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的语用学思想解析——以其代表作《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交际单位》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纵观 20 世纪世界语用学(прагматика,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理论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这一新兴的语言学学科在经历了70年代的发端与探索、80年代的形成与发展、90年代的定型与完善阶段之后,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一漫长而艰难的求索过程中,奥斯汀(J.Austin,1911—1960)、塞尔(J.Searle,1932—)、格莱斯(H.Grice,1913—1988)、利奇(G.Leech,1936—2014)等西方语言学家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名字和语用学理论永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因而,长期以来语言学界似乎形成了一种看法,认为语用学理论是西方语言学家的专利,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各国语言学界只是译介、评介或者照搬而已,缺乏原创。[2]但事实并非如此。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起,在评介西方语用学理论的基础上,俄罗斯语言学家结合自身的语言学传统,开始涉猎俄语语用学问题的研究,并结合俄语语料进行分析,不仅丰富了语用学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对其有所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带有鲜明俄语特色的语用学理论体系。本文以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为例,对其代表作《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交际单位》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作简单的介绍和分析,重点从言语礼节理论方面探讨语用学理论研究的俄罗斯本土化问题。

二、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的学术经历及主要研究成果

娜塔丽娅·伊万诺夫娜·福尔玛诺夫斯卡娅(Наталья Ивановна Формановская),语文学博士,教授,毕业于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语文系。自1976年起工作于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1977-1998年期间担任俄语教研室系主任职务,现为普通语言学与俄语语言学教研室教授。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的研究兴趣广泛,对于俄语句法学、功能修辞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语言文化学等语言学学科的相关问题均有所涉猎,尤其在语用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重点关注言语行为和言语礼节问题,从交际视角切入对言语和语言进行研究。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作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先后出版了数十部学术著作,如《言语礼节与交际文明》(《Речевой этикет и культура общения》,1989)、《交际语用视角下的言语交际》(《Речевое общение∶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ий подход》,2002)、《言语相互作用:交际与语用学》(《Речевое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коммуникация и прагматика》,2007)、《俄语交际中的言语礼节》(《Речевой этикет в русском общении》,2009)、《交际与言语行为文明》(《Культура общения и речевого поведения》,2010) 等。 其中,《俄语言语礼节》(《Русский речевой этикет》,1974-2008)、《俄语言语礼节语言教学法》(《Русский речевой этикет∶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й аспекты》,1982,1987,2006)、《 交 际 文 明 与 言 语 礼节》(《Культура общения и речевой этикет》,1990-2005)等著作曾多次再版。 因工作认真出色,科研成果突出,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还曾荣获俄罗斯联邦总统教育领域奖金,于2003 年被评为“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工作者”(Заслуженный деятель науки РФ)。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人们在各种网络平台上了解信息。电视新闻最主要的目标是要贴近民生,让人们了解当下发生的主要事情,侧重传播时间和传播效果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手机传递信息的平台越来越多,人们可以从网上快速地了解发生的事情。这也就导致电视新闻跟不上网络平台,同时电视新闻主持人也无法立刻对事件进行客观评论,从而使得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出现滞后的状况,观看新闻节目的人越来越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二)促进阅读习惯养成。事实证明,教育专家多年来苦心求索的一个“悦”字,不仅对儿童、青年,甚至对于为人父母——因生活琐事牵绊、逐渐忘记了阅读的中年人或老年人,也有不容小觑的意义。身心愉悦了,身体的真实反应作用于中枢神经,自然产生阅读的欲望,自然而然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班会课的铃声响了,我拿着一张白纸走进教室。学生投来关注的目光:老师要干什么?看到大家如此好奇,我卖了个关子:“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

