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配好问题这把“钥匙”——有价值的课堂提问

更新时间:2009-03-28

有价值的问题是展开阅读教学的“钥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交流,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在主动活跃的思维过程中得到提高,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探究的乐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利用单因素检验分析不同专业研究生对于初级知识、中级知识、高级知识、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态度的差异情况。经过分析,不同专业研究生对于中级知识、中级技能、态度因素的P值均大于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初级知识、高级知识、初级技能、高级技能中P值均大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理工和艺术类专业得分均高于文史类得分。

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将问题设计得有价值,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研究愿望,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使教与学两方面都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那么,有价值的提问具有哪些特征呢?

有价值的问题常和一篇文章教学的切入点相重合

文章需要从头读起,但不必从头问起。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最后的一句话是:“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虽然文章是以句号结尾,但却是绝佳的切入点,教师可以加一句“为什么”,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豆是怎样的,从现在的观点来看是否好吃?戏是怎样的,到底好不好看?为什么其实并不好看的戏、不一定最好吃的豆,作者却要如此称赞呢?其实这一句话就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去读书,学生自然就能理解难忘的不是豆,也不是戏,而是那夜与伙伴们在一起的时光,那种纯净自然的情感。

问题设计可以从大处入手,也可以从一字一词入手。

有价值的提问纲举目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教学茨威格的《列夫 托尔斯泰》时,先让学生阅读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让学生体会到茨威格对伟大的托尔斯泰的敬慕之情,然后阅读本文,问学生,“在描绘一个自己崇敬的人时,通常会用怎样的语言?”学生普遍认为应该用美好的含有褒义的词句来形容,既然托尔斯泰是茨威格深深崇敬的人,在本文中他是否这样写了?学生会产生好奇,很自然地引入对文章欲扬先抑写法的探究。

《唐雎不辱使命》抓住“不辱”二字设计问题,唐雎“不辱”使命的表现是什么?如何做到“不辱”使命的?唐雎为什么可以做到“不辱”使命?这样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唐雎的智与勇与爱国情怀。

吴冠中先生的《桥之美》一文是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虽然放在说明文单元,但不能将其简单地用说明文教学方法来处理。在教学中可抓住文题中的“美”字来设计问题,什么样的桥算是美的?只有桥本身的美能不能构成美?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这一关键句,教师向学生出示几幅桥的图片(周庄的双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金门大桥、悉尼大桥等),让学生先说说桥美在何处,然后又问:“如果将这几座桥的背景换一下,桥是否依然很美?”学生马上意识到,桥的美是要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出来的。这样,文中的重点“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马上得到突破。

有价值的提问切准学生的兴趣点

文章题目常常是课堂问题设计的着力点。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可以做同样的处理,《故乡》一文接近尾声时,有这样一句话,“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通常写故乡的文章在结尾都是抒发怀念之情,为什么,文中的“我”却不怎样的留恋?学生就会说到“现实中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已经不一样了”,教师再继续追问“哪里不一样了?为什么不一样?说明了什么?”等等。分析到一定程度,教师还可以再问“不怎样的留恋”与“不留恋”有没有差别?这个“不怎样”三字是特别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的,将这三个字拎出来一问,学生会马上省悟,文中的“我”不是对故乡一点留恋没有,只是那份留恋被冷酷的现实稀释了很多。

有价值的问题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深入探讨重点、难点、疑点,为学生搭建一个合适的台阶,使学生拾阶而上。

提到“朵”字,还可以为学生作一下链接,台湾著名作家简嫃有一篇文章题为《两朵童稚》,“童稚”是孩童的意思,为什么作者不用“个”来形容而用“朵”来形容,学生在阅读原文后讨论得出结论:用“朵”暗含比喻,把两个女孩比作“花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个女孩纯真、善良、互亲互爱的美好品质。如果用“个”的话,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有价值的问题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有价值的问题内涵丰富,可以勾连起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储备。比如:学习《孔乙己》时,引导学生注意孔乙己名字的由来,文中只有一句话,“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学生很容易忽略掉里面包含的信息,孔乙己名字的来源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一时回答不上来,引导学生回忆《阿长与山海经》中黄胖而矮的阿长名字的由来,“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由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教师还可以拓展到《祝福》中祥林嫂的名字在改嫁后也没有发生变化,让学生从中分析共性原因,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连自己的名字都做不得主的人,足见社会地位之低。

比如《天上的街市》里有这么一句话:“你看那朵流星,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可问学生:“这句诗中的‘朵’是否用错了?”多数学生认为没有错,却又说不出什么道理。于是可再提出三个问题:“‘朵’是一个量词,一般用来修饰什么?”学生回答:“花。”“花会带给我们什么感觉?”“美。”“诗人用‘朵’来修饰流星,说明流星与花有相似之处,相似点是什么?”学生很快就领悟到了,“‘流星’和‘花一样美’”。这时趁热打铁进行总结:“可见,诗中这个‘朵’字不仅没有用错,而且用得很恰当,很形象,很有艺术性,同时也十分符合诗歌语言必须优美的要求。”

两电平VSC在直流侧发生单极故障时,由于直流侧电容未接地,故障电流自短路点过换流器流入交流滤波器接地点形成故障电流通路,如图4所示。故障极直流电容没有放电回路,所以系统中不会出现放电过电流现象。

由图4可见,3431和1650cm-1波数处分别为设计共聚物结构中酰胺基的N-H和C=O基团;2934和1178cm-1波数处为羧基中C-H和C-O基团;1402cm-1波数处为合成产物侧链中甲基的C-H基团,1117和1043cm-1波数均表征磺酸基中的S=O基团,622cm-1波数处为磺酸基中的S-O基团;在1635~1610 cm-1波数区间未表征C=C基团;由以上峰值分析可知单体完全聚合,合成产物含有酰胺基、羧基和磺酸基的特征峰,这表明合成产物是目标产物CA。

在城市经济学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资源通过交互式多媒体方式被推送到电脑、手机、智能终端等各种设备上,学生借助于网络平台就可以比较方便地去访问在线的教育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内容,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的模式,使知识讲授不再受到课时的影响,通过视频能更系统的讲授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同时,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将课外主动学习中的疑惑或不解带到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和掌握,提高了学习效果。最后,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通过设计课堂讨论题目,在课堂讨论中促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实际的问题,强化知识的吸收与运用。

教师观察他人的课堂,以人为镜;教师观察自己的课堂,律己更严。教师在观人、观课、观己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 ]

[1]胡庆芳,等.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贝森赫兹.教师怎样提问才有效——课堂提问的艺术[M].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辛东霞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