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趋势分析与热点比较

更新时间:2009-03-28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农业与新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农业生产率呈指数增长,农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新技术的传播与扩散。在推动农业新技术不断扩散的同时,有必要梳理出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为今后在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中提供系统性指导。农业技术扩散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Ryan和Gross对美国衣阿华州杂交玉米种子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构造了扩散研究的经典模型[1]。此后,众多学者针对农业技术扩散概念提出了传播论[2]、替代论[3]、学习论[4]等观点,农业技术扩散系统结构、扩散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5-7],由此积累了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那么,有关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具体是如何开展的?研究的重点是怎样演变的?现在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又是什么?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差距在哪里?为解决以上疑问,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相关文献进行检索、计量与分析,“鸟瞰”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脉络,总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后续农业技术扩散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并且,通过国内外文献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研究的异同,并借鉴国外研究发展前沿,为中国在农业技术扩散方面的研究领域拓展提供方向。

1 文献筛选与计量方法

1.1 文献筛选

通过对农业技术扩散研究文献的初步检索,发现相关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运用建模、实证、调查与访谈等方式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机制、机理和规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文章检索文献时选用国内外知名文献数据库,针对高水平文献进行检索,并通过3个步骤进行逐级筛选,旨在为本研究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来源。

第一步,机器检索。经过数据库的比较分析,选择收录了10 000多种世界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和超过11万个国际会议的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和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数据库进行国外文献检索。在基本检索框内输入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或“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pread*”这两个检索条件,在不影响文献统计分析趋势的前提下,勾选 “Topic”对农业技术扩散相关文献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时间跨度为Web of Science最大检索跨度:1983年—2016年。同时,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进行文献高级检索,设定主题为 “农业技术扩散”。为了保障文献的学术性与研究水平,只勾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作为文献数据来源,检索时间跨度从1988年—2016年。搜索时间为2016年12月31日。

第二步,文献去噪。初步观察检索结果后发现,有一些文献是跟研究主题不相关的记录,这可能是由于主题词在语言搜索中被拆解而产生检索偏离。通过浏览标题找出杂糅在检索结果中的显著不相关文献,并通过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摘要浏览的方式辨识出真正以农业技术扩散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对与研究主题偏离的文献进行去噪处理,保证文献的相关性与数据的可靠性。

第三步,查漏补缺。在前两步处理的基础上,统计发现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主要发文期刊。通过排名前十的国内外主要发文期刊的近十年发文目录进行浏览,逐一排查,避免由于机器检索而造成的重要文献遗漏情况发生,进一步保证文献计量时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1.2 计量方法

文章在对农业技术扩散研究文献筛选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探悉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试图找出国内外学术界针对相关研究的侧重点,并深入探寻国内外有关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异同,为今后国内外研究学者拓宽农业技术扩散研究思路提供参考借鉴。

CiteSpace是一种可以实现信息可视化技术的软件,通过知识图谱的方式,将文献内容与关系可视化展现,具有简洁、稳定、科学等特点[8]。为尽量避免运用CiteSpace III软件时陷入误区,文章基于陈超美教授就使用者对知识可视化工具的方法论功能认识不足而导致 “滥用”和 “误用”等问题的经验总结[9],在使用软件文献计量时始终秉持数据的全面性、图谱的清晰性、分析的到位性等3个原则,系统展开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

2 发文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经过3步的文献筛选过程,研究共整理出国外文献520篇,国内文献99篇。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相关文献在时间上的分布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知,国外在农业技术扩散方面的研究起点早、时间跨度大、逐年发文量不断提升且保持持续增长态势。1983年,Beeman等人围绕向弗罗里达专业技术人员推广低能耗农业技术在权威期刊上发文[10],开始激发国外学者在农业技术扩散方面的研究。然而,在此后10多年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仍旧数量较少,并未形成热点。直到2000年后,外文文献才开始迅速增长。到2016年,以农业技术扩散为主题的年发文量高达56篇,并且体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

  

图1 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文献发文量趋势图

国内自1988年黄一平等人在 《开发研究》杂志上发表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阶段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开始[11],中国学术界逐渐向农业技术扩散领域开拓,并酝酿出了一系列具有高质量水平且符合农业技术推广实施现实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曾出现一股研究热潮,在起步初期阶段年文献量曾两度达到4篇,但未能一直保持而发生了回落。进入2000年后,发文量呈现出缓慢的上升趋势,平均以每年1篇的增量稳步发展,文献数量的逐年增长趋势反映了学术界中农业技术扩散研究领域迅猛发展的势头,同时也表明了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重视以及科研投入的增加。2010年后,文献数量整体发展略有回落,说明国内在农业技术扩散方面的研究未能拓展新领域和保持热度。因此,现阶段有必要针对农业技术扩散研究进行热点分析与前沿追踪,以发掘更有潜力、更具价值的新热点,并参考借鉴国外的研究前沿演化方向,为今后中国深入研究农业技术扩散提供方向性指引。

