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小学校园凌霸问题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校园凌霸现象十分普遍,且频次越发密集,就今年5月到8月,就有多达68起校园凌霸事件上报[1],其严重性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客观地认识校园凌霸现象,探究中小学校园凌霸频发的原因,找到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通过对中小学校园凌霸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研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以期对解决和预防校园凌霸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一、中小学校园凌霸的含义与特点

(一)含义

凌霸源于英文音译,是弱势学生反复受到强势学生的欺辱,并因此造成身体或精神痛苦的现象,目前国内学者也用霸凌、凌辱、欺负、欺侮、欺凌等词汇描述这一现象。校园凌霸是指强势学生使用带有敌意性的攻击、威胁、强制等手段凌辱弱势学生的现象或行为,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的排挤、网络平台的恶意诋毁等。其中的“校园”含义是对凌霸者与被凌霸者身份的限定,即未成年的学生,而不是对地点的限定,校园凌霸现象并不限于校园内发生的事件。

(d)如果业务系统使用统一用户身份管理系统提供的标准组织机构,业务系统组织标准机构的创建,修改,删除必须通过统一用户身份管理系统同步。

(二)特点

一是不对等性。凌霸者在身体上、权力上或社会地位上强于被凌霸者,他在凌霸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凌霸行为的主要实施者。被凌霸者一般在团体中处于弱势地位,是凌霸行为的受害者。二是方式多样性。校园凌霸有肢体凌霸、言语凌霸、性凌霸、关系凌霸、网络凌霸等多种方式[2],其中肢体和言语凌霸是最常见的欺凌形式,也相对容易引起老师、家长的注意。而网络霸凌和关系凌霸往往由于其隐性属性而不易被发现,导致受害者长期感到沮丧和无助。三是行为持续性。凌霸者一般采取较为隐秘的方式实施欺凌行为,被凌霸者害怕遭到报复而不敢将自己受到欺凌的情况告诉老师或家长,导致凌霸者无所忌惮,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欺凌受害者,并以此为乐。四是后果严重性。校园凌霸行为对于当事人双方的成长都会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被凌霸者的学习成绩下滑,对校园感到恐惧而旷课甚至退学,随着被欺凌的次数增多,被凌霸学生的自尊水平降低、抑郁水平升高,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自杀。凌霸者欺负他人并不会获得任何益处,而是经常产生负性的情绪体验,以后有更高风险的酗酒、吸毒、从事暴力活动等犯罪行为。

二、造成中小学校园凌霸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一是教养方式不当。一些父母采取纵容型的教养方式,忽视或者溺爱孩子,不制定准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孩子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性差、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和冲动性[3,4];一些父母采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对子女期望过高,采用严厉、粗暴、敌对、过度干涉等消极的方式教育孩子,并试图通过批评、打骂手段达到目的。这都可能导致孩子习得这些消极的行为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其他同学身上,成为凌霸者。二是家庭结构失衡。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而形成关联的联系模式[5]。在特殊结构的家庭中,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他们自身的教育功能基本失效,亲子关系失常。如父母情感破裂的家庭和离异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不良个性,不信任他人,在人际交往中敏感、多疑,自我控制能力差,出现凌霸行为。三是处理态度失当。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打架的态度是影响儿童攻击行为最重要的家庭因素[6]。当得知孩子欺凌别人时,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甚至拳脚相向大打出手,用暴力的方式惩罚孩子,这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使孩子产生“武力可以解决问题”的错误认知,使孩子模仿父母,用拳头解决与朋友玩耍时发生的矛盾,助长孩子的暴力倾向,让霸凌行为愈演愈烈。

(二)学校因素

亲友源源不断地到来,桃花和梨花机械地干号,一波又一波。来得最晚的是三舅家,因为贫困早年三舅家就迁去了东沙围垦地,赶过来有八十多里路,到时天都黑了,晚饭也过了,人们已聚在凉棚下打牌、聊天;桃花和梨花傻呆呆地守着灵,突然听到有人喊:“三娘舅来啦!”桃花和梨花先是一愣,随即又干号起来,声音哑哑的。

(三)社会因素

一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秩序不断调整,各种价值观念不断碰撞,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正之风弥漫到校园里。腐败现象让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无用,未来靠“拼爹”;黑恶势力恃强凌弱、欺行霸市、威风凛凛,让一些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道理是用拳头拼出来的,谁的拳头硬谁就是道理”“拳头才能解决问题”,导致他们喜欢用“拳头”跟其他同学讲道理。二是立法机制的缺失。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修订以及规则的制定尚未涉及到校园霸凌,对凌霸行为的处理依然停留在道德层面,以批评教育为主。依据我国的现行法律,对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不会追究刑事责任,对凌霸行为缺乏相应的惩戒机制。处理校园凌霸事件时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与法律依据,被凌霸者找不到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大众传媒的不良示范。儿童与青少年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电影、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过多渲染暴力行为[8],使一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这些暴力行为。调查表明,约有40%的青少年实施暴力的方法是通过媒体上犯罪新闻获悉的[9]。加之这些学生的心智不太成熟,缺乏法制观念,没有意识到攻击他人的危害性,还会炫耀自己对弱势学生的欺凌行为,再次引起其他学生的效仿。