三、《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交际单位》一书的框架结构及主要特点

《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交际单位》(《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единиц общения》)作为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的代表作之一,于1998年由ИКАР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前言部分,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首先对该书的性质作出明确界定,指出这是“一部教学参考书类型的著作,以高年级语文系大学生、研究生、进修生、外语系教师及对外俄语教师为目标人群,而且在每个章节的后面都附有思考题、供分析的实例和参考文献”。与此同时,她还指出,“该书主要解决的是对外俄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交际语言学问题,在揭示交际的本质、它的跨学科属性及其与言语行为学科(речеведческие дисциплин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同时,从形式和内容层面对交际的类型和交际单位,即语句(высказывание)和话语(текст/дискурс)进行分析”[3]。 在绪论中,作者就研究对象的提出,尤其是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详细阐述,明确指出“该书采用的是交际语用方法,有别于传统意义上对语言所进行的系统结构描写(системно-структурное описание языка)和功能描写(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е описание)”[3]6-8,不仅涉及交际语境、说话人、受话人等所谓的外部语言学(внешня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问题,还对诸如言语行为语句的意义和功能一类的内部语言学(внутрення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问题展开论述,研究更为细化、全面。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比较两组患儿痰培养情况及呼吸道培养出的阳性菌菌种情况,两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统计采用χ2检验。

纵观俄语语用学的发展过程,既要看到西方语用学的影响,又要充分估价俄语语言学自身的传统和雄厚的理论基础。[10]20世纪后半期以来,俄罗斯语言学家对于语用学理论的发展与贡献是多方面的,体现于该理论的各个层面。囿于篇幅,本文只是以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为例,对其代表作《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交际单位》一书的结构内容及主要特点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分析,重点论述了她在言语礼节问题上新颖的研究视角和独到的见解。而在语用学其他许多领域,如篇章语用、口语语用等,同样有不少俄罗斯语言学家做出了具有原创意义的贡献,这些研究对西方语用学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悬挂轮采用平衡臂结构,且悬挂轮上安装有调心滚子轴承,如图5所示,平衡臂结构和调心滚子轴承均能很好地克服轨道不平产生的不平衡力.

言语礼节作为言语行为的调节规范,具有民族性、公式化的固定模式,是一种交际惯用语体系,为了确保交际双方的关系而被社会所接受并进一步规范。[7]在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看来,能够体现言语礼节的情景主要有以下几种:称呼、相互认识、人称代词ты(你)或вы(您)的选择、问候、告别、道歉、感谢、祝贺、祝愿、恭维、称赞、同情等等。[3]261-262事实上,就每一个交际情景而言,为实现同一交际目的往往同时存在有多种言语表达形式,而不同表达方式的选择则暗含着丰富的语用信息。如在交际过程的一开始,说话人可以借助于Извините(对不起,打扰了),Простите(抱歉,打扰了)等礼貌用语来吸引对方的注意,也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无论是全名,还是小名、爱称或昵称,都体现了有关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各种社会信息,包括他们是否认识,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与角色,交际场合的正式与否等。

以第十三章《施为意义的表达手段,交际语义群》(《Способы выражения перформативности.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группы (КСГ)》)为例。 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先是对本章的核心概念——施为性(перформативность)进行界定,即指的是“以言行事”,然后对于西方语言学界和俄罗斯语言学界就这一问题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重点 提 到 奥 斯 汀 划 分 出 的 两 种 类 型 的 语 句 , 即 施 为 句 (перформативы) 和 叙 事 句(констативы)。 但从本质上讲, 所谓的叙事句实际是隐性施为句, 如 “Завтра ожидается понижение температуры.(明天会降温)” 这个句子其实相当于 “Я сообщаю, что завтра ожидается понижение температуры.(我通知你们,明天会降温)”,而这也恰巧说明叙事句本身也在实施着言语行为,所以说这种区分方法的意义和价值不大,因此叙事句概念后来也被奥斯汀弃用。与此同时,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指出,施为性与言语行为概念更多的是与口头的、接触性的、直接的交际相对应,适用于符合“я—ты—здесь—сейчас(我—你—此地—此时)”这一语用坐标的语句中。接下来,就本章的中心议题,即施为意义的表达手段问题,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具备“陈述式、主动态、现在时、第一人称”这些语法特征的施为动词外,还存在很多其他类型的语言表达手段,因此从数量上讲,施为句远远多于施为动词。例如,在表达“感谢”意愿时,除了可以直接使用施为动词 Благодарю(感谢)外,Спасибо(谢谢)同样具备这一用法,而且相比较而言,前者的官方色彩过于浓厚,使用的交际场合大都较为正式,因而使用率偏低,相反后者则在日常交际中更为常见。除此之外,还存在由施为动词 благодарить的同根名词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与相关动词词形如 выражаю,примите等搭配构成的表达形式:Выражаю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我要表达谢意),Примите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请接受我的感谢)。 若要增强言语的意愿性特征,则可以使用“情态词+施为动词不定式”的表达形式或者借助于语气词бы,如 Хочу поблагодарить вас(想谢谢您),Я хотел бы поблагодарить вас(我想谢谢您)等。 对于上述几种施为句式,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统称为 “交际语义群”(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группы,КСГ),即“由同一意向意义连接起来的、在语义(或主题)上相互有关的施为语句群体”[3]181。当然,交际语义群内的表达手段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它们在修辞色彩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在现实交际过程中必须根据交际语境、交际对象,因人因时因地地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否则很容易造成交际失误,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

