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为新时代建诤言献良策

更新时间:2009-03-28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于3月3日在北京召开。民进中央向本次会议提交党派提案44件。其中,体现民进教育文化出版主界别特色的提案16件,包括教育类10件、文化类4件、出版类2件,占提案总量1/3;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反映百姓关注热点问题方面,提交经济类提案10件、科技医卫类提案8件、资源环境类提案6件、政治法治类提案4件。本刊刊登部分提案,供大家学习交流。

加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当前,一些具有转型意愿或正在转型中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面临诸多“纵深推不动、横向铺不开”的转型阻碍,中央财政支持应用型高校转型的信号不强、力度不够,同时存在投入不配套、办学成本高、管理自主权受限等瓶颈问题。

第一,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国家“十三五”期间“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产教融合发展规划项目分配方案,支持应用型高校建设导向不明、力度不够、经费有限,亟待建立与国家“双一流”或“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同等地位、常态化、引导性的中央财政投入机制。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单一、融资渠道有限,其中一些高校经费总收入捉襟见肘,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办学资源状况,再次转型几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办学成本高。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度依赖实践教学,关键在于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的更新换代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在实习实训用品购置、基地建设方面资金持续性投入高,办学经费支出大幅增加,人才培养成本相对较高。发达经济体统计表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的2.5倍,目前拟转应用型高校仍然执行每生均年不低于1.2万元、等同于普通本科高校的经费拨款标准,且仍然有部分省份未达到此标准,亟待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学费、公用经费标准调整机制。

第三,地方高校财经管理自主权受限。地方高校缺少预算范围内资金的用款计划管理权限,物资设备采购效率较低,高校基建项目等同于“楼堂馆所”,报批流程繁琐;科技成果转化先前作为“偶然性收入”最高纳税20%(个税),现在纳入工资总量管理需按45%缴纳,以及低于200万元的科研项目间接费用占30%,纳入绩效工资发放,由于个税过高,激励作用不明显。

国有出版社在出版产业的整体格局中,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单位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国有出版社靠着与民营出版公司合作、卖书号维持生计。他们占据着书号的特殊资源,在与民营出版企业的合作中,越来越丧失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而一些民营图书出版企业在经历了30多年的市场淬炼和始终在第一线的摸爬滚打之后,已经成长为拥有巨大竞争力的商业群体,并在优胜劣汰的整合中,形成了以几家大型出版公司为龙头的可以占据出版产业半壁江山的格局。但是,图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周期被延长、成本被抬高、市场机遇被延误。

“大麦屿港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对台直航运输。海门港区以服务台州主城区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为主。”周祥寿说,而作为台州的核心港区,头门港区近期以承接海门港区货运功能转移和临港工业发展为主,远期发展为集散功能强、临港工业发达的综合性港区,“清洁能源、汽车交易中心以及钢材交易中心等临港产业,将成为头门港区的远期潜力。”

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可以衡量审计的质量。受到“准租金”的制约影响,如若声誉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出现审计失败,就会有较大的可能导致现有客户群体的丧失以及相关的准租金的损失,所以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就会尽力保证较高的审计质量。

应当注意的是,一些共有的要素,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国情监测数据中定义可能会有所区别,或者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对于这些要素,不能简单以细化指标要求,而是应该进一步协调处理。

一、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计划”。遵循“中央引导、地方为主、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从申报转型的地方本科普通高校中分批遴100所左右进行重点建设,中央财政通过高校相关资金引导支持中国特色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重点向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倾斜,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中央基建投资对地方高校转型相关基础设施给予支持,地方财政统筹安排资金支持。

二、推动公益性非营利地方戏曲赛事发展。各级文化馆应负起主体责任。一是围绕全国性群众戏曲赛事举办选拔赛,前期注重宣传引导、广泛参与,后期注重人才输送、平台搭建。二是根据各省群众戏曲文化发展的情况,举办群艺大赛,展现业余戏曲团队、戏曲票友的风采,推动群众参与热情。

