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芝麻信用评价模式对构建高校学生教育信用体系的启示

更新时间:2009-03-28

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重信用、讲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基本准则。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也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体层面的价值准则。身处时代前列的高校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频现信用危机,受到社会影响的大学生在诚信意识上受到强烈的冲击,导致在校期间的信用行为也遭遇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业学术、经济与消费、生活与交往、工作与职业等方面。

在诚信价值观念的构建和失信治理被进一步提上了党和国家议事日程的当下,我国正在摸索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诚信社会的新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提出:将探索尝试建立学生的信用评价制度。教育部也明确指出将制订《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以此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在高校中培养学生的信用意识,构建有效的高校学生信用体系,已成为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育信用的概念及当前高校学生个人教育信用状况概览

(一)教育信用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信用也被称作“社会信用”,“是指人们按照法律法规和各种交易中的合约规定履行相关义务和责任的行为状况” 。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在校期间,在履行社会信用的前提下,更应当积极履行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应当履行的一种教育信用。在高校中面向学生也应建立一整套能够客观反映出学生在校期间学业与学术、经济与消费、生活与交往、工作与职业等方面承诺履行情况的教育信用体系,并通过教育信用的实践,使高校学生个人的诚信规范从他律走向自律。

自考本科录取的学生成分比较复杂,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传统的自考教育教学方式漠视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多次重复学习及补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了自考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基于个性化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就成为当前自考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因此,教育信用应当定义为:大学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基本社会道德准则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在校基本要求,以及所属高等学校章程中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等相关条款,在校就读期间在学业与学术、经济与消费、生活与交往、工作与职业等方面履约行为的状况。

(二)当前高校学生个人教育信用状况概览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电厂企业的持续深化改革,虽然其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同时,在以往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下,电厂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存在重叠和交叉的情况,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了制约。因此,电厂企业要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扁平化管理方式,提升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在招聘员工过程中,也要遵循人尽其才的原则,按照员工能力分配工作岗位,保证员工在适合的岗位中充分发挥其能力和才智。

1.学业与学术信用状况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CMINSJ)》中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共有14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共6项: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洗澡;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8项: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自理经济。评定结果可按总分、分量表分和单项分进行分析。总分最低14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4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56分。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凡两项或两项以上≥3分,或总分≥22分,为功能有明显障碍。

1.教育信用体系用数据创新,融入学生评奖评优

“社会诚信,教育先行。”高校学生的教育信用体系是公民社会信用体系重要的子项目,随着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方面的涉及面不断拓宽,以及个人诚信状况与社会信用体系之间的不断交融,教育信用需要探讨的核心已然不能局限于学业信用和学术信用,正逐步拓展到高校学生的经济信用、交往信用、生活信用、就业信用等方面。

2.教育信用体系用数据说话,形成效应反推诚信行为

依据芝麻信用评价模式的原理建立教育信用评价体系的设想:根据现有的信息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对教育信用体系的顶层设计并由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在对其授权的情况下,依据学生在校期间在互联网、校园网上的各类消费及行为数据,结合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在校期间生活习惯及行为偏好、在学业和学术方面的履约能力、教师和同学的基本评价等若干维度,利用高校现有的如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FIRD射频识别等设备系统,对学生行为和学生信息进行观察、记录,测定与学生信用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云计算及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逻辑回归、随机森林等模型算法,对各维度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评估,客观呈现出学生在校期间个人教育信用状况的综合分值。教育信用的分值范围可以参照“芝麻分”,即350分至950分,分值越高代表信用越好,相应表现越加突出,违约现象较少。较高的“教育信用分”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资源、更多高效的校园服务。

3.生活与交往信用状况

在生活信用方面,主要存在着违反规章制度和与人交往失信的行为。一些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故意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在宿舍中使用违章电器,在图书馆借书超期不归还,损毁图书,长期占用图书馆或自习教室座位和存包柜等。一些学生为了达到请假、迟交作业等目的与教师交往时编造谎言;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出现借钱物不还、信口开河、不守时等行为;在与情侣的交往中,缺乏正确的爱情观,以追求性刺激、“及时行乐”和虚荣攀比的态度对待恋爱,“‘不拒绝,不承诺,不负责’的三‘不’政策在部分高校热恋的男生中很有市场,他们在恋爱中完全放弃了社会责任和诚信道德”[2];在网络交往中,通过网络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虚构个人信息,甚至出现故意隐瞒和欺骗的行为。

