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师范生课例研究的形态与方法

更新时间:2009-03-28

当前,国内教育界把教育领域中各种研究“课”的活动都纳入“课例研究”的范畴,因此,冠以“课例研究”名称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多种模式、多种形态。与基础教育领域内课例研究的活跃程度相比,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开展课例研究的情况不够理想。课例研究是师范生走上教师岗位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也是高校提升师范生科研能力和教学技能的一项重要课程内容。指导师范生学好、用好课例,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课例研究的概念界定

师范生可以称为职前教师或者准教师。课例研究之于师范生,应该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效,也应该具有独特的内涵、形态与方法。师范生的课例研究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模式和形态?师范生课例研究是否应该以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在现有课例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创造出适合师范生学习的研究形态与方法?解决上述问题是探讨科学指导师范生开展课例研究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对师范生课例研究的内涵做出界定。我们从课例研究的本质、课例研究的功能与师范生课例研究的学习目标三个维度来加以界定。

(一)课例研究的本质

课例研究是实现教学与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途径。不同的课例研究无论其具体模式与形式有何差异,都有这样的共同点:都是围绕“课”进行的,都是对课例的研究或以课例为依托的研究。而课例研究的本质,是“指向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1]。因此只要是符合这一本质特点的活动,就是课例研究。

(3)加强公司管理 ,提高审核质量:船舶监督处要检查辖区船公司对公司相关从业人员在防台安全意识和知识方面的培训,以对公司和船舶审核为契机,对那些重生产轻安全的船舶公司,船舶管理处应加强公司审核力度,对在防台工作中出现因人为原因造成船舶险情的船公司,要采取附加审核或约谈等方式限期整改。

(二)师范生课例研究的独特功能

功能是课例研究负载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客观属性。课例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情境,将理论学习置于鲜活的教学实践之中,为师范生提供了功能丰富的训练平台,使他们在研究中学习“如何教”。从一般意义上说,课例研究具有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功能。具体说来,课例研究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在共同备课中,教师与师范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借助选取特定教材和通过聚焦研究主题开展合作式备课,从而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设计能力。这一方法涉及的课例是“设计中的课”,课例的选择要注重典型化,既要有利于揭示真实的教学问题,也要有利于深化师范生对学科教学知识的认识。

课例研究是专业性的教学研究技能,能促使师范生关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或出现的教学问题,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宜、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组织是否合理、教学评价是否到位,从而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课例研究还可以启发师范生反思教学现象背后的设计意图和教学理念,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反思能力,包括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对教学经验的提炼和对教学成效的反思。这种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例研究的全过程,比如在教学设计、教学观摩以及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指导师范生进行反思。

炼课行动学习参照日本“授业研究”[4]8-10的形式,以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可以采取行动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取向[5]序。具有行动研究取向的炼课行动学习主要在动态形成过程中研究“课”,研究者(师范生、一线教师或专业研究者)直接介入“课”的形成过程或改善过程。炼课行动学习主要在“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中开展,一般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指导师范生设计出高质量的教案或其他成熟的教学“产品”;二是教给师范生制造教学“产品”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其教学技能,发展其学科教学知识。在这两个目的中,第二个目的更重要。所以在炼课行动学习中,教师作为专家介入很关键,只有教师的专业引领才能保证炼课行动学习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一般来说,师范生是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引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在同学的帮助下,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进行课例研究的。在课例研究过程中,师范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教学的基本标准与一般规范,形成有关教学的程序性知识;可以总结“好课”的教学经验,学习优质课例中有效的教学行为、高明的教学技巧和精妙的教学艺术,将这些“好课”作为学习的范例或借鉴的样本加以迁移应用;还可以发现“差课”中的教学问题、教学失误以及遇到的教学困难,从而引以为戒:这一切,都可以为师范生入职后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教学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准备。

作为“学习方法”的课例研究通常将课例作为学习主题和提高教学能力的手段,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研修,主要在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和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课程中得以落实。在作为“学习目的”的课例研究中,课例研究本身是学习的对象;而在作为“学习方法”的课例研究中,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实践性问题和理论性问题)才是学习的对象。其中,实践性问题一般指课例反映的课堂教学中的“术”的问题;理论性问题则指课例反映的课堂教学中的“道”的问题:二者密不可分但各有偏重。作为“学习方法”的课例研究侧重解决实践性问题,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师范生通过研究课例增长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在这种形态的课例研究中,课例便成为理论研究的素材和学生学习的范例,师范生扮演着“反思的实践者”的角色。

制作软件:PTGui Pro 9.1.9;Adobe Photoshop CC 2017;720yun 1.3.54

在高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课例研究是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供师范生学习的。在具体的课程中,课例研究所要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从课程目标维度出发,可以将课例研究分为作为“学习目的”的课例研究、作为“学习方法”的课例研究和作为“学习成果”的课例研究三类(见表1)。