(四)自身因素

一是改变教学目标与方式。学校不能仅仅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来评价学生,而应更新观念,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应关注学生性格、人格的健全;不仅把握教育的共性,还应关注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不仅注重能力的培养,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良好品格与行为的养成。学校可以开设以“校园凌霸”为专题的品德教育、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与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接纳、鼓励与信任,建立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老师一方面要学习校园凌霸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具体的干预措施,另一方面要热爱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异常行为,留意学生可能凌霸他人或被凌霸的迹象,鼓励学生报告欺凌现象,及时对霸凌者、被霸凌者以及协助者采用合理的处置方式,有效制止与预防校园凌霸现象。三是构建预警与干预机制。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凌霸现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凌霸事件的预警机制,便于及时发现事件的诱因和苗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二,对教师进行纪律管理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尤其是预防校园凌霸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识别凌霸行为及科学干预的方法。第三,完善安全监控设施。学校应在校园内的一些偏僻地带安装监控设施,减少校园观察的死角,当发现校园凌霸行为时,工作人员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制止,让被霸凌学生的受害程度降到最低[11]

三、中小学校园凌霸现象的预防措施

(一)家庭措施

一是改善教养方式。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10]。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满足孩子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给他们提供选择,并要求他们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在民主的氛围中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友善地与他人相处,引导孩子用积极正确的方式处理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二是营造温情环境。营造温情的家庭氛围,让家成为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要经常关心与呵护孩子,用正确的爱包围孩子,满足孩子爱的需要。注重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困扰,并给予引导。同时父母要互敬互爱,创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有不同意见时,要学习换位思考,彼此尊重,学会用和善的方式处理问题。三是改变处理策略。父母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不仅不能预防凌霸行为的再次发生,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父母应选择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配合学校等妥善处理校园霸凌事件。得知孩子欺凌他人时,父母不要打骂孩子,要耐心开导孩子,让他们懂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当孩子被欺凌时,要更多地陪伴、关心和爱护孩子,通过亲子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自尊与自信,重新认识同学及朋友。同时,父母应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共同预防校园凌霸现象的发生。

尾水渠开挖设计总量649万m3(自然方),2016年汛前已完成尾水渠有效开挖50万方,剩余599万m3。由于现场钻孔勘察尚未完成,土石比暂按主合同尾水渠土石比计算1:5考虑,石方为499.17万方。

(二)学校措施

一是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凌霸学生自身的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长期处于缺失状态,他们试图通过凌霸行为来满足这些需要。比如,有的表现并不突出的学生不被老师重视,不被同学关注,而通过凌霸行为,能够得到一批“兄弟”的信服和赞美,以这种不当的方式满足了自己长期匮乏的尊重需要。二是自身性格缺陷。凌霸者一般情绪暴躁、行事冲动、性格较为偏执,一言不合就使用吼、骂、推、戳、蹬、踢、踹等粗暴的行为。同时他们缺乏同理心,常常在打闹过程中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或者缺乏足够的移情能力,不能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使打闹行为升级为凌霸行为。三是青春期的心理特征。青少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心理认知能力提升,开始置疑权威的代表―教师和家长,不再像儿童期那样听从父母,做事情都有自己的意见与主张,如果父母过多地干预他们的事,他们会产生对立情绪,甚至顶撞和叛逆等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常常难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行事冲动,同学关系恶化后,很容易对同学进行凌霸。

一是教学方式不当。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仍采用“填鸭式”、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这样的校园里学生感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无穷无尽的压力。成绩落后的学生很容易心理失衡,产生焦虑、报复等心理倾向,去孤立、打压其他同学,成为凌霸者。二是师生关系不良。不良的师生关系会严重影响学生道德、自尊心、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甚至发展出成为他人、自己及环境的扭曲的心理表征[7]。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辱骂、体罚、不公正对待,妨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使老师的威信大大降低,有的学生由惧怕、压抑过渡到对抗,产生凌霸行为。三是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校不能正确地认识校园凌霸,将打闹行为与凌霸行为混为一谈,将发生的凌霸事件当作学生间开的“过分的玩笑”,对各种凌霸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到其严重的危害性。一些班主任老师怀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对凌霸现象常常不予理会,旁观的学生可能纷纷效仿,导致凌霸行为越来越多。

(三)社会措施

三是监管大众传媒。强化大众传媒对广大学生的正面引导,传播文明,引领风尚。通过网络、影视和新媒体手段,用先进人物、道德模范的优秀事迹感召儿童与青少年,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意识、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养成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有关部门加强对影视作品中血腥暴力内容的监管,对低俗的公众媒体内容予以严格的控制,净化网络环境,避免儿童与青少年模仿暴力行为,在学校里对其他同学进行凌霸。

