影响。歌德说过:“原作与译作之间的关系最能体现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1]124,也最能体现文化之间的关系。以译介学研究《哈利波特》,分析魔法文化是如何保存、改编、转写于译本中,与现代的文化翻译研究殊途同归,且不再把翻译研究集中于学科导向和以技能为中心的研究[3]。通过研究翻译、原著、目标文化,即可发现两种文化的融合。

在中国,《哈利波特》的译本有两个版本:大陆的简体译本和台湾的繁体译本。大陆的译本由苏农、马爱新、马爱农等人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台湾的版本由彭倩文翻译,台湾皇冠文化集团出版。阅读《哈利波特》的原著和译本后不难发现:尽管两个译本的翻译所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原著中的很多重要特征都得以保留。大陆版本是典型的直译,更接近英国文化。而台湾译本采用意译,很多外国元素转移为中国文化元素。《哈利波特》的两个中文版本都与中国神话文化相关,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著中的魔法文化。考虑到《哈利波特》的大部分读者是孩子,有着不同的理解能力和背景知识,译者需要改变原著的表达形式,更多地采取意译方式。与纯粹的儿童文学不同,《哈利波特》有着百万成人读者,译者又得兼顾成人读者对于原著语言风格等的再现要求。

二、《哈利波特》里的魔法文化

魔法是一个概念意义,即人通过神秘、异常、超自然的方式控制自然(包括事件、物件、人和物理现象等)。在英国历史上,自凯尔特人起魔法和巫术就已经作为民间传说生生不息,如:德鲁伊教的传说,亚瑟王和巫师梅林,布兰的传奇等。受希腊和希伯来等主流文化的限制,凯尔特的文化在文学作品中被忽略。在《指环王》《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等受欢迎的作品中,读者能够接触到凯尔特文化和古英格兰的魔法文化。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魔法世界,因而在《哈利波特》中可以看到魔法的复兴。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与现实世界同时存在,充满了女巫、男巫、魔法生物和怪物、魔法食物、魔法工具、咒语、口令、魔法药剂等各种元素。每一种奇特的魔法生物和物品都让读者叹为观止。

凯尔特人的魔法文化作为英国民间传说的重要分支与中国的神话有相似之处,因而读者不难理解《哈利波特》中的部分魔法文化,例如,《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里的“火焰杯”复活了伏地魔,以及能让人头脑清醒的“灵芝”也与中国神话有相似之处,这些概念就能与中国文化里的某些东西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即可遵循忠实之道以传达作者的原意。然而,英国的魔法文化和中国的神话又不相同。例如,魔杖的命名在凯尔特人的魔法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在中国神话中就没有魔杖概念,因而对应的翻译就需要创造性翻译,传达出魔杖背后的文化概念。

三、译介学在《哈利波特》翻译中的应用

(一)《哈利波特》译本中的忠实翻译

忠实性的翻译遵循直译的原则,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的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4]。忠实性翻译忠实于原文,传达原作者的表达意义。维护一种语言的存在权便意味着维护这一语言所承载的种种文化价值,意味着维护这一语言的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流,创造文化,丰富人类文化的权利[5]。忠实性翻译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方面均传达出源语言所承载的种种文化,便于丰富文化,进行文化交流。

1.魔法植物的忠实性翻译

图2(d)表明新形成网格包含有悬浮节点,这些节点上所设定的自由度不能随意忽略。为了有效地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可将棱(edge)或面(facet)上具有悬浮节点的单元视为退化的多边形。如图2(d)中带有悬浮节点3和4的四边型网格1-2-(3)-(4)-5-6可视作六边形 1'-2'-3'-4'-5'-6'退化而成,图2(a)中的三角形1-2-(3)-(4)-5可视为五边形1'-2'-3'-4'-5'。这样处理后,就能通过后文的广义重心坐标方法在有限元法框架下进行统一处理。

在《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学生有一门草药学课,要求学生学会处理几种危险奇特的植物。在第二部中,曼德拉草是一种有“Venomous Tentacular”的婴儿形植物,有尖尖的小拳头,会挣扎会咒骂,且舞动的茎秆有致命的毒性,但能把变形的人或中魔咒的人复原。台湾和大陆的译本均把“Venomous Tentacular”翻译为“毒触手”,既传达出这种植物的特性,又忠实于字面意义。在西方文化中,曼德拉草是一种人形植物,在传说中有神奇的力量,在中国文化中,人参也酷似人的形状,也有复原的功效。曼德拉草的毒触手的忠实性翻译,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一种新植物。