三、赋予地方高校更大财经自主权。高校经费、资产管理中多实行目标管理、绩效管理,而非中间过程管理;注重宏观管理而非细节管理,抓总量管理而非具体审批;进一步扩大地方高校项目资金统筹使用权,将预算范围内资金的用款计划管理权限赋予转型高校,减少对高校自主统筹经费使用和分配的限制;开展高校综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把地方高校列为一级预算单位;扩大国有资产自主处置权,优化政府采购流程。

多措并举支持传统地方戏曲长远发展

传统地方戏曲艺术对中国各族人民来说都是喜闻乐见的综合性传统表演艺术,它有着独特的形式技巧和审美品格,以及深厚的文化传统,在传统艺术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地方戏曲仍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传统戏曲艺术无论从剧团数量、从业人员,还是演出场次,都多于其他舞台艺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地方戏曲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已被挤到边缘地带。

一、院团管理体制机制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地方戏曲院团的发展。一是政府还未从“办文化”模式中彻底走出来。政府文化部门管得过多过细,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单一。二是院团改革配套政策落实难度大,院团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狭窄,戏曲进校园、进社区障碍较多,有待增强相关政策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三是院团改革不到位。已经转企的院团,自身包袱重;有的仍把自身定位于服务社会的事业单位,而不是面向市场的国有企业。寄希望于政府补贴,通过各种途径“化缘”,市场意识不强,市场生存能力较弱。

如某种护肤品使用效果非常好,见效时间非常快,肤质有很大提高,嫩得跟鸡蛋清似的,就很有可能加了激素。如果停用马上反弹,皮肤出现红斑、痤疮,发黑等,基本可以判定该面膜含有激素。

二、传统戏曲面临公众审美趣味变化、传播方式深刻变革的严峻挑战。一是传统地方戏曲题材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其娱乐功能在现代“速食文化”的冲击之下“娱乐”性削弱,传统的戏曲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尤其是中青年的文化娱乐需求。二是传统地方戏曲表现方式距离现代传播方式较远。近年来,互联网、新媒体、手机终端等引领多元文化层出不穷,致使舞台艺术、剧场艺术整体衰落,当然传统地方戏曲也不能幸免。

三、专业人才培养困难。一是付出多、出路窄,戏曲院校招生难、生源质量偏低。目前戏曲行业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渠道相对狭窄。但是,一名成熟的戏曲演员从入行到登台至少需要近10年的培养,且训练辛苦、花费高。二是管理难、招生难,各地戏曲学校规模萎缩。由于师资不足、教学场地紧缺、教学成本极高等困难,一部分戏曲院校采取“订单式”或少而精的培养方式。另外,由于戏曲院校的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续接困难,很多地方小剧种成为“断头教育”,除非报考其他专业,否则无法继续深造。三是成本高、参与少,戏曲书籍和教材数量少、不规范。由于阅读人群有限,受众面窄,出版社对戏曲教材和书籍的出版热情不高,市面上就更难购买到高质量的戏曲书籍和教材。

为此,建议:

标准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音要准确、地道。中国学生由于在校学习的是普通话,在家看电视,平时与人交流主要也是普通话,所以学习和表达英语时非常容易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比较普通话和英语语音差异,并进行针对性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大有裨益。

一、改革创新政府对戏曲院团的支持引导方式。文化主管部门应改变单纯财政资金支持的做法,降低年度财政补贴拨款和购买公益性演出资金比例,采取以奖代补、考核奖励等形式,将资金重点用于拓展演出市场、培养培训人才、排演新剧目、开展市场营销等剧团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政府财政资金还要适当兼顾东部与西部地区,省、市、县级剧团之间的平衡,适当向县级剧团倾斜。另外,对传承小剧种和濒危失传剧种的剧团,要予以倾斜,重点给予补贴和扶持。有关部门要着力解决地方戏曲学校“断头教育”问题。