(三)师范生课例研究的目标

与教师从事课例研究的目标不同,师范生开展课例研究有自身特殊的目标。师范生课例研究的主要目标不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也不是发展教学理论,而是从课例中获取正确的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技能,丰富学科教学知识,掌握课例研究的原理,学会运用课例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综上,我们可以给师范生课例研究下一个定义。师范生课例研究是师范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围绕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活动展开研究,从而获取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培养反思能力的一项专业教学研究活动。师范生课例研究具有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和提升师范生科研能力的双重目标。

二、师范生课例研究的三种形态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面对特定主题时,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将学科知识加以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方面的知识”[2],学科教学知识本质上是教师关于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的知识,处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位置。有研究者指出,课例研究实际上有三条线:处于上位的一条线是教育教学理念,通常是隐性的;处于中位的一条线是学科教学知识,即对什么样的学生教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教的知识;处于下位的一条线是直接完成教学任务的,如具体课例的教案研制和教学实施。下位线依赖中位线,贯通到上位线[3]。在这交互作用的三条线中,学科教学知识起到关键作用。也就是说,只有依靠学科教学知识才能完成具体课例的设计与教学。在开展课例研究之前,师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科教学知识;而在课例研究过程中,师范生可以不断开发新的学科教学知识。

固体发酵制备SPG分子量较大(106~107 Da),黏度高,溶解性较差,严重影响其应用,同时有报道表明大分子量SPG用于临床注射治疗时易出现肌肉疼痛和血栓等不良反应[9]。本研究采用辐照方法处理天然固体发酵制备的SPG,降解其分子量,研究天然SPG和辐照后SPG(irradiated schizophyllan,ISPG)两种裂褶多糖对体内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影响,为固体发酵制备SPG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支撑,旨在推动其在保健食品和医药产业上应用。

 

表1 师范生课例研究的三种形态

  

表现形态 学习场域(课程) 师范生角色作为“学习目的”的课例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 学习者作为“学习方法”的课例研究 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与实习 反思性实践者作为“学习成果”的课例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考试、毕业论文写作 研究者

(一)作为“学习目的”的课例研究

作为“学习目的”的课例研究的主要教学目标:师范生在课例研究的学习和训练中掌握课例研究的基本理论,了解课例研究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常见模式与多种形态,学会运用课例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进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作为“学习目的”的课例研究注重师范生基本理论的领悟与研究方法的掌握,突出“在做中学”,即在课例研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做课例研究。这是目前师范生开展课例研究的主要形态,一般体现在“教育研究方法”课中。在这种形态的课例研究中,师范生扮演着学习者的角色。

(二)作为“学习方法”的课例研究

上述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共同点在于核心目标一致,致力于能源转型的研究,最终实现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主要特征相同,都是采用互联网思维,将能源和信息连接起来。德国在能源互联网方面的实践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中国的电力市场发育程度远不及德国。

(三)作为“学习成果”的课例研究

作为“学习成果”的课例研究主要应用在“毕业论文写作”“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中,旨在考查和检验学生课例研究学习的效果。这种形态的课例研究定位于学术研究训练及研究成果表达,在实施中需要学生向教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比如:对课例研究这一项学习内容,知道些什么,懂得了哪些;对课例研究的技术与方法,是否学会了,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在这种形态的课例研究中,师范生充当着“研究者”的角色。

三、师范生课例研究的方法

这里的方法指的是技术操作层面的具体方法。根据学习目的,不同的课例研究方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发挥相应的功能,产生各自的功效。经过查阅资料、现场调研和教学试验,笔者发现,在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四种方法指导师范生开展课例研究(见表2)。

3.丰富师范生的学科教学知识

 

表2 师范生课例研究的方法

  

学习场域(课程) 学习目的炼课行动学习 与教师、同伴共同研制的课 全过程的课 自己 教学技能训练 提高教学技能、丰富学科教学知识共同备课 与教师、同伴共同设计的课 设计中的课 自己 教学技能训练 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丰富学科教学知识课堂观察 现场课、录像课 实施中的课 他人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见习与实习研究方法 课的样态 课的时态 执教者提升科研能力课例分析 课的文本实录、课例描述、录像课已完成的课 他人 教育研究方法、毕业论文写作提升科研能力

(一)炼课行动学习

2.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一般来说,炼课行动学习包括以下基本环节:(1)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拟定备课专题及篇目;(2)师范生个人独立备课;(3)师范生模拟上课;(4)师范生课后说课;(5)师生合作评课(第一轮炼课);(6)师生合作设计,二次备课;(7)师范生二次模拟上课;(8)师范生二次说课;(9)师生合作二次评课(第二轮炼课);(10)形成课例研究报告并分享。炼课行动学习的过程是师范生运用专业知识,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并实施有效教学行为的过程,是行动与反思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目前高校合班授课占主流的情况下,这种方法需要教师花费的心血多,组织实施的难度也较大。

