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的几点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育思想认识状况

第一,思想上不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也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囿于传统观念重“智”轻“体”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全体师生,高校体育教育往往作为边缘化学科备受冷落。

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医学学科,在我国有着阶段性、跨世纪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已渐趋成熟。我国康复医学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近些年来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康复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17年,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的“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为康复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1]。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及群众医疗需求的增加,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国家及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康复医疗服务,康复医学的价值也逐渐凸现。

第二,体育教育竞技化倾向。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以促进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为依归,高校体育教育应以“人”为基点,然而,现实中高校体育教育却背离这一点。高校体育教育或被窄化为运动技能训练,或被功利思想侵蚀,沦为竞技教育。

(二)高校体育教育师资状况

目前,高校体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从学历层次看,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是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较少。从职称结构特征看,高校体育教师中的教授比例很低,副教授、讲师、助教的职称比例则为2.6:3.7:3.7,表明高校尚未形成合理的教师职称结构。从工作态度看,对体育教师职业认同、较喜爱和能够尽力做好工作的教师占 94.33%,其中能够尽力做好工作的教师占36.64%[1]。从教学能力看,绝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陈旧,未能赋予新时代体育教育新的内涵,无法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从科研水平看,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科研能力较低。从年龄结构看,青年教师居多,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比较贫乏,难以有效引导学生。从整体看,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亟待建设。

当Yp>a0时,根据冲击速度的不同,弹体侵彻混凝土靶体有刚体侵彻、变形非销蚀侵彻和销蚀侵彻3种侵彻模式。本文给出3种侵彻模式的求解方程,并确定3种不同侵彻模式之间转换的刚体速度vr和流体动力学速度vh两个临界速度。

(三)高校体育教育建设投入状况

良好的体育软硬件环境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保障。体育教育需要充足的场馆设施,以供学生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之用。大部分体育活动需要特定的器材、设施才能开展,但是很多高校对体育场地建设和设备采购方面投入不足,根本无法真正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有调查表明,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足是制约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状况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师资队伍无论从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教学能力还是科研水平等都需要较大的改善。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端正思想认识,重视高校体育教育,开展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场地器材缺乏保障的根本原因是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大部分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和政府的财政拨款。这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保证高校正常办学经费;高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借助企业的力量更新改造陈旧的场地器材;或者以租借用地的方式,让企业出资建设场馆、购置器材,校企合作共赢;提高场地器材设施的利用率,加强设施管理和维护保养,以满足师生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求。只有切实加大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的投入,才能真正满足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二)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增强大学生体质,更在于培养健全人格的公民,使之成为和谐的“人”。体育要培养的是 “完整的人”,是身体的生命化过程,是对学生的肌体、心理和精神同时进行运动滋养的过程[2]。高校体育社团是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组织,是培育“人”的重要阵地。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在管理上不到位,管理制度不规范,成员权利义务不明确,社团人员鱼龙混杂,组织纪律性差,团体意识淡薄。社团组织形式单一,力量薄弱,规模较小,人员流动性大,缺乏生命力。有调查显示,体育社团成员的主体多以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为主,各占 57.32%和30.59%,可见低年级学生在体育社团运行上有着更高的发展潜力,而大三和大四年级的学生想法偏多,形成了年龄越大、年级越高,社会活动和琐事越多,特别是伴随就业压力的加大等原因,导致学生参与社团两年后离开体育社团的现象比较严重[3]。现有的社团组织囿于资金短缺,开展活动时间短,频率低。此外,社团干部素质良莠不齐,服务意识差,导致社团组织涣散,形同虚设。总之,高校体育社团亟待建设。

第一,各高校根据本校体育师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特点,改革职称聘用方案,采用能上能下的职称聘用制度,以人才本位为优先原则,让有能力、爱岗敬业的教师竞聘高级职称,优化职称结构。第二,加强专业培训,注重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提升整体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三,对于空缺岗位,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提升师资学历水平。第四,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重视科研成果考核,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提升师资学术水平。第五,外聘退役专业运动员或具有体育特长的在校学生担任实践课程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三)加大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的投入

高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摒弃对高校体育的成见,改变重“智”轻“体”的认知,积极开展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一是改革教学方法。很多高校目前仍然沿用大班“传习式”教学模式,一味“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逐渐丧失上课兴趣,参与度下降,教育成效极低。应从教学方法上为不同身心特点的学生提供选择,培养他们的体育爱好,促成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终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二是改革教学课程。为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教学课程体系应丰富多样,为此,高校体育应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可以再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可以传授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如健康生活方式、医疗急救等;实践课程可以开设一些民族传统项目,如太极拳、白鹤拳等武术课程,也可以开设一些国际性、挑战性的项目,如团队训练、户外拓展活动等课程。三是改革教学评价方式。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起到积极的导向、激励作用。体育成绩应该采用多维、动态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考核与评价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优、良、及格、不及格”的等级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特点及学习态度。

(四)重视对高校体育社团的支持与指导

高校的体育社团组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发挥体育特长、丰富课余活动,开展社交的重要平台。重视对高校体育社团的支持与指导:一要建立专门的社团组织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每年制定或更新体育社团管理手册,做到管理规范。对申请成立的体育社团实行严格审批,对已有社团采取定期考核,实行优胜劣汰的制度。二要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支持力度,增加社团的经费投入;社团也可以通过收取会费,争取社会赞助等方式筹措经费,开展活动。高校社团管理机构对社团的经费使用要进行监管,做到经费使用有理有据。三要引导社团开展活动,鼓励社团利用自身优势向学校或社会提供服务,加强与社会组织的联系。四要组织各个体育社团进行友谊竞赛,一方面可以锻炼社团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提升社团的竞技能力,丰富校园文化。五要重视社团领导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村头,成排的香菇大棚望不到头;村内,满载香菇的大卡车驶出工厂大门,香菇交易市场传来叫卖声。农业气息、工业气息、商业气息在山区小村交织。

结语

有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将课余时间用于看电影、上网娱乐,其中约有40%的人埋头静坐玩手机、打游戏、聊天长达3-4小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大学生甚至一周内没有参加任何持续3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运动。显然,这种静态的课余生活方式非常不健康。2017年上半年,浙江省教育厅对全省54所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的大三学生和45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大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主要指标(5项)进行了现场抽测。抽测数据汇总结果显示,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平均分为69.90分,合格率为85.10%,良好及以上率为14.05%[4]。从整体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严峻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形势凸显出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迫切需求。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高校体育教育责无旁贷。

[ ]

[1]黄陆,韦绍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9-103.

[2]陈晓春,张志锴.通识教育视野下福建省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及综合改革的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7(2):44-47.

[3]徐开春,徐翘楚.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6(6):110-113.

[4]2017年全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结果出炉![EB/OL].http://www.sohu.com/a/203766049_503487.

 
吴锦智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