对比国内外以农业技术扩散为主题的文献发表数量,国外研究潜伏期大约有15年,为后期发文量持续增长积蓄了力量;而国内研究较国外稍晚几年,发文量整体呈现 “M”型走势,近几年研究热点渐趋回冷。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学术界在对于热点的更新与把握上敏锐度不够,需深入分析国际研究的前沿趋势,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寻研究突破口,拓展研究新领域。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事实上从1988年到2016年,国内以农业技术扩散为主题的文献总发文量超过350篇,但是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只有99篇。这说明,与农业技术扩散相关的研究虽然非常多,但是真正深入研究且具有学术价值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还是占少数,大部分成果还停留在简单的定性认知与问题分析层面,未能从机理和机制上发现本质规律和形成系统理论。

3.1.2 配合施用生物肥料。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菌肥,是人们利用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制成。其性质与其它肥料不同,本身不含有大量元素,主要以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来改善植物营养条件,抑制某种病害发生,发挥土壤潜在肥力的作用,从而获得农作物的增产效果。

 

表1 国内外主要发文期刊(前十)

  

?

2.2 发文期刊分析

在农业技术扩散研究发展中,高发文期刊的存在是推动相关研究领域快速且稳健成长的媒介与载体,能为农业技术扩散研究设置质量要求门槛,同时为整个领域的学术进步带来可靠保障。在农业技术扩散领域发表文献较多的期刊,其发文侧重可能更加偏向农业技术推广与扩散方面,对相关领域的学术贡献具有权威导向性。因此,文章统计分析国内外在农业技术扩散方面发表论文数前十的期刊,以整理其主要的研究学科与方向。

由表1可知,国外的发文主要聚集在3类期刊:Agricultural Economics(农业经济学)、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美国农业经济学杂志)以及Ecological Economics(生态经济学)刊载了农业技术扩散在经济学方面众多代表性成果,累计文献数量达26篇;同时,Agricultural Systems(农业系统)、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水科学与技术)、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环境管理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国际农业可持续发展期刊)和Food Policy(食品政策)从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系统与政策等方面关注着农业技术推广扩散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农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其累计文献共40篇;另外,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农业和人类价值)和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技术预测和社会变革)期刊从农业发展的技术变革与社会价值出发,探讨农业新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全新突破口可能对整个社会带来的革命性影响,累积文章有13篇。而国内的发文集中在 《科技进步与对策》 《科技管理研究》 《中国科技论坛》 《科学管理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和 《科研管理》等科技管理领域期刊,主要讨论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相关技术的推广机制等,强调将高新技术推广、扩散与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以获取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红利,累计文章有32篇。同时,《农业技术经济》 《开发研究》 《统计与决策》 《经济地理》等期刊从农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角度考量农业技术扩散的经济效应与时空规律,共18篇文献。

对比国内外文献高频关键词,可以看出,国内、国外在农业技术扩散研究主题的选择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显著差异。相似之处是对技术扩散方面的研究、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以及对农业新技术引进的强调。而差异之处体现在,国外文献主要关注的重点是农民在农业技术扩散中如何采纳新技术、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新技术采选过程等,从而找出提升农民技术采纳率的方法以提升农业新技术生产力;而国内文献高频关键词几乎没有反映该主题,农业技术扩散的速度、过程、模式等是国内研究的关注点,国内学者更注重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宏观规律的探究。

 

表2 国内外高被引文献(前十)

  

?

2.3 高被引文献分析

通过文献记录的引文关系,对国内外文献分别进行引用频次排序,整理出农业技术扩散领域研究的经典文献。表2中列出了国内外高被引文献的前十名,引用频次的高低体现了文献的经典程度,也能反映出该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节点,为梳理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发展脉络提供证据。

高被引的经典文献在农业技术扩散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高被引文献显示,运用农业新技术防治农业环境污染与灾害的威胁以及加强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果,往往会得到众多学者的共同关注,体现出国外农业技术推广时对环境的特别重视程度。国内高被引文献大多关注农业技术的创新扩散,反映了中国对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视以及对农业新技术的迫切需求。从被引频次上比较可知,国内文献的被引数远远比不上国外文献的被引频次,虽然这是学术规模影响的必然结果,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上有着较为浓厚的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环境与氛围,国内学者有必要紧靠国际学术中心、追踪国际经典文献,做更高水平和更具影响力的学术研究。

2.4 高产作者分析

作者发文数量反映了其在学科领域中的活跃程度,同时也体现出其所做出的学术贡献。通过考察作者在权威期刊上的发文量可以评估出其在该领域的学术造诣与研究深度。表3中,按发文量排序列出了在农业技术扩散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内外学者。