二、完善中央财政投入机制。中央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与地方转型高校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教育投入制度;中央重大专项经费聚焦支持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教师到企业实践培训、实践实训平台建设;中央公共投资重点支持转型高校,大幅增加转型高校预算内基建投资;建立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本相适应的学费、公用经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从税收激励、政府采购、人才培养等方面,创新财税管理政策体系,建立中央财政面向地方转型高校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的贴息贷款政策,将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的收入按“偶然性收入”缴纳个税,降低税费成本。

三、整理、汇编地方戏曲传统和现代剧目,规范地方戏曲书籍、教材市场。一是公共财政支出,由地方公共图书馆组织力量选购、搜访、补充未收的地方戏曲书籍,方便地方戏曲从业者和爱好者借阅;联合专业出版社、专业院团,开展地方戏曲传统和现代剧目的整理和汇编工作。二是各地文化、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一批行业内外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演员,对地方戏曲理论、经典剧目进行整理、汇编,形成一批具有传授意义的教材及配套的音像制品,为地方戏曲的推广和地方戏曲人才的培养,提供文字资料及理论依据。

一、建立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认真研究乡村振兴下美丽乡村共生发展的基础,建设政府、农村、企业、城市之间的共生体,重点解决排斥农民的问题,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绝不能让政府大包大揽的行为持续下去;通过制订负面清单、完善产权制度,促进城乡市场要素流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和城乡要素合理性流动标准体系,监测城乡要素流动进程、水平和效益。

赋予优质民营图书出版企业正式出版资质

我国长期以来,只有国有出版单位才拥有专有出版权,民营出版企业只能通过和国有出版单位合作才能出版图书。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正式出版社仅584家(其中有33家副牌出版单位)。大部分图书出版单位都以图书发行单位的状态存在,甚至一些国有出版社的分支机构也不能以出版社注册登记。而全国各类大小民营出版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已超1万家,仅在北京就不下5000家。民营出版企业策划、开发了很多优秀的图书产品,却需要买国有出版社的书号实现出版。仅2016年全年出版图书50万种,图书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种贡献率,尤其是大众图书板块,有一半是民营出版企业贡献的。

1.3.2.2 饮食、生活习惯管理 科学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十分重要。 因此,要管理患者的膳食和生活习惯。科学的饮食习惯应为:①摄入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能增加血管弹性、防止冠心病病情的恶化和再次发病;②低钠盐饮食,我国特别是北方的人群的钠盐摄入量均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应少于6 g的标准,钠摄入过多容易引发高血压进而引起冠心病;③清淡的饮食增加蔬菜等粗纤维的摄入比例,戒烟限酒,禁忌暴饮暴食,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保证睡眠[3]。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平稳、保持身体的健康意义重大。

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高校是一项紧迫的系统性改革工程,需要财政部门综合施策、精准引导,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释放更加强烈的政策信号、强化转型预期管理,切实保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服下“定心丸”,不走回头路。

最高车速(km/h) ..................................................312

经过大浪淘沙,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如:新经典、磨铁、新华先锋、果麦文化、阿卡狄亚等已经从众多的民营出版企业中脱颖而出,并走在行业的前头。他们在企业管理、选题策划、发行营销、更新创新、为国家贡献的税收等方面都可以与优秀的国有出版社比肩。他们遵守、执行国家的出版法律法规,为大众生产出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非常珍惜已有的行业地位,更清楚违反出版法律法规所要付出的代价。只要给予他们最起码的信任,他们有能力扛起中国出版的产业升级、文化责任、文化产品的输出等各个方面的重担。

赋予这些优质的民营出版企业正式的出版资质,将更大程度地调动民营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自信心和创造力,将大大促进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会更加满足人民群众在奔向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快速增长的文化消费的需求。

