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说《卢琴德》中的浪漫情感

更新时间:2009-03-28

前言

18世纪末期,德国浪漫派开创者、文学理论家、哲学家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的大量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作品对德国浪漫派文学具有奠基的重要作用,小说《卢琴德:一个不聪明人的自白》是施莱格尔的唯一一部小说作品,它不仅是施莱格尔文学理论的实践成果,也是一部典型的德国浪漫派作品。施莱格尔在杂文《关于诗的谈话》中的《关于小说的书信》一章中提到,根据他的看法和语言习惯,“在一个幻想的形式中描绘情感的内容”就是浪漫所在。这里所指的“情感的东西”,德语原文为“das sentimentale Stoff”,有人将其译为“感伤”,但笔者认为其不同于“Melancholie”所表达的感伤含义,我们查询杜登德德字典时可得,“sentimental”的德语解释为:“过于强调感受的、充满感受的。”而“melancholie”则是“备受打击的、悲伤的、沮丧的”。在这种情况下,将“sentimental”理解为“情感的”才更为合适。“情感”是浪漫风格的特点之一,小说《卢琴德》就是一部充分体现“情感”的作品。

浪漫派情感的两层含义及其在小说卢琴德中的体现

施莱格尔在文中阐述了“情感”的两层含义:首先,情感的东西是“与我们对话的东西,充满感受的所在,不是肉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这一切冲动的源泉和核心为爱,爱的精神必须在浪漫诗歌的各处若隐若现。”[1]331

小说《卢琴德》讲述了一个放荡不羁、风流倜傥的艺术家尤里乌斯的故事,尤里乌斯年轻的时候周旋在各种女性之间,直到遇到了女主角——年轻的画家卢琴德。尤里乌斯很快被卢琴德吸引,与她建立了坚固的伴侣关系,他自己也在这种关系中得以成长,从一个做事三分钟热度、对感情也不能持之以恒的浪荡子而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有担当的父亲。

这样一部以“爱情和伴侣关系”为主题的小说,一定是有“爱的精神”在全文贯穿的,小说中的“爱”是丰富而博大的,它包含有很多方面。首先是男女主角之间的恋人之爱:卢琴德和尤里乌斯本人一样崇拜美,热爱自然和孤独,富有生机和活力,她符合尤里乌斯心中对浪漫爱人的一切想象,是浪漫的完美化身。这样说是因为德国浪漫派与当时全世界盛行的提倡科学理性的启蒙运动相对立,它反对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采,反对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反对人驾凌在自然之上,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反对理性至上,提倡人性本身的热情和感情,浪漫派认为美学大于科学,艺术大于学术。因此尤里乌斯说,热爱自然和美的卢琴德“与浪漫有着决定性的关联”,是他的完美爱人,二人永远不会分离。两人的结合不仅仅是婚姻,还是“灵魂的合一”,他们的婚姻是他们两人“存在和生活的一个真实的,不可分割,无名、无尽的世界”。

小说中“爱”的主题并不仅限于此。小说第三章“小威海明妮的特质”描写了尤里乌斯的侄女威海明妮,尤里乌斯说他“以最温柔的方式爱着”威海明妮,且是借描写威海明妮而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文学理论,可以说,威海明妮即这部小说本身的化身,又是一个浪漫的事物体现。她(或者小说本身)是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孩子,具备和谐的完整性,她的完整性的“所有强大的证明中最强大的一个是她的自我满足”。和谐、完整性,这些都是浪漫派的目标所在,因为浪漫派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反对任何形式的冲突。“自我满足”的含义为,浪漫派反对理性的不断追求,反对“科学即真理”的说法,承认有人所不能认识到的“神秘性(Mythos)”的存在,所以人该自我满足于所拥有的现状,具备这样特质的小威海明妮才是一个幸福的孩子、被人爱的孩子。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这一理论品格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结束真理,而只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世界的变迁中,从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中,从对人类一切知识财富文明成果的吸取中,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为确立理论自信奠定了坚实前提。