4.工作与求职信用状况

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够得到好单位的工作机会,不惜虚构个人简历,包括虚构本人的实习经历,伪造证书,篡改考试成绩;在选择单位的过程中,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在选择对比后,单方面与被“淘汰”的单位毁约;更有甚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后不履行协议,在合同约束的期限里随意跳槽且不提前告知所属单位,给学校、用人单位双方都带来严重影响。

在最近的大数据技术应用研究当中,高校和教育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传统的学生综合测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高校和大数据时代的需求了。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当前高职院校综合测评方式单一、人才欠缺、数据挖掘意识低下等,日常累积的学生数据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要盘活学生数据,挖掘出数据背后的信息以及信息蕴藏的知识,光靠人工是无法完成的”[4]。未来,教育信用体系将尝试替代或补充现有的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以芝麻信用为范本的教育信用评价模式涵盖大学生在校期间绝大多数场景,使对大学生教育信用的评价状态由静态转为动态,而由教育信用衍生出来的“教育信用分”将成为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德育、智育、体育和参加活动等情况相对客观的、便捷的评价依据,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信用状况在分数的基础上一目了然,从而更加便捷地选拔高分值学生作为评奖评优的对象。

芝麻信用评价模式对教育信用体系构建的启示

(一)芝麻信用评价模式及构建教育信用评价模式的设想

2015年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允许包括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在内的8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芝麻信用(ZhiMa Credit)是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第三方征信机构推出的面向社会的信用服务体系,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个人用户的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进行加工、整理、计算后得出信用评分,通过“芝麻分”的数值客观呈现出个人的信用状况。“芝麻信用通过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客观呈现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已经形成芝麻信用评分、芝麻信用元素表、行业关注名单、反欺诈等全产品线。”[3]

经济信用的失信行为方面,高校学生通常会受到“非合理获取”与“非理性消费”两个方面的信用考验。“非合理获取”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伪造或虚构材料获取助学贷款资格;家庭经济条件满足学生日常开销,但其却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得贫困证明骗取国家和社会助学金;学生为了获取利息,将学费存在投资理财账户获得收益,出现的恶意拖欠学费行为;对逾期还款问题不重视,毕业学生具备助学贷款还款能力但逾期不还。“非理性消费”的行为主要包括超出个人经济能力的不合理消费如攀比手机、电脑等个人物品的行为,同学之间无节制相互请客吃饭,陪同男女朋友逛街、吃饭、旅游等;消费理念随意,手机、宽带等通信服务在欠费后改换其他运营商的行为;个人理财意识薄弱,轻信新型校园网贷和消费平台,导致受骗无能力偿还的情况。

(二)教育信用体系未来应用展望

学习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要务,但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失当以及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尚未形成等多因素交错介入,大学生在学业与学术方面的失信行为尤为突出。2015年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信用研究会等单位对上海市内8所高校进行了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分析、大学生行为信用调查分析、高校诚信宣传教育调查分析,并形成了800个调查样本[1]。数据显示,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占比76.92%)、逃课或找人代课(占比71.12%)、作业抄袭(占比69.38%)、论文抄袭(占比60.38%)等四个方面,如此高的比例表明学业方面的失信行为已经普遍存在,显示出高校学业信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此外,激素性骨坏死组MSCs活性氧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0 μmol/L GSK126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氧水平。这表明GSK126能恢复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损伤状态促进细胞增殖。有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参与了骨坏死的病理过程,在激素作用后不久,骨坏死发生前骨组织内氧化应激损伤就已经发生[10,11]。结合以上数据,作者认为GSK126通过降低MSCs细胞内H3K27me3蛋白含量,恢复与氧化应激有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从而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促进其增殖。

满足发电运行工况通常要求改变原机组的旋转方向,高压侧的相序也随之改变;对于WKLF-102B励磁装置则必须在调节器的配置参数上作出相应调整。发电运行时有功功率方向将发生改变,由于发电工况运行时输出的有功功率通常比较低,功率因数自动调节方式的稳定性及对电网波动的适用能力都有可能变得很差,因此,在发电运行时不建议使用电动工况的恒功率因数自动调节方式。