国家对出版社的业务经营许可管理较严,行业准入相当严格。但在总体战略规划层面上,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消费;文化产业各领域对民营资本的限制也在逐渐放开,国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图书的内容策划与发行,以及下游的影视、动漫、游戏的制作与发行等领域。民营图书出版企业拥有上游的IP资源,正是优质电影、电视剧、网络剧、游戏,乃至线下娱乐等衍生产品的基础。因此,赋予部分民营企业出版资质到了适合的当口。

为此,建议:

一、仅对少数特别优秀的民营出版企业赋予独立的出版资质,由其在遵守国家相关出版法律的前提下独立运营。此举可以作为提升文化产业战略规划高度的一个尝试。

总而言之,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检测工作关系着其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无损检测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检测中的应用,能够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还可以有效节约成本,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检测人员而言,应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熟悉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针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合理选择,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对部分优秀的民营出版企业,通过竞争、评比,鼓励其与国有出版企业嫁接,授予其出版社副牌,在主社的协助下,相对独立地运营。

三、出台相应的准入退出机制、监管机制、考评机制。民营出版企业既可以达标后获得正式出版资质,也可以因违反相关规定而一票否决。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不充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未能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未能实现“五位一体”发展。要高度重视以下四个方面,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由于异步协作行为可以描述有向图结构,网络模型逐渐成为异步协作研究的理论工具。DeGroot[2]采用矩阵迭代的方式论证了群体观点的收敛特征;Golub等[3]在DeGroot模型的基础上对“聪明的社会”的存在条件进行了分析;孙艳等[4]的前期工作基于二部网络模型分析了团队协作的各项指标,并观察到一些较明显的规律;Meslec等[5]开展了一系列群体实验,将群体看做是一个综合处理来自成员的多源信息的处理器,研究了如何“设计”群体成员结构才能得到群体智慧。

四、创新传播方式,推动戏曲进校园、进社区。适应新的传播规律和市场规律,加大力度培养年轻观众。一是扩大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范围,运用市场的力量,选择适合的戏曲教材,增加戏曲欣赏课;引导开展学校戏曲社团并给予经费支持。二是不断创新传播形式和传播路径,将戏曲艺术推广与非遗传承相结合,将传统戏曲与流行文化元素和新媒体技术相嫁接,形成地方戏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传播矩阵。比如,将在一些区域已经成熟推广的“戏曲动漫”进校园、“动漫戏曲大课堂”,扩大覆盖区域,打造成传统戏曲文化传播的全新园地。三是充分研究、分析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更加关注地方戏曲的爱好者以及潜在接受者。地方戏曲院团、文化主管单位、文化馆、社区共同做细“订单服务”,通过购买服务、惠民工程,提高“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3 动态监控管理模块。完成移动考勤管理与定位管理两个功能。移动考勤管理模块通过 GPS 定位功能实现学生远程签到,系统可根据签到时间及上传的位置信息判断考勤的有效性并且生成日考勤报表,便于校内指导老师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出勤情况。定位管理功能模块实现校内指导老师通过电子地图随时定位查询学生当前位置,通过动态监控,有效确保学生的实习安全。

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重点解决文化服务硬件到位、软件缺失,农民文化生活匮乏、精神贫困,农村缺少正气和正能量、丧失活力和凝聚力的问题,实现农村善治;发挥各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团体的作用,推进城市文化向乡村的传播,把各类先进文化送到群众身边去。弘扬和创新“枫桥经验”,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社会治理道路,建立健全农村自治、法制、德治体系。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厕所革命”要统筹家庭厕所与公共厕所建设,道路建设要满足农村实际需求并避免“断头路”,垃圾、污水处理要根据实际采取集中式、家庭式或分散式处理。

二、创新农民增收机制,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探索新型的“村社一体”的“塘约道路”,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各部门要统筹、科学制定农村脱贫工作督导政策,减轻农民、扶贫人员和基层干部负担;建立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均衡投入机制,确保农村地区平衡发展。