 

表3 国内外高产作者(前十)

  

国外高产作者中,Berge教授现供职于霍恩海姆大学,该机构前身为德国国立农业学院,他在科学家社交网站ResearchGate上RG score达到了27.53,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灌溉、水资源综合管理、农业多代理系统、生物能源等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方面,发表了83篇农业领域学术论文,是国际上农业技术扩散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对于该领域一些基础性理论的建立与研究有很大贡献。国内学者中,李同昇现为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院教授,是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资深学者。他开创性地将农业技术扩散与空间计量学相结合,从人文地理视角提出了农业新技术扩散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农业技术扩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从2006年到2016年,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了18篇相关论文,且多数都成为高被引的经典文献。其发表的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国际经验及国内趋势》和 《农业技术扩散的因素和动力机制分析——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为例》论文,被引频数分别为71和33次,对农业技术扩散研究领域有深远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前十高产作者中,刘笑明和李树奎都是李同昇教授团队成员,同样也为农业技术扩散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根据前文分析的高校教学资源库平台设计需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JavaEE的基础上,对教学教源库的资源存储能力进行优化设计,满足高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发展需求。我国部分高校在进行研发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了seafile作为云端网盘存储的系统软件。此种软件具有较为明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特征,可以为用户提供目前网络环境中主流云端资源存储软件的所有功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群体就可以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库平台,实现资源的上传、在线浏览和下载等目的[2]。

3 热点研究分析

其三,农村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机理研究。由于农村社区的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构成了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而这些关系又通过承载并作用于农民之间的信息传播与示范效应而对农业技术扩散产生重要影响。刘亚(2012)指出在新技术使用早期,少部分愿意承担风险的农民先采用,之后通过这些农民口头传播、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民学习和接受新技术,这些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农民的社会网络[36]。旷浩源(2014)提出农村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提供资金、信息和技术等资源,也包括社会网络对农业新技术传播扩散提供的结构性载体功能[37]。胡海华(2016)以有机大棚蔬菜种植为例,研究了社会网络强弱关系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并得出充分利用农户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是促进农业技术扩散的有效手段的结论[38]。中国农村社会网络是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载体平台,在农业技术扩散的微观机理中有着重要地位,深入研究农户间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的作用机制,将会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与前沿。

3.1 关键词词频分析

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分析,归纳有效的英文关键词492个,频次累积达1 774次;总结有效的中文关键词362个,频次累积达503次。表4为前二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列表,这些高频关键词是国内外自文献发表以来农业技术扩散研究领域的最具代表性术语,是该领域热点主题和发展方向所在。其中,国外文献中technology adoption(技术采用)、diffusion(扩散)、technology(技术)出现频次都超过了50次;国内文献中农业技术扩散、农业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出现频率较高,它们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标签。

国内外有关农业技术扩散领域的发表期刊探讨重点差异巨大。国外期刊主要的关注点是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整体发展,并且同时需要满足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革新的双重发展要求;而国内则偏向于农业技术的发展与管理,重点讨论农业科研单位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模式,反映了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对技术扩散的巨大需求,同时从侧面体现了中国农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战略路线。

何西最烦这套,上大学的时候他就是党团都不沾的自由分子,他还就犟上了:“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我用不着卖身投靠,我还就不去了,要去您自己去!”说完就要走。

3.2 热点聚类分析

在提炼高频关键词及其共现关系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国内外文献分别进行了关键词聚类研究,并且整合图谱中的关键节点信息以及具体文献分析内容,归纳农业技术扩散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CiteSpaceIII软件默认将文献记录中的文献进行聚类,并从文献中提取词集用于子群标识[12]。在此基础上,人为排除了由于软件自动编码分类带来的不准确性因素,以解剖农业技术扩散领域热点关键词的真实分布结构以及研究主题分类[13]

 

表4 农业技术扩散研究高频关键词列表(前二十)

  

?

3.2.1 国外研究热点

对比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众多研究热点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二者有以下主要区别:首先,国外具有较明显的由概念研究到管理模式定制再转变到多学科交叉分析的演进过程,而中国的相关研究整体发展相对缓慢,始终围绕宏观体系方面的主题在开展研究工作,直到近两年才开始关注农业技术扩散的微观领域;其次,国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主题结构多样化,强调技术、经济、生态、环境等多学科知识融合,在研究对象上又包含了国际、国家、区域、产业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使得研究更具深度和广泛意义,而国内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出发,考察农业技术推广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缺乏务实和探索精神。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体系、领域、目标与主题亟需修正与完善。

  