此外,有一种叫作“Devil Snare”的魔法植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害怕光和火。它会缠住踩在它上面的人,且人越挣扎它缠得越紧。这种植物对应的名字翻译为“魔鬼网”。很明显,这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魔鬼一样,而“网”正是用来捕捉和困住生物的东西,因此“魔鬼网”翻译得很贴切,在遵循忠实翻译的同时传达了魔法文化。

在通常的意义上,使用CT技术能够对跟脑静脉窦血栓病情相似的占位性病变或者是颅内的出血症状进行排除。但是在CT的诊断图像当中,在增强扫描的情况下能够见到图像呈现空三角的特征,空三角的特征在脑静脉窦血栓中并不是很常见,因此会导致确诊的概率会相对较低。而磁共振扫描的诊断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诊断的概率,因此在磁共振的诊断下,对于病患静脉血流的阻塞现象以及静脉窦内部血栓继发脑实质的变化都能进行直接的显示,对受累静脉窦内部的信号异常进行提示,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摘 要: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效地利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能够促使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分析、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丰富自身的数学知识系统,进行数学知识的吸收理解。教师利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真正地进行素质教育,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魔法生物的忠实性翻译

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Veela”有美人鱼的基因,皮肤如月光般皎洁,头发无风自然飘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让人心驰神往。“Veela”被翻译为“魅娃”。“魅”是迷信传说中的精怪,有着吸引人的强大力量,而“娃”彰显出这种生物的纯洁和年轻。在一定程度上,“魅娃”这个翻译增强了“Veela”的吸引力。

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出现的“Whomping Willow”令读者印象深刻。当主角们的车撞到它时,“无数手指关节般粗细的小树枝发动了雹子般的猛烈敲击,震得挡风玻璃瑟瑟发抖,一根有攻城槌那么粗的树枝疯狂地捣着车顶......”[6]99。译者将此植物翻译为打人柳,恰到好处地传达出它的显著特征。

“Boggart”有趣而吓人,喜欢阴暗封闭的空间,如:衣柜、碗橱、床下、老爷钟等地方,可以变成任何它认为可以吓到人们的任何形象[6]199。真正吓退“Boggart”需要大笑着说“滑稽滑稽”。中国文化中并没有“Boggart”这种生物,译者根据发音翻译为“博格特”,引起读者的兴趣和猜测。

“Kappa”是一种日本神话传说中的生物,引诱旅行者走进沼泽溺水身亡。中国读者很难在中国神话中找到这样的生物,因此译者翻译根据发音翻译为“卡巴”。读者阅读后了解了这种生物,且这样音译容易记忆。

3.魔法地名的忠实性翻译

《哈利波特》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魔法学校“Hogwarts”。同样是学校,“Hogwarts”神奇美妙,富丽堂皇,桌子上方成千上万支飘荡在半空的蜡烛照亮餐厅……幽灵夹杂在学生中间闪着朦胧的点点银光[6]30。“Hogwarts”被音译为“霍格沃茨”,虽然听着不熟悉,在书中重复千百次后,这个地方已经深深刻在读者脑海中。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要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学校协助企业将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对接,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

由式(12)可以看出,不同的虚拟电阻对应不同的线路电阻。本文结合各DG单元输出的电流和线路电阻值,采用一致性算法[13],自适应调节虚拟阻抗。

另外一个地方是“The Order of Phoenix”,由世界最伟大的巫师邓布利多建立,以召集正义的巫师对抗黑暗势力。“Phoenix”在中文里对应为“凤凰”,译者把“The Order of Phoenix”翻译为“凤凰社”,既接近西方的魔法文化,又易于读者理解。在西方文化中,“Phoenix”是不死鸟。而在对抗黑巫师的过程中,魔法世界毫无生机,“凤凰社”是人们驱逐黑暗的一线生机,“凤凰社”的翻译也传达出了其本身含义。