2.经济与消费信用状况

高校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测评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一般以学年或学期为一个区间段,评价模式通常为静态评价。学生在学期初或年初才能够了解自己在前一个区间段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而学生在区间段内的表现情况和变化难以实时呈现。构建教育信用体系后,学生可实时查阅动态的直观的教育信用分,随时获取教育信用报告。动态化的教育信用状况显示有助于在校大学生针对“短板”进行修正,对于热衷于对比和竞争的青年学生,会形成诚信分数倒逼诚信行为的效应。同时,教育信用评分重点将设置争议期和改正期。如果学生对实时获取的信用报告存在异议,及时反馈,争议期内不会上传信用记录。但如果没有证据说明,就属于主观故意,并设置一定时限的改正期督促其限期改正。

3.教育信用体系用数据管理,助力贫困资助精准投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教育信用体系的构建将大数据技术变为一把脱贫金钥匙。当前,我国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主要通过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减免学费和勤工助学等方式实现,助困渠道相对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何确认学生贫困的真实性成为贫困生认定环节的传统难题。当前,各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方式方法不一,“主要有班级投票评选法、月消费水平认定法、横向比较认定法、名额分配法、月最低生活保障线比照认定法等”[5]。但在认定结论上,会因学生实际消费情况、学生横向打分客观程度等因素影响,学生贫困程度无法量化,真正的精准扶贫无从谈起。教育信用评价体系的实现,“将分散在各个机构、组织间,能反映大学生信用记录的信息,集中到一个或若干个数据库中,为银行在学生贷款的发放、管理和回收等环节提供完整、准确的服务”[6]。能够使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月均消费、生活费用来源等客观地通过数值呈现出来,真正意义上使贫困学生受助情况与学生个人教育信用产生互动。

建筑管理是房屋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房屋施工技术所面临问题的焦点。经常有许多住房建设单位。在安全生产领域,只注意技术管理,不注意安全问题,使安全问题容易发生。经济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管理者才能保证住房建设的安全顺利进行。现有建筑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往往不科学。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的不可控,容易产生混乱或延误。

4.教育信用体系用数据决策,参与科学选拔人才过程

学生的批判质疑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追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素质。

2016年5月戴尔、麦当劳等知名企业在浙江大学举办了全国首场大学生信用招聘活动,将芝麻信用评分及相关信用评价作为招聘的条件之一,芝麻信用在一定分数以上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招聘。将芝麻信用评分作为参考,有助于企业快速了解大学生信用状况。当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在选人用人环节有必要为应聘者勾勒出一个“诚信画像”。但浙江省社科院杨建华认为:现在的信用制度、等级的评价还有待补充,希望各方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这一评价标准[7]。显然,没有教育部门、高校参与的芝麻信用评价并不完善。只有将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银行等各机构积累的有关学生的各项信用数据整合、融入到教育信用体系中来,才能够解决这一难题,凸显科学评价机制,体现出教育信用的决策作用,成为用人单位进行人才招聘的重要评判标准和参考因素。

结论

电子科技大学周涛(2015)认为,“我国意识到大数据的价值,并不比欧美晚,但并没有很好的大数据应用”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拥有数据的人、拥有数据分析技术的人、拥有数据分析需求的人是分离的。但现实的状况是我国的高校是唯一一类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机构——中国的高校掌握着一定数量的数据资源,部分高校甚至拥有研究大数据技术的人力资源,同时存在着对数据分析结果的需求。让大数据这个现代工具在高等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已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深化数据的应用,以芝麻信用一类的评价模式引领高校建设教育信用体系,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学生评价、学生信用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 ]

[1]宋宁华.高校信用水平中等偏上,学生学业信用不容乐观[N].新民晚报,2015-05-28(A08).

[2]秦琳,罗宗火.优化大学生诚信生态环境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2(12):188.

[3]芝麻信用目标,理念,以及概况的简介[EB/OL].(2018-01-15)[2018-02-10]http://www.xin.xin/#/detail/4-2,2018-1-15.

[4]丁铁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测评的探析[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5):53.

[5]王斌.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科技视界,2014(9):109,182.

[6]黄维,周霞.学生贷款与个人征信体系的互动:国外实践模式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1(2):60.

[7]邹倜然,姚晓岚.企业信用招聘,是噱头还是趋势[N].工人日报,2016-05-13(004).

 
李铭,贾迅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