图2 国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关键词聚类

首先,#0 soil conservation、#3 data、#7 land-use change、#10 wind erosion和 #11 temperature可归纳为“农业生产自然环境保护技术”主题方向,主要讨论将农业新技术运用到克服自然环境因素约束方面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进而谋求农业可持续发展。最大子群#0 soil conservation的研究范围集中在解决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及土壤保护等方面,共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章是《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adoption of conservation practices by rural landholders》[14],这篇文章是土地保护实践的推广与政策科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该子群有关土壤保护的论文大多引用了这篇文献。其次,由#2 pollution、 #3 data、 #4 radiation damage、 #9 rumen、 #12 natural enemies和#13 geminivirus共同构成 “农业灾害管理技术”主题,它主要探索运用农业新技术来抵御天敌、病虫等自然危害及辐射、污染等人工破坏性影响因素对农作物的侵蚀与危害,实现健康有机的农业发展目标。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是 《History,current status,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for Bemisia tabaci》[15],该文为弥补烟粉虱在蔬菜和观赏作物生产问题中引起的全球性损失,提出国际间增加信息交换、管理方法共享、技术转让等一系列促进农业技术扩散的合作项目,这种将农业技术扩散延伸到全球范围的新方式深受国际上其他学者的认同。最后,是由#1 cassava、 #3 data、 #5 colonization、 #6 transport、 #8 aquaculture和#14 tick control组成的 “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主题,它主要涉及到农业相关产业生产运作过程中的优化管理,包括运输问题、水产养殖、标记控制等。一些权威学者就这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结合农业生态技术实践的农艺管理[16]、现实的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管理战略的识别和检查[17],他们都是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具体环节进行优化,实现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精密结合,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3 data子群在三大热点主题中都占据一定地位,这说明现在国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过程中,比较强调运用统计数据结合实践案例来阐述农业中各领域采用新技术的学术必要性。

国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特点是比较 “务实”,其研究热点与农业生产、灾害管理、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致力于研究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现实因素与问题,重视具体农业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强调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实效性。

  

图3 国内农业技术扩散关键词聚类图

3.2.2 国内研究热点

结合CiteSpace软件给出的关键词聚类结果(如图3),并根据实际情况排除不准确信息,最终将聚类得到的16个子群分类整理为 “农业技术经济” “农业技术创新与转让”和“农业技术扩散微观机理”等三大研究热点主题。首先,是由#0生产函数、#1扩散效应、#2扩散模式、#5科研投入、#7市场结构、#8杂交玉米、#14区域分析和#15技术进步组成的 “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主题,它是国内学术界关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热点选题方向,国内在技术扩散规律及农业市场经济等宏观角度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占据主流。例如,李谷成(2009)从区域经济学角度估计和测算了中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等三方面探究农业TFP增长的动力源泉,并提出通过制度创新来消除农业技术扩散的各种制度性障碍,以实现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共同推动农业TFP增长的目的[18]。其次,“农业技术创新与转让”热点主题包括#4技术选择、#9技术转让、#11中大企业及#13中国农业技术等子群,主要考察涉农企业在农业技术扩散中所占的地位,为加强企业与农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高技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对策依据。该主题中包含了大量关于 “龙头企业+农户”的研究成果,集中研究农业新技术的转让方式、应用合作关系、农业经营模式以及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例如,史金善(2008)以广东省温氏集团的实际案例为基础,提炼出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在实践中形成的有效运行机制,指出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力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扩散体系将是未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一条重要途径[19]。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围绕跨国公司农业技术转移与中国农业技术引进战略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20-21]。最后,#3农业技术、#6农业技术扩散、#10社会网络和#23知识扩散等子群可归类为 “农业技术扩散微观机理”研究方向,主要从农户间的互动来考量影响农业技术扩散的微观层面的根本因素,探索农户及农户组织行为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内在影响机理,讨论农村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平台支撑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有:赵公民等(2013)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实证得出技术扩散在网络规模、联结强度和高技术服务质量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22];旷浩源(2014)从时间维度追溯了G乡养猪技术扩散过程及相应的社会支撑网络,发现农业技术扩散的结构与农村社会网络具有同源性和异质性[23]等。

(1)在HBsAg、抗-HBs阴性的HIV感染人群,无论抗-HBc情况,需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人群疫苗接种的成功率低于HIV阴性人群及CD4+T淋巴细胞更高的HIV感染者,但仍建议注射疫苗。

相比于国外的研究热点,国内关于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明显有 “务虚”的特征。国内针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关注点较为集中,侧重于农业技术创新以及推广模式等宏观方面的研究,着重强调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聚焦于农业技术经济的发展,而在微观层面的专注力远不及国外研究。国内研究很少落实到具体某一项农业新技术的创造、推广与应用,很少落实到具体某一细分产业、某一种具体的技术类型的发展上,而过多强调农业技术扩散的机理、机制与模式的研究;对农业技术扩散中的实际问题把握不准,而构建出的理论体系又无法解释和解决农业技术扩散中的现实问题,这也许是制约中国农业技术扩散研究发展的主要原因。未来中国学者应借鉴国外的研究思路,更多将视角落在 “硬技术” “硬管理”“实产业”等方面,或许能为中国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打开新局面。