以“三区三园”为抓手,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尤其要重视解决园区建设中的“泡沫”问题;认真评估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校正农村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创新收入二次分配机制,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特别要增强各种补贴政策的引导性,提高质量效益。建设一批农村创业园区、车间,建立各类技术开发项目与区、县、乡镇、村对接机制,推动农村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出台城市郊区农民宅基地开发政策,实现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解决农村二、三产业在土地、用电、税收、金融、保险等政策上的问题。

高度重视快速城镇化中的农民失地、失业问题以及城市近郊农民在过快富裕、过度富裕情况下的就业问题及其引起的其它社会问题。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非农岗位吸引力,形成农村转移人口的真正动力;农村转移人口的转入地要建立培训教育机制,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本领和城镇生活素质。

基于2019年1月1日政府新会计制度正式实施,医院财务必须有序地将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好。首先,将原保留的部分科目和更改新设的科目进行整理汇总,据实按照账目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其次,按照政府新会计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结转登记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再其次,以此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一年的期初余额。最后,按照新制度的要求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加强对省、市、县、乡镇、村领导干部的培训,要增强各行各业对“三农”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能局限于从事“三农”工作的干部群众,要确保分管领导干部具备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从政策、媒体导向等方面激励人们投身于乡村振兴中,加大农业、环保、住建等部门干部到区县、乡镇、村交流任职力度。

为此,建议:

三、加大消费指导,建立专门的消费者保护平台。1.指导消费者尽量选择第三方付款或货到付款方式,到具备经营资格的网店消费,保留网购的相关证据。2.建立网购食品解纷仲裁机构,以相关行政部门为纽带,连接网络食品经营者与消费者,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网络纠纷。

四、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参与,各部门应开阔视野、转变角色,要全面学习习近平“三农”思想,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研究、制订;务必解决农村长期积累的问题,不能局限于亮点工程,不能急于求成,避免同质化。要充分总结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已有的成就和经验,避免浪费,并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着力提高基层干部专业素养,善于运用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培养基层干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法制意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加强网络交易中食品安全监管

当前,“互联网+食品”已经构成食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但由于网络食品交易的虚拟性、隐蔽性及不确定性,使得食品销售、运输存在以下安全隐患:在销售环节,不法商贩违法销售假冒劣质食品和无标签无生产信息的自制食品,违法销售没有中文标识或中文说明书的进口食品导致消费者误购、误食,还有把实体店已下架的食品拿到网络上来销。在食品配送环节,网购食品售运分离。一些快递公司接到网上店铺的订单后,把食品和其他物品混装运输、混装送递,容易导致包装破损、食品污染。送餐骑手的个人健康和卫生,尤其是在特殊天气条件如下雨、天气炎热等情况下的卫生处理没有规范的措施。这些隐患的存在反映出以下问题:

社区大学也有具体特色化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开发和创新教学是社区大学教师专业成长进入成熟期后的再提升。社区大学要为教师提供优质教学及创新教学的学习机会,邀请优秀的社区教师进行分享,包含创新教学法、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学技巧、班级管理、师生互动等涉及社区大学教育中多个方面的培训。

一、网络食品交易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食品安全法》、《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我国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政策依据,但未对在朋友圈、微博等自媒体售卖自制食品等行为作出明确规定,自媒体售卖自制食品行为处于监管空白。网络送餐相关卫生标准虽然列入《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但还不够明细,对网络送餐人员是否持有健康证明未作明确规定,同时该法规目前只是部门规章,未细化列入《食品安全法》,权威性不够。另外,配套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将致害消费者的直接责任主体食品生产者列入,在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承担赔偿责任后,没有追加食品生产者为被追偿的主体。