(二)共同备课

1.提升师范生的科研能力

共同备课一般在教学技能训练类课程中进行,基本程序如下。(1)组建备课小组。备课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同或相近的4-5名学生组成,推举一位同学担任组长。(2)确立主题。研究主题是来自教学活动中的真实问题,或者是来自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以及遇到的难题。这样的问题更有研究价值,也更容易引发同学之间的讨论。在一般情况下,研究主题由教师确定,供备课小组选择。(3)学生分头进行个人备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查阅相关备课资源,初步进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教师需要事先指导师范生如何查阅、使用备课资料。(4)开始小组备课。这是共同备课的核心环节,一般需要两节课时间。基本步骤如下:组长主持,学生自由发言,可以选定一位主发言人,也可以全组成员分别轮流发言,主要围绕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两方面谈;组内同学围绕备课主题充分展开讨论,鼓励争鸣,提倡质疑批判,务求言之有据,教师要注意倾听,不断把学生讨论的内容引向本次备课所聚焦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步入合理有序的轨道;教师引导学生做总结与反思,主要思考本次共同备课达成了哪些共识、还有哪些疑问、研究主题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结果如何等问题,其中对研究主题的反思是重点,因为只有它才能体现共同备课作为一种课例研究方法的特质。(5)学生撰写有关共同备课的研究报告,全面反映共同备课的过程与内容、对研究主题的思考、对所备教材的解读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并与组内同伴分享学习成果。

引进于世界童书著名品牌——法国巴亚出版集团。全书取材于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东,比如你身上穿的T恤、你喝水用的玻璃杯、餐桌上的蔬菜、橱窗里美味的巧克力……甚至你手里正在看的这本书,它们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三)课堂观察

面向教学现场的课例研究以课堂观察为主要方式。课堂观察通常称为“听课”,是研究者基于一定的研究目的,借助某些特制的观察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搜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出相应研究的一种课例研究方法。课堂观察一般分为课前准备、课中观察、课后研讨,涉及的课例是“正在实施中的课”。

1.3.3 母婴结局观察指标 该院通过对两组患者母婴不良结局进行对比研究,包括胎儿早产、胎儿窘迫、晚期流产、巨大儿、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畸形、死胎等。

师范生进行课堂观察要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运用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课堂观察根据研究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进行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类。参与观察法是指师范生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之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开展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通常用于教育见习与实习之中。非参与观察不要求师范生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是作为旁观者观察活动的情况,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完成观察任务。非参与观察通常用于对教学视频录像进行分析和研究。(2)明确观察任务。课堂观察绝非面面俱到,更非毫无选择地记录所有观察到的现象。师范生应该明确课堂观察的任务是聚焦和捕捉课堂教学的特质。所谓课堂教学的特质,就是一节课中与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密切相关的现象。师范生在搜集课堂教学特质时,应该合理运用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3)正确使用课堂观察的分析框架。有研究者建构了完整的课堂观察分析框架,包括4个维度、20个视角和64个观察点,其中4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6]102-104。师范生进行课堂观察不需要也不可能采取如此繁复的分析框架,一般情况下从两个维度进行观察即可:一是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习成效等;二是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具的使用等。课堂观察分析框架的选择和建构,要与课堂观察的目的相匹配,要有利于研究问题的解决。

(四)课例分析

课例分析是以课堂教学实录为研究对象的一种课例研究方法,其课例是“已完成的课”,主要用于“教育研究方法”“毕业论文写作”等课程中。王荣生概括的课例分析包括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议、课例兼评、课例综述[7]1-2五种样式,可以作为师范生效仿的范例。

师范生进行课例分析的要领有以下三点。(1)分析必须基于理据。课例分析的科学性取决于理论依据的科学性。课例分析的理据可以是教学规律,可以是教学理论,可以是新课程理念,也可以是名师的成功经验。因此,师范生要想做好课例分析,就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了解本学科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宝贵经验,熟悉学科教学的前沿理论及发展现状。(2)需要甄选典型课例。课例分析属于质性研究方法,应该选择典型课例作为分析对象。课例的典型性要求课例既是承载研究问题的例子,又是引发师范生教学反思的例子;要有助于揭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师范生的教学反思。只有分析与研究典型课例才有助于快速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反思能力。(3)以学会课例分析方法为主要目标。师范生要认识到,课例分析首先是对教学现象的分析,主要目的是在分析过程中学会分析方法,从而提升科研水平。如果面对的是一节好课,要分析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如果面对的是一节差课,要指出差在何处,并探明问题的症结所在。更重要的是,师范生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课例的分析,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教学经验,发现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探寻教学现象背后隐含的教学规律。

本工程托换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托换承梁的受力体系。在托换梁两侧各布置直径1.5m混凝土灌注桩,并对现有桥墩采用凿毛、植筋形式与新增托换梁有效连接,新托换梁支承于两侧新建的桩基上,通过在桩帽上顶升千斤顶来控制既有老桥上部结构的变形,利用千斤顶控制托换梁高程,稳定后浇筑桩顶混凝土,完成老桥基础托换。

参考文献:

[1]杨玉东.日、港、沪三种教学研究活动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43-47.

[2]Shulman L 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1):1-22.

[3]王荣生,高晶.“课例研究”:本土经验及多种形态:下[J].教育发展研究,2012(10):44-49.

[4]Clea Fernandez,Makoto Yoshida.课例研究[M].马晓梅,邓小玲,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5]利布里奇,图沃-玛沙奇,奇尔波.叙事研究:阅读、分析和诠释[M].王红艳,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6]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步进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