此外,在“尤里乌斯写给安东尼奥”一章中,尤里乌斯还写了自己对友情的看法。对他来说友情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这种友情不断地将值得尊敬的人作为朋友联系起来,通过每种品德,他们的连接愈加紧密,通过这种友谊,英雄们得以一致对抗邪恶。另一种友谊是“内在的”,这种友谊的拥有者的特质互相和谐统一,像提前规定好了那样互相补充。小说中这种对同性友谊的思考,也使它“爱”的主题更为丰富,更为多元化。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恋人之爱、主人公对侄女(或者说对自己所创作的这部小说本身)的亲情,知遇之爱和与朋友的友情,共同组成了小说的“情感”成分。

这部小说是施莱格尔唯一的小说作品和理论的实践,他对小说尤为珍视,该小说一经发表,就因其在当时还十分罕见的肉欲描写和超前的男女平权思想而备受诟病,而施莱格尔早已预料到此,并在第二章“关于最美场景的狂喜幻想”中说,会不惜一切保护它的“自由和狂妄”[1]54

科技部近日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2017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呈上升趋势,与前40年相比增速不降反增,政府积极采用了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与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等措施。2017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6%。中国碳减排成效明显,排放增速逐渐降低,2013年以来增速基本为零。

中学阶段,学生尚处在被监护期,开展定向越野运动前要先获得监护人的允许才可向学校申请举办。但目前为止,定向越野运动在校园外的普及程度有限,许多监护人对定向越野运动缺乏足够的认识,监护人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参与定向越野运动的机会较少。

“情感”的第二层含义是“表面与真实、游戏和认真之间的界限模糊”[1]333。施莱格尔认为这是现代浪漫诗的必然发展趋势。他在文章《关于希腊诗学的研究》中说,很多希腊文学作品常以神话为基础,因为如果作者描写了真实的历史,就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制裁。在《关于诗的谈话》中他认为,现在的文学作品即便经过了很多改造,也依然是以真实的历史或发生的事情为基础的。对此,他以卢梭的《忏悔录》作为例子,认为这是一部典型的优秀浪漫小说。这一层“情感”含义也在小说《卢琴德》中得以验证。小说是以施莱格尔和他的妻子多萝西娅之间的关系为蓝本创作的,多萝西娅是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西蒙·门德尔松之女,先在家庭的安排下嫁与了一名商人,后与丈夫分道扬镳,成为了一名浪漫派女性学者。她与施莱格尔之间有着完美的婚姻关系,直至1829年施莱格尔去世时,两人也依然在一起,多萝西娅在施莱格尔过世之后,承担了他的手稿的整理和完善工作,并将它们发表出来。另外,小说的副标题为“一个不聪明人的自白”,本身就有向《忏悔录》致敬的意思。除了小说第六章“忠诚和谐谑”是对话形式,第七章“男性的学徒时代”是上帝视角叙事,最后一章“幻想和嬉戏”是幻想对话外,其余章节都是第一人称进行,颇有“自白”的意味,且用第一人称进行小说的撰写,也会让读者更有参与感、认同感,进一步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使小说具备“情感”。

结语

小说《卢琴德》发表之初,曾因其刻骨描写和观念超前而广受诟病,随着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对这部小说才变得宽容起来[4]79。作为浪漫小说的典型代表,《卢琴德》具有很强的浪漫派风格,“情感”是这种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启蒙盛行的今天,理性和科学固然重要,但人类作为世界万物的成员之一,依然不该将自身和自然割裂开来,认为自己是自然的统治者,不该因其过于“理性”而失去了“情感”的一面。这也是小说《卢琴德》给我们带来的借鉴和启发之一。

[ ]

[1]Schlegel,F.Dichtungen und Aufsätze[M].München&Wien:Wolfdietrich Rasch,1984:40-133.

[2]Behler,E. Friedrich Schlegel:Lucinde[R]//Interpretationen: Romane des 19. Jahrhunderts. Stuttgart: Philipp Reclam Jun.,2005:55-63.

[3]Muncker, F. Schlegel, Friedrich von[R]//Allgemeine Deutsche Biographie (ADB). Band 33. Leipzig: Duncker & Humblot, 1891:145-159.

[4]勃兰兑斯.德国的浪漫派[M].刘半九,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冯亚琳.“浪漫的书”——论施莱格尔的小说理论与小说试验[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5):9-12.

[6]李伯杰.弗·施莱格尔的“浪漫反讽”说初探[J].外国文学评论,1993,(1):18-26.

 
李宛逸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