4 发展趋势分析

4.1 热点演进分析

为了廓清农业技术扩散相关研究的热点主题,文章通过CiteSpace III软件对文献关键词的时间演进规律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通过将关键词共引知识图谱以Timezone视图的形式呈现,可观察到各时期研究主题的变化情况。图谱中,节点圆圈及连线的不同颜色表示时间序列,图谱底端从左至右逐渐过渡将时间轴均匀分区[13]

4.1.1 国外热点演进

如图4所示,国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83年-1996年)为起步期,这一时期的国外农业技术扩散正处于初步的探索时期,主要关注农业技术采用与扩散两大基本主题。从研究层次上,早期的研究多为宏观的、整体的农业技术扩散定义与效果描述,反映在关键词diffusion(扩散)上。第二个时期(1997年-2004年)为发展期,这一时期的主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关注重点转向对农民采纳新技术行为的研究以及农业技术扩散管理模式等。研究人员在这一时期开始扩大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国家深入研究农业技术扩散的政策策略等,旨在提升农业生产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关键词包括developing countries(发展中国家)、Africa(非洲)等。第三时期(2005年-2016年)是国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井喷时期,这期间包含的关键词很多,农业技术扩散领域吸引了许多关于食品安全、气候变化、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国外学者的关注。核心关键词向carbon(碳)、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soil conservation(土壤保护)、food security(食品安全)等转变,这种转型可以为国内学者带来诸多参考启示。

  

图4 国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热点演进

4.1.2 国内热点演进

国内有关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热点的时区分布如图5所示,相关研究也可以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1988年-1997年)专注于农业技术的引进与扩散,强调我国农业发展对农业新技术的迫切追求,致力于快速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加速农业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反映在核心关键词上,包括 “农业技术进步” “技术引进” “技术转移”等。第二时期(1998年—2009年)的关键词范围众多、涉及的方面较广,其中词频最高的是 “农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等,由此就能反映出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由技术引进和转移向自主创新转变,这也与农业技术扩散的历史演进过程相一致。第三时期(2010年-2016年),国内的农业技术扩散研究步入了管理学、经济学间的学科交叉发展阶段,融入了更多其它学科的理论,一些地理经济学理论、组织行为学研究范式被纳入进来,衍生出了以“地理学” “社会网络”等为关键词的研究方向。

图2中国外有关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关键词聚类为14个小群落,这说明国外相关研究的涉及层次多、关联学科广,并且不同的细分内容表明了国外研究农业技术扩散的视角多元化和务实的特点。各子群按聚类排序,子群编号越小说明子群同质性高,聚类效果越佳。通过观察,能够明显看到7个子群与主体网络完全独立的,即#4 radiation damage、 #5 colonization、 #8 aquaculture、 #9 rumen、 #12 natural enemies、#13 geminivirus以及#14 radiation damage,通过数据记录查询,发现这7个子群都是从不同学科视角研究农业技术扩散,使得它们与主体网络距离较远,从而形成了完全独立的小群落。虽然关键词聚类存在部分独立的群落,但通过群落标题统计研究可将国外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文献不同方向划分为3个热点主题,包括“农业生产自然环境保护技术” “农业灾害管理技术”及 “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

  

图5 国内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热点演进

4.2 研究前沿分析

对比国内外有关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成果,可发现国内研究较多跟随国家政策导向,从宏观方面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的机制与模式,关注点放在农业技术扩散 “应该怎么样”,旨在为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而较少像国外一样遵从 “是什么” “为什么”的研究范式。国外学者大多针对具体的农业生产技术甚至是在农业生产中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实际跟踪调研,并找出促进技术扩散现实而有效的举措,这种“务实”的探索精神值得国内学者学习。同时,国外关于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往往融合了农业、技术、创新等多学科的知识,研究既有理论高度又能落到实处,而国内农业技术扩散研究主要出产经济、管理类论文,侧重于扩散效果的测量,而很少有将管理学、农学、生态学、技术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相融合的研究成果。今后国内学术界应充分借鉴国外在研究范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结合中国农业新技术创生与扩散的实际情况,开拓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新领域,促进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4.2.1 国外研究前沿

从时间线(timeline)表征的研究前沿知识图谱(图6),可以确认国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前沿集中于两个领域:水土保持技术和木薯种植技术扩散。

  