四、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对于言语礼节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准绳。[4]近三十年来,随着语用学的迅速发展,礼貌问题逐渐成为一大研究主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在现有的礼貌理论中,以利奇的“礼貌原则”以及布朗(P.Brown)和列文森(S.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或“面子威胁行为论”)影响最大。但这些是根据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出的,本身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因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并不完全适用。如在“礼貌原则”的6个准则中,有的东方国家(如中国和日本)比西方国家更看中“谦虚准则”,而英语国家则更强调“策略准则”。[5]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对这两个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提出了更适合本国文化国情的礼貌原则和准则。而言语礼节理论便是俄罗斯学者根据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结合俄语礼貌语言的使用特点提出的,不仅成为了俄罗斯语用学理论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之一,也进一步深化了礼貌原则的语用研究。在众多从事言语礼节研究的俄罗斯学者中,以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所做的研究居多,而且成果最为显著。

在《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交际单位》一书中,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专门就言语礼节理论问题在第十七章《言语礼节》中作了较为详尽的阐释和分析。不仅对言语礼节的概念给出了清晰的界定,明确了礼节与礼貌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列举了大量生动而翔实的语料,揭示了言语礼节的民族特点。此外,作者还论述了言语礼节理论这一语用学研究课题与符号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等其他语言学学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展示了该理论丰富的内涵和宽泛的外延。不难看出,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在俄语言语礼节理论研究方面的确颇有见地。

(一)言语礼节的概念

[4]孙晓凌.礼貌准则体现的汉英文化差异[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63.

(二)言语礼节的基本特征

尽管礼节和礼貌都属于道德范畴,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不能相互代替。按照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的观点,“符合礼节规范的并非都是礼貌的,但不遵守礼节要求的肯定是不礼貌的”[3]253。在她看来,“礼貌属于表达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功能语义—语用范畴。通常有4种体现方式:恭敬,彬彬有礼(常用于对待年长或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受话人),殷勤(常指男士对女士),得体(常指严格遵守行为规范者)”[1]349。如果言语交际中的任何一方不履行期待中的言语行为(如不打招呼,不问候,不感谢,不道歉,不祝贺节日等),或者使用与语境、角色、社会身份、个人之间关系不相吻合的言语表达方式以及使用带有负面评价色彩的粗鲁词语等,则不符合言语礼节,也是不礼貌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如果在一些非正式交际场合,彼此关系很密切的同龄人或者“自己人”之间常常使用某些诸如“Здорово,мужики! (哥儿们好! )”之类的无拘无束的随意性表达方式,从言语礼节角度来讲是合时宜的,但并不一定符合恭敬、彬彬有礼、殷勤、得体等礼貌规范。[1]349

《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交际单位》一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内容上讲,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利用不同的专题对交际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和分析,几乎涵盖了语用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既对语境、语用规则、说话人和受话人等理论层面的语用学问题进行了阐述,也对称呼语、指令类言语行为等具体语用现象进行了探讨,既涉及言语行为、言语失误、言语礼节等言语交际方面的相关问题,也包含对非言语交际的表达手段和组成要素的思索和分析。2.从各个章节的递进关系来看,该书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级关系,即在对交际、交际类型、交际单位、交际语境、交际规则、交际参与者等一般意义上的语用学概念进行界定后,进入对称呼语、言语行为、施为句、言语礼节等具体语用学议题的探讨。而且不光有理论上的阐释,还结合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证,如在论述完言语行为理论和施为句问题后,便另起章节,对指令性言语行为进行了具体的语用分析,充分体现了该书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3.从论述方法来看,作者在介绍西方和俄罗斯语言学界在语用学某个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时,并未一味盲从,而是在评述过程中贯穿作者个人的研究心得,即在充分挖掘前人相关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西方和俄罗斯语言学界在该领域研究的过去,还可增强作者所持观点的可信度。