一是改善社会风气。一方面,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儿童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需要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净化社会风气,根除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二是完善法律法规。首先加快完善有关校园凌霸的法律法规,不断细化立法的标准,不断健全相关细则,从法律的高度保护儿童与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教师处理校园凌霸事件提供法律依据与支持。其次应当健全有关学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生守则等行为规则,让凌霸者的行为受到制约和惩处,好的行为得到鼓励和表彰,从而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指引与教育作用,使学生对凌霸形成理性的认知,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而不采取凌霸行为。

(四)个人措施

一是提高防卫意识。儿童与青少年在面对凌霸行为时,不能用沉默的方式助长恶行,让凌霸者得寸进尺,而要具有防卫意识,注意察觉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有应对突发的被欺凌情况的思想准备,懂得自我保护,并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获得支持和帮助,使欺凌行为得到有效制止,避免凌霸情况反复出现。二是学会管理情绪。处在“疾风骤雨”青春期的学生需要学习一些管理情绪的方法,不能用言语或肢体攻击他人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有益的兴趣与爱好,用听音乐、做运动、向朋友倾诉等健康的方式方法来疏解自己的压力。三是训练社交技巧。社交技巧训练对于改善同伴关系具有明显的效果,而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有效减少凌霸行为。研究表明,训练被孤立的小学生与别人玩耍、合作、分享、交往,显著提高了他们受同伴欢迎的程度[12]。社交技巧训练注重培养儿童与青少年的沟通技能,通过演练与反馈学习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社交意图,得到他人的接纳和认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和矛盾,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1]马思遥.五种校园霸凌“被孤立”最内伤[N/OL].北京青年.2016-12-20(7).[2016-12-20].http://epaper.ynet.com/html/2016-12/20/content_232301.htm?div=-1.

参考文献:

[6]DAANE DM.Child andAdolescent Violence[J].Orthopaedic Nursing,2003,22(1):23-32.

HEC-RAS根据模型几何图形自动判断需要设置边界条件的节点。如果节点为上边界,则其边界条件设置为流量边界条件、水位边界条件、水位流量关系边界条件;而如果节点为下边界,则其边界条件除了上边界条件的3种外还有正常水深等。同边界条件相同,HEC-RAS会根据几何资料自动判断需要设置初始条件的断面。除了模型自动判断的需要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断面外,还可以人工给定别的需要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断面。初始条件一般给定断面的初始流量,模型会在开始模拟之前自动进行恒定流模拟并自动计算出相应的初始水位。

[3]BAUMRIND D.Child Care Practices Anteceding Three Patterns of Preschool Behavior[J].Genetic Psychology Monographs,1967(75):43-88.

统计“选择云南大学的原因”后的词条表述,总共有116条。除去12条寓意为不知道的表达外,留学生来云南大学的原因可以归为10类:昆明环境好(13.5%),云大环境好(12.5%),云大名声好(24%),喜欢云大(8.7%),云大最适应学习需求(11.5%),交通方便(4.8%),取得奖学金(11.5%),推荐介绍(6.7%),交换生(3.8%),个人原因(2.9%)。不难看出,云南大学在国际上的名誉是留学生选择云大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优良的环境、丰厚的奖学金、符合自身学习需求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4]GADEYNE E,GHESQUIERC P,ONGHENA P.Longitudinal Relations Between Parenting and Child Adjustment in Young Children[J].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andAdolescent Psychology,2004(2):347-358.

[5]向松柏.大学生社会性发展迟滞的成因及干预[J].绥化学院学报,2015,35(4):154-160.

[2]孙晓冰,柳海民.理性认知校园霸凌:从校园暴力到校园霸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1):26-29.

应用本文的方法,对2018年4月30日进行的GPS车载定位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利用Novatel公司的双频商用接收机采集多组卫星数据,设置采样频率1 Hz。对于GPS载波相位数据,在大多数应用情况下,选取0.001%的误警率是可行的。而对于动态情况下应用的低成本接收机,相位噪声的标准偏差为1 cm。设置:PFA=10-5,PMD=10-4,σ=1 cm。针对设定的参数判断各卫星截止高度角下的可用性,结果如表1所示。

[7]HOEVE M,DUBAS JS,EICHELSHEIM VI,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and Delinquency: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09(6):749-775.

[8]张家智.台湾校园霸凌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74-76.

[9]王魏.经济转型期的台湾青少年犯罪[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2):91-95.

[10]许玉燕,谢广田.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4):46-47.

[11]李爱.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3):66-68.

[12]ODEN S,ASHER SR.Coaching Children in Social Skills for Friendship Making[J].Child Development,1977(48):495-506.

1.2.1 发病规律调查 2015~2017年在试验地对1~3年生青杨苗木的病害发病规律进行系统调查。采取标准地调查和线路调查2种方法,每年6月中旬开始,根据青杨病害历年发生情况、扦插密度、树龄、地形地貌、坡向、交通和管理等条件确定7个固定标准地,每个标准地选有代表性的青杨苗木15株,每株树固定调查3~5个枝条,50~100片叶,每5d观察1次病害发生情况,做好记录。线路调查每10d进行1次,根据目测情况,每点调查20株,每株树调查3~5个枝条,50~100片叶,借助80倍解剖镜观察叶片病斑发生情况。

 
向松柏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