图6 国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前沿知识图谱

其一,水土保持技术的扩散研究。前沿群落中soil conservation(水土保持)和land-use damage(土地破坏)可以归为水土保持技术一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国外不仅强调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对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健康情况也一直是持续关注焦点。水土保持工作对发展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农业生产,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干旱和风沙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亦成为农业技术扩散中所必须关注的前沿之一。Amir.K(2009)指出农业保护计划的实施兼顾了农业发展和环境效益,在促进土壤健康、生产力和生态系统服务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计划实行的30年中,有大约1亿600万公顷的耕地和永久免耕种植作物在保护农业系统,扩散效果显著[24]。Rick.S(2012)探讨了免耕种植制度的采用过程影响因素,研究了农业技术如除草剂和作物抗病性的推广过程和经济作用等有利因素,提出疟疾风险及杂草管理等是一个持续且知识密集型管理的过程,需要得到深入发展[25]。Wossen等(2015)通过使用埃塞俄比亚的截面与面板数据,实证了社会资本和风险偏好对采用改进的农场土地管理实践中水土保持和水资源节约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强调了在水土保持管理中应重视社会资本的影响[26]。因此后续的研究中,研究的前沿关注点就在于水土保护和农业生产协调中优化资源利用,专注于生态系统优化技术的研究工作,保障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发展。

其二,木薯种植技术的扩散研究。木薯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的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七大作物之一,可供食用、伺用和工业上开发利用,全球种植的木薯大部分是经过基因改良获得的。因此,围绕木薯种植技术的研究受到国外的热点关注。Johnson(2006)为西非的一项新木薯技术的扩散建立了一套异质性代理模型,用以推断出跨家庭的技术影响分布,并预测具有相似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系统的技术扩散情况[27]。Lu(2012)针对在一些主要木薯生产地区严重破坏木薯生长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木薯绿色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其潜在的全球地理分布以有效地监控和管理这种害虫提供了可行管理方案[28]。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Kumakech(2013)提出的以乌干达北部的木薯褐色条斑病为例的木薯疾病知识管理[29];Awotide(2015)以改进的尼日利亚的木薯品种为例,讨论了农业技术采用对资产所有权的影响[30]等。

  

图7 国内农业技术扩散研究前沿知识图谱

4.2.2 国内研究前沿

从时间线表征的研究前沿知识图谱(如图7),可以确定国内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前沿集中于3个领域:扩散模式、杂交玉米新技术扩散和社会网络。

其一,扩散模式的研究。以往国内对农业技术扩散规律的研究主要是在时间维度进行变化趋势分析,近年来,逐渐开始流行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农业技术扩散规律结合起来,对农业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散模式进行剖析。王武科(2008)从时间维和空间维角度对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技术扩散轨迹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农业技术扩散的时空规律,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31]。李普峰(2010)针对陕西苹果种植的时空规律,运用了 “S曲线模型”与 “重力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在时间序列上种植面积呈现在波动上升的态势,而在空间上随着空间尺度的缩减,技术扩散由明显的规模等级扩散向随距离增加扩散强度减弱的渐进式扩散转化[32]。 李同昇(2016)从地理学视角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时间过程特征、空间过程特征及其影响机理,指出园区技术扩散遵循 “点-轴”扩散的基本规律[33]。这些文献在农业技术扩散模式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其他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其二,杂交玉米新技术的扩散研究。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Bryee Ryan和Near Gross就对杂交玉米的扩散,诸如对技术的接受率、影响因素、传播网的作用等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与分析,并由此建立了典型的扩散研究模型[1],从理论范式及方法方面极大地影响了国内的研究者。李季(1997)通过对河北省涿鹿山区7个村111户杂交玉米扩散的实地调查,揭示出杂交玉米品种更替存在村际差异,并提到农户不愿接受新品种更多地受到众多传统因素的影响等现实问题[34]。王崇桃(2011)以中国年推广面积曾上千万亩的玉米杂交种为实证,探索玉米杂交种扩散的客观规律、特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玉米主要杂交种扩散模型符合Gaussian模型,经济寿命在7.2年-23.0年之间,平均为13.8年[35]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热点是同一领域、存在内在关联的文献之间所拥有的共性,可凝练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专题与重点。探寻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热点,有助于理清研究发展脉络,把握发展动态,预测其发展方向。从文献计量的角度来看,在某学术领域内被提及频次较多的关键词通常是该学科领域研究热点的集中体现。关键词是每篇文章主旨内容的浓缩以及提炼,在相关领域文献中某一关键词的反复出现,表征着其所在研究主题是该领域受到集中关注的研究热点。