(二)《哈利波特》译本中的创造性翻译

由于语言的转换,原作的语言土壤变了,原作所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必须在另一种语言所沉积的文化土壤中重新构建,而这一构建所遇到的抵抗或经受的考验则有可能来自于目的语的各个层面:文化层面、语言层面、读者的心理层面以及读者的接受层面等[7]。因此,在把原作转换为译作的过程中,需要译者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考虑到目的语的各个层面进行创造性翻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由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已经形成基本框架,但是这一体系尚不完善,体系运用中还存在一些建设、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部分流域还没有采取工程措施控制,这些地区产生的洪水依然威胁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堤防的防洪能力难以满足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还需要继续提高。蓄滞洪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加上蓄滞洪区经费投入不足、标准低,安全设施少等原因,启用蓄滞洪区难度大,损失严重。现有的防洪体系与生态经济区内的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译者根据咒语的含义进行创造性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咒语,进而更好地理解魔法文化。大部分咒语的翻译是四个字,很像汉语中的成语,念起来朗朗上口,如:飞来飞去、火焰熊熊、旋风扫净等,让没有魔法文化背景知识的读者能轻松理解这些咒语。其次,诸如统统石化、原形立现、倒挂金钟等咒语的翻译,与中国道家的神话有相同之处,帮助读者轻松领悟魔法咒语。

此外,一种叫作“Elixir to Induce Euphoria”的药剂因能给人带来幸福感而让人印象深刻,译者将其翻译为“欢欣剂”,既有效地传达出药剂的药效,又让读者过目不忘。同样的例子还有“Veritaserum”的翻译,“Veritaserum”是一种让服用者说真话或吐露秘密的药剂,译者将其翻译为“吐真剂”。在此单词中,“Verity-”有“事实”的含义,译者如此翻译,再确切不过。“Aging Potion”翻译为了“增龄剂”,“Hiccuping Solution”翻译为“打嗝水”,“Photograph Potion”翻译为“显形水”,“Shaping Potion”翻译为“增智水”等。

正如之前提到的,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半真实半虚幻,读者要把其中的魔法生物与现实世界里的生物联系起来很不容易。很多生物的名称由作者创造,如:“Hippogriff”“Puffskein”“Ashwinder”“Nund”等。以“Hippogriff”为例,“Hippogriff”出现于《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有马的身体、后腿和尾巴,前腿、双翼和脑袋是鹰的[6]194。在西方神话故事中,有一种叫作“Griff”的生物,有狮子的身体,被翻译为“狮身鹰翼兽”。“Hippogriff”是狮身鹰翼兽与母马的后代,大陆版本翻译为“鹰头马身有翼兽”,贴切又易于理解其特征。

在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危险的神奇生物,如一种叫作“Bowtruckle”的生物,是守护森林的动物,有两只灰眼睛,身体不高于八英寸,与树皮和树干的颜色相近,因此很不容易被发现。译者把它翻译为“护树罗锅”。它们的确是保护树木不被侵害,“护树”简洁准确,“罗锅”指拱形的东西,也形象地阐释出这种生物蜷缩于树上的形态。

魔法生物仅存在于魔法世界,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魔法生物的名字和特征引人入胜,又让人忍俊不禁。

此外,很多魔法生物的翻译都揉进了译者自身的理解和文化意识,如:“Nogtail”翻译为“矮猪怪”,“Puffskein”翻译为“蒲绒绒”,“Dementor”翻译为“摄魂怪”,“Blast-ended Skewt”翻译为“炸尾螺”。研究这些名称的翻译,体现了译介学的精华和目的,即通过研究源文本的翻译,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诚然,如果译者不考虑两种文化的差异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读者很难理解这些魔法生物的特点。

2.咒语的创造性翻译

咒语在魔法世界举足轻重,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中的咒语有很多种,具体例子如:Accio(让物体移动的咒语),Alohomora(开锁或清除障碍的咒语),Aparecium(让隐藏的东西显现的咒语),Arada Kedavra(夺取生命的咒语),Expelliarmus(夺取对方武器的咒语)等等。这些咒语均无法根据字面意思翻译,如果仅仅是音译,读者很难把咒语与功效相对应起来。译者根据咒语的作用对其进行创造性翻译,清楚明了。具体例子如表1:

以2017年增速最快的炼焦煤为例,炼焦煤进口量6935万吨,同比增长17.1%,主要来自澳洲和蒙古,分别是3098万吨和2627万吨,占比分别是44.7%和37.9%,这与进口煤煤质优良和性价比高是分不开的。我国的炼焦煤硫分一直相对偏高,而市场需求离不开澳洲和蒙古的低硫主焦,所以进口量增长比较大。