二、网络食品经营主体信息难以全面掌握。理论上,微信里的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潜在的网络食品微商,这是一个海量并且碎片化的群体,主体信息难以全面掌握。网络食品经营者在网络平台注册登记所用的身份及地址、经营范围等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准确核准,由此导致监管部门难以对各类风险给予及时的监管与评估,甚至出现已发现安全风险因尚未掌握经营者的详细信息而无法处理的情况。一些经营者日常经营活动不规范,不建立台账,进销货状况不明晰,日常监控和抽样检查困难,问题食品的追根溯源更是难上加难。在交易过程中,经营者一般不会开具相关的书面收款凭证,交易证据即为网络上的电子合同,这种合同很难证明其信息的真实性。

三、网络食品交易涉及的区域广。网络食品销售突破了传统食品销售模式的地域限制,往往跨越多个省市,甚至是跨境,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纠纷,案件管辖权的确定、相关调查取证及案件执行的难度随之增加,消费者异地维权甚至是境外维权的难度更大。

本研究所采用的规范化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实际情况等,通过有计划、有组织且有目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理解所患疾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与自我护理技巧等,从而增强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促进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恢复。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的优秀率为7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为97.77%,高于对照组的7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将规范化健康教育运用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比较理想,能有效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四、社会整体对网络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的食品数量一般较小,花费较少,当真正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出于运费等附加费用的问题或是网络食品经营者的“威逼利诱”,往往会选择息事宁人,不采取维权措施,不积极协助食品监管部门调查了解情况。同时,社会监管力量不足,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对网络食品安全的关注不够,舆论监督的作用也未很好的发挥。

食品网络营销中的安全监管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严重制约着食品网络营销的市场开拓以及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针对自媒体及网络餐饮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对《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条款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增加自媒体售卖食品及网络餐饮服务的相关内容,并将网络送餐人员应当依法取得健康证明写入法律法规。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食品生产者列入赔偿及追偿的责任人,尽快建立起适应现实需要并具有持续有效性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以增强政府和社会化解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

二、强化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1.立台账情况、进销货状况及信誉评价等因素列入考察范围,各部门信息共享,公开相关数据。2.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与抽样检验,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交流,加强基层监管队伍能力建设。3.加强对快递运输的监管,定期集中对外送箱做清洁维护,定期核查网络送餐人员的健康证明,引入消费者评价系统。

实施党外人士参与乡村振兴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农村创新创业各项政策,促进城乡人才互动,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切实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健康和生产经营水平,完善全科医生制度,确保常用药物供应和安全;尽快实现乡、村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全覆盖,解决贫困县由于资金整合而放弃农民培训的问题。

四、完善网络销售食品风险监测科学抽样机制。1.开展监测抽检。进行动态随机抽样,通过对食品中的化学残留或污染、食品添加剂残留、微生物污染和营养成分等信息的监测,开展风险评估和趋势分析。2.开展专项抽检。针对监测抽检中发现的问题食品,以及投诉举报的不安全食品进行专项抽检。

五、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大数据应用。加快建立网络食品交易信息数据库,推进网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使食品营销商、消费者、监管部门能够实现信息联动和资源对接,安全预警和责任追溯,拓宽监管的广度和深度,共同建设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监管体系。

六、构建网络食品安全共同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等各方面作用,鼓励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投诉举报,积极主动提供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线索,支持社会监督,在法治的轨道上使各方面的力量汇集在一起,形成网络食品安全治理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共治局面。

把握制度建设的优先序与统筹协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繁重,生态环境现状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从政策角度看,主要问题一是过渡期缺少转型战略,急于求成的政策取向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处在从“增长优先”向“保护优先”转型的过渡期,这一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以“持久战”心态系统应对,尊重发展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规律,避免采取各种急于求成的行为。例如在理论基础不足的情况下,过分强调了各类环境产权市场和排放许可交易的作用。由于这些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成功案例并不多,并且有很多前提条件、时空限制、制度与要素市场间的冲突等,现有管理水平下的效果可能事倍功半。二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碎片化问题突出、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依旧处在初级阶段,约束多而激励少;有些制度文件刚刚制定出台,尚未实施;有些制度建设难度较大,尚处在试点阶段;有些制度涉及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大,碎片化问题突出;有些制度出于理论设想,交易成本高,缺乏可操作的探索。此外,地方层面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应付会议”的现象普遍存在。