综合而言,国内外研究有着各自的发展趋势与前沿热点。国外相对而言较为关注农业技术中的水土保持技术的扩散问题,强调农业技术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重视自然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国内则重点拓展了两个新的研究方向,其一是结合地理经济学理论探索农业技术扩散的时空规律,其二是结合社会网络理论探索农业技术扩散的微观机理,这些研究前沿均具有重大发展潜力,为中国未来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可持续提供了保障。国内外的共同点之一是对关系到粮食安全的主要农作物种植技术的聚焦关注,国际上关注木薯种植技术的扩散,而国内则关注杂交玉米技术的研究与扩散,这些研究主题的意义重大,是化解全球粮食安全危机的关键所在。换而言之,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在理论与现实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20年里,有两个天文学家团队都想要验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宇宙做出的最奇怪预测(广义相对论),他们互为竞争对手,不约而同地把望远镜对准了远在26 000光年以外的这颗恒星,S2。天文学家强烈怀疑,在S2的不远处坐落着一个硕大无比的黑洞,它是恒星的吞噬者,也是整个银河系的奠基者。这两个团队都希望能在观测过程中确认这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

5 结论与展望

文章借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 III软件,对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发文情况、热点分布、前沿趋势等进行了系统的统计、计量和比较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异同,梳理了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演进脉络,对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研究发现:(1)数量上,国外对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相关文献呈逐年递增趋势,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较为迟缓,高质量文献偏少且缺乏新兴研究领域的开拓,后发力不足;(2)热点主题方面,国外关注更多关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业灾害管理技术、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等具体方面的技术推广与应用,而国内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宏观层面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与规律、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经济效应等方面,二者在“务实”和 “务虚”的特征比较上差异明显;(3)研究前沿层面,农业技术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国外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最为强调的概念,而国内则开拓了农业技术扩散的地理经济学规律、基于农村社会网络的农业技术扩散微观机理等两个前沿领域,但是,涉及到粮食安全的木薯、杂交玉米种植技术的扩散永远是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的核心主题。

研究前沿被定义为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13]。利用CiteSpace III软件中提供的突显词探测技术和算法考察词频的时间分布,可辨识频次变化率高的关键词,并分析关键词词频的变动趋势,来确定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因此,在此通过农业技术扩散领域的关键词的突变情况来确定农业技术扩散领域的研究前沿。

当然,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未来研究中,可将CiteSpace同其它可视化软件(如VOS viewer、Pajek、Ucinet等)联合进行图谱绘制,以更加清晰、细微地展现研究主体、研究脉络与前沿趋势;同时,还可增加共词网络、引文网络、同被引网络、研究合作网络等知识图谱分析,并对网络的复杂性特征进行测度等,以更加全面而系统地展示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

参考文献:

[1]Ryan B,Gross N C.The diffusion of hybrid seed corn in two Iowa communities[J].Rural Sociology,1943,8(8):15-24.

[2]Schaal R,Terrier F,Halle J C,et al.The diffus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within social networks:Evidence from composting in Mali[J].Tetrahedron Letters,2015,11(17):1393-1396.

[3]Antony G,Anderson J R.Modelling technology replacement over time for the ex-ant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projects[J].Agricultural Systems,1991,37(2):183-192.

[4]Maqbool S,Nazir N,Jeelani M I.Role of technology in changing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in Sau's[J].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2011,3(8):663-665.

[5]Todo Y,Matous P,Mojo D.Effects of social network structure on the diffusion and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evidence from rural Ethiopia[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5,9(5-6):231-234.

[6]Tanasugarn L,Ives C L,Bedford B M.The technology transfer system in Thailand[C].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98:297-309.

实践证明,网络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实现某些教育目标,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但也存在着某些弊端,例如,过于依赖网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难以获得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的信息反馈,同时,学生在网络学习中难以获得激励和认同感。因此,人们开始反思学习理论与技术应用方式,并试图用一种“传统面对面的教学”与E-learning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结合二者的优势来改善教学。在这种形势下,国外教育技术界提出混合式学习来辅助和改造传统的网络化学习。混合式学习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7]Dong Y,Mu Y,Ito S.Endogenou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 with Factor Structural Changes in China[J].Journal-Faculty of Agriculture Kyushu University,2015,60(2):519-528.

[8]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我从杂文这条路上走过来,印象最深的也是河北的杂文报刊,但我与他们的联系比较晚,好像是在80年代末期,我才向《杂文报》投了第一篇稿子。那篇给他们《学术版》寄的《不惑的杂文》发出之后,我与他们的联系逐渐多了起来。几年后这个版又发了《作家任蒙与杂文》的专访,不知道过了多久,武汉有个青年朋友去兰州探亲归来,特意给我带回一张发黄的《甘肃广播电视报》,使我颇为高兴,因为甘肃的这份报纸转载了那篇专访,那是他亲戚顺手给他包雨鞋的一张陈年旧报。这件意外的小事,使我对《杂文报》更感亲切。

[9]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10]Beeman R W.Inheritance and linkage of malathion resistance in the red flour beetle[J].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1983,76(4):737-740.

[11]黄一平,童亚明,曾寅初.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阶段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J].开发研究,1988,(3):50-55.