 

表1 中英咒语翻译比较

  

英文咒语名称Accio Aguamenti Alohomora Arada Kedavra Episley Expecto Patronum Expelliarmus Incendio Levicorpus Locomotor Mortis Peparo Petrificus totalus Spcialis revelio Tergeo大陆版本的翻译飞来飞去清水如泉阿拉霍洞开阿瓦达索命愈合如初呼神护卫除你武器火焰熊熊倒挂金钟腿立僵停死恢复如初统统石化原形立现旋风扫净

《哈利波特》中的各种神奇生物罗琳都做了深入调查,谨慎地介绍魔法生物的特征。罗琳笔下的魔法生物有三个来源,一部分来自西方的神话故事,一部分来自自己的想象,还有些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的创造。不单是魔法生物,魔法世界里的其他事物的产生都是如此。既然大多数出于想象和创造,对于中国读者较陌生,其翻译也需有一定创造性,以契合中国文化或中国读者的理解。

3.魔药的创造性翻译

原作的召唤是多重的,它召唤作为译者的读者的阅读与阐释,并通过译者的创造,召唤更多的读者来阅读[7]。《哈利波特》的译者,无疑通过创造,召唤了更多的读者。

一种叫作“Felix Felicis”的魔药让饮用的人在短期内可以获得幸运。在大陆译本中,“Felix Felicis”被翻译为“福灵剂”,台湾译本翻译为“福来福喜”,显然,两个版本都很好地传达出这种药剂的功效。在中国神话乃至中国现代社会中,“福”是很多人祈求而难得的。在传达出魔药功效的同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1.魔法生物的创造性翻译

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道士或神仙炼制的仙药或长生不老药具有神奇的功效,总让人念念不忘。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各种药剂具有神奇功效,而药剂的名称对译者也是一个个挑战。

四、结语

翻译承载和传递着文化。译介学所涉及的翻译版本、源文本、译者的主观性、翻译和创造从文本出发,却又高于文本,升华到文化层面。让文化要素参与到翻译中来,为翻译的质量设定了新标准。《哈利波特》中的魔法文化复杂出彩,译者在考虑到文化因素而选择忠实性翻译和创造性翻译殊途同归,都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更容易理解的魔法世界。西方的魔法文化和中国神话有相同之处,本文从译者翻译《哈利波特》中与魔法文化相关的元素所采取的忠实性翻译和创造性翻译进行列举和分析,显示出对魔法文化的翻译的不同处理直接影响到读者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当翻译保存了源文本中特有的魔法文化时,读者接受了一种新奇的文化概念,当翻译适当转换或联系到目标语言中的神话文化时,读者更容易理解相应的魔法文化。正如译介学提出的观点,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在原作品,在大多数情况下,译本的影响力更强。《哈利波特》出彩的翻译,无疑增强了原著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On the Strategy of Hebei Historical Inscriptions Protection and Inheri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HANG Jing,YAN Guilian,SUN Ying et al 105

Christmas is coming!Do you want creative(有创意的)gifts?Let’s change these strawberries into Santa Clauses!

[1]查明建.比较学者的学术视野与学术个性——谢天振教授的比较文学学科意识及其译介学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00(1):115-128.

[2]查明建.译介学:渊源、性质、内容与方法——兼评比较文学论著、教材中有关译介学的论述[J].中国比较文学,2005

“大蒜”除了是美食佐料之外,它的药理攻效也非常高。中医认为大蒜味辛、性温,入脾、胃、肺,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的功效。蒜氨酸是大蒜独具的成分,当它进入血液时便成为大蒜素,这种大蒜素具有消除疲劳、增强体力的奇效。大蒜含有的肌酸酐是参与肌肉活动不可缺少的成分,对精液的生成也有作用,可使精子数量大增,所谓吃大蒜精力旺盛即指此而言。大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有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故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有一定疗效。同时,大蒜也有独特抗癌作用。

(1):142-145.

[3]朱志瑜.翻译研究的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C]//杨自俭.译学新探.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43.

[4]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3.

[5]许钧.文化多样性与翻译的使命[J].中国翻译,2005,26(1):41-44.

[6]J·K·罗琳.哈利波特1-6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7]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24(1):6-11.

 
孔媛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