3.与修辞学的关系。

(三)言语礼节理论与其他语言学学科之间的关系

1.与符号学的关系。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特别是研究关于语言符号的一般理论的科学。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W.Morris)在其著作《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符号学分成三部分:语形学(又称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9]作为建立和维系交际双方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言语礼节在现实交际中具体表现为特定情景中的固定礼貌用语,如称呼语、问候语、告别语等等。按照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的观点,对于这些语言单位,即言语礼节符号实际可以从上述符号学三个分支的不同研究视角切入,探求其各方面的特征。例如,基于语义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从反映现实客体的角度出发,可以将言语礼节符号看作是一种具有揭示人们在社会和交际中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之功能的标识语。同样,也可以利用句法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礼节符号(无论是言语的,还是非言语的)在言语行为、对话和语篇中的组合搭配问题。再或者,就说话人在具体交际情景中如何根据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等特征选择合适的礼节符号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而这便是语用学的研究范围。[3]242

[1]赵爱国.20世纪俄罗斯语言学遗产:理论、方法及流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22.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言语礼节作为被社会普遍接受且固定下来的语言单位体系,为实现同一交际目的往往同时存在有多种表达方式,这就要求说话人必须根据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时间等,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换言之,语言中隐含的复杂的社会信息在言语礼节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例如,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 “Добро здоровыца(你好啊)”, 那么可以判定这是一位来自农村的老者。 如果说“Привет(你好)”,那么应是非正式的交际场合,交际双方处于平等的社会地位,或者他们之间是亲密的朋友关系。 俗语 здорово(好;你好)多出于男人之口,带有粗俗色彩。 Салютик(你好哇)是青年人之间打招呼的习惯用语,老年人不这样说。由此不难看出,语言载体的社会属性在言语礼节中表现得很明显。[7]15因而,言语礼节便也成为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用来解决有关语言学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系列问题。

从本质上讲,言语礼节模式是一种特殊的固定交际形式,以现成的典型句子作为独特的语源存贮于人们的语言意识之中,且在每一个具体的言语行为中并不重新构成,而是作为一种语言单位重复出现。言语礼节的符号不是随意组成的,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妄加改变。它们继承传统,有自己的文化渊源。[7]14-15简言之,言语礼节作为社会认可和人们普遍接受的言语行为规范与准则,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特点。例如,在见面问候与寒暄时,捷克人喜欢自我抱怨,尽管各方面一切正常,却习惯于把自己的情况说得一团糟,牢骚满腹,据说是避免说漏了嘴,防止恶鬼从中作祟;而保加利亚人和波兰人则恰恰相反,无论自己的情况怎样,都喜欢说得很好,且常常故意拔高,据说是为了防范不义之人,不让他们因听到不好的消息而幸灾乐祸。[1]350俄罗斯人在面对他人对于自己事业或健康状况的询问时,大都给出的是一般化的评价:Ничего(不好也不坏),Нормально(一切正常)。 根据 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的观察与研究,亚洲人的问候言语礼仪别具一格,很有意思。例如,蒙古人的问候语往往跟季节和牲畜有关,且春夏秋冬各不相同,因为畜牧业是其民族生存之本,季节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牲畜的饲养状况。例如,在秋天的礼节性问候中通常少不了“Жирный ли скот?(牲畜肥壮吗?)”“Хорошо ли проводите осень?(您秋天过得可好? )”之类的话语, 而在冬季人们则会这样问候彼此:Как зимуете?(您是怎样过冬的? ) Как кочуете?(您是如何移牧的? )[3]257-258。在中国,诸如“Вы сыты?(您吃饱了吗?)”一类的问候语曾盛行多年,这无疑与中华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民以食为天”的观念和中国人以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困生活有关。现如今,这一问候形式在农村一些地方虽然保留下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渐渐地被“您好”所取代,在知识层次较高的人中间更不多见。[8]