2002年初随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四部委《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文件的出台,我国科研体制管理进入一个更高的新阶段,在此后的“十一五”“十二五”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调整和改革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布了系列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确定了以“管理费”提取为代表的间接成本补偿制,虽然提取比例和范围很低。“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对科研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制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加强了科研项目整合,明确了间接成本补偿机制,严格了经费使用监管举措等。后将成本补偿机制和人员绩效支出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2]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大中华区总裁黄田强介绍说:“科迪华™(Corteva)这一名称承载了公司愿景以及以科学塑造未来农业的信念。作为专注农业的企业,丰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推动子孙后代的进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而在塑造未来农业的道路上,我们相信科技创新将为包括中国农民在内的全球种植者启迪农业智慧,照亮丰产和繁荣的未来。”

[13]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28(3):401-421.

[14]Pannell D J,Marshall G R,Barr N,et al.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adoption of conservation practices by rural landholders.[J].Austral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2006,46(11):1407-1424.

[15]Mrv O,Henneberry T J,Anderson P.History,current status,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for Bemisia tabaci[J].Crop Protection,2001,20(9):709-723.

学生理解运用,逐步完善表2;对比3、4号试管,分析得出“酶具有高效性”;通过两两对比,分析归纳得出实验中涉及到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三种对照实验,并知道设计第一组常温作为空白对照组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使实验设计更科学、实验结论更准确,从而深层次理解“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不仅理解变量、对照实验等概念和实验设计原则,而且学会设置对照实验,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形成科学思维。

[16]Jules Pretty,Camilla Toulmin,Stella Williams.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in African agricul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2011,9(1):5-24.

[17]Cripps S J,Bergheim A.Solids management and removal for intensive land-based aquaculture production systems[J].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0,22(1-2):33-56.

[18]李谷成,LI Gu-cheng.人力资本与中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DEA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35(8):115-128.

[19]史金善,季莉娅.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扩散运行机制剖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2):484-486.

[20]宣海林,郑鸣.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对我国技术引进战略的冲击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1,(7):11-15.

[21]彭纪生,李昆,王秀江,等.跨国技术转移的策略交互行为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4):1-8.

[22]赵公民,王仰东,闫莹.基于社会网络的高技术服务质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8):78-82.

[23]旷浩源.农村社会网络与农业技术扩散的关系研究——以G乡养猪技术扩散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4,32(10):1518-1524.

[24]Kassam A,Friedrich T,Shaxson F,et al.The spread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justification,sustainability and uptak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2009,7(4):292-320.

[25]Llewellyn R S,D’Emden F H,Kuehne G.Extensive use of no-tillage in grain growing regions of Australia [J].Field Crops Research,2012,132(3):204-212.

[26]Wossen T,Berger T,Falco S D.Social capital,risk preference and adoption of improved farm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Ethiopia[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5,46(1):81-97.

[27]Johnson M E,Masters W A,Preckel P V.Diffusion and spillover of new technology:a heterogeneous-agent model for cassava in West Africa[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6,35(2):119-129.

根据调查发现,第一次过街行为中行人的平均速度高于第二次过街的平均速度,这一现象与行人博弈过程的心理特性及路段中的安全岛等安全设施有联系。博弈模型表明,行人的抢行行为会提高行人的过街速度,但是同时也会降低效益,降低安全性。因此,行人在进行两次穿越期间需要合理控制过街速度。

[28]Lu H,Ma Q F,Chen Q,et al.Potenti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assava green mite Mononychellus tanajoa in Hainan,China.[J].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7(7):1206-1213.

[29]Kumakech A,Acipa A,Tumwine V,et al.Knowledge on cassava disease management:The case of cassava brown streak disease awareness in Northern Uganda[J].Af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2013,7(12):597-601.

[30]Awotide B A,Alene A D,Abdoulaye T,et al.Impac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 on asset ownership:the case of improved cassava varieties in Nigeria[J].Food Security,2015,7(6):1-20.

[31]王武科,李同升,刘笑明,等.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实证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8,(4):661-666.

[32]李普峰,李同昇,满明俊,等.农业技术扩散的时间过程及空间特征分析——以陕西省苹果种植技术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4):647-651.

[33]李同昇,罗雅丽.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扩散[J].地理研究,2016,35(3):419-430.

(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仓库。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的统一体。所以,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

[34]李季,韩一军,夏文来.玉米品种扩散过程及机制分析——以涿鹿县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1997,(1):28-32.

[35]王崇桃.我国玉米主要杂交种的扩散特征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11,(s2):115-120.

[36]刘亚.农民社会网络及其对信息交流的影响[J].情报研究,2012,56(8):47-55.

[37]旷浩源.农村社会网络与农业技术扩散的关系研究——以H乡养猪技术扩散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4,32(10):1518-1524.

[38]胡海华.社会网络强弱关系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从个体到系统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47-54.

 
喻登科,彭静,刘彦宏,肖欢,周荣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