未来推进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需要在充分总结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和近年各类生态文明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梳理现行生态文明制度的逻辑关系,进行系统优化和建立相互联系,根据目标和问题导向,明确制度建设的路线图和优先序,有效降低制度建设和转型的成本,系统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为此,建议:

一、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成立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议事和决策职能,集中统一领导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针对一些地方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加强改革进程的监测、评估和督察工作,将数据信息平台、科学评估、任期审计、督察考评、责任追究、损害赔偿等制度方法统一起来,对积极开展体制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绿色发展转型困难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给予更多支持,提高地方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二、强化保护优先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制定“美丽中国计划”与绿色转型战略。推动制定“2050年美丽中国计划”,明确至2035年、2050年的绿色转型发展战略、目标、政策和行动方案,以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各方资源、促进各方参与,为绿色创新、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社会和市场预期。通过设定节能环保减碳的产业产品标准和标杆,推动制造业的就地转型升级,同时建立绿色转型资金,对向中西部转移的行业企业提供环境友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三、理清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基础性任务突破带动制度整合,下大力气推进先行先试,有效减低生态文明制度转型成本。加强对各项改革任务之间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各制度体系的基础性任务,在此基础上将相关任务纳入先后有序的改革框架进行总体设计。在资源资产化管理领域,要将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明确各利益相关方权利关系结合起来,制定出台分级分类改革方案;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统一的资源环境信息平台建设,并根据各部门改革工作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授权和共享。

四、综合推进自然资源产权体制改革,将资产管理、特许经营与行政监管统一起来。以自然资源产权体制改革为基础,把资产管理、行政监管体制改革和自然资源产权、市场、价格、税费改革、特许经营纳入系统有序的改革框架。根据产权制度与政府监管的相互关系,对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先改先试。改革方案要整体设计,前后衔接,先易后难,把目前理论共识不高和制度成本较高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项制度推后进行。此外,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多与自然资源产权不清、虚置,产权界定和产权转让基本规则不健全有关,因此需要首先解决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相应的市场规则问题,再研究相应的政府监管问题,在复杂产权或产权不清的情况下,优先明确中央、地方及各利益相关方对于不同类型环境公共品的权责。

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推进法律系统的“绿色化”和统筹制修订,加快推进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立法, 统筹制定和修改涉及“部门立法”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研究探索区域性、流域性立法的可行性。加快地方尤其是新赋予立法权的设区的市的立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化生态文明法律的实施,理性构建专门化审判机制、机构和程序。

六、完善改革的评估监督机制,并探索建立灵活的纠错机制,对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一是构建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制,要转变方案起草机构作为委托方的模式,由改革协调机构作为委托方;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和专家库;建立第三方评估报告署名机制,要求评估机构和专家对报告质量负责任;研究建立第三方评估的技术规范。二是应建立严格的问责和激励机制,执行不力的严厉追究责任,有成绩的大力奖励。三是研究建立改革的纠错机制,进行过程管理,方案实施的每个阶段都要及时总结和务实修正。对落实不好的,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甚至取消这项任务;针对一些偏离中央精神的做法,应切实加以约束。

七、有效拓展市场和社会的参与机制,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推进跨部门、区域环境信息的共享。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中的公众有序参与程序与沟通协商方式。积极引导和保障各类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健全市场激励机制。完善特许经营、特许保护制度,健全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治理的回馈机制。加大财政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绿色创新。

 
 
《民主》 2018年第04期
《民主》2018年第04期文献
人生隽语 作者:杨朝明,沈开举,胡卫,周洪宇,潘碧灵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