在言语交际中,交谈双方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不同的社会归属、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交际场合等情况都会影响言语礼节的语用特点及其修辞标志。[1]352按照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的观点,“任何一种功能语体都具有自己的规范和程式化的表达方式,依照既定的方式选择词汇与句法单位并将其融入话语结构”[3]246。在非正式的交际中,交际双方的对话是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进行的,口语色彩浓厚,不仅可以省略许多话语成分,而且常常使用一些寒暄语、语气词和感叹词,如 Как жизнь?(日子过得怎么样? )Ну,пока!(再会! )Всего!(一切如意! )Ах,как красиво!(哎呀,多么漂亮啊! )等。 而在正式的交际场合,语句结构要完整,表达要讲求修辞效果,以此表明对遵守礼仪和文明礼貌的重视,因此,Разрешите поблагодарить вас(请允许感谢您)Рад вас приветствовать(很高兴欢迎您)之类的套话广为运用。例如,对交际对象的称呼就存在是对陌生人还是对熟人两种情况,这样一来,在言语礼节方式和对话结构的选择上都会有所不同。[1]352

五、结语

从框架结构角度讲,该书除前言和绪论,包括十七个章节:交际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言语行为学科;交际的类型;交际语用视角下的基本交际单位;交际语境;语用规则与准则,交际战略与战术;语言个体的交际、社会和心理角色;受话人因素,作为话语合作者和解释者的受话人;作为指称手段的称呼语;“你/您”交际形式,交际中的其他人称代词;言语行为,交际行为;施为语句(перформативное высказывание)及其意向意义和意向功能;施为意义的表达手段,交际语义群;指令类言语行为的具体分析,祈使意义功能语义场,请求交际语义群;交际行为视角下的对话;交际失误;言语礼节(речевой этикет);非言语交际手段及要素。

参考文献:

在特大桥索塔施工中,塔梁异步施工为索塔横梁施工常用施工工艺,即:先施工索塔塔柱超过横梁位置,再在塔柱之间搭设支架进行横梁施工。塔梁异步施工较塔梁同步施工工艺在施工进度上有明显的优势,一般情况下塔梁异步施工较同步施工快一个月左右,并且塔梁异步施工省了塔桩内侧液压爬模反复拆装的工序。但根据索塔设计不同,部分索塔采用塔梁异步施工工艺后导致索塔根部拉应力明显增大,影响塔柱施工质量。本文通过对索塔下横梁施工艺的改进,通过设置主动水平横撑,有效地抑制了由于塔梁异步施工引起的索塔根部拉应力增加。

2.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2]周民权.20世纪俄语语用学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23.

[3]Формановская Н. И. 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единиц общения[M]. 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ИКАР,1998∶3.

俄语中“礼节”(этикет)一词源于14世纪的留里克王朝,最初主要是指宫廷仪式规范,后来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际活动,成为了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广为运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待人接物的方式,打招呼和致意的形式,公共场合的举止和衣着等。所谓言语礼节,按照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的解释,是指“交际者根据自己在正式和非正式交际场合的地位、角色以及个人关系来建立、维系并结束相互接触的调节性言语行为规范,为社会所认可,并且具有民族特点”[3]240-241。简单地说,指的是“由交谈双方的相互关系所确定的言语行为规则”[6]。这一规则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内在方面,要求说话人必须从内心关心与自己对话者的思想情绪;其二是外在方面,强调说话人必须将这种关心用礼貌的语言表达出来。言语礼节文化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反映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望,是社会进步、人类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1]347

[5]王君兰.汉英礼貌的文化特征对比分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2):102.

[6]Акишина А. А. Формановская Н. И. Русский речевой этикет[M].Москва∶Русский язык,1986∶3.

[7]王蕾.俄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14.

本书是美国顶级性教育专家黛布拉集三十多年性教育经验的经典之作,为畅销全美20年的性教育“圣经”。本书向父母们讲述了如何对自己的子女进行

铝材作为两片铝罐的主要原材料,占铝罐运营成本的70%以上.在铝罐的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最重要的途径是减小铝罐的厚度[31-32].以330 mL的两片铝罐为例,表2列出了目前中国与国外的主流罐用铝材厚度 [33].表2列出的铝材厚度说明,中国的制罐企业仍有较大的减薄空间,以降低成本.

[8]周民权.俄汉社会性别语言的语用对比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80.

[9]许宏.西方语言哲学与俄罗斯的语用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9.

[10]武瑷华.俄语语用学的基本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1,(3):197.

 
刘星
《临沂大学学报》 2018年第